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壯熱(壯熱)
高熱;高燒。南史·呂僧珍傳:“一夜, 僧珍 忽頭痛壯熱,及明而顙骨益大,其骨法蓋有異焉?!?隋 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敗時氣病候》:“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jié)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span id="rjxvvnv" class="book">《孽?;ā?/span>第二十回:“壯熱不退,淹纏牀褥,足足病了一個多月,才算回頭?!?/div>
分類:高熱高燒
《漢語大詞典》:汗邪
謂人高燒出汗,神智昏迷,語言錯亂的現象。俗謂中邪。多用來罵人頭腦不清,胡言亂語。《金瓶梅詞話》第十九回:“汗邪的油嘴!他可可看人家老婆的腳?”《醒世姻緣傳》第八七回:“你就快別要汗邪,離門離戶的快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偵戲》:“俺 阮大鋮 也是讀破萬卷之人,什么忠佞賢奸,不能辨別?彼時既無失心之瘋,又非汗邪之病,怎的主意一錯,竟做了一個 魏 黨?”
《國語辭典》:解熱劑(解熱劑)  拼音:jiě rè jì
使病人高燒減退的藥物。如阿斯匹靈等。
《國語辭典》:回歸熱(回歸熱)  拼音:huí guī rè
病名。一種急性傳染病。病媒是體虱,主要癥狀為高燒、頭痛、全身酸痛、惡心、嘔吐等。高燒持續(xù)數日降為常溫,經過數日后又再發(fā)作,癥狀重新出現。
《國語辭典》:實癥(實癥)  拼音:shí zhèng
中醫(yī)通常指病邪亢盛。如急性熱病高燒、口渴、煩躁、無汗、便秘、苔黃乾燥、胸腹脹滿、脈實有力等,或體內機能障礙引起的氣血郁結、水飲、停痰、食積等癥狀。也作「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