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陸運昌(?—1640年),字夢鶴,浙江錢塘縣人。父陸東,字宗望,國子生。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科進士,授江西永豐縣知縣,九年遷吉水縣知縣,以母憂去官。崇禎十三年左右去世。三子陸圻、陸培、陸階稱“陸氏三龍門”。陸培明末以行人殉國,自縊死桐塢。陸圻少時詩名籍甚,漁洋山人推為西泠十子之冠。明亡后奉母隱居河渚,以賣藥為生,后或出家為僧或為道,不知所蹤。
陸運際 朝代: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陸運際,字篤生。山西猗氏縣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進士,官至南昌府知府。
《國語辭典》:陸運(陸運)  拼音:lù yùn
以鐵路、公路等陸地交通工具進行的運輸。如:「這批補給物品已由陸運運抵前方?!姑?。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一二。河漕》:「稍加脩葺,必可行舟,是在按求古跡,何處可避險,何處可陸運,何處可立倉倒運,何處可造舡裝運,勿憚一勞,而失永利?!?/div>
《國語辭典》:造陸運動(造陸運動)  拼音:zào lù yùn dòng
為一種地殼變動,使大陸或海洋地殼發(fā)生上升或下降運動。此運動主要造成高原、穹丘及盆地等各種構(gòu)造。造陸運動影響地殼之范圍甚為廣大,會產(chǎn)生侵蝕面或地層的假整合。
《漢語大詞典》:運使(運使)
古代官名。水陸運使、轉(zhuǎn)運使、鹽運使等的簡稱。 唐 韓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銘》:“自初為 伊闕 尉,佐 河南 水陸運使,換兩使,經(jīng)七年不去。” 宋 王辟之 澠水燕談錄·事志:“ 慶歷 中, 蔡君謨 為 福建 運使,始造小團以充歲貢?!?span id="bqig0ol"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七:“ 乾道 初年, 祝次騫 任 嘉州 太守,就除 利州路 運使?!?span id="1yrz099" class="book">《清會典事例·戶部·鹽法》:“﹝ 乾隆 五十八年﹞奉旨: 杭州 織造改為鹽政,兼管織造事務(wù);其鹽道本無分巡地方之責(zé),著改為運使?!?/div>
《國語辭典》:轉(zhuǎn)漕(轉(zhuǎn)漕)  拼音:zhuǎn cáo
轉(zhuǎn)運糧餉。陸運稱轉(zhuǎn),水運稱漕。《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軍無見糧,蕭何轉(zhuǎn)漕關(guān)中,給食不乏?!?/div>
《漢語大詞典》:漕挽(漕輓)
亦作“ 漕挽 ”。 指水運和陸運。史記·留侯世家:“諸侯安定, 河 渭 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唐 司空圖 《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記》:“時國家兵役屢興,漕輓已絶?!?span id="08oqcg0" class="book">《資治通鑒·后晉高祖天福六年》:“ 金 商 險遠(yuǎn),少出師則不足制敵,多漕輓不繼。” 胡三省 注:“水運曰漕,陸運曰輓。” 梁啟超 《生計學(xué)學(xué)說沿革小史》第十章:“轉(zhuǎn)運百產(chǎn)、挹盈注虛者,凡行商之舟車漕挽大宗貨物者是也。”
見“ 漕輓 ”。
《國語辭典》:運道(運道)  拼音:yùn dào
運氣。如:「哎,不說也罷!今年的運道真是壞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