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林鐵尊(1871-1939)字鯤翔,號半櫻。吳興人。曾在北京政府任職,后任國民政府內政部參事。工詞,參與發(fā)起如社雅集。有《半櫻詞》,況周頤為之序。
人物簡介
熊繼先,(1878年—1920年11月)字范輿,號鐵厓,貴州貴陽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末科同進士出身。光緒三十年(1904年)太后七旬萬壽甲辰恩科進士,三甲三十九名,后官知縣,以保薦人才充云貴總督幕僚,授云南遺缺府知府。1909年初,曾任北洋法政學堂監(jiān)督。入民國任省公署秘書長等職,為黔軍興義系領袖劉顯世手下要員。1920年11月,在劉顯世與王文華間搶奪貴州省權力時,遭王文華系統(tǒng)之孫劍鋒及何應欽等人策劃殺害,頭顱并遭斬下。
人物簡介
徐樹錚(1880-1925) 字又錚,號鐵珊、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早年投段祺瑞任職,直奉戰(zhàn)爭后出國考察,回國后被馮玉祥槍殺于廊坊車站。人物簡介
1880-1925,字又錚,號鐵珊,安徽省蕭縣醴泉村人。北洋軍閥皖系將領,陸軍上將、遠威將軍。因1919年派兵收復外蒙古而聲名遠揚,著作有《建國銓真》、《視昔軒文稿》、《兜香閣詩集》、《碧夢庵詞》等。
人物簡介
蔡惠如(1881~1929),名江柳,字鐵生。臺中牛罵頭(今臺中清水鎮(zhèn))人。少習經史,能詩文。經營米谷會社及米谷公司,又投資「協(xié)合制糖會社」、牛罵頭及員林輕鐵會社。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櫟社」。曾任臺中區(qū)長,大正四年(1915)變賣家產,攜眷定居福州倉前山,經營漁業(yè)。又嘗留學東京,倡議成立「臺灣文社」,創(chuàng)刊《臺灣文藝叢志》。大正八年(1919)在東京聯(lián)合臺灣、大陸劉日學生組織「聲應會」,后又偕蔡培火、林呈祿籌組「啟發(fā)會」。翌年,與林獻堂重組「臺灣新民會」,慷慨捐資籌辦《臺灣青年》。聯(lián)絡各地同鄉(xiāng),組成上海臺灣青年會、北京臺灣青年會。大正十年(1921)參與創(chuàng)立「臺灣文化協(xié)會」,并擔任理事。翌年擔任《臺灣》雜志董事。大正十二年(1923)因「治警事件」入獄。翌年七月三日舉辦「無力者大會」時,不慎失足受傷。晚年因中風引發(fā)腦疾,病逝臺北。著有《鐵生詩草》〖參考《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jù)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2?!健#钣乐亲?/blockquote>
人物簡介
錢瘦鐵(1897-1968)名厓,一字叔厓,號瘦鐵,別號數(shù)青峰館主、天池龍泓齋主、剪松閣、芋香宦、峰育館、梅花書屋、臨江觀日樓、觀帆閣、一席吾廬、煮墨、契石堂、寶董室、磅礴軒等。無錫人。曾被譽為“江南三鐵”(吳昌碩稱“苔鐵”、王冠山稱“冰鐵”)之一。14歲時到蘇州漢貞閣碑帖鋪當學徒,識鄭文焯、吳昌碩、俞語霜等,習詩文、書法、篆刻和繪畫。鄭曾為其書齋署名“瘦鐵宦”,故自號瘦鐵。19歲到上海鬻藝謀生,篆刻已為人稱譽,是吳昌碩所主持“題襟館”書畫會會員。
人物簡介
曹大鐵(1917-?) 號菱花館主。常熟人,長期工作于合肥。高級土木工程師,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兼善書畫及文物鑒定。有《張大千詩文集編年》、《梓人韻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