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67—1544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士奇,號旸谷。家世業(yè)醫(yī),弘治間征至京師。正德中,武宗得疾,杰一藥而愈,積官至太醫(yī)院院使。武宗巡游外地得疾,江彬尚請赴宣府。杰見病重,告諸宦官,勸帝還京。甫至而卒。杰尋致仕。
人物簡介
【生卒】:1471—1534 【介紹】: 明河南靈寶人,字廷綸,號函谷山人。許進次子。弘治十二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劾中官苗逵貪肆,進刑科右給事中,改翰林檢討。進忤劉瑾削籍,誥亦謫為全州判官。父喪歸,家居授徒講學。嘉靖初起南京通政參議,官至戶部尚書。有《通鑒綱目前編》。維基
許誥(1471年—1534年),字廷綸,號函谷,河南河南府陜州靈寶縣人。許進次子。許贊、許論之兄。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出視延綏軍儲等事,得到明孝宗嘉獎。后彈劾監(jiān)督中官苗逵貪污罪,進為刑科右給事中。正德元年(1506年),其父許進擔任兵部尚書,根據(jù)明朝法律,大臣之子不能擔任言官職位,于是改為翰林院檢討。當時恰逢許進忤逆劉瑾削籍,許誥亦被謫為全州判官。父喪歸養(yǎng),久之,因舉薦起用為尚寶司丞。嘉靖年間,起用為南京通政參議,改翰林院侍講學士,升太常寺卿掌國子監(jiān)。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吏部右侍郎,同年冬改為南京戶部尚書。十三年(1534年)卒于任,贈太子太保,謚莊敏。
人物簡介
張茂蘭(1471年—1535年),字德馨,別號東谷,人稱東谷先生。山東濟南府章丘縣人,軍籍。弘治十一年(1498年)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進士。授知鉅鹿縣,為政簡易,愛民如子。以外艱歸鄉(xiāng),服喪三年。正德七年(1512年)起官直隸任丘縣知縣。時值歲饑,窮苦百姓無所得食,不得已,析木作薪,采葉充食。兩度為縣令,布衣粗食,不名一錢,任內(nèi)不給妻兒跟隨。后為戶部主事,曾在遼東徵集軍餉,在九江徵收榷稅。雖經(jīng)手巨額公款,分毫不取。為官清廉,人稱“天下清官張茂蘭”。后遷督察邊關宣府(治今河北宣化),以病推辭不就。因此遭彈劾,被降職為汝寧府(治今河南汝南)通判。不久棄官,卜筑長山之陰,常和農(nóng)民聊農(nóng)事。嘉靖十八年(1535年)十月初三日病重,命家人置酒,索取陶淵明詩、周敦頤《通書》,置于袖中而卒。
人物簡介
【生卒】:1472—1526 【介紹】: 明陜西岷州衛(wèi)人,字用昭,號東谷。張錦子。弘治九年進士。授戶部山西司主事,以廉能稱,擢員外郎,改禮部,進郎中,擢廣平知府。官至山東布政司左參政。維基
張潛(1472年—1526年),字用昭,號西溪,又號東谷子,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太康縣人,陜西岷州衛(wèi)籍。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陜西鄉(xiāng)試第五十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會試第十二名,第二甲第十二名進士。授戶部主事,三年任滿,擢員外郎。十四年辛酉(1501年)父親張錦去世,丁憂歸。十八年補為禮部儀制司員外郎。正德元年(1506年)升禮部精膳司郎中。秋,以公累逮系詔獄,正德四年(1509年)己巳冬,擢廣平府知府。八年癸酉,超擢山東左參政,明年甲戌罷歸。十年乙亥,太淑人卒秦州,三年喪畢,始徙華州居之。卒于嘉靖五年(1526年)六月,年五十五。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正德時宦官。附劉瑾,為提督西廠太監(jiān)。分遣腹心遠出偵事,誣籍民產(chǎn),奪田無算。正德六年,以總督軍務鎮(zhèn)壓劉六、劉七農(nóng)民起事,不敢進兵。后弟大亮以冒功封伯爵,義子冒功得升賞者,不可勝記。世宗即位,以迎立功受賜金帛。后給事中閻閎論其罪惡,降居南京,十年籍沒其家。
人物簡介
楊谷(1485年—?年),字遷喬,南直隸淮安府山陽縣人,民籍。治《禮記》,行四,由縣學生中式丁卯科(1507年)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九名舉人,年二十四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五名,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二名進士。授理刑知縣,十年(1515年)閏四月實授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養(yǎng)病家居。嘉靖七年(1528年)十一月升為南京通政使司右參議,八年五月回籍終養(yǎng)。十年正月革職閑住。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海鹽人,字石甫,一作碩甫。正德舉人。王守仁弟子。歷知安義、漢陽二縣,一說知漢陽府,有惠政。罷歸后自號碧里山樵,又稱漢陽歸叟。有《碧里雜存》、《澉浦續(xù)志》。槜李詩系·卷十一
谷,字碩甫,號兩湖,自稱碧里山樵,沄之子。正德丙子舉人,授安義令,改漢陽宦。歸耕于海上,安貧樂志。每當過午未炊,散步澉湖,采白蘋以嗅,吟詠自若。相知者,或赒之。一介不取。侍父游陽明先生門,識大進。其詩新警可誦,有豢龍子四存前后集。嘗自贊其像云:“泊櫓山下,有一叟焉。穿粗布衣,臥白木榻。出蟋蟀吟,做蝴蝶夢。坐顏子禪,守老氏黑。把五柳杯,采東坡杞菊。使自已賣文錢,飽兒孫種田飯。不知此何人哉。”或曰,即帝舜所封豢龍氏,一百三十世裔孫谷者也。
人物簡介
【生卒】:1478—1531 【介紹】: 絅一作綱。明河南郟縣人,字錦夫,號蒼谷。弘治十五年進士。授兵部職方主事,改吏部,有聲望,出為山西參政。三疏乞養(yǎng),不待報即歸,隱居十五年,時乘驢出游,又筑讀書臺,與古人神交。嘉靖初搜訪遺逸,復起為陜西左參政,調(diào)浙江右布政使。卒于官,年五十四。有《蒼谷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錦夫,郟縣人。弘治壬戌進士,授兵部主事改吏部以山西左參政歸復起歷浙江右布政使有蒼谷集維基
王尚絅(1478年—1531年),字錦夫,號蒼谷,河南汝州郟縣人,軍籍。弘治八年(1495年)河南鄉(xiāng)試第五十五名。弘治十五年(1502年),登壬戌科第二甲第六名進士。授兵部職方司主事。次年因父喪丁憂去官。正德元年(1506年)守喪期滿,復原職。正德三年(1508年),調(diào)吏部稽勛司主事,升驗封司員外郎、稽勛司郎中。正德七年(1512年)外放山西左參政,請歸養(yǎng)。正德十三年(1518年),調(diào)任四川左參政,堅辭不授。嘉靖元年(1522年)奉詔起用,四年(1525年)起任陜西左參政,五年正月丁母憂。嘉靖九年(1530年)遷浙江右布政使。次年卒于任。
人物簡介
【生卒】:1479—1542 【介紹】: 明江西吉水人,字子庸。正德九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拜官三月,因抗疏主張毀佛寺,出烏斯藏僧人,忤帝,謫廣東通衢驛丞。世宗即位,累官山東巡撫,有政績,進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少學于同里楊珠,后曾在五經(jīng)書院講學,所居里名谷平,學者稱谷平先生,有《谷平文集》等。維基
李中(1478年—1542年),字子庸,號谷平,湖廣德安府隨州民籍,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今江西省吉水縣)人。生于成化戊戌十一月初一日,弘治十二年(1499年)隨父赴湖廣景陵,十四年(1501年)往隨州看望祖父,為知州李充嗣所賞識,薦入為州學增廣生,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湖廣鄉(xiāng)試解元,九年(1514年)甲戌科進士。吏部尚書楊一清數(shù)次召其應考言官,不赴選。六月授刑部浙江司主事,期間反對明武宗建寺于西華門內(nèi)。武宗怒,貶其為廣東通衢驛丞。十三年病移長樂學宮。當時王守仁巡撫贛州,檄其參與軍事,平定朱宸濠之亂。明世宗即位,升廣東僉事。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遷廣西布政司左參議,四月升提學副使,三年丁繼母憂歸。嘉靖六年起復前職,八年(1529年)五月升任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嘉靖十年(1531年)四月,升任廣東按察使,八月監(jiān)鄉(xiāng)試,九月監(jiān)武舉,十月父喪丁憂去職。十四年起升廣東右布政使。忤總督及巡按御史戴某,以考察降四川右參政,十六年至官數(shù)月,乃具疏乞休,同官力勸乃止。十八年入覲,復升浙江按察使,未赴任,十月再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山東巡撫,次年春赴任,治理當?shù)鼗葹摹<尉付昶咴?,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二十一年八月因事遭彈劾去職,十一月九日卒于南京官舍,年六十五。明光宗時,追謚莊介。
人物簡介
【生卒】:1479—1553 【介紹】: 明福建興化衛(wèi)人,字時行,另檗谷。正德三年進士。歷廣東兵備僉事,平高快馬起事。屢升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計議使韃靼頭目獻地,增筑邊墻。御史言其啟釁,令致仕。后復起,仕至南京刑部右侍郎。坐劾歸。明詩紀事·戊簽·卷十
大用字時行,興化衛(wèi)籍,儀真人。正德戊辰進土,授工部主事。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改撫大同,進右都御史,入掌院事,尋罷。起撫四川,遷南刑部侍郎。有《蘗谷集》。維基
王大用(1479年—1553年),字時行,號檗谷,福建興化衛(wèi)(莆田)旗籍,直隸揚州府儀真縣(今江蘇儀征市)人。早年為國子生,弘治十七年(1504年)中式甲子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二十一名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三百六名,第二甲第四十六名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督造漕船兼管臨清閘??甲?,改刑部浙江司主事,不久署貴州司員外郎。正德十一年(1516年),出為廣東按察司兵備僉事,討平高快馬等,升廣西布政使,進大同巡撫。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以失誤被劾歸。
人物簡介
【生卒】:1479—1511 【介紹】: 明吳縣人,字昌毅。弘治十八年進士,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貶國子博士。少精文理,長稱文雄,詩甲海內(nèi),名滿士林。躋身江東三才子、吳中四才子、前七子和十才子之列。著有《迪功集》、《談藝錄》等。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昌谷吳縣人官博士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昌榖,一字昌國,吳縣人。弘治乙丑進士,除大理寺左寺副左遷國子博士有迪功集又嘆嘆焦桐鸚鵡花間野興自慚等集明詩紀事·丁簽·卷二
禎卿字昌谷,一字昌國,吳人。弘治乙丑進士,除大理寺左寺副,降國子博士。有《迪功集》六卷,又有《嘆嘆》、《焦桐》、《鸚鵡》、《花間》、《野興》、《自慚》等集。 (《四庫總目》:禎卿論詩宗旨見于《談藝錄》及《與李夢陽第一書》。如云:「古詩三百可以博其源,遺篇十九可以約其趣,樂府雄高可以勵其氣,《離騷》深永可以裨其思?!褂衷疲骸咐K漢之武,其流也猶至于魏;宗晉之體,其弊不可以悉?!箵?jù)其所談,仍北地摹古之門徑。特夢陽才雄而氣盛,故枵張其詞;禎卿慮澹而思深,故密運以意。當時不能與夢陽爭先,日久論定,亦不與夢陽俱廢。 《國寶新編》:昌谷專門詩學,究訂體裁,上探《騷》、《雅》,下括高、岑,取充棟之草,刪存百一,成一家之言,至今海內(nèi)奉如圭璧。 皇甫涍《少玄集》:詩之為藝,獨異眾體。昌谷韻度鮮朗,情言超瑩,而原其趣,參之以神,要其構,極之以變。考則古昔,往往冥契。君之于詩,可以繼軌二晉,標冠一代。 《皇甫汸司勛集》:徐集獨綜菁英,莫可瑕類,非其佳穢自得,去取過嚴乎? 《環(huán)溪詩話》:徐迪功詩如洞天仙子,偶落人間,不作風塵中語。 《藝苑卮言》:徐昌谷詩如白云自流,山泉泠然,殘雪在地,掩映新月。又如飛天仙人,偶游下界,不染塵俗。昌谷自選《迪功集》,咸自精美,無復可憾。近皇甫氏為刻《外集》,袁氏為刻五集,即少年所稱「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lián)P州樹樹花」者是已。不知舞陽、絳、灌既貴后,為人稱其屠狗吹簫,以為佳事,寧不泚顙。 王世懋《藝圃擷馀》:詩有必不能廢者,雖眾體未備,而獨擅一家之長。如孟浩然洮洮易盡,止以五言雋永,千載并稱王、孟。明其徐昌谷、高子業(yè)乎?二君詩大不同,而皆巧于用短。徐能以高韻勝,有蟬蛻軒舉之風;高能以深情勝,有秋閨怨婦之態(tài)。更千百年,李、何尚有廢興,二君必無絕響。 《國雅》:徐昌谷豪縱英裁,格高調(diào)雅,馳騁于漢唐之間,婉而有味,渾而無跡,諸體高妙,都無累句可刪。 《續(xù)吳先賢贊》;徐昌谷初與唐寅、文壁游,其詩逸麗。迨見李一何制作,遂變而益遒,研極詩之變。逆其初,由卿云以來,至西京之盛,沿魏、晉而下,其所攻論甚嚴,談藝之作,出鐘嶸矣。吳之文自昌谷始變而為六代。 《王稚登晉陵集》:武宗之時,文士輩出。李君赤幟于關西,徐子白眉于東海。李資弘亮,徐學精深。長才絕力,則徐不逮李;清聲古色,則李不逮徐。 《明詩選》:陳臥子曰:「昌谷似與仲默同源,然仲默俊逸,昌谷矜貴,又自有殊。」宋轅文曰:「昌谷如秋夜銀河,爛爛垂地。何、李刻意少陵,迪功獨宗太白,不若嘉清時七子同境也?!?王士禛《居易錄》:徐昌國《談藝錄》:「未睹鈞天之美,則《北里》為工;不詠《開雎》之亂,則《桑中》為雋?!巩斒羌纫娍胀?,深悔其吳耳! 田按:昌谷才力不及李、何富健,而清詞逸格,矯矯出群,不授后人指摘。良由存詩不多耳。《談藝》一錄,清言微旨,可儷嚴滄浪。)維基
徐禎卿(1479年—1511年),字昌榖,又字昌國。直隸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文學家。其先常熟縣人,遷居吳縣。早年學文于吳寬,學書法于李應禎。年少時,與同郡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并稱“吳中四才子”。十六歲成《新倩集》,弘治十四年以國子生辛酉科應天鄉(xiāng)試第七十二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進士。因其貌不揚,不得入翰林,授大理左寺副。與李夢陽、何景明交游。因犯人逃亡牽連,降國子監(jiān)博士。正德六年(1511年)卒,年僅三十三歲?!?a target='_blank'>明史·文苑》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清江人,字子發(fā)。正德十六年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官至四川布政使。有《心遠堂稿》、《慎言集訓》、《綠雪亭雜言》、《東谷贅言》。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發(fā),清江人。正德辛巳進士,除南刑部主事歷陜西河南提學副使終河南右布政使有心遠堂槁維基
敖英(1480年—?),字子發(fā),號東谷,江西臨江府清江縣人,匠籍。江西鄉(xiāng)試第四十九名舉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會試第二百四十名,登第二甲第四十一名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遷祠部郎中,出為陜西按察司僉事,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升河南按察司副使、提調(diào)學校,十一年六月以事降一級。后官天津兵備副使,十六年五月改任四川副使,十八年六月升本布政使司右參政,遷貴州按察使,二十二年八月升四川右布政使,歷仕藩臬,所至聲望著聞,以四川右布政使致仕。敖英在當時盛有詩名,人稱之為敖清江。里居十馀年,著述日富,有《綠雪亭》、《心遠堂》等集。
人物簡介
金皋(1481年—?),字鶴卿,號谷庵,南直隸松江府上??h人,四川成都府綿州軍籍。由國子生中式弘治十四年(1501年)四川鄉(xiāng)試第十□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會試第一百四十二名,三甲三十九名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歷官右春坊右贊善,充東宮日講官。嘉靖三年(1524年),參與左順門事件。四年七月因總兵官種勛行賄事所連,貶為荊州府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