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蒺藜  拼音:jí lí
植物名。蒺藜科蒺藜屬,一年生草本。莖匍匐于地,羽狀復(fù)葉,小葉六至十四枚。夏日開花,花單生葉腋,花瓣五枚,黃色。果為五枚分果片組成,每分果片具長、短刺各一對(duì)。種子入藥,具滋補(bǔ)作用。生長于海濱沙地。也稱為「升推」。
《國語辭典》:鐵蒺藜(鐵蒺藜)  拼音:tiě jí lí
1.一種古代軍用的障礙物。以尖銳的三角形鐵片聯(lián)綴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于道路上或淺水中,用以阻止敵人的侵入。《武備志。兵訣評(píng)。六韜?;㈨w。軍用》:「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尺、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埂端疂G傳》第四七回:「更兼死路里,地下埋藏著竹簽、鐵蒺藜?!挂卜Q為「渠答」。
2.武器名。古代武俠所用的一種金屬帶刺的暗器。
《漢語大詞典》:鐵蒺藜骨朵(鐵蒺藜骨朶)
古代兵器。用鐵或硬木制成。一頭裝柄,一頭長圓形,上面裝有鐵刺。《三國演義》第八三回:“使一個(gè)鐵蒺藜骨朶,腰帶兩張弓,威風(fēng)抖擻。”
《國語辭典》:種上蒺藜,就要扎腳(種上蒺藜,就要扎腳)  拼音:zhòng shàng jí lí,jiù yào zhā jiǎo
種上有刺的蒺藜,就會(huì)扎到自己的腳。比喻惡有惡報(bào),自食惡果。
分類:蒺藜自己
《漢語大詞典》:蒺藜骨朵
古代的一種兵器。由 西羌 傳入。為一長棒,棒端綴一蒺藜形的頭,以鐵或堅(jiān)木制成。《水滸傳》第一○八回:“這兩個(gè)副將都蹬的七八百斤勁弩,各會(huì)使一枝蒺藜骨朵,手下有五千人馬。”
《國語辭典》:蒺藜沙上野花開(蒺藜沙上野花開)  拼音:jí lí shā shàng yě huā kāi
比喻英才埋沒。元。關(guān)漢卿《裴度還帶》第一折:「我不能勾丹鳳樓前春中選,伴著這蒺藜沙上野花開?!?/div>
分類:埋沒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