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第一會,度九十六俱胝聲聞眾
【三藏法數(shù)】
梵語俱胝,華言百億。記云:若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于今釋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作佛事,自種善根,或教他種,以七寶金銀鍮石銅鐵木石泥土,或以繒縷,或以?畫,作佛形像;及窣堵波,若大若小,乃至最小如指節(jié)大,或以香花、諸妙供具而為供養(yǎng),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彌勒如來成正覺時,善得人身,于第一會中,剃發(fā)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梵語窣堵波,華言高顯,即塔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第一田
【三藏法數(shù)】
此田渠流便利,無諸沙鹵瓦石棘刺,種一得百,以喻菩薩根性猛利,智慧明了,利益眾生,無有窮盡,是為第一田也。(鹵音魯。)
世第一加行
【三藏法數(shù)】
謂此位中,觀四諦理,雖未能證,而于世間最勝,故名世第一加行。
第一心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度脫三界四生之類,不欲令證聲聞小果,要皆令入無馀涅槃,是名第一心。(梵語涅槃,華言滅度。無馀涅槃?wù)撸髽I(yè)與身俱滅,名曰無馀。)
不必禮拜,應(yīng)常憶念第一義空
【三藏法數(shù)】
謂不必拘于禮誦之功,但當(dāng)存心憶念正理,不謗三寶,不于修梵行人作惡留難,是即懺悔也。
第一五百年,解脫堅(jiān)固
【三藏法數(shù)】
解脫即自在之義。謂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不攻異學(xué),唯務(wù)大乘,利益眾生,解脫自在,堅(jiān)固不變也。(梵語比丘,華言乞士。)
第一一百年,得堅(jiān)固解脫
【三藏法數(shù)】
謂此一百年中,比丘唯務(wù)智理,說法利生,悟明大乘,解脫自在,堅(jiān)固不變也。(智理者,以智慧照了于理也。)
第一處,菩提場
【三藏法數(shù)】
梵語菩提,華言道。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菩提場中,始成正覺,于此處,說如來依正果報法門,共六品經(jīng):一世主妙嚴(yán)品、二如來現(xiàn)相品、三普賢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五華藏世界品、六毗盧遮那品也。(梵語摩竭提,華言善勝,又云無惱。梵語阿蘭若,華言閒靜處。菩提場者,如來成道之場也。)
第一義圣智大空
【三藏法數(shù)】
謂佛自覺圣智,能空一切見過習(xí)氣,所空既空,能空亦空,是為第一義圣智大空。(自覺圣智者,佛所證第一義心也。見過者,一切見惑之過失也。習(xí)氣者,即見過馀習(xí)之氣分也。)
世第一位
【三藏法數(shù)】
世,即世間也。謂修四諦行,至此漸見法性,將入初果,雖未得于圣道,而于世間稱為第一,故名世第一位。(初果,即須陀洹果也。)
第一人,入水則沒
【三藏法數(shù)】
此一種羸無勢力,不習(xí)浮故,以喻一闡提也。闡提之人,親近惡友,聽受邪法;以惡業(yè)重故,又無信力,沒生死河,不能得出。故云入水則沒。(梵語一闡提,華言信不具。由過去無宿善因,故譬羸劣無力;現(xiàn)在無信心,故譬不習(xí)浮。無善無信,則不能出于生死大河矣。)
第一會
【三藏法數(shù)】
此會菩提場,普賢菩薩說如來依報因果法門,自第一卷至十一卷,共六品經(jīng)。(依報者,即所依之國土也。六品者,世主妙嚴(yán)品,如來現(xiàn)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毗盧遮那品也。)
摩訶迦葉,上行第一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摩訶迦葉,華言大龜氏。其先代學(xué)道,靈龜負(fù)仙圖而應(yīng)。從德命族,故名大龜氏。能行頭陀上行,故稱上行第一。(梵語頭陀,華言抖擻。)
阿難陀,多聞第一
【三藏法數(shù)】
梵語阿難陀,華言慶喜。佛成道時,斛飯王遣使來白凈飯王言:貴弟生男,王聞歡喜,語來使曰:是男當(dāng)安名慶喜。后投佛出家,能持三藏之教,故稱多聞第一。(三藏者,經(jīng)藏、律藏、論藏也。)
舍利弗,智慧第一
【三藏法數(shù)】
梵語舍利弗,華言鹙子。其母眼如鹙鷺,從母立字,故名舍利弗。善解諸法,故稱智慧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