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仄席
(1).不正坐。謂側坐以待賢良。古時形容帝王禮賢下士。漢書·陳湯傳:“ 湯 曰:‘臣聞 楚 有 子玉 得臣 , 文公 為之仄席而坐?!?唐 羅隱 《送進士臧濆下第后歸池州》詩:“天子愛才雖仄席,諸生多病又沾襟?!?br />(2).不正坐。謂坐不安穩(wěn)。古時形容帝王勤政。 宋 陳亮 《四弊策》:“圣天子宵旰仄席,憂勤於上,夫亦何忍為此!”
《漢語大詞典》:寵賁(寵賁)
易·賁:“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李鼎祚 集解引 荀爽 曰:“賁飾丘陵,以為園圃隱士之象也。五為王位,體中履和,勤賢之主,尊道之君也。”后儒多理解為在上位者禮賢下士聘用賢人之意,故以“寵賁”為征聘的榮耀。 清 顧炎武 《復周制府書》:“未得登龍,俄承遺鯉,將下交乎白屋,復寵賁乎元纁。此真 姬公 吐握之風,當亦 園 綺 趍從之日。”
《漢語大詞典》:三握發(fā)(三握髮)
史記·魯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焙笠浴叭阵尅庇鞫Y賢下士,悉心招攬人才。 唐 邵謁 《論政》詩:“賢哉三握髮,為有天下憂。”
《漢語大詞典》:謝躄(謝躄)
向瘸腿的人謝罪。事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居歳餘,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 平原君 怪之,曰:‘ 勝 所以待諸君者未嘗敢失禮,而去者何多也?’門下一人前對曰:‘以君之不殺笑躄者,以君為愛色而賤士,士即去耳。’於是 平原君 乃斬笑躄者美人頭,自造門進躄者,因謝焉?!焙笥脼槎Y賢下士的典實。 唐 李瀚 《蒙求》:“ 趙勝 謝躄, 楚莊 絶纓?!?/div>
《漢語大詞典》:趨士(趨士)
亦作“趍士”。 謂禮賢下士。戰(zhàn)國策·齊策四:“ 齊宣王 見 顏斶 ,曰:‘ 斶 前!’ 斶 亦曰:‘王前!’ 宣王 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 ,人臣也。王曰 斶 前,亦曰王前,可乎?’ 斶 對曰:‘夫 斶 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span id="nxp6ivm" class="book">《南史·張融傳》:“使 融 不為慕勢,而令君為趍士,豈不善乎?”
分類:禮賢下士
《漢語大詞典》:七起
相傳 禹 一飯七起以迎賢士。藝文類聚卷十一引鬻子:“﹝ 禹 ﹞一饋而七起,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於道路也,恐其留吾門也?!且运暮V拷灾痢!?北齊 劉晝 新論·誡盈:“ 夏禹 一饋而七起, 周公 一沐而三握髮,食不遑飽,沐不及晞。”后用以稱禮賢下士。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懷降尊於 襄 野,泰階忘七起之勞。念負重於 焦 原,中席託 三危 之險。”
《國語辭典》:周公吐哺  拼音:zhōu gōng tǔ bǔ
比喻求賢心切。參見「握發(fā)吐哺」條。漢。曹操 短歌行:「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國語辭典》:吐哺握發(fā)(吐哺握髮)  拼音:tǔ bǔ wò fǎ
比喻求賢殷切。參見「握發(fā)吐哺」條。宋。陸游 謝費樞密啟:「雖吐哺握發(fā)之勞,曾靡遺于一士,然引坐解顏之遇,顧豈在于他人?!?/div>
《國語辭典》:握發(fā)吐哺(握髮吐哺)  拼音:wò fǎ tǔ bǔ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fā);吃一頓飯時,亦數(shù)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典出《韓詩外傳》卷三。比喻求賢心切。唐。陸贄 興元論解羌公輔狀:「陛下握發(fā)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士無賢愚,咸宜錄用?!埂端螘>砦寰?。張暢傳》:「周公握發(fā)吐哺,二王何獨貴選?」也作「吐哺捉發(fā)」、「吐哺握發(fā)」、「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握發(fā)吐餐」。
《漢語大詞典》:揮沐吐餐(揮沐吐餐)
謂禮賢下士。《后漢書·文苑傳下·高彪》:“昔 周公 旦 ,父 文 兄 武 ,九命作伯,以尹華夏,猶揮沐吐餐,垂接白屋,故 周 道以隆,天下歸德?!眳⒁姟?握髮吐哺 ”。
分類:禮賢下士
《國語辭典》:握發(fā)吐哺(握髮吐哺)  拼音:wò fǎ tǔ bǔ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fā);吃一頓飯時,亦數(shù)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典出《韓詩外傳》卷三。比喻求賢心切。唐。陸贄 興元論解羌公輔狀:「陛下握發(fā)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士無賢愚,咸宜錄用。」《宋書。卷五九。張暢傳》:「周公握發(fā)吐哺,二王何獨貴選?」也作「吐哺捉發(fā)」、「吐哺握發(fā)」、「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握發(fā)吐餐」。
《漢語大詞典》:謙泰(謙泰)
《謙》《泰》卦名。易·謙:“《謙》,亨,君子有終。” 孔穎達 疏:“謙者,屈躬下物,先人后己,以此待物,則所在皆通。”爻辭有“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span id="z5050wx" class="book">《象》傳:“勞謙君子,萬民服也?!庇?span id="5mn05xb" class="book">《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象》傳:“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焙笏煲浴爸t泰”謂君主能禮賢下士、君臣同心相交。 宋 孔文仲 《制科策》:“陛下固宜法《謙》《泰》之有餘,豈可用《小畜》之不足?”參閱易·謙易·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