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貼花(貼花)  拼音:tiē huā
1.縫制于衣物上各式各樣的圖案。如:「他那條牛仔褲上的卡通貼花很好看。」
2.在上釉的陶瓷制品表面壓印圖案。如:「貼花淺盤」。
《國語辭典》:貼畫(貼畫)  拼音:tiē huà
一種作畫手法。將紙、布等各種不同的材質(zhì),撕剪成細小的碎片,再黏貼于打好底稿的畫布上。亦指以此種手法完成的作品。如:「她在兒童才藝班教貼畫,這次畫展展示的多半是學生的創(chuàng)作?!埂杆麑⒃谶@個月底舉辦個人創(chuàng)意貼畫展。」
《國語辭典》:西洋鏡(西洋鏡)  拼音:xī yáng jìng
1.一種早期民俗雜藝拉洋片的表演裝置。參見「拉洋片」條。
2.比喻故弄玄虛騙人的技巧或手法。如:「拆穿西洋鏡」。
《漢語大詞典》:洋片
(1).即西洋景。一種民間文娛活動裝置。把若干幅畫片左右推動,周而復始,觀眾從凸透鏡中看放大的畫面。畫片大多是西洋畫,故稱。《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五回:“外國人是個什么樣子,我兄弟還是小時候在洋片子上瞧見過兩次?!?阿英 《閑話“西湖景”》:“‘西湖景’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洋片’, 北京 又叫‘拉大片’?!?br />(2).指幻燈片。 艾蕪 《百煉成鋼》第十四章:“我還要廠工會經(jīng)常編時事快報,拉時事洋片,畫政治圖畫?!?/div>
《國語辭典》:達達派(達達派)  拼音:dá dá pài
一種歐美畫派。采貼裱法將印刷畫片、木片與機械零件等組成畫面。作品表現(xiàn)多半為幻想、象徵與嘲諷。
《國語辭典》:摘綿術(摘綿術)  拼音:zhāi mián shù
一種堆疊綿花及絹帛制成畫片的手藝。
《國語辭典》:洋畫兒(洋畫兒)  拼音:yáng huà ér
俗稱紙煙盒內(nèi)所附的畫片。
分類:紙煙畫片
《國語辭典》:幻燈片(幻燈片)  拼音:huàn dēng piàn
供幻燈機放映用的透明膠片,其影像與原物顏色相同,也可供給印相或放大相片用,有黑白、彩色二種。
《國語辭典》:賀卡(賀卡)  拼音:hè kǎ
祝福、賀喜的卡片。如:「電子通訊改變了以賀卡拜年的傳統(tǒng)?!?/div>
《國語辭典》:賀年片(賀年片)  拼音:hè nián piàn
祝福人新年如意吉祥的卡片。也稱為「賀年卡」。
分類:畫片
《國語辭典》:賀卡(賀卡)  拼音:hè kǎ
祝福、賀喜的卡片。如:「電子通訊改變了以賀卡拜年的傳統(tǒng)?!?/div>
《國語辭典》:東鱗西爪(東鱗西爪)  拼音:dōng lín xī zhuǎ
畫龍時,龍在云中為云所蔽,東露一鱗,西現(xiàn)一爪,不見全貌。比喻事物零碎、不完整。如:「這位記者單就事件的東鱗西爪加以報導,不可盡信?!?/div>
《國語辭典》:拉洋片  拼音:lā yáng piān
一種盛行于民國初年的民俗雜藝,是電影未流行前的娛樂雜技。以敲打鑼鼓方式招攬生意,將各種彩色的畫片或西洋景物,掛于裝有凸透鏡的木箱中,一面說唱畫片的內(nèi)容一面換片,如電影般的供人觀賞。唱詞多七字句,唱腔則多為當?shù)氐拿窀栊≌{(diào)。也稱為「拉大片」、「西洋景」、「西洋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