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罽賓國人。在京師,充義學沙門。德宗貞元中譯《華嚴經(jīng)》。憲宗元和中奉詔于醴泉寺譯《本生心地觀》。書成奏上,賜紫衣。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科
罽賓國人。入本朝。充義學沙門。憲宗敦崇佛理。深思翻譯。而國家多故。元和五年。庚寅。詔工部侍郎歸登孟簡劉伯芻蕭俛等。就醴泉寺。譯出經(jīng)八卷。號本生心地觀。其梵夾則高宗時獅子國所進者。寫畢經(jīng)進御覽。有詔愿為序。尋頒視其文冠于首。大中間。法寶大師玄暢。請入藏。
宋高僧傳·卷第三 譯經(jīng)篇第一之三
釋般若。罽賓國人也。貌質魁梧執(zhí)戒嚴整。在京師充義學沙門。憲宗敦崇佛門深思翻譯。奈何有事于蜀部。劉辟阻命。王承宗未平朝廷多故。至元和五年庚寅。詔工部侍郎歸登孟簡劉伯芻蕭俛等。就醴泉寺譯出經(jīng)八卷。號本生心地觀。此之梵夾乃高宗朝師子國所進者。寫畢進上。帝覽有敕。朕愿為序。尋頌下其文。冠于經(jīng)首。三藏賜帛。證義諸沙門錫賚有差。先于貞元中譯華嚴經(jīng)后分四十卷。此蓋烏荼國王所進者。于時而賜紫衣。后大中中法寶大師玄暢奏請入藏焉。
令眾生心不散亂
【三藏法數(shù)】
令眾生心不散亂者,謂佛欲說法時,必先地動,令諸眾生恭敬嚴謹,心不散亂,而能信受也。
發(fā)畜生心
【三藏法數(shù)】
謂眾生念念起心,欲多眷屬,如海吞流,愚癡貪著;起中品十惡,行血涂道,是名發(fā)畜生心。(中品者,謂作惡已后,起少悔心也。血涂道者,即畜生道也,謂畜生常被互相吞啖之苦也。)
令眾生心意歡喜聲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所出語言,普令十方一切世界眾生,心意歡喜,皆謂所說,從如來口門而出,亦無互相重復,而諸眾會,各隨音聲,曉了諸法,然實非如來口門中出也。
說眾生心行聲
【三藏法數(shù)】
謂一切眾生,其數(shù)無量,行亦無量;如來所說眾生心行,略有八萬四千種類。但為根性下劣眾生,令其易得解入故也。
入眾生心意聲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具秘密智,所出語言,隨入一切眾生心意,然不從如來口門中出,正所謂從虛空而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