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獼猴(獼猴)  拼音:mí hóu
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面赤色,毛灰褐,尾短,善怒,產(chǎn)于川廣山中。因好拭面如沐,故也稱為「沐猴」、「猴猻」、「猢猻」、「狝猴」。
《國語辭典》:獼猴桃(獼猴桃)  拼音:mí hóu táo
植物名。獼猴桃科獼猴桃屬,蔓生落葉纏繞灌木。冬芽甚小,包于膨大之葉柄內(nèi)。葉互生,闊卵形或近圓形,長六至十七公分,葉背有絨毛,具有長柄,質(zhì)硬有光澤。果實卵形至圓柱形,徑四至七公分,有毛,而獼猴喜食之,故稱為「獼猴桃」。味甘酸,可食。也稱為「奇異果」、「羊桃」、「陽桃」、「楊桃」。
《漢語大詞典》:獼猴面(獼猴面)
像獼猴的臉龐。比喻容貌丑陋怪異。《北齊書·酷吏傳·宋游道》:“時人語曰:‘ 游道 獼猴面, 陸操 科斗形。意識不關(guān)貌,何謂丑者必?zé)o情?!?清 黃遵憲 《番客篇》:“長頸獼猴面,此物信巨駔?!?/div>
《國語辭典》:臺灣獼猴桃(臺灣獼猴桃)  拼音:tái wān mí hóu táo
植物名。獼猴桃科獼猴桃屬。大藤本,嫩枝被有絨毛及黃色而明顯的皮孔,葉互生,闊卵形至近圓形,細(xì)鋸齒緣。漿果倒卵圓形至橢圓形,被有痂狀鱗片與褐黃色絨毛。也稱為「臺灣羊桃」。
《漢語大詞典》:獼猴池(獼猴池)
梵語意譯。即 猴池 。在古 印度 毘舍離 庵摩羅園 側(cè),傳說往昔獼猴共集,為佛穿池,故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吠舍厘國:“其西北有窣堵波, 無憂王 之所建也,傍有石柱,高五六十尺,上作師子之像。石柱南有池,是群獮猴為佛穿也,在昔 如來 曾住於此。”按,此故事又見四分律卷二。今 印度 著名的 桑奇 (Sanchi)北門石柱上尚有這一傳說的浮雕。參見“ 猴池 ”。
《漢語大詞典》:猴池
古 印度 五大佛教精舍之一。亦用以美稱佛寺。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火炎 崑岳 ,高臺與 雁塔 同平;水浸天街,曲岸與 猴池 共盡?!眳⒁姟?獼猴池 ”。
《漢語大詞典》:獼猴梨(獼猴梨)
即獼猴桃。詳“ 獼猴桃 ”。
分類:獼猴桃
《國語辭典》:獼猴桃(獼猴桃)  拼音:mí hóu táo
植物名。獼猴桃科獼猴桃屬,蔓生落葉纏繞灌木。冬芽甚小,包于膨大之葉柄內(nèi)。葉互生,闊卵形或近圓形,長六至十七公分,葉背有絨毛,具有長柄,質(zhì)硬有光澤。果實卵形至圓柱形,徑四至七公分,有毛,而獼猴喜食之,故稱為「獼猴桃」。味甘酸,可食。也稱為「奇異果」、「羊桃」、「陽桃」、「楊桃」。
《漢語大詞典》:獼猴騎土牛(獼猴騎土牛)
比喻晉升緩慢。三國志·魏志·鄧艾傳“﹝ 州泰 ﹞ 景元 二年薨,追贈衛(wèi)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州泰 ﹞九年居喪, 宣王 留缺待之,至三十六日,擢為 新城 太守。 宣王 為 泰 會,使尚書 鐘繇 調(diào) 泰 ‘君釋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擁麾蓋,守兵馬郡;乞兒乘小車,一何駛乎?’ 泰 曰:‘誠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職;獼猴騎土牛,又何遲也!’” 唐 李白 《贈宣城趙太守悅》詩:“獼猴騎土牛,羸馬夾雙轅。”
分類:晉升緩慢
《漢語大詞典》:獼猴戲(獼猴戲)
《禮記·樂記》“獶雜子女” 漢 鄭玄 注:“獶,獮猴也。言舞者如獮猴戲也?!焙笠蛞浴矮J猴戲”指猴戲。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 唐 故事,學(xué)士禮上,例弄獼猴戲,不知何意。”
分類:子女指猴
《漢語大詞典》:獼猴梯(獼猴梯)
小而長之梯。以人如獼猴攀援而上,故稱。晉書·石季龍載記下:“﹝ 石韜 ﹞因宿於佛精舍。 宣 使 楊柸 、 牟皮 、 牟成 、 趙生 等緣獼猴梯而入,殺 韜 ,置其刀箭而去?!?span id="z5x5rnt"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穆帝永和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梯小而長,人如獼猴攀援而上,故曰獼猴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