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涂濟亨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瑞州高安人,字吉甫。涂謙子??私B家學。仕寧州判官,知永新州。所至以廉能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同州朝邑人,字濟川。選為陜西理問所令史,累遷秦州知州,有政聲。以奉元路同知致仕。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大都路大興人,字公度,號如愚。仁宗延祐六年為太常太祝。歷黃陂縣尹、懷孟路總管,皆有政績。后改晉寧路總管,秩滿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91—1379 【介紹】: 明僧。浙江天臺人,號東溟,俗姓賈。出家于天臺廣嚴寺。元至正中住上天竺寺。元順帝賜號慈光妙應(yīng)普濟。洪武二年奉詔赴蔣山法會,奏對稱旨。以年老白眉,太祖呼以“白眉”而不名。
大明高僧傳·卷第三 解義篇第二之三
釋慧日號東溟。天臺賈氏子。即宋相賈似道之諸孫。及似道責戍師尚幼。志求出家依縣之廣嚴寺平山和尚。數(shù)年落發(fā)受具戒。年二十二聞柏子庭講臺教于赤城師趨座下。未幾能領(lǐng)大義。子庭嘆曰。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其機之疾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自是師之學沈浸醲郁而名重一時矣。一旦假寐。恍見竹橫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師臥地食之。既覺言于子庭。庭為解曰。竹與粥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緣在上下天竺乎。于是渡錢塘謁竹屋凈法師于上竺。所處房頗卑濕。乃作詩風之。竹屋見詩謂眾曰。此子不凡。異日當主茲山。不可以小年易之也。故乃遇如賓友。無何命典客寮尋掌僧籍。竹屋化去時湛堂澄公繼其席。器師延居后堂。年馀出主吳山圣水。元至正四年住薦福。歷三?下天竺災(zāi)。元臣高納麟請師新之。寺宇告成王溍為之記。四年遷上竺。師知緣在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一重緝之。元順帝聞特賜慈光妙應(yīng)普濟之號。并金襕衣以徵之。十六年退隱于會稽巖壑間。人無識者。元相達識帖穆爾遣使。物色得之力請還山。凡兩住上竺二十五年。至我皇明太祖洪武二年詔赴蔣山佛會。命禮部給饌。明日召見奉天殿。百僚咸集僧若魚貫。惟師臘最高朱顏白眉班居前列上親問升濟沈冥之道。師備奏稱旨 太祖顧謂僧眾曰。邇來學佛者惟飽餐優(yōu)游沈薶歲月。如金剛楞伽心經(jīng)皆攝心之要與。何不研窮其義。今有不通者當質(zhì)諸白眉法師。自后召見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嘗與別峰同法師金碧峰禪師輩賜食禁中。因奏瓦棺寺乃隋智者大師釋法華之所不可從廢太祖命就天界別建室廬以存其跡。詔即開山說法。五年孟春復于鐘山建水陸大齊。命師說毗尼戒太祖親率百僚臨聽。事竣辭歸上竺。謝院事日修彌陀懺以臻凈業(yè)。十二年秋七月一夕夢。青蓮花生方池中芬芳襲人。寤告眾曰。吾生凈土之祥見矣。于人間世殆不遠乎。后四日趺坐合爪而寂。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三。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應(yīng)塔院。師生軀干脩偉。眉長寸馀。目睛閃閃射人。而人無老少見師入城。咸呼曰。我白眉和尚來也。爭持香花以散其上。師面嚴冷言不妄發(fā)。嘗對王公大臣未出一軟媚語。至于誘引后學其辭色溫如春曦。故人多悅從其學。嗣法有思濟行樞允鑒允忠良謹普智文會元秀景梵等若干人。
皇明名僧輯略
師諱慧日。號東溟。天臺赤城人。洪武初年。召入京。奏對稱旨。后辭歸杭之天竺。修西方凈業(yè)。洪武十二年七月朔日。謂弟子言。吾夢青蓮華池中清芬襲人。吾殆將去乎。四日坐逝。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師對王公大臣。未嘗出一軟媚語。至于誘進后學。溫然如春陽云。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號東冥。天臺賈氏子。即宋相賈似道之諸孫。及似道責戍師尚幼。志求出家。依縣之廣嚴寺平山和尚。落發(fā)受具。年二十二。聞柏子庭講臺教。于赤城。師趨座下。未幾能領(lǐng)大義。子庭嘆曰。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其機之疾也。吾道藉子大昌乎。一日假???;幸娭駲M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師臥地食之。既覺。言于子庭。庭為解曰。竹與粥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緣在上下天竺乎。于是渡錢塘。謁竹屋凈法師。于上竺。命典客寮。掌堂僧籍。竹屋化去。時湛堂澄公繼其席。廷師居后堂。年馀出主吳山圣水。元至正四年。住薦福。歷三?。下天竺災(zāi)。元臣高納麟。請師新之。寺宇告成。王溍為之記。四年。遷上竺。師知緣在。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一重緝之。元順帝聞。特賜慈光妙應(yīng)普濟之號。并金襕衣以徵之。十六年。退隱于會稽巖壑間。人無識者。元相達識帖穆爾遣使物色得之。力請還山。凡兩住上竺。二十五年。至于明朝。太祖洪武二年。詔赴蔣山佛會。命禮部給饌。明日召見奉天殿。百僚咸集。僧若魚貫。惟師臘最高。朱顏白眉。班居前列。上親問升濟沉冥之道。師備奏稱旨太祖顧謂僧眾曰。邇來學佛者。惟飽餐優(yōu)游。沉埋歲月。如金剛楞伽心經(jīng)。皆攝心之要典。何不研窮其義。今有不通者。當質(zhì)諸白眉法師。自后召見。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嘗與別峰同法師。金碧峰禪師輩。賜食禁中。因奏瓦棺寺。隋知者大師。釋法華之所。不可廢。太祖命就天界。別建室廬以存其跡。詔師開山說法。五年孟春。復于鐘山。建水陸大齋。命師說毗尼戒。太祖親率百僚臨聽。事峻辭歸上竺。謝院事。日修彌陀懺。以臻凈業(yè)。十二年秋七月。一夕夢青蓮花。生方池中。芬芳襲人。窹告眾曰。吾生凈土之祥見矣。后四日。趺坐合爪而寂。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三。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應(yīng)塔院。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慧日。號東溟。天臺赤城人。軀干修偉。眉長三寸。目光射人。嘗從柏子庭和尚習教。解悟甚深。有戒行。人師法之。洪武初。以有道徵。上御奉天殿引見。時丞相御史大夫。暨百僚咸在。而僧伽魚貫而上。師年最高。白眉朱顏。其班前列。上親問勞之。顧眾而言曰。邇來學佛者。唯飽食優(yōu)游。沉霾歲月。如金剛楞伽諸經(jīng)。皆攝心之要典。何不研窮某義。茍有不通。質(zhì)諸白眉法師可也。自后數(shù)召見。從容問道。字而不名。及建鐘山法會。請師敦說戒法。聞?wù)唛_懌。既而辭歸杭。居上天竺。一志安養(yǎng)。冥心合道。不雜馀念。洪武十二年七月朔。夢青蓮華生方池中。華色敷腴。清芬襲人。既寤。召弟子妙修曰。此生凈土之祥也。吾將行矣。至四日。趺坐書頌。合爪而寂。閱世八十九。僧臘七十。師居常面嚴冷。片言不妄發(fā)。對王公大臣。未嘗出一軟媚語。至于誘進后學。溫然如春陽云。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慧日,號東溟,天臺賈氏子,即宋相賈似道之諸孫。及似道責戍,慧日尚幼,志求出家,依縣之廣嚴寺平山數(shù)年,落發(fā)受具戒。年二十二,聞柏子庭講臺教于赤城,即趨座下。未幾,能領(lǐng)大義。子庭嘆曰:“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機之疾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自是為學沈浸醲郁,而名重一時。一旦假寐,恍見竹橫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因臥地食之。既覺,言于子庭,庭為解曰:“竹與粥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緣在上下天竺乎?”于是渡錢塘,謁竹屋凈于上竺,所處房頗卑濕,乃作詩風之。竹屋見詩,謂眾曰:“此子不凡,異日當主茲山,不可以少年易之也?!惫誓擞鋈缳e友,無何,命典客寮,尋掌僧籍。竹屋化去時,湛堂澄繼其席,延居后堂,年馀,出主吳山圣水。元至正四年,住薦福,歷三?,下天竺災(zāi),慧乞高納麟請新之,寺宇告成,王溍為之記。四年遷上竺,知緣在此,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一重緝之。元順帝聞其名,特賜“慈光妙應(yīng)普濟”之號,并金襕衣以徵之。十六年退隱于會稽巖壑間,人無識者。元相達識帖穆爾遣使物色得之,力請還山。凡兩住上竺,二十五年。至明太祖洪武二年,昭赴蔣山佛會,命禮部給饌,明日召見奉天殿,百僚咸集,僧若魚貫,惟慧日臘最高,朱顏白眉班居前列,太祖親問升濟沈冥之道,奏對稱旨。太祖顧謂僧眾曰:“邇來學佛者,惟飽餐優(yōu)游,沈薶歲月,如《金剛》、《棱伽》、《心經(jīng)》皆攝心之要典,何不研窮其義?今有不通者,當質(zhì)諸白眉法師?!弊院笳僖姡娴园酌己糁?,而不名也。嘗與別峰同金碧峰輩賜食禁中。因奏瓦官寺,乃隋 智者大師釋《法華》之所,不可從廢,太祖命就天界別建室廬,以存其跡,詔即開山說法。五年孟春,復于鐘山建水陸大齋,命說毗尼戒,太祖親率百僚臨聽。事竣,辭歸上竺,謝院事,日脩彌陀懺以臻凈業(yè)。十二年秋七月,一夕夢青蓮花生方池中,芬芳襲人,寤告眾曰:“吾生凈土之祥見矣,于人間世殆不久也?!焙笏娜挣米献Χ?,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三。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應(yīng)塔院?;廴哲|干脩偉,眉長寸馀,目睛閃閃射人。而人無老少,見其入城,感呼曰:“我白眉和尚來也?!睜幊窒慊ㄒ陨⑵渖??;廴諣钌鯂览洌圆煌l(fā),嘗對王公大臣未出一媚語,至于誘引后學,其辭色溫如春曦,故人多悅從其學。嗣法有思濟、行樞、允鑒、允忠、良謹、普智、文會、元秀、景梵諸人。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篇
法禎。字蒙隱。雪澗其號也。蔣氏。其先曹之定陶人。家世閥閱。宋靖康間。高曾避金兵。徙淮西壽春。因家焉。父德勝。將兵取襄陽有功。封濟陰侯。母魯夫人。嚴而賢。師生岐嶷。齠齔習詩賦聲律。日記數(shù)千言。然氣羸疾瘵。每病則瀕死。術(shù)者以為非壽者相。父母舍之出家。事退庵無公大講師落發(fā)。十七入講肆。通經(jīng)論大旨。開官講于建鄴聲華奪席。尋入京師。告單慶壽太尉駙馬沈王。日請入府說法。延祐丙辰。被旨即慶壽開堂。移易州之興國。逾年。兩奉詔。翻譯菩提行釋論二十七卷。西夏僧慧澄譯語。師筆受綴文。一言三詳。刪治一出于師。所司供給。仍指授畫工。于大內(nèi)寶云殿。繪高僧像八十八龕。師作八十八傳。金書其上。初皇慶之開舉場也。蒙古色目習三場舉業(yè)。漸染朱熹之說。謂佛語為誕妄。詔翰林虎承旨妙三藏與師三人。以張?zhí)煊X護法論。譯為國語。以化之。英宗即位。將以大藏經(jīng)治銅為板。而文多舛誤。徵選天下名僧六十員。讎較。師與湛堂西谷三人。為總督。重勘諸師所較。仍新為目錄。旌賞特加。泰定至順之交。教門有大故。師必預議秉筆。后至元丙子。被兩宮詔旨。主南城大竹林。至正戊子。詔重譯菩提行頌文。陛見于大口行宮。上以漢語。呼師號而面諭焉。是年。俗儒王溥張瑯。陳言僧道之弊數(shù)十條。省部從其說。將行移文檄。師為駁邪論以辟之。其議遂??。又江西儒學官涂以義。上數(shù)千言。其大旨。欲盡毀天下寺觀。僧道歸俗。財產(chǎn)沒官。師為公牘?;厥〔?。折其邪說。乃止。甲午。遷潭柘之龍泉。師開堂出世。四十馀年。膺累朝眷顧。凡皇家大會。演法師為巨擘。王公有識大人。皆望塵加敬。名聲振寰宇。碑志文言。殆遍海內(nèi)。性明敏。經(jīng)書過目成誦。其于性相教義。禪學密乘。與夫孔老百氏。經(jīng)子史籍。無不該覽。發(fā)為文章。精致雅健。要為不蹈襲前人。蔚然自出機杼。成一家學。胸襟倜儻無芥蒂。爰自蒞事。雖賞罰公行。未嘗藏怒宿怨。性不猜貳。遇人一言之快。則傾倒肝腑。聞后進之善。欣欣然似出諸己。見不善。亦必苦口規(guī)訓。五讀華嚴大疏。兩閱大藏。年逾從心。而自強不息。禪誦益勤。其主潭柘也。力起頹廢。叢林為之一新。施己衣資鈔一萬三千五百馀貫。十方檀施鈔。四千四百馀貫。因緣相資。故致有成。且為之儲積年糧。安集云水。一誠感格。五年中七現(xiàn)祥光。師不之恤。唯以傳佛心宗唱高。和寡為甚恨。師為文不存稿。多散失而未刊。進士葛天麟。撰師行勒之石。未詳所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仙游人,字石友。順帝至元元年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尋除侍講。時歲大饑,濟孫上治安十策,帝奇其才,詔與歐陽玄、呂思誠修宋、遼、金三史。后又上治河十策,詔同運使賈魯塞北河,通南河,以復故道,歷五月告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河南人,字濟川。初為廉訪司書吏,調(diào)連江縣巡檢。順帝至正十三年,募兵拒天完紅巾軍王善部。以眾寡不敵,中箭被執(zhí)死。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名僧
惠勤 懶翁 謚禪覺道號普濟尊者 初名元惠。寧海府人。俗姓牙氏。具膳官令瑞之子。母鄭氏。靈山郡人。鄭夢見金色隼。飛來啄其頭。忽墜卵。五彩爛然入懷中。因而有娠。以延祐庚申生。癸卯入九月山。遣內(nèi)侍金仲孫請還。乙巳三月。詣闕乞退。始得宿愿。游龍門元寂諸山。丙午入金剛山。丁未秋住清平寺。其冬掜寶巖。以指空袈裟手書授師曰。治命也。己酉再入臺山。庚戌春。司徒達睿。奉指空靈骨。來厝于檜巖。師禮師骨。因赴召。結(jié)夏廣明寺。秋初還檜巖。九月即功夫選也。師所居室曰江月軒。丙辰五月。寂然而游。年五十七。法臘三十八。 玄陵在位之二十年庚戌。秋九月十日。召師入京。十六日就師所寓廣明寺。大會兩宗五教諸山衲子。試其所自得。號曰功夫選。上親幸視為。師拈香畢。升法座。乃言曰。破卻古今之窠臼。掃盡凡圣之蹤由。割斷衲子命根。抖擻眾生疑網(wǎng)。操縱在握。變通在機。三世諸佛歷代祖師。其揆一也。在會諸德。請以實答。于是以次入對。曲躬流汗。皆曰未會?;蚶硗ǘK于事?;蚩裆醵蛴谘?。一句便退。上若不豫色。然幼庵修禪師后至。師歷問三句三關(guān)。會罷還檜巖。 偶念指空三山兩水之記。欲移錫檜巖。會以召赴是寺法會。得請居焉。師曰。先師指空。蓋嘗指畫重營。而燬于兵。敢不繼其志。乃謀于眾。增廣殿宇。工既告畢。丙辰四月。大設(shè)落成之會。臺許以為。檜巖密邇京邑。士女往還。晝夜絡(luò)繹?;蛑翉U業(yè)禁之。便于是有旨。移住營源寺。逼迫上道。師適疾作。輿出三門。至池邊。自導輿者。從涅槃門出。大眾咸疑。失聲號哭。師唇曰。賢力努力。無以余故中輟也。吾行當止于驪興耳。至漢江。謂護送官卓詹曰。吾疾劇。乞舟行溯流。七日方至驪興。又謂卓曰。欲少留。俟病間即行。卓勉從之。寓神勒寺。五月十五日。卓又督行急。師曰。是不難。吾當逝矣。是日辰時。寂然而逝。郡人望見五色云蓋山頂。既火之洗骨。無云而雨者。方數(shù)百步。得舍利一百五十五粒。禱之分為五百五十八。四眾得之灰中。以自秘者。莫知其數(shù)。神光照耀。三日乃已。釋達如。夢見龍盤繞臺下。其狀如馬。及以喪舟還檜巖。無雨水漲。皆驪龍之助云。八月十五日。樹浮屠于寺之北崖。頂骨舍利。厝于神勒寺。示其所終也。覆以石鐘。戒其無敢訛也。事開于朝。 年甫冠。鄰友亡。問諸父老曰。死何之。皆曰所不知也。中心痛悼。走入功德山。投了然師祝發(fā)。師曰。汝為何事出家。對以超三界利群生。且請開示。曰汝之來。此是何物耶。曰此能言能聽者能來爾。但未知修進之術(shù)。曰吾亦如汝猶未之知??赏笾锈艓?。至正甲申至檜巖。晝夜獨坐。忽得開悟。尋師中國之志決矣。戊子三月至燕都。參指空。答問契合。十年庚寅正月??占娤抡Z。無能對者。師出眾吐數(shù)語。三拜而出??瘴魈彀侔舜嬉?。是春南游江浙。秋八月參平山。山問。曾見何人。曰西天指空。日用千釰。山云。且置指空千釰。將汝一釰來。師以坐具提山。山倒在禪□□□賊煞我。師曰。吾釰也能殺人能活人。乃扶起。山以雪巖所傳及庵衣拂子表信。辛卯春。抵寶陀洛迦山。拜觀音。壬辰至伏龍山。參千巖。適集江湖千馀人選入室。巖問所自。師既答。巖云。父母未生前。從甚處來。師曰。今朝四月初二日。巖許之。是歲北還。再參指空。空授以法衣拂子梵書。于是游涉燕代山川。蕭然一閑道人也。名聞于內(nèi)。乙未秋。奉圣旨住大都廣濟寺。丙申十月望。設(shè)開堂法會。帝遣院使也先帖木兒。賜金爛袈裟幣帛?;侍?。以金爛袈裟象牙拂子來錫。師受袈裟問眾曰。湛然空寂。本無一物。粲兮爛兮。從何而出。眾無對。徐曰。九重宮金口中。乃披。拈香祝圣升座。橫按拄杖。下數(shù)語便下。戊戌春。辭指空。得授記東還。且行且止。隨機說法。庚子入臺山居焉。辛丑冬。上遣內(nèi)詹事方節(jié)。迎入京。請說心要。賜滿繡袈裟水精拂子。公主獻瑪琉拂子。太后親施布施。請住神光寺。固辭。上曰。于法吾亦退矣。不得已即行。十一月。紅賊蹂躪京畿。舉國南徙。僧徒震懼請避賊。師曰。唯命是保。賊何能為。數(shù)日請益急。是夕夢一神人。面有黑志。俱衣冠作禮曰。眾散賊必滅寺。愿固師志。明日至土地神。座視其貌。則夢所見也。賊果不至。 平生未嘗習世俗文字。有請題詠。操茟立書。若不經(jīng)意。理趣深遠。晚好黑戲山水。逼道栦。嗚呼。道既通。多能也宜哉(并李穡撰禪覺塔銘)。 懶翁。母夢見金色隼。飛來啄頭。忽墜卵。五彩爛然。入懷中。因有娠(生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83 【介紹】: 明河南洛陽人,字來學。元末為察罕帖木兒掌書記。洪武初,舉明經(jīng),授河南府學訓導,后以薦官刑部尚書。凡國家經(jīng)濟事宜,經(jīng)其籌畫,即有條理程式可依,深得太祖信任。然議法巧密,亦數(shù)為帝切責。未幾因罪被殺。
丁德興 朝代:元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27—1366 【介紹】: 元末鳳陽定遠人。從朱元璋于濠州。屢從征伐,建大功,歷官管軍總管、左翼元帥、鳳翔衛(wèi)指揮使。從徐達攻張士誠,下湖州,圍平江,卒于軍中。贈都指揮使,洪武元年追封濟國公。
胡汝雨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胡汝雨,字均濟,浙江臺州府天臺縣人,進士出身。鄉(xiāng)試十九名。洪武四年,會試十七名,登進士三甲,授大名府元城縣縣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34—1379 【介紹】: 明開國時鳳陽府人,字時舉。倜儻好奇略。從朱元璋渡江,積功由百夫長授元帥。破張士誠,定山東、河南,取元都,平西邊,常以少擊眾。洪武三年進大都督同知,封濟寧侯,予世券。后出鎮(zhèn)北平。既卒,追封滕國公,謚襄靖。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濟明,蒲圻人。洪武初舉明經(jīng)累遷廣平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