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8—1085 【介紹】: 即宋神宗。英宗長子。英宗即位,封潁王。治平三年,立為太子。四年,即位。熙寧二年,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以圖富國強兵。后命王韶、章惇開邊,設熙河路,拓梅山地區(qū)。元豐時,改革官制。屢遣將進攻西夏,靈州、永樂城之戰(zhàn),皆大敗,遂采守勢。在位十九年。
全宋詩
宋神宗(一○四八~一○八五),名頊,英宗長子。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封淮陽郡王。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進封潁王。三年,立為皇太子。熙寧元年(一○六八)即位。二年,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變法,以圖富國強兵。但在變法中動搖不定,終敗。四至六年,命王韶開拓熙、洮等五州,設熙河路,史稱熙河開邊。五年,章惇開拓梅山地區(qū),史稱梅山之役。八年,與遼重劃河東邊界,棄地數百里。元豐三年(一○八○)至五年,進行官制改革,史稱元豐改制。屢遣將進攻西夏,靈州、永樂城之役,皆敗。八年,卒,年三十八,葬于永裕陵。廟號神宗,紀元二:熙寧、元豐。事見《宋史》卷一四至一六《神宗本紀》。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二四三七
宋神宗趙頊(一○四八——一○八五),英宗長子。慶歷八年生,初名仲針,嘉祐八年封淮陽郡王,改今名。治平元年六月進封潁王。三年十二月,立為皇太子,四年正月,即帝位。遂思除歷世之弊,務振非常之功。熙寧二年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以革弊圖新,于是有熙、豐新法。青苗、保甲、均輸、市易、水利諸法既立,又整飭吏治,以助新法施行。四至六年,令王韶開拓熙、洮五州,設熙河路;五年,以章惇開拓梅山地區(qū);八年,重劃河東邊界,棄地數百里于遼。元豐三年至五年,又改革官制,制定寄祿格,改正官名,遂使官稱與實職相符;又改革銓選制度,頒三省、樞密、六曹條制。后欲取靈夏、滅西羌,遂有靈州與永樂城之敗。元豐八年三月卒,年三十八。在位十九年,年號二:熙寧、元豐。據《玉海》卷二八,有御集二百卷,以文辭、政事、邊防三門為目。事跡見《宋史》卷一四至一六《神宗紀》。
《漢語大詞典》:法古
效法古代。《商君書·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崔林傳》:“ 太祖 隨宜設辟,以遺來今,不患不法古也?!?宋 曾鞏 《筠州學記》:“論道德之旨,而知應務之非近;議政理之體,而知法古之非迂。”
分類:效法法古
《國語辭典》:師古(師古)  拼音:shī gǔ
效法古代?!稌?。說命下》:「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埂妒酚?。卷七。項羽本紀。太史公曰》:「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div>
分類:效法法古
《漢語大詞典》:俊廚(俊廚)
東漢 士大夫互相標榜,效法古代“八元”、“八凱”之稱,每取號以稱當世名士,如“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等???,“言人之英也”;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及,“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廚,“言能以財救人者也”。見后漢書·黨錮傳序。后因以“俊廚”或“俊廚顧及”指才德超著的人。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何代無賢,阨而知節(jié),此豈出俊廚諸君子下耶!” 沈礪 《感懷》詩:“龍虎風云一頓挫,俊廚顧及半淪亡。”
《漢語大詞典》:法先王
先秦 以儒家為代表的“法古”的政治觀。主張效法古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言必稱 堯 、 舜 、 文 、 武 。與“法后王”相對。荀子·儒效:“逢衣淺帶,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亂世術?!?清 陳澧 東塾讀書記·孟子:“《離婁》章極論為政用先王之道,當時諸子之説竝作,皆不法先王而自為説也。” 胡適 《諸子不出于王官論》:“變‘法先王’之儒家而為‘法后王’之儒家法家?!眳⒁姟?法后王 ”。
《漢語大詞典》:法后王(法後王)
先秦 以 荀子 、 韓非 為代表的“法今”的政治觀。主張效法當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因時制宜。與“法先王”相對。荀子·儒效:“逢衣淺帶,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亂世;術謬學雜,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禮義而殺?!?清 方苞 《書〈史記·六國年表序〉后》:“ 秦 始變古而傳,乃曰法后王。”參見“ 法先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