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隋文·卷三十一
可汗,姓阿史那氏,名攝圖,伊利可汗之子。齊、周間,佗缽可汗以為爾伏可汗,統(tǒng)其東面。佗缽卒,國人迎立之,號伊利俱羅設莫何始波羅可汗,一號沙缽略。治都斤山。后度漠南,寄居白道川,立約以磧?yōu)榻纭?/blockquote>
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 朝代:初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41 【介紹】: 唐西突厥首領。名畢賀咄葉護,或作薄布特勤,沙缽羅咥利失可汗之侄。弩失畢部落迎立之。建庭于睢合水北,謂之“南庭”。太宗貞觀中累遣使朝貢。與乙毗咄陸可汗相攻擊,兵敗被殺。
王摩沙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雋州人。高祖武德六年,舉兵反,自稱元帥,建元進通。唐遣驃騎將軍衛(wèi)彥討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9 【介紹】: 唐時西突厥五咄陸部首領。初為葉護,隸咄陸可汗,及咄陸敗走,遂率部歸唐,授瑤池都督。高宗時進拜左驍衛(wèi)大將軍。永徽二年,率眾西遁,總有西域諸部,建衙于雙河及千泉,自號沙缽羅可汗,數(shù)侵擾西蕃諸部。顯慶二年,與蘇定方戰(zhàn),敗走石國被執(zhí),獻俘京師,詔免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桐廬人,自號清冷山沙門。幼強識,能文詞。晚居揚州慧照寺。其品藻臧否古今之義,生徒錄之,號《順正記》。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睦州相廬人。然不知姓氏所從出。童年即強識。志大言高。耆宿皆偉其器。從師隸業(yè)圣德寺。依姑蘇開元道恒師。習毗尼。恒殊愛其勤謹。晚講訓維揚著順正錄十卷。世呼淮南記主。自號清冷山。沙門云。
宋高僧傳·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省躬。睦州桐廬人也。為童強識。耆宿呼語怪其志大而言高。每厭樊籠。忽投圣德寺慕道從師。敕恩得度。性靈天發(fā)于毗尼道。學如溫習。復擇名師得姑蘇開元道恒師。恒曰。甚矣吾得躬也。門人日益親。及乎探頤精微愈征愈遠。時有擊論互指為迷者必請見。躬為其判之。坐分曲直。諺曰。義盡省躬。言到躬義無不盡也其博綜律乘捍禦師門也若此。恒曰。自吾有躬也惡言不聞矣。躬避席葉拱而對曰。某不佞也。仰師之道。若采扶桑以啖??蠶。所患者未能嘔繁絲以報主耳。恒曰。視子吐園客五色絲??晒╉肜C之資。言太謙矣。晚赴維揚之召。廣訓徒焉。然其滿口雌黃品藻否臧古今之義。生徒明敏者各錄之。都加潤色號順正記。十卷行之。復著分輕重物儀別行沿襲十三章門。條例外加近世現(xiàn)有物之重輕。頗為要用。躬復高儒學作碑頌越多。以其曾化邪溝。故呼淮南記主。自號清冷山沙門焉。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姓名不詳,高宗時人?!?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出自《廣弘明集》卷三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時蕃將。肅宗時,有軍功。代宗初,見淄青書記韓翃妾柳氏有色,遂劫歸第,寵以專房。后虞候許俊計取柳氏以歸翃。
釋道澄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梁氏。京兆人。父涉中書舍人。幼使出家。無所顧戀。偶有禪者過之。謂曰??擅莱?。且付以瓶錫儀范之器。號律沙彌。受具后。歷橫肆。習南山鈔。謹持守以進于學。然姿性率略。所處不恒。奉恩莊嚴草堂諸剎。所至安之。尤以護生為務。建中二年。坐夏云陽山。一虎忽哮吼入門。澄若有所語者?;u尾攝耳去。澄后徙居章信寺。或問其故。澄曰。出家可滯一方乎。西域之法。三時分房。俾無貪著。后世易之。哀哉。貞元二年二月八日。上于寺從澄受菩薩戒。京甸傾瞻。賜賚優(yōu)渥。澄盡以回施二田。五年。上幸澄所居問修心法門。且詔為妃主嬪御。受菩薩戒。十六年四月。賜號大圓。十九年九月十八日終。
宋高僧傳·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道澄。姓梁氏。京兆人也。父涉中書舍人。生而奇表輒惡葷肴。出家如歸無所顧戀。忽遇禪僧摩頂。與立名曰道澄。瓶錫常隨冥合律范。號律沙彌也。受具之后習聽南山律于諸學處。微其玷缺。然性都率略住寺不恒?;蚍疃髑f嚴草堂等寺。所到便居護生為切。建中二年坐夏于云陽山。有虎哮吼入其門。澄徐語之。其虎搖尾襵耳而退。徙居章信寺。或問其故。澄曰。出家者可滯一方乎西域三時分房俾無貪著。觀門易立矣。不然者豈通方廣恕乎。貞元二年二月八日。帝于寺受菩薩戒。京甸傾瞻賜賚隆洽。所受而回施二田矣。五年帝幸其寺問澄修心法門。又敕為妃主嬪御受菩薩戒。十六年四月。敕賜號曰大圓。十九年九月十八日。終于此寺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4—820 【介紹】: 唐吳人,字沖之。歸崇敬子。代宗大歷時舉孝廉高第。德宗貞元初策賢良為右拾遺。以直諫聞。順宗初拜給事中,遷工部侍郎。憲宗時累官工部尚書,封長沙縣男。有文學,工草隸。卒謚憲。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4—820 字沖之,蘇州吳(今江蘇吳縣)人。代宗大歷七年(772)舉孝廉高第。德宗貞元初(785)登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右拾遺。累遷至工部侍郎。憲宗元和六年(811)受詔與孟簡等同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加右散騎常侍,轉(zhuǎn)兵部侍郎,兼判國子祭酒。十四年遷工部尚書,累封長洲縣男,卒謚憲。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工草隸,筆法甚古,不近俗。有文名,權德輿稱其“詞學精實,晦而不耀。”(《起居舍人舉人自代狀》)《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德宗時敦煌龍興寺僧。敦煌遺書斯三八一錄日進于“大蕃歲次辛巳”(即貞元十七年,801)閏二月所撰之《龍興寺毗沙門天王靈驗記》。伯三六一九存其詩1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6—908 【介紹】: 唐末五代時僧。閩人,俗姓謝。少憨黠好釣。唐懿宗咸通初,出家芙蓉山,后居福州玄沙院。王審知始有閩土,奏賜紫衣,號宗一大師。后梁太祖開平間示寂。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5—908 俗姓謝,福州閩縣(今福建福州)人。早年常垂釣于南臺江。懿宗咸通初投芙蓉山出家,后至豫章開元寺受戒。初與雪峰義存為同學,后以為師。住福州玄沙院,世稱玄沙和尚。王審知奄有閩土后,賜號宗一大師。從其受業(yè)者有700余人,其再傳弟子文益,開創(chuàng)法眼宗?!?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一三、《祖堂集》卷一〇、《景德傳燈錄》卷一八有傳,后二書錄其詩偈8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禪林僧寶傳·卷第四
禪師名師備。福州閩縣謝氏子。少漁于南臺江上。及壯忽棄舟。從芙蓉山靈訓禪師斷發(fā)。詣南昌開元道玄律師所。受具足戒。芒鞋布衲。食才接氣。宴坐終日。眾異之。兄視雪峰。而師承之。雪峰呼為頭陀。每見之曰。再來人也。何不遍參去。對曰。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雪峰然之。備結(jié)屋玄沙。眾相尋而至。遂成叢林。說法與契經(jīng)冥合。諸方有未明要義。皆從決之。備曰。佛道閑曠。無有涂程。無門為解脫之門。無見作道人之見。不在三際。豈有升沉。建立乖真。不屬造作。動即涉塵勞之境。靜則沉昏醉之鄉(xiāng)。動靜雙泯。即落空亡。動靜雙收。即漫汗佛性。必須對其塵境。如枯木寒灰。但臨時應用。不失其宜。如鏡照像。不亂光輝。如鳥飛空。不雜空色。所以十方無影像。三界絕行蹤。不墮往來機。不住中間相。鐘中無鼓響。鼓中無鐘聲。鐘鼓不交參。句句無前后。如壯士展臂。不借他力。如師子游行。豈求伴侶。九霄絕翳。何用穿通。一段光明。未曾昏昧。到這里。體寂寂。常皎皎。赤赫??。無邊表。圓覺空中。不動搖。吞爍乾坤。迥然照出世者。元無出入。蓋名相無體。道本如如。法爾天真。不因修證。只要虛閑。不昧作用。不涉塵泥。若纖毫不盡。即落魔界。且句前句后。是學人難處。所以云。一句當機。八萬法門。生死路絕。直似秋潭月影。靜夜鐘聲。隨扣擊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道人行處。如火銷冰。箭既離弦。無反回勢。所以牢籠不肯住。呼喚不迥頭。古圣不安排。至今無處所。步步登玄。不屬邪正。識不能識。智不能知。動便失宗。覺即迷旨。二乘膽戰(zhàn)。十地魂驚。語路處絕。心行處滅。直得釋迦掩室于摩竭。凈名杜口于毗耶。須菩提唱無說而顯道。釋梵絕視聽而雨花。與么?,F(xiàn)行無疑。此外更疑何事。勿棲泊處。離去來今。限約不得。尋思路絕。不因莊嚴。本來清凈。動用語笑。隨處明了。更無少欠。時人不悟。妄自涉塵。處處染著。頭頭系絆。縱悟則塵境紛紛。名相不實。更擬凝心斂念。攝事歸空。隨有念起。旋旋破除。細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瓴簧⒌姿廊恕Zぺつ?。無覺無知。塞耳偷鈴。徒自欺誑。我這里則不然也。更不隈門旁戶。分明句句現(xiàn)前。不屬商量。不涉文字。權名出家兒。畢竟無蹤跡。真如凡圣。地獄天堂。皆是療狂子之方。都無實事。虛空尚無改變。大道豈有升沉。悟則縱橫不離本際。到這里凡圣也無立處。若向句中作意。則沒溺汝。學人若向外馳求。又屬魔王眷屬。如如不動。沒可安排。恰似??爐。不藏蚊蚋。本來平坦。何用刬除動轉(zhuǎn)。施為是真解脫。纖毫不受。措意便差。借使千圣出頭來。也安排他。一字不得。又曰。仁者如今事不獲已。教我抑下多少威光。苦口相勸。百千方便道。如此如彼。共相知聞。盡成顛倒知見。將此喉咽唇吻。祇成得個野狐精業(yè)。謾汝我。還肯么。只如今有過無過。唯我自知。汝又爭得會。若是恁么人出頭來。甘伏呵責。夫為人師匠。大不容易。須是善知識始得。我如今恁么道。方便助汝。猶尚不能覯得。可中渾舉宗乘。是汝向什么處措手。還會么。四十九年是方便。祇如靈山會上。有百千眾。唯有迦葉一人親聞。馀皆不聞。汝道。聞底事作么生。不可道。如來無說說。迦葉不聞聞。便當?shù)梅?。不可是汝修因成果。福智莊嚴底事。知么。且道吾有正法眼藏。付囑大迦葉。我道猶如話月。曹溪豎拂。還同指月。所以道。大唐國內(nèi)宗乘。未有一人舉唱。設有一人舉唱。盡大地人失卻性命。無孔鐵錘相似。一時亡鋒結(jié)舌去。汝諸人賴我不惜身命。共汝顛倒知見。隨汝狂意。方有申問處。我若不共汝與么知聞去。汝向什么處得見我。會么。大難大難。備疾大法難舉。罕遇上根。學者依語生解。隨照失宗。乃示綱宗三句。曰第一句。且自承當。現(xiàn)成具足。盡十方世界。更無他故。祇是仁者。更教誰見誰聞。都來是汝心王所為。全成不動智。只欠自承當。渙作開方便門。使汝信有一分真常流注。亙古亙今。未有不是。未有不非者。然此句。只成平等法。何以故。但是以言。遣言以理逐理。平常性相。接物利生耳。且于宗旨。猶是明前。不明后。號為一味平實。分證法身之量。未有出格之句。死在句下。未有自由分。若知出格量。不被心魔所使。入到手中。便轉(zhuǎn)換落落地。言通大道。不墮平懷之見。是謂第一句綱宗也。第二句。迥因就果。不著平常一如之理。方便喚作轉(zhuǎn)位投機。生殺自在??v奪隨宜。出生入死。廣利一切。迥脫色欲。愛見之境。方便喚作頓超三界之佛性。此名二理雙明。二義齊照。不被二邊之所動。妙用現(xiàn)前。是謂第二句綱宗也。第三句。知有大智。性相之本。通其過量之見。明陰洞陽。廓周沙界。一真體性。大用現(xiàn)前。應化無方。全用全不用。全生全不生。方便喚作慈定之門。是謂第三句綱宗也。因見亡僧。謂眾曰。亡僧面前。正是觸目菩提。萬里神光頂后相。學者多溟涬其語。梁開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示疾而化。閱世七十有四。坐四十四夏。備狀短小。然精神可掬。與閩帥王審知。為內(nèi)外護。審知盡禮。延至安國禪院。眾盈七百。石頭之宗。至是遂中興之。有得法上首羅漢琛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生閩之謝氏。少隨其父。漁南臺江中。得魚輒縱之。父雖怒不恤也。咸通初。出家芙蓉山。即往豫章開元寺受具。歸執(zhí)役隸業(yè)院。辛苦無所憚。布納芒鞋。日中一食。常坐不臥。叢林以備頭陀稱之。雪峰存禪師。其同學兄也。嘗謂之曰。備頭陀何不遍參去。備曰。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存深以為然。出世玄沙。毳士之相從者。常七百許人。備一日上堂。默坐良久。大眾將謂不說法。一時散去。備咄云。看者一隊漢。略無一個有智慧者。但見我開者兩片皮。盡來簇著。覓言覓語。是我真實為他。卻總不會。若恁么大難大難。 備有時垂語曰。諸方老宿盡道。接物利生。且問汝三種病人來。汝作么生接。若拈椎豎拂。盲者不見。提唱古今。聾者不聞。待他對答。啞者無言。若接不得。佛法無靈驗。有僧。出云。三種病人。和尚還許人商量否。備云。汝作么生商量。其僧便珍重而出。備云。不是不是。羅漢云。桂深現(xiàn)有眼見。有耳聽。又有口說話。和尚作么生接。中塔云。三種病人。即今在什么處。 備見僧來禮拜。乃云。因我得禮汝。備問長生。維摩觀佛。前際不去。后際不來。見在不住。汝作么生觀。長生云。放皎然過。有個商量。備云。放汝過。作么生商量。長生良久。備云。情知汝向鬼窟里作活計。 僧問云。是什么得恁么難見。備云。只為太近。又問。學人為什么道不得。備云。畐塞汝口。爭解道得。 當是時。審知王氏。以侍中據(jù)有閩土。為奏賜紫伽梨。師號宗一。開平二年。戊辰十一月二十七日終。壽七十四。臘四十四。忠懿王為樹塔焉。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師備。俗姓謝。閩人也。少而憨黠酷好垂釣。往往泛小艇南臺江自娛。其舟若虛。同類不我測也。一日忽發(fā)出塵意。投釣棄舟。上芙蓉山出家。咸通初年也。后于豫章開元寺具戒還歸故里。山門力役無不率先。布衲添麻芒鞋續(xù)草。減食而食語默有常。人咸畏之。汪汪大度雖研桑巧計不能量也。備同學法兄則雪峰存師也。一再相逢。存多許與故目之為備頭陀焉。有日謔之曰。頭陀何不遍參去備對曰。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存深器重之。先開荒雪峰。備多率力。王氏始有閩土。奏賜紫衣號宗一大師。以開平二年戊辰十一月二十七日示疾而終。春秋七十四。僧臘四十四。閩越忠懿王王氏樹塔。備三十年演化。禪侶七百許人。得其法者眾推桂琛為神足矣。至今浙之左右山門盛傳此宗法嗣繁衍矣。其于建立透過大乘初門。江表學人無不乘風偃草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4?—943后 【介紹】: 唐僧。潭州長沙人,一說益陽人,俗名胡得生,自號衡岳沙門。天性穎悟,常以竹枝畫牛背為詩,詩句多出人意表。眾僧奇之,勸令落發(fā)為浮圖。風度日改,聲價益隆。嘗住江陵之龍興寺,署為僧正。后終于江陵。好吟詠,與鄭谷酬唱,積以成編,號《白蓮集》。又有《風騷旨格》。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64—937? 俗姓胡,名得生,湖南長沙(今湖南長沙)人。幼孤,7歲至大溈山寺牧牛。性穎悟,往往取竹枝畫牛背為小詩,頗為僧人稱賞,遂剃度為僧。居道林寺約10年,自號“衡岳沙門”。后又徙居廬山東林寺。后梁龍德元年(921),于入蜀途中為南平王高從誨遮留于江陵,命作僧正,遂居龍興寺。性好放逸,愛樂山水,懶謁王侯。乃作《渚宮莫問詩》以寄意。約卒于后晉天福三年(938)前。生平散見孫光憲《白蓮集序》、《宋高僧傳》卷三〇、《五代史補》卷三、《唐詩紀事》卷七五、《唐才子傳》卷九。己工詩,多才藝,能琴棋,擅書法,頗有詩名。當時詩人如貫休、孫光憲、曹松、沈彬、方干等人多與之唱和。所作《早梅》詩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之句,鄭谷改“數(shù)枝開”為“一枝開”。己深為欽服,稱谷為“一字師”。其詩多為登臨題詠、酬和贈別之作,頗為時人推重,間亦流露佛教厭世之情,誠為唐末五代著名詩人。孫光憲稱其“趣尚孤潔,詞韻清潤,平淡而意遠”。至云“江之南,漢之北,緇儒業(yè)緣情者,靡不希其聲彩”(《白蓮集序》)。明胡震亨亦評其詩“清潤平淡,亦復高遠冷峭”(《唐音癸簽》卷八)。己又曾與鄭谷、黃損等人共定葫蘆、轆轤、進退等近體詩用韻詩格,又曾摭古人詩聯(lián),以類分為風、賦、比、興、雅、頌。《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著錄《白蓮集》10卷、《風騷指(旨)格》1卷,今傳?!?a target='_blank'>白蓮集》有汲古閣本、《四部叢刊》影明抄本。《全唐詩》存詩10卷。《全唐詩續(xù)拾》補詩3首,斷句4,又與牟儒聯(lián)句詩1首。
唐詩匯評
齊己(約806-約937),自號衡岳沙門,潭州(今湖南長沙)人。俗姓胡,名得生,本佃戶子。幼穎悟,與兒童牧牛,常以竹枝畫牛背為詩。后于大溈山同慶寺出家。曾至洪州,居豫章觀音院。又曾至袁州,謁退居林下之鄭谷,結(jié)為詩友。后居長沙道林寺,與馬殷幕中文士徐仲雅輩交游。齊已有贅疣,愛其詩者戲呼為“詩囊”。將入蜀,至江陵,為高季興所留,龍德元年(921),于龍興寺安置,署為僧正,與孫光憲、梁震友善,卒。有《白蓮集》十卷,《風騷旨格》一卷,今存。《全唐詩》編詩十卷。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齊己名得生。俗姓胡氏。潭州益陽人。出家大溈山同慶寺。復住衡岳東林寺。荊南高從誨迎置龍興寺。署為僧正。自號衡岳沙門。卒于豫章西山金鼓寺。著有白蓮集十卷。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生益陽之胡氏。幼出家于大溈山寺。既受具。遂習律儀。臻其奧。性嗜吟詠。蚤歲即有重名。每以未得心法之妙為恨。乃游方。遍造藥山鹿門護國之席。卒典賓石霜。梁革唐命。天下方擾攘。高季昌逐雷滿于渚宮。而自稱荊門留后。尋受朝庭節(jié)度命。逮莊宗自河東入代梁。則高氏因據(jù)有一方。而名節(jié)之士四至。龍德初。起己為僧正。仍月給俸。館于龍興寺凈院。非所好也。作渚宮莫問篇十五章。以見意。己頸有癭。累垂如匏壺。時號詩囊。擁破納行山水間。陶然以樂。曾莫知世之治亂也。未曾將一字。容易謁諸侯。此其趣興何如哉。詩與華山處士相唱酬。卒別稱沖岳沙門。有白蓮集。行世。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齊己。姓胡。益陽人也。秉節(jié)高亮氣貌劣陋。幼而捐俗于大溈山寺。聰敏逸倫納圓品法。習學律儀而性耽吟詠。氣調(diào)清淡。有禪客自德山來述其理趣。己不覺神游寥廓之場。乃躬往禮訊。既發(fā)解悟都亡眹跡矣。如是藥山鹿門護國。凡百禪林孰不參請。視其名利悉若浮云矣。于石霜法會請知僧務。梁革唐命天下紛紜。于時高季昌稟梁帝之命攻逐雷滿。出渚宮已便為荊州留后。尋正受節(jié)度。迨乎均帝失御河東莊宗自魏府入洛。高氏遂割據(jù)一方。搜聚四遠名節(jié)之士。得齊之義豐南岳之己。以為筑金之始驗也。龍德元年辛巳中。禮己于龍興寺。凈院安置給其月俸。命作僧正。非所好也。其如閑辰靜夜多事篇章。乃作渚宮莫問篇十五章。以見意。且侚高之命耳。己頸有瘤贅時號詩囊。棲約自安破納擁身。枲麻纏膝。愛樂山水懶謁王侯。至有未曾將一字容易謁諸侯句。為狎華山隱士鄭谷詩相酬唱。卒有白蓮集行于世。自號衡岳沙門焉。

作品評論

孫光憲《白蓮集序》
師趣尚孤潔,詞韻清潤,平淡而意遠,冷峭而(下闕十三字)。
詩話總龜引《郡閣雅談》
僧齊己往袁州渴鄭谷,獻詩曰“高名喧省闥,雅頌出吾唐。疊巘供秋望,飛云到夕陽。自封修樂院,別下著僧床。幾許朝中事,久離鴛鴦行。”谷覽之云:“請改一字、方得相見?!苯?jīng)數(shù)日再謁,稱已改得詩,云:“別掃著僧床”。谷嘉賞,結(jié)為詩友。
瀛奎律髓
齊己潭州人,與貫休并有聲。同師石霜。二僧詩,唐之尤晚者。
唐詩歸
鐘云:齊己詩有一種高渾靈妙之氣,翼其心手。
唐音癸簽
齊己詩清潤平淡.亦復高遠冷峭,一徑都官點化,《白蓮》一集,駕出《云臺》之上,可謂智過其師。
《五朝詩善鳴集》
己公精神力量,細大不捐,無所不有。
一瓢詩話
唐釋齊己作《風騷旨格》,六詩、六義、十體、十勢、二十式、四十門、六斷、二格,皆系以詩,不減司空表圣。獨是“十勢”立名最惡,宛然少林棍譜,暇日當為易去乃妙。
《近體秋陽》
釋齊己詩,躡跡云邊,落想天外,煙火絕盡,服食自如,妙在一不猶人,而掉尾回龍,亡不適當。其馀如《劍客》、《原上》等篇,此豈可與區(qū)區(qū)緇品同日語者?篇多佳,收不可盡,三唐雖多多金缽,吾于齊師又何以加諸!
《四庫全書總目》
唐代緇流能詩者眾。其有集傳于今者,惟皎然、貫休及齊己。皎然清而弱,貫休豪而粗。齊己七言律詩不出當時之飛。其七言古詩以盧仝、馬異之體縮為短章,詰屈騖牙,尤不足取。惟五言律詩居全集十分之六,雖頗沿武功一派,而風格獨遒,如《劍客》、《聽琴》、《祝融峰》諸篇,猶有大歷以還遺意。其絕句《中庚午年十五夜對月》詩曰:“海澄空碧正團圞,吟想元宗此夜寒。玉兔有情應記得,西邊不見歸長安。”惓惓故君,尤非他釋子所及,宜其與司空圖相契矣。
《瀛奎律髓匯評》
紀昀:唐詩僧以齊己為第一,杼山實不及,閱全集自見。許印芳:按晝公乃盛唐人,嘗著《杼山詩式》,鑒裁頗精,所作詩格高氣清。然高而近空滑,清而多薄弱,非王、孟精深華妙之比。齊己雖所末人,其詩頗有盛唐人氣骨。如《秋夜聽業(yè)上人彈琴》……《劍客》……二詩皆以氣勝,不甚拘對偶,而街情思貫注其間,非若晝公徙標高格,全無意味也。曉嵐謂齊己第一,真篤論哉!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后蜀時人,人稱“淘沙子”。行事異常。事跡見《茅亭客話》卷三、《十國春秋》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魏州貴鄉(xiāng)人,字端己。羅弘信子。好學工書。唐末,嗣父為魏博軍留后,封鄴王。傾心事朱溫,贊成其事。后梁開平中拜太師兼中書令。在鎮(zhèn)十七年,卒年三十四。謚貞壯。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77—910 字端己,魏州貴鄉(xiāng)(今河北大名)人。僖宗文德元年(888),授左散騎常侍,充魏博節(jié)度副使。昭宗光化元年(898),其父羅弘信卒,襲位為魏博節(jié)度使。次年,加同平章事。天復末,累加至檢校太傅、兼侍中,封長沙郡王。天祐元年(904),進封鄴王。唐亡,仕后梁,位至守太師、兼中書令。開平四年(910)卒,謚貞壯。生平見新、舊《唐書》及新、舊《五代史》本傳、《唐詩紀事》卷六一。紹威下筆成文,曉音律,好招延文士,歌宴賦詩??崾攘_隱詩,推其為叔父,且名己詩為《偷江東集》。其詩頗為鄴中人士所諷詠。《公燕詩》之“簾前淡泊云頭日,座上蕭騷雨腳風”句,尤為人所嘆服。所作《偷江東集》5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其中《白菊》1首又作羅隱詩。《全唐詩續(xù)拾》補題1則。
唐詩匯評
羅紹威(876-909),字端己,魏州貴鄉(xiāng)(今河北大名東北)人,光化元年(898),父天雄軍節(jié)度使羅弘信卒,紹成代為節(jié)度,累加檢校太尉、守侍中,封鄴王。入梁,位至守太師、兼中書令,卒。紹威好儒術,能詩。時羅隱有當世詩名,自號江東生,紹威酷嗜其作,目己所為詩為《偷江東集》,凡五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殘句。

作品評論

舊唐書本傳
威性明敏,達于吏道。伏膺儒術,招納文人,聚書至萬卷。每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致。
唐詩紀事
(紹威)唐末襲父弘信為魏博節(jié)度使,喜為詩。江東羅隱有詩名,紹威厚禮之,與通屬籍。目己所為詩號《偷江東集》。如“樓前淡淡云頭日,簾外蕭蕭雨腳風”,無愧隱矣。
耶律沙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8 【介紹】: 遼人,字安隱。景宗時,總領南面邊事。保寧八年,與耶律敵烈率兵救北漢。以功加守太保。乾亨元年,再救北漢,為宋兵所敗。后與宋戰(zhàn),亦屢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