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202 【介紹】: 西漢豫章鄱陽人,秦時為番陽令,甚得民心,秦末率越人起兵,號曰番君。英布歸芮,芮以女妻之。從項羽入函谷關(guān),項羽分封諸侯王,封芮為衡山王。曾奉項羽命與九江王英布擊殺義帝于江中。項羽死,高祖即位,以芮部將梅鋗曾從入關(guān)功多,故德芮,封長沙王,都臨湘。卒謚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200—前168 【介紹】: 西漢河南洛陽人。年十八,即以文才出名。年二十余,文帝召為博士,遷太中大夫。數(shù)上疏,言時弊,為大臣周勃、灌嬰等所毀,貶為長沙王太傅,遷梁懷王太傅。曾多次上書,主張重農(nóng)抑商,建議削弱諸侯王勢力。以懷才不遇,憂郁而死。所著政論《陳政事疏》、《過秦論》等,為西漢鴻文。世稱賈太傅,又稱賈長沙,亦稱賈生。有《新書》、《賈長沙集》。
全漢文·卷十五
誼,洛陽人。文帝初召為博士,遷太中大夫,謫為長沙王太傅,徵拜梁王太傅。有《賈子》十卷,集四卷。(案:賈誼諸疏散在《新書》者十六篇,小有異同,見存不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128 【介紹】: 西漢宗室。景帝第十子。景帝前二年立為長沙王。母唐姬,本為程姬侍者。卑微無寵,故王卑濕貧國。卒謚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5 【介紹】: 新莽末南陽蔡陽人,字圣公。光武帝劉秀族兄。初投平林軍,后合于綠林軍。王莽地皇四年,玄與劉秀等合兵而進,大破王莽軍,被推為更始將軍。旋被擁立為帝,年號更始。次年,移都長安。玄沉湎酒色,委政趙萌。又獨斷多疑,先后殺害申屠建、陳牧、成丹,逼走王匡、張卬等。更始三年,赤眉軍攻入長安,玄降,不久被縊殺。
全后漢文·卷十一
玄,字圣公,舂陵載侯四世孫,光武族兄。莽末起兵,地皇四年為更始將軍,尋即位于淯水上。建元更始,從宛北都洛陽,遷都長安。在位三年。降于赤眉,封長沙王,尋見殺。光武即位,遙封淮陽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北海膠東人,字允慈。公沙穆子。為善士,舉孝廉,歷官尚書侍郎、召陵令、上谷太守。嘗與荀爽約,出不得事貴勢。后爽于董卓時,未百日位至司空,孚鄙之,相見時割席而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北海膠東人,字文乂。習《韓詩》、《公羊春秋》,尤善推步之術(shù)。隱居東萊山。后舉孝廉,遷繒相。時繒侯劉敞多為不法,乃上沒敞所侵官民田地。遷弘農(nóng)令。桓帝永壽元年,三輔以東霖雨成災(zāi),穆預(yù)告百姓移居高地,得免水害。位至遼東屬國都尉,卒官,年六十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5—200 【介紹】: 東漢末吳郡富春人,字伯符。孫堅子。少居壽春,廣交江淮士族。堅死,就其舅丹陽太守吳景。漢獻帝興平初,依袁術(shù),得堅殘部千余人,乞率軍助吳景。術(shù)表為折沖校尉,渡江轉(zhuǎn)斗,擊破劉繇。又渡浙江,擊破嚴白虎等,自領(lǐng)會稽太守。后又奪廬江郡,在江東地區(qū)建立孫氏政權(quán)。曹操表為討逆將軍,封吳侯。后遇刺卒。弟孫權(quán)稱帝,追謚長沙桓王。
全三國文·卷六十三
王姓孫諱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人,破虜將軍堅之長子。曹公表為討逆將軍,封吳侯。建安五年薨。弟權(quán)稱尊號,追謚曰長沙桓王。
孫奐 朝代:孫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95—234 【介紹】: 三國吳吳郡富春人,字季明。兄孫皎既卒,代領(lǐng)其眾,以揚武中郎將領(lǐng)江夏太守,有政聲。黃武五年,孫權(quán)攻石陽,奐為前鋒。孫權(quán)贊其治軍為諸將所不及。以功拜揚威將軍,封沙羨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魏時鮮卑族人。酋長拓跋力微子。曾于曹魏元帝景元二年到魏觀風土,留洛陽。西晉武帝咸寧間回部,為部眾離間被害。北魏時追尊為文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59—334 【介紹】: 東晉廬江潯陽人,字士行。少孤貧。為縣吏。累遷南蠻長史。擊破張昌、陳敏、杜韜,拜荊州刺史,鎮(zhèn)武昌。深為王敦所忌,左轉(zhuǎn)廣州刺史,無事即朝暮運甓以習勞。敦敗,復還荊州。成帝咸和二年蘇峻反,京都不守。溫嶠、庾亮推侃為盟主,力拒斬峻,收復建康。官至荊、江二州刺史,都督交、廣、寧、江等八州諸軍事。在軍四十一年如一日,厭清談浮華,常勉人惜分陰,為后世所稱。封長沙郡公。卒謚桓。
全晉文
侃字士行,鄱陽人。徙居廬江之尋陽,為縣吏??ふ贋槎洁],領(lǐng)樅陽令,遷主簿。元康中察孝廉,除郎中,補武岡令;棄官歸,為郡小中正。太安中為南蠻長史,封東鄉(xiāng)侯。光熙初遷江夏太守,加鷹揚將軍,又加督護;母憂去職。永嘉中,東海王越以為參軍。元帝鎮(zhèn)江左,加奮威將軍,遷龍驤將軍,武昌太守。王敦表為使持節(jié)寧遠將軍、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左轉(zhuǎn)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封柴桑侯。大興初進號平南將軍,加都督交州軍事,領(lǐng)交州刺史,進號征南大將軍。王敦平,遷都督荊雍益梁州諸軍事,領(lǐng)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蘇峻平,拜侍中太尉,改封長沙郡公,加都督交廣寧七州軍事;又加都督江州,領(lǐng)刺史。襄陽平,拜大將軍。咸和七年卒,年七十六,贈大司馬,謚曰桓。有集二卷。
公沙歆 朝代:

人物簡介

全晉文
歆,北海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76—303 【介紹】: 西晉河內(nèi)溫人,字士度。武帝子。初封長沙王?;莸塾榔皆?,助楚王瑋殺汝南王亮、衛(wèi)瓘?,|誅,貶常山王。永康二年,趙王倫篡位,乂率兵助齊王囧等攻殺倫。齊王囧專權(quán)。永寧二年,河間王颙等起兵反齊王囧,義在洛陽為內(nèi)應(yīng),殺囧。太安末,颙與成都王穎起兵反乂,乂于京郊與颙等大戰(zhàn)三月,后為東海王越潛結(jié)殿中諸將囚之,送颙部將張方,被殺。
全晉文·卷十七
乂字士度,武帝第六子。案:《世說·言語篇》注引《八王故事》作:「第十七子」。太康十年封長沙王,拜員外散騎常侍。元康初,坐楚王瑋罪貶為常山王。趙王倫篡位,以匡復功拜撫軍大將軍,領(lǐng)左軍將軍,遷驃騎將軍開府,復封長沙王,拜大都督。東海王越廢之,收送金墉城,尋為成都王穎所殺。謚曰厲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68—422 【介紹】: 南朝宋彭城人。武帝中弟。初為國子學生,后從劉裕征討,以戰(zhàn)功封驃騎將軍、荊州刺史。裕代晉稱帝,封長沙王,卒官。卒謚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僧人。罽賓國人。能誦大小乘經(jīng)數(shù)百萬言,世間法術(shù),多所綜習。在沙勒國,為太子達摩弗多所重,留養(yǎng)宮中。鳩摩羅什從而受學。后至姑臧,姚興迎之,與羅什共譯經(jīng)。譯出《四分律》、《長阿含經(jīng)》等。辭還外國,至罽賓,得《虛空藏經(jīng)》等。后不知所終。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此云覺明。罽賓國婆羅門種。世奉外道。有比丘乞食其家。耶舍父怒驅(qū)之。遂手足攣躄。卜曰。坐犯大人。即求向比丘懺悔。遂愈。父大驚。俾耶舍師事焉。時年十三。嘗隨師逢虎嚝野中。師窘欲逃匿。耶舍曰。毋畏。虎且去。師問其故。曰虎已飽矣。前行見馀殘。師心異之。年十五。日誦三萬言。有異僧憐其慧敏。為乞食分共之。使無廢誦習。年十九。誦大小乘經(jīng)。數(shù)百萬言。性高簡以知見廣大。自持視世。莫足以師己者。人亦以此短之。然見其風度。談笑則又爽然。失所恨。以是反壯猶為沙彌。益從其舅。學五明諸論。年二十七乃得戒。常供眾僧飯于沙勒王家。太子達磨勿多與語悅之。留以供養(yǎng)。羅什后至。復相研究歡甚。會什侍毋還龜茲。沙勒太子嗣位。時呂光伐龜茲。龜茲求敕于沙勒。兵未至。而龜茲陷。羅什為所執(zhí)舍獨東化龜茲。十年什在姑臧。遣書邀舍。國人留挽。又一年因夜與弟子。竊發(fā)。弟子曰。且日追至奈何。于是祝藥投缽水中。洗足以行。黎明數(shù)百里。問弟子何覺。曰但聞疾風淚出耳。復祝藥投水。洗足乃止。至姑臧什在長安聞興以女子逼為非法。嘆曰。好綿其可使馳之棘林中哉。什勸興迎之使至。耶舍笑曰。明旨遠降。便當驛馳。仰副檀越待士之勤。脫見禮如羅什者。即貧道未敢聞命。使還以聞。興嘆其幾慎。遣使敦喻。乃肯來。興郊迎。別建精舍于逍遙園。雖盛供設(shè)。無所受。時至分衛(wèi)一食而已。時羅什譯十住品經(jīng)。疑未操筆。至是審定。焉舍為人赤髭。善毗婆沙。時號赤髭毗婆沙又以其道。為什所師。號大毗婆沙。司隸校尉姚爽。請出曇無德律。興疑其脫謬。試令誦差籍藥方五萬言及覆無誤者。又譯四分律。凡四十四卷。長阿含等興以萬縑施。凡所施積一屋。皆未嘗問?;蜇浿栽斐悄纤略啤_€西域至罽賓。得虛空藏經(jīng)一卷。傅賈客寄涼州故人。
神僧傳·卷第二
佛陀耶舍。此云覺名。罽賓人。婆羅門種。世事外道。有一沙門從其家乞食。其父怒使人打之。父遂手腳攣躄不能行止。乃問于巫師。對曰。坐犯賢人鬼神使然也。即請此沙門竭誠懺悔。數(shù)日便瘳。因令耶舍出家為其弟子。時年十三。常隨師遠行。于曠野逢虎。師欲走避。耶舍曰。此虎已飽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行果見馀?。師密異之。至年十五誦經(jīng)日記二三萬言。所住寺常于外分衛(wèi)廢于誦習。有一羅漢重其聰敏。恒乞食供之。至年十九誦大小乘經(jīng)數(shù)百萬言。年二十七方受具戒。后至沙勒國。時國王不豫。請僧齋會。太子見而悅之請留宮內(nèi)供養(yǎng)。羅什后至。復從舍受學。甚相尊敬。后羅什往龜茲。為呂光所執(zhí)。舍停十馀年。乃東適龜茲法化甚盛。時什在姑臧。遣使要之。欲去國人留之停歲許。后語弟子云。吾欲尋羅什??擅苎b衣發(fā)勿使人知。弟子曰。恐明日追至不免復還耳。耶舍乃取清水一缽以藥投中。咒數(shù)十言。與弟子洗足。即便夜發(fā)。比至旦行數(shù)百里。問弟子曰。何所覺耶。答曰。唯聞疾風之響。眼中淚出耳。耶舍又與咒水洗足住息。明旦國人追之。已差數(shù)百里不及。行達姑臧。而什已入長安。聞姚興逼以妾媵勸為非法。乃嘆曰。羅什如好綿何可使入棘林中。什聞其至姑臧勸姚興迎之。興未納。頃之興命什譯出經(jīng)藏。什曰。夫弘宣法教宜令文義圓通。貧道雖誦其文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達幽致。今在姑臧愿詔徵之。一言三詳。然后著筆。使微言不墜取信千載也。興從之。即遣使招迎。厚加贈遺悉不受。乃笑曰。明旨既降便應(yīng)載馳。檀越待士既厚。脫如羅什見處。則未敢聞命。使還具說之。興嘆其慎重。至長安興自出候問。別立新省于逍遙園中。四事供養(yǎng)。并不受。時至分衛(wèi)一食而已。耶舍先誦曇無德律。偽司隸校尉姚爽請令出之。乃試耶舍。令誦羌籍藥方可五萬言。經(jīng)一日執(zhí)文覆之不誤一字。眾服其強記。即以弘始十二年譯出四分律。凡四十四卷。并出長阿含等。涼州沙門竺佛念譯為秦言。道含筆受。至十五年解座。興?耶舍布絹萬匹。悉不受。道含佛念布絹各千匹。名德沙門五百人。皆重?施。耶舍后辭還外國。至罽賓得虛空藏經(jīng)一卷。寄賈客傳與涼州諸僧。后不知所終。
高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中
佛陀耶舍。此云覺明。罽賓人也。婆羅門種。世事外道。有一沙門從其家乞。其父怒使人打之。父遂手腳攣癖不能行止。乃問于巫師。對曰。坐犯賢人鬼神使然也。即請此沙門竭誠懺悔。數(shù)日便瘳。因令耶舍出家為其弟子。時年十三。常隨師遠行于曠野逢虎。師欲走避。耶舍曰。此虎已飽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行果見馀殘。師密異之。至年十五誦經(jīng)日得二三萬言。所住寺常于外分衛(wèi)廢于誦習。有一羅漢重其聰敏。恒乞食供之。至年十九誦大小乘經(jīng)數(shù)百萬言。然性度簡傲頗以知見自處。謂少堪己師者。故不為諸僧所重。但美儀止善談笑。見者忘其深恨。年及進戒莫為臨壇。所以向立之歲。猶為沙彌。乃從其舅學五明諸論。世間法術(shù)多所練習。年二十七方受具戒。恒以讀誦為務(wù)手不釋牒。每端坐思義。尚云不覺虛過于時。其專精如此。后至沙勒國。國王不悆請三千僧。會耶舍預(yù)其一焉。時太子達摩弗多。此言法子。見耶舍容服端雅問所從來。耶舍詶對清辯。太子悅之仍請留宮內(nèi)供養(yǎng)。待遇隆厚。羅什后至。復從舍受學甚相尊敬。什既隨母還龜茲。耶舍留止。頃之王薨。太子即位。時符堅遣呂光西伐龜茲。龜茲王急求救于沙勒。沙勒王自率兵赴之。使耶舍留輔太子委以后事。救軍未至而龜茲已敗。王歸具說羅什為光所執(zhí)。舍乃嘆曰。我與羅什相遇雖久未盡懷抱。其忽羈虜相見何期。停十馀年。乃東適龜茲法化甚盛。時什在姑臧遣信要之。裹糧欲去。國人留之。復停歲許。后語弟子云。吾欲尋羅什。可密裝夜發(fā)勿使人知。弟子曰??置魅兆分敛幻鈴瓦€耳。耶舍乃取清水一缽以藥投中。咒數(shù)十言。與弟子洗足。即便夜發(fā)。比旦行數(shù)百里。問弟子曰。何所覺耶。答曰唯聞疾風之響。眼中淚出耳。耶舍又與咒水洗足住息。明旦國人追之。已差數(shù)百里不及。行達姑臧。而什已入長安。聞姚興逼以妾媵勸為非法。乃嘆曰。羅什如好綿。何可使入棘林中。什聞其至姑臧勸姚興迎之。興未納。頃之興命什譯出經(jīng)藏。什曰。夫弘宣法教宜令文義圓通。貧道雖誦其文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達幽致。今在姑臧。愿下詔徵之。一言三詳然后著筆。使微言不墜取信千載也。興從之。即遣使招迎。厚加贈遺。悉不受。乃笑曰。明旨既降便應(yīng)載馳。檀越待士既厚。脫如羅什見處則未敢聞命。使還具說之。興嘆其幾慎。重信敦喻。方至長安。興自出候問。別立新省于逍遙園中。四事供養(yǎng)。并不受。時至分衛(wèi)一食而已。于時羅什出十住經(jīng)。一月馀日疑難猶豫尚未操筆。耶舍既至。共相徵決辭理方定。道俗三千馀人皆嘆其當要。舍為人赤髭。善解毗婆沙。時人號曰赤髭毗婆沙。既為羅什之師。亦稱大毗婆沙。四事供養(yǎng)衣缽臥具。滿三間屋不以關(guān)心。姚興為貨之。于城南造寺。耶舍先誦曇無德律。偽司隸校尉姚爽請令出之。興疑其遺謬。乃請耶舍令誦羌籍藥方可五萬言。經(jīng)二日乃執(zhí)文覆之不誤一字。眾服其強記。即以弘始十二年譯出四分律凡四十四卷。并長阿含等。涼州沙門竺佛念譯為秦言。道含筆受。至十五年解座。興?耶舍布絹萬匹。悉不受。道含佛念布絹各千匹。名德沙門五百人皆重?施。耶舍后辭還外國。至罽賓得虛空藏經(jīng)一卷。寄賈客傳與涼州諸僧。后不知所終。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科
此云法明。罽賓國人。少好學。年十四為弗若多羅所知。既長標致特高。該通經(jīng)律。有異能解。嘗習禪觀。時以比浮頭婆馱。孤行山澤。往往沖虎。每坐樹下。嘆曰。年已三十。乃未得果。何其懈哉。至忘寢食。以精苦悔先罪。乃夢。博叉天王勸以游方觀道。不當自善。曰道可致。不可求也。然以非分強求。雖死無所獲。乃游諸國。以隆安中。至廣州白沙寺。善誦毗婆沙律。時號大毗婆沙。年已八十五。弟子八十五人。有女子張氏字晉明。清凈自活。從耶舍咨授道要。乃為說佛生緣起。并譯出差摩經(jīng)一卷。義熙中。至長安。姚興為前席。與天竺沙門曇摩屈多友善。秦弘始九年。共譯舍利弗阿毗曇。至十六年乃竟。凡二十二卷。后如江陵止新寺。大弘禪要。學者至三百馀人。道俗初疑其慢。及見之莫不傾伏。往往定中多見殊祥。人傳以為證果矣。元嘉中辭還西域。 弟子法度善梵語。佐耶舍譯經(jīng)。度天竺婆勒子也。勒賈于廣州。而生度于南康。名金迦。長而出家。獲今名。而不知者。以度為南康人也。度自其師西歸。乃執(zhí)異見。學小乘禁方等法。謂無十方佛。性禮釋迦。食用銅缽。不置別器。令諸尼相從。而行悔罪。止伏地相向而已。尼法弘普明皆受其法。而諸尼多宗習之云。
高僧傳·卷第一 譯經(jīng)上
曇摩耶舍。此云法明。罽賓人。少而好學。年十四為弗若多羅所知。長而氣干高爽雅有神慧。該覽經(jīng)律明悟出群。陶思八禪游心七覺。時人方之浮頭婆馱。孤行山澤不避豺虎。獨處思念動移宵日。嘗于樹下每自剋責。年將三十尚未得果。何其懈哉。于是累日不寢不食。專精苦到以悔先罪。乃夢見博叉天王。語之曰。沙門當觀方弘化曠濟為懷。何守小節(jié)獨善而已。道假眾緣復須時熟。非分強求死而無證。覺自思惟欲游方授道。既而踰歷名邦履踐郡國。以晉隆安中初達廣州住白沙寺。耶舍善誦毗婆沙律。人咸號為大毗婆沙。時年已八十五。徒眾八十五人。時有清信女張普明咨受佛法。耶舍為說佛生緣起。并為譯出差摩經(jīng)一卷。至義熙中來入長安。時姚興僣號甚崇佛法。耶舍既至深加禮異。會有天竺沙門曇摩掘多來入關(guān)中。同氣相求宛然若舊。因共耶舍譯舍利弗阿毗曇。以偽秦弘始九年初書梵書文。至十六年翻譯方竟。凡二十二卷。偽太子姚泓親管理味。沙門道標為之作序。耶舍后南游江陵。止于辛寺大弘禪法。其有味靖之賓披榛而至者三百馀人。凡士庶造者。雖先無信心見皆敬悅。自說有一師一弟子。修業(yè)并得羅漢。傳者失其名。又嘗于外門閉戶坐禪。忽有五六沙門來入其室。又時見沙門飛來樹端者。往往非一。常交接神明而俯同矇俗。雖道跡未彰。時人咸謂已階圣果。至宋元嘉中辭還西域。不知所終。耶舍有弟子法度。善梵漢之言常為譯語。度本竺婆勒子。勒久停廣州往來求利。中途于南康生男。仍名南康。長名金迦。入道名法度。度初為耶舍弟子承受經(jīng)法。耶舍既還外國。度便獨執(zhí)矯異規(guī)以攝物。乃言。專學小乘禁讀方等。唯禮釋迦。無十方佛。食用銅缽無別應(yīng)器。又令諸尼相捉而行悔罪之日但伏地相向。唯宋故丹陽尹顏瑗女法弘尼。交州刺史張牧女普明尼。初受其法。今都下宣業(yè)弘光諸尼習其遺風。東土尼眾亦時傳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