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890,分60頁顯示  上一頁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八水池紅
比翼清池
碑池
倒景華池
稻池?殿
的皪池中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城池邑居
池田邸冶
池響金石
池有冰凘
池魚幕燕
池魚堂燕
池魚之禍
池魚之慮
《分類字錦》:八水池紅(八水池紅)
梁元帝善覺寺碑銘聿遵勝業(yè)代彼天工四園枝翠八水池紅
分類:
《分類字錦》:比翼清池
徐干 為挽船士與新娶妻別詩 愿為雙黃鵠,比翼戲清池。
分類:夫婦
《漢語大詞典》:碑池
陂池。傾斜向下貌。
分類:傾斜向下
《分類字錦》:倒景華池(倒景華池)
沈約 高松賦 既捎云于清漢,亦倒景于華池。
分類:
《分類字錦》:稻池?殿
文獻(xiàn)通考哲宗紹圣四年權(quán)禮部侍郎范鏜言刈麥禮畢車駕移幸稻池?殿以觀插稻
《分類字錦》:的皪池中
陳章腐草為螢賦晶熒乍起訝林際之無煙的皪漸生疑池中之有火
分類:螢火
《國語辭典》: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拼音: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居于宋城門附近的池仲魚,因城門失火,延及他家而活活被燒死的故事。一說指宋城門失火,人盡取池水滅火,魚因乾渴而死。見《太平廣記。卷四六六。池中魚》引《風(fēng)俗通》。比喻無端受災(zāi)禍連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八九回:「你們這件事鬧翻了,他們窮了,又是終年的鬧饑荒,連我養(yǎng)老的幾吊棺材本,只怕從此拉倒了;這才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呢!」
分類:所居城門
《分類字錦》:城池邑居
晉書地理志一同百里提封萬井除山川坑岸城池邑居園圃街路三千六百井定出賦六千四百井戎馬四百匹兵車百乘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
分類:偶字
《分類字錦》:池田邸冶
齊書郁林王紀(jì)御府諸署池田邸冶興廢訟事本施一時(shí)于今無用者詳所罷省
分類:偶字
《分類字錦》:池響金石(池響金石)
齊書祥瑞志元徽三年太祖在青溪宅齋前池中忽揚(yáng)波起浪涌水如山有金石響須臾有青龍從池中出左右皆見之
分類:
《分類字錦》:池有冰凘
元史湯霖傳霖母病熱不肯飲藥曰惟得冰我疾乃可愈爾時(shí)天氣甚燠霖求冰不得累日號(hào)哭于池上忽聞池中戛戛有聲拭淚視之乃冰凘也亟取以奉母其疾果愈
分類:
《漢語大詞典》:池魚幕燕(池魚幕燕)
比喻處境危險(xiǎn)極易遭殃的人。 明 劉基 《驛傳杭臺(tái)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魚幕燕依棲淺,軒鶴冠猴寵渥新?!眳⒁姟?池魚之殃 ”。
《國語辭典》:池魚之殃(池魚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春秋時(shí),宋司馬桓有寶珠,后因畏罪出亡,故投珠于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尋珠不著,而池魚卻因此而亡。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一說為春秋時(shí),宋人名池中魚者,居近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一說為宋城門失火,眾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魚死。俱見《太平御覽。卷九三五。鱗介部。魚上引風(fēng)俗通》。后比喻無辜卻受牽累而遭禍。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yù)池魚之殃?!挂沧鳌赋佤~之禍」。
《國語辭典》:池魚堂燕(池魚堂燕)  拼音:chí yú táng yàn
池中之魚,堂上之燕。比喻被禁錮其中而受累遭殃。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出:「俺來此攜琴訪友,并不曾流連夜曉。無端的池魚堂燕一時(shí)燒。」
分類:無辜受禍
《國語辭典》:池魚之禍(池魚之禍)  拼音:chí yú zhī huò
比喻無端受牽累而遭殃。參見「池魚之殃」條?!抖膛陌阁@奇》卷二四:「道士道:『不出三年,世運(yùn)變革,地方將有兵戈大亂,不是這光景了。你快擇善地而居,免受池魚之禍。』」
《國語辭典》:池魚之殃(池魚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春秋時(shí),宋司馬桓有寶珠,后因畏罪出亡,故投珠于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尋珠不著,而池魚卻因此而亡。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一說為春秋時(shí),宋人名池中魚者,居近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一說為宋城門失火,眾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魚死。俱見《太平御覽。卷九三五。鱗介部。魚上引風(fēng)俗通》。后比喻無辜卻受牽累而遭禍。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yù)池魚之殃。」也作「池魚之禍」。
《漢語大詞典》:池魚之慮(池魚之慮)
謂擔(dān)憂無端受累遭災(zāi)。《上海小刀會(huì)起義史料匯編·羅店鎮(zhèn)志》:“訛傳 丁國恩 率大兵會(huì)剿 羅店 ,蓋以吾鎮(zhèn)賊曾踞作巢穴,人人抱池魚之慮,一時(shí)驚惶無措,各扶老攜幼避匿四鄉(xiāng),半皆露宿?!眳⒁姟?池魚之殃 ”。
《國語辭典》:池魚之殃(池魚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春秋時(shí),宋司馬桓有寶珠,后因畏罪出亡,故投珠于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尋珠不著,而池魚卻因此而亡。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一說為春秋時(shí),宋人名池中魚者,居近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一說為宋城門失火,眾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魚死。俱見《太平御覽。卷九三五。鱗介部。魚上引風(fēng)俗通》。后比喻無辜卻受牽累而遭禍。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yù)池魚之殃。」也作「池魚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