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詞典 1分類詞匯 4
《國語辭典》:囁嚅(囁嚅)  拼音:niè rú
有話想說又不敢說,吞吞吐吐的樣子。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足將進(jìn)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太守幾番要問他,囁嚅數(shù)次,不敢輕易開口?!挂沧鳌竾藝肃猷椤埂?/div>
《國語辭典》:遮前掩后(遮前掩後)  拼音:zhē qián yǎn hòu
有所顧慮,而不直接了當(dāng)。宋。朱熹 答葉正則:「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須得如此遮前掩后,似說不說,做三日新婦子模樣?!?/div>
《漢語大詞典》:趑趄囁嚅(趑趄囁嚅)
亦作“趦趄囁嚅”。 欲進(jìn)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顏婢膝,畏縮不前的樣子。語本 唐 韓愈 《送李愿歸盤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門,奔走於形勢之途,足將進(jìn)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穢污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徼倖於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於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明 方孝孺 《游峨嵋》詩:“肯效趑趄囁嚅徼名勢,坐令塵土凋朱顏。” 清 陳夢雷 《絕交書》:“年兄入都,遂趦趄囁嚅,竟負(fù)將軍都統(tǒng)面約之言?!?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二節(jié):“茍躬歷其境,見其昏暮乞憐之態(tài),與其趦趄囁嚅之形,恐非徒怵惕而有不慊於心,更必且赧怍而不忍掛諸齒?!?/div>
分類:欲言又止
《漢語大詞典》:頓咽(頓咽)
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樣子。 唐 戴孚 《廣異記·新繁縣令》:“﹝婦人﹞后數(shù)月一旦慘悴,言辭頓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