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39,分30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橋柳
填橋
東橋
萬里橋
橋側(cè)
新橋
廿四橋
橋平
村橋
橋低
陳橋
陽橋
渡橋
橋亭
橋陵
《駢字類編》:橋柳(橋柳)
唐 白居易 題西亭 池鳥澹容與,橋柳高扶疏。
《漢語大詞典》:填橋(填橋)
見“ 填河 ”。
《漢語大詞典》:填河
亦稱“ 填橋 ”。 指每年七月七夕 牛郎 、 織女 相會(huì),群鵲銜接為橋以渡銀河的民間傳說。 南朝 梁 庾肩吾 《七夕》詩:“離前忿促夜,別后對(duì)空機(jī)。倩語雕陵鵲,填河未可飛?!?五代 徐夤 《鵲》詩:“香閨報(bào)喜行人至,碧漢填河織女回?!?明 高啟 《鵲軒》詩:“詎信填河事,寧歌繞樹詩?!?清 李漁 《蜃中樓·結(jié)蜃》:“那樓上呵,好一似天孫織所,凄凄可憐;俺便做個(gè)填橋?yàn)貔o行方便!”參見“ 鵲橋 ”。
《漢語大詞典》:東橋(東橋)
指 灞橋 。因在 長(zhǎng)安 東,故稱。 唐 韋應(yīng)物 《送汾城王主簿》詩:“禁鐘春雨細(xì),宮樹野煙和,相望東橋別,微風(fēng)起夕波?!?/div>
《漢語大詞典》:萬里橋(萬里橋)
橋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南。 唐 李吉甫 《元和郡縣圖志·劍南道上·成都縣》:“ 萬里橋 架 大江 水,在縣南八里, 蜀 使 費(fèi)禕 聘 吳 , 諸葛 祖之。 禕 嘆曰:‘萬里之路,始於此行?!蛞詾槊??!?唐 杜甫 《狂夫》詩:“ 萬里橋 西一草堂, 百花潭 水即滄浪?!?/div>
《駢字類編》:橋側(cè)(橋側(cè))
宋史楊皇后傳開熙三年十一月三日侂胄方早朝彌遠(yuǎn)密遣中軍統(tǒng)制夏震伏兵六部橋側(cè)率健卒擁侂胄至玉津園槌殺之
《韻府拾遺 蕭韻》:新橋(新橋)
宋會(huì)要祥符六年賜南熏門惠民河新橋名曰延橋虞集詩三峰宮殿接新橋十月長(zhǎng)齋陟翠峣
《漢語大詞典》:廿四橋(廿四橋)
在 江蘇 揚(yáng)州市 境。 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岡西錄》謂:“ 廿四橋 即 吳家磚橋 ,一名 紅藥橋 ,在 熙春臺(tái) 后?!币徽f謂二十四座橋。 清 趙翼 《陳繩武司馬招同春農(nóng)寓齋讌集即事紀(jì)勝》詩:“春情盎盎夜迢迢,占盡煙花廿四橋?!痹敗?二十四橋 ”。
《國(guó)語辭典》:二十四橋(二十四橋)  拼音:èr shí sì qiáo
位于江蘇省江都縣西門外的名勝。祝穆方輿勝覽謂橋有二十四,隋置,橋名多廢,已不可考。李斗《揚(yáng)州畫舫錄》則謂二十四乃橋名,相傳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
《駢字類編》:橋平(橋平)
唐 白居易 晚池汎舟遇景成詠贈(zèng)呂處士 岸淺橋平池面寬,飄然輕棹汎澄瀾。
《駢字類編》:村橋(村橋)
唐 韋莊 三堂早春 溪送綠波穿郡宅,日移紅影度村橋。
《駢字類編》:橋低(橋低)
唐 沈佺期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樂公主山池 橋低烏鵲夜,臺(tái)起鳳皇年。
《國(guó)語辭典》:陳橋(陳橋)  拼音:chén qiáo
鄉(xiāng)鎮(zhèn)名。位于河南省開封縣東北。古稱陳橋驛,宋太祖當(dāng)年即在此由軍士擁立,黃袍加身。
《漢語大詞典》:陽橋(陽橋)
亦作“ 陽喬 ”。亦作“ 陽鱎 ”。 魚名。 漢 劉向 說苑·政理:“夫投綸錯(cuò)餌,迎而吸之者,陽橋也?!?明 楊慎 《陽鱎》:“陽喬,魚名,不釣而來,喻士之不招而至者也。其魚之形則未詳……喬從魚為鱎,字義乃全?!北扔鞑徽俣灾恋娜?。 清 周亮工 《祭建寧司李君碩孫公文》:“公閉戶服古,固不屑為陽鱎也?!?/div>
分類:魚名
《漢語大詞典》:渡橋
臨時(shí)架在河上供通行的橋。例如:架設(shè)渡橋。
《駢字類編》:橋亭(橋亭)
水經(jīng)注渭水又歷橋亭南而入綿諸縣東與東亭水合亦謂之為橋水也
《漢語大詞典》:橋陵(橋陵)
(1).即 黃帝 陵。在 陜西省 黃陵縣 橋山 。全國(guó)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之一。參見“ 橋山 ”。
(2). 唐睿宗 李旦 陵。在 陜西省 蒲城縣 北 豐山 。舊唐書·玄宗紀(jì)上:“丙午,葬 睿宗大圣貞皇帝 于 橋陵 ?!?唐 張說 《鄎國(guó)長(zhǎng)公主神道碑》:“恩旨陪葬於 橋陵 ,不祔不從,古之道也?!?br />(3).泛指帝王陵墓。 清 趙翼 《題明太祖陵》詩:“橋陵曾借神僧穴,易代猶聞禁採(cǎi)樵?!?/div>
《國(guó)語辭典》:橋山(橋山)  拼音:qiáo shān
山名。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西北,下有沮河穿山底而過,有如橋形,故稱為「橋山」。上有黃帝冢,稱為「橋陵」。其脈綿亙于陜西、甘肅二省界,為涇、洛二河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