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有煩(有煩)
猶煩勞。表示請托的客套話。《水滸傳》第十八回:“ 何濤 道:‘有煩押司引進?!?span id="sevmauv"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有煩老客長做主,寫個合同文契,好成交易。”
《國語辭典》:嘖有煩言(嘖有煩言)  拼音:zé yǒu fán yán
本指人多嘴雜。語出《左傳。定公四年》:「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菇穸嘤靡灾副娙税l(fā)出怨言。唐。陸贄 興元賀吐蕃尚結贊抽軍回歸狀:「而乃邀求寖多,翻覆靡定,托因細事,嘖有煩言?!埂读凝S志異。卷七。細柳》:「里人見而憐之,納繼室者,皆引細娘為戒,嘖有煩言,女亦稍稍聞之,而莫不為意。」
《國語辭典》:有漏  拼音:yǒu lòu
佛教用語。指三界眾生的煩惱。《分別功德論》卷二:「以無漏法斷諸有漏。」
《漢語大詞典》:有垢
佛教語。謂有煩惱垢染。與“無垢”相對。 清 龔自珍 《南岳大師〈大乘止觀〉科判》:“真實性分兩科:一、有垢以為真實。二、無垢以為真實。”
《漢語大詞典》:躁釋(躁釋)
沒有煩惱,心平氣和。《負曝閑談》第十三回:“就以 陳鐵血 這樣的矜平躁釋,也要被他們鼓動起來?!?/div>
《國語辭典》:六波羅蜜(六波羅蜜)  拼音:liù bō luó mì
波羅蜜,譯自胡語,義為度或到彼岸,指到沒有煩惱、不再輪回的彼岸。六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種修行德目。修行者經由此六種修行德目,可至解脫的境界。唐。賈膺福〈大云寺碑〉:「四無量心,普覺群有;六波羅密,廣鑾菩提?!挂沧g作「六度」。
《國語辭典》:見性成佛(見性成佛)  拼音:jiàn xìng chéng fó
禪宗謂體悟一切現(xiàn)象的空性,就是解脫、沒有煩惱。《五燈會元。卷二。天臺云居智禪師》:「僧繼宗問:『見性成佛,其義云何?』師曰:『清凈之性,本來湛然。無有動搖,不屬有無、凈穢、長短、取舍、體自翛然。如是明見,乃名見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見性成佛?!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