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全部 10分類詞匯 10
《國語辭典》:家門(家門)  拼音:jiā mén
1.家族。《陳書。卷二一。蕭允傳》:「吾家再世為始興郡,遺愛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門耳?!?br />2.古稱卿大夫之家?!蹲髠?。昭公三年》:「政在家門,民無所依?!?br />3.稱自己的家庭?!稑犯娂?。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4.住家的大門?!度辶滞馐贰返谒氖幕兀骸杆揖驮谟嗉蚁?。進了家門,他同胞的兄弟出來接著。」
5.門第、家聲?!抖鼗妥兾募聲?。卷六。捉季布傳文》:「本來事主誇忠赤,變?yōu)椴恍⑷杓议T。」
6.傳奇戲的開場白。內容說明戲情大意或戲中人物家世。
《國語辭典》:雜?。s劇)  拼音:zá jù
一種戲曲。原為宋代以滑稽方式表演的戲,至元代則指以北曲為主干的戲劇。通常分為四折,有的則依劇情在開頭或兩折之間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宮調及同一個韻,由一個角色獨唱,其他角色則用道白。
《漢語大詞典》:中眼
戲曲名詞。一小節(jié)音樂的第三個拍子。一板三眼的節(jié)拍為四拍,第一拍叫做“板”,第二拍叫做“頭眼”,第三拍叫做“中眼”,第四拍叫做“末眼”。戲曲曲譜上,以“?!弊鳛橹醒鄣姆?。
《國語辭典》:亂彈(亂彈)  拼音:luàn tán
1.清代中葉對當時興起的各種地方戲曲的泛稱,寓有貶意。以多種樂器合奏,紛雜囂亂。劇詞和音樂通俗易解,受眾多人民的喜愛。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五。新城北錄下》:「兩淮鹽務例蓄花、雅兩部以備大戲。雅部即昆山腔;花部即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羅羅腔、二簧調,統(tǒng)謂之亂彈?!挂卜Q為「花部」。
2.梆子腔系統(tǒng)的戲曲。明至清初,陜西地方戲梆子腔(秦腔)因用彈拔樂器伴奏,而被稱為「亂彈」。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秦優(yōu)新聲,有名亂彈者,其聲甚散而哀。」
3.臺灣北管戲職業(yè)戲班的俗稱。參見「北管戲」條。
《國語辭典》:雅部  拼音:yǎ bù
清乾隆時對戲曲中昆腔的稱呼。相對于花部而言。參見「昆腔」條。
《漢語大詞典》:本戲(本戲)
戲曲名詞。指整本大戲,對“折子戲”而言。一般一場演一本大戲。早在 清 代 同治 、 光緒 年間已有多本的大戲出現,每日演一本,則屬“連臺本戲”的一種形式。
《漢語大詞典》:曲律
戲曲名詞。主要指寫作和演唱南北曲時應注意的各種原則。如作曲的選字、造句、體裁、風格;唱曲的發(fā)音、歸韻、板眼等。 元 明 時在南北曲盛行的基礎上逐漸歸納形成。著名著作有 明 魏良輔 曲律、 王驥德 曲律等。
《國語辭典》:慢曲  拼音:màn qǔ
1.戲曲音樂中,一板三眼加贈板的曲子。如仙呂宮〈八聲甘州〉、商調〈山坡羊〉等。
2.南曲中纏綿徐緩的套曲,結構較長,節(jié)奏緩慢,適合抒情之場用。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五。演習部。授曲。調熟字音》:「字頭字尾及馀音,皆為慢曲而設。」也稱為「細曲」。
《漢語大詞典》:引戲(引戲)
戲曲名詞。 宋 雜劇、 金 院本演出人員之一。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妓樂:“且謂雜劇中末泥為長,每一場四人或五人……末泥色主張,引戲色分付,副浄色發(fā)喬,副末色打諢,或添一人,名曰裝孤。”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院本名目:“國朝院本、雜劇,始釐而二之。院本則五人:一曰副浄,古謂之參軍;一曰副末……一曰引戲;一曰末泥;一曰孤裝,又謂之五花爨弄?!眳㈤?王國維 《古劇腳色名·引戲》
《漢語大詞典》:沖場(沖場)
亦作“沖場”。
(1).戲曲名詞。謂傳奇劇本的第二折。沖場開頭必有個長引子,引子唱完,繼以詩詞和駢體文的定場白,要以簡單的語言,說明登場人物的身份、性格、壞境和當時的思想,并要醞釀全劇的精神,埋伏下全劇的重要節(jié)目。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格局》:“開場第二折,謂之沖場。沖場者,人未上而我先上也?!?清 李漁 《閑情偶寄·格局序》:“開場數語,包括通篇,沖場一齣,藴釀全部,此一定不可移者?!?br />(2).方言。指人的外貌、儀表。《海上花列傳》第四四回:“真真要運道末到哉,人末沖場也無倽,難末生意剛剛好點好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