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正道(1539年—1598年),字可守,號肖山,四川潼川州人,民籍。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四川鄉(xiāng)試第七十名舉人,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三百六十名,三甲第五十七名進士。授豐城縣知縣,改東明縣,升大理寺評事,萬歷九年九月升福建按察司僉事,兵備建南。萬歷十年七月調(diào)任浙江按察司僉事,寧紹臺道,駐守臺州,卒于官署。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安慶府桐城人,字希古。隆慶二年進士,授永康知縣。吏民素多奸黠,赴任后日夜閱案牘判決如流。凡赴控者,即示審期。鄉(xiāng)民裹飯一包,即可畢訟,因呼為張一包,謂其敏斷如包拯。官至陜西布政使。維基
張淳(1540年—1611年),字希古,號懷琴,直隸桐城縣(今屬安徽?。┤?。中國明朝官員。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十七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聯(lián)捷戊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進士,被任命為永康知縣。之前已有七位縣令被當?shù)匕傩崭娴?。張淳到任后,清理積案,使吏民嘆服。他審判迅捷,鄉(xiāng)民裹一包飯即可結束訴訟,因此被稱為“張一包”。這也是稱贊他如包拯一般斷案神速。后來,張淳以治行第一,原本可以擢升吏部,但因不合首輔張居正意,改任禮部儀制司主事,歷任郎中,因病去職。七年后,又被起用為建寧府知府。萬歷十六年(1588年)二月升任湖廣荊岳道副使,不久請告假歸鄉(xiāng)。二十一年二月起補浙江杭嚴道副使,期間妥善處理兵士騷亂。九月升官至陜西臨鞏道右參政。后致仕歸,優(yōu)游林下二十余年,以耿楚侗、張甑山為師,羅近溪、孫月峰、劉芝陽、李漢峰、張洪陽為友,與方本庵、吳觀我講學桐川會館,主張躬體力行,不尚虛無。卒年七十二。
人物簡介
張?zhí)O(jiān)維者,號范吾,北直霸州人。嘉靖三十八年,選入為司監(jiān)掌印。張宏名下,幼博學好書,最為李太監(jiān)芳器許,隆慶戊辰遂薦升神廟,潛邸位下。萬歷初年,歷升乾清宮管事,提督內(nèi)忠勇營,掌兵仗局印而秉筆。孫德秀張鯨諸人頗妒其才,處之泰然。神廟甚眷,注之慈圣。老娘娘造有天帝金像,特差維赍請,前往湖廣之武當山供安。維善詩能文,且精于琴畫。
人物簡介
號玉陽,歙縣人。隆慶戊辰進士,改庶吉士,歷官禮部侍郎。有《漱藝堂集》。維基
張一桂(1540年—1592年),字庭芳,號玉陽,河南開封府祥符縣民籍直隸歙縣人。河南鄉(xiāng)試第二十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九十六名,二甲第五十一名進士。選庶吉士,四年三月授翰林院編修,充《明世宗實錄》纂修官,六年持節(jié)冊封德藩。萬歷二年(1574年)分校禮闈,預修《明穆宗實錄》,實錄成,升修撰,三年補經(jīng)筵展書官,兼掌誥敕。四年(1576年)三月乞假送母歸鄉(xiāng),七月主考應天府鄉(xiāng)試,錄取唐文獻等人。五年八月以世宗實錄修成,升侍講,六年二月充編纂章奏官,因不滿張居正居喪奪情,辭官而歸。張居正死后,萬歷十一年閏二月復除翰林院侍講,充會典纂修官,又充經(jīng)筵講官,十二年二月升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講,十三年六月補日講官,八月與洗馬陳于陛充順天鄉(xiāng)試考試官,十月因私人冒順天籍中式舉人被皇帝知曉,被下旨斥責,調(diào)任南京,為南京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十六年五月改任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仍支正五品俸。十七年八月升祭酒,十九年五月改任北京國子監(jiān)祭酒,不久升太常寺卿,管國子監(jiān)祭酒事,未至北京,十月復升南京禮部右侍郎,二十年七月改北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八月升左侍郎,二十九日行至河南永城,以痰疾去世,享年五十三。
人物簡介
張孫繩(1541年—?),字公武,號約齋,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人,民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廣西鄉(xiāng)試第十五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四十八名,三甲第二百五十三名進士。授廣信府推官,萬歷元年(1573年)十二月選授戶科給事中,三年七月升吏科右給事中,丁憂。五年五月補刑科右給事中,閏八月升禮科左給事中,六年二月升陜西副使,十二年十二月起補浙江副使,十四年正月升四川左參政,十六年十二月升浙江按察使,改山西按察使,十九年十二月升福建右布政使,轉(zhuǎn)云南左布政使,二十一年十一月升應天府府尹。閱五載致仕,終養(yǎng)卒,贈正議大夫、工部右侍郎,賜祭葬,蔭一子。
人物簡介
張學道(1541年—?),字子愛,號一軒,陜西西安府盩厔縣人,民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陜西鄉(xiāng)試第四十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三百三十二名,三甲第六十一名進士。授山西靜樂縣知縣,升刑部四川司主事。
人物簡介
張庚(1542年—?),字長卿,號玄宇,直隸真定府南宮縣人,民籍。萬歷七年(1579年)登己卯科順天鄉(xiāng)試四十八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一百九十三名,登三甲第一百四十二名進士。吏部觀政。
人物簡介
張世烈(1542年—?),字丕楊,號葵亭,陜西延安衛(wèi)人,進士出身。陜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一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三百九十四名,二甲第十七名進士。曾歷任兵部武庫司員外郎,出為青州府知府,改直隸永平府知府。十五年六月升山西兵備副使,十六年六月調(diào)陽和兵備,十九年加參政銜,二十二年六月起補山西參政,二十四年二月升山東按察使,二十六年五月升本省右布政使。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山東諸城人,字惟范,號準齊。萬歷二年進士。由密云知縣選吏科給事中,官至四川安綿兵備副使。有《貂珰史鑒》。維基
張世則(1542年—?),字惟范,號準齋,山東青州府諸城縣人,民籍,進士出身。隆慶元年(1567年)山東鄉(xiāng)試第五十四名舉人,萬歷二年(1574年)登甲戌科會試第二百四十六名,進士第三甲第九十六名。授寶坻、密云知縣,萬歷八年(1580年)考選為吏科給事中。劾陜西撫臣某貪劣,外除河南僉事,又劾吏部尚書王國光,謫縣丞。累遷至南京禮部主客司郎中,擢四川按察司僉事安綿兵備,歷陜西太仆寺少卿、陜西苑馬寺卿、江西分守湖東道參政,二十四年被彈劾免官閑住。作《治平要覽》欲上,未竟卒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山東鄒平人,字鳴春,號仁軒。隆慶五年進士,任陽曲知縣,厘大猾,剔巨蠹,核隱田,清匿賦。累升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歲大饑,疏請罷榷酤,留贖銀,借鄖餉貸河北漕。巡按陳某希旨請開礦,執(zhí)奏不可,事得寢,旋為陳某所告,乃請歸林下。卒年六十六。維基
張一元(1543年—?),字鳴春,號仁軒,山東濟南府鄒平縣人,民籍。山東鄉(xiāng)試第四十九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三甲第一百二十七名進士。授陽曲縣知縣,在在任時清除大猾巨蠹,核察隱田匿賦。擢吏部主事,歷戶部郎中,十九年十二月升光祿寺少卿。二十年十一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二十一年八月升通政司右通政,十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當年饑荒,上疏請停止榷酒,留贖銀,借鄖陽的餉銀貸河北漕糧。巡按陳某奉上命請開礦,張元執(zhí)奏不可,事情中止,不久被陳某所告,于是請辭官歸鄉(xiāng)。二十三年去職。卒年六十六歲。
人物簡介
張企程,字惟勇,號洛源,陜西漢中府洋縣人。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任山東章丘縣知縣。時有商楊化者,宿于于大蛟家,夜劫殺之,匿其尸中,魂乃附蛟族之汲水婦,以訟冤。程按其狀,搜其家,得貲與尸,蛟服罪,人稱神君。推諫垣,歷授工科右給事中、禮科左給事中,受命治河,奠安陵寢。晉太仆少卿,一年予假歸田里??诓谎怨?,以疾卒,咸為之悲悼,祀鄉(xiāng)賢。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