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射虎南山
南山射虎
射虎將軍
石沒羽
林暗疑降虎
石臥山前認(rèn)虎
白羽沒石
怪石飲羽
裂石驚弦
射虎中石
石虎銜箭
弦聲裂石
相關(guān)人物李廣
《史記》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287~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fù)更射之,終不能復(fù)入石矣。廣所居郡聞?dòng)谢?,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李廣列傳〉~2439~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矢,視之,石也。他日射之,終不能入矣。廣所居郡聞?dòng)谢?,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射殺之。
《韓詩外傳》卷六~268~
勇士一呼,三軍皆避,士之誠(chéng)也。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寢石以為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飲羽,下視,知其為石,石為之開,而況人乎!夫倡而不和,動(dòng)而不僨,中心有不全者矣。夫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之己也??鬃釉唬骸钙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先王之所以拱揖指麾,而四海來賓者、誠(chéng)德之至也,色以形于外也。詩曰:「王猷允塞,徐方既來。」
舊題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五
李廣與兄弟共獵于冥山之北,見臥虎焉。射之,一矢即斃,斷其髑髏以為枕,示服猛也。鑄銅象其形為溲器,示厭辱之也。他日,復(fù)獵于冥山之陽,又見臥虎,射之,沒矢飲羽,進(jìn)而視之,乃石也,其形類虎,退而更射,鏃破簳折而石不傷。余嘗以問楊子云,子云曰:「至誠(chéng)則金石為開。」
典故 穿楊葉
穿楊箭
由弓
百中難
楚臣弓
穿楊的
愧由基
楊葉百穿
楊葉愁
養(yǎng)基撫弦
養(yǎng)由弓箭
養(yǎng)由弦
由基箭
由基控繁弱
百發(fā)碎柳
穿葉
一葉先穿
相關(guān)人物養(yǎng)由基
《史記》卷四〈周本紀(jì)〉~64~
三十四年,蘇厲謂周君曰:「秦破韓、魏,撲師武,北取趙藺、離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將兵出塞攻梁,梁破則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說白起乎?曰『楚有養(yǎng)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fā)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shù)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養(yǎng)由基怒,釋弓扼劍,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fā)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一發(fā)不中者,百發(fā)盡息」。今破韓、魏,撲師武,北取趙藺、離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公不如稱病而無出』。」
《昭明文選》卷一〈賦甲·京都上·兩都賦二首·東都賦〉~34~
「由基發(fā)射,范氏施御。弦不睼禽,轡不詭遇。飛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固?#183;李善注引《左氏傳》曰:「養(yǎng)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span>
簡(jiǎn)釋
百步穿楊:詠射術(shù)高明。唐李涉《看射柳枝》:“萬人齊看翻金勒,百步穿楊逐箭空?!?/p>
例句
葉怯穿楊箭,囊藏透穎錐。
六藝從師得機(jī)要,百發(fā)穿楊含絕妙。
千鈞何處穿楊葉,二月長(zhǎng)安折桂枝。
齊觀百步透短門,誰羨養(yǎng)由遙破的。
共許逢蒙快弓箭,再穿楊葉在明年。
何如且破望中葉,未可便攀低處枝。
大須審固穿楊箭,莫遣參差鬢雪新。
倚玉甘無路,穿楊卻未期。
萬人齊看翻金勒,百步穿楊逐箭空。
舊穿楊葉真自知,暫蹶霜蹄未為失。
曾向嶺頭題姓字,不穿楊葉不言歸。
倚玉甘無路,穿楊卻未期。
鑿壁年雖異,穿楊志幸同。
楊葉縱能穿舊的,桂枝何必愛新香。
才憐曼倩三冬后,藝許由基一箭中。
名借三軍勇,功推百中難。
位以穿楊得,名因折桂還。
明年公道日,去去必穿楊。
穿楊力盡獨(dú)無功,華發(fā)相期一夜中。
百發(fā)烏號(hào)遙碎柳,七尺龍文迥照蓮。
典故 鼎湖龍
烏號(hào)弓
抱弓
抱遺弓
攀龍髯
遺弓淚
鼎湖龍遠(yuǎn)
黃帝鼎
泣龍髯
弓墮
墮烏號(hào)
弓墮龍髯
龍髯絕
攀龍須
軒轅乘龍
龍髯飛墮
太息烏號(hào)
鼎氣成龍
墮地號(hào)弓
龍駕上丹霄
橋山弓箭
遺劍鼎
余劍舄
相關(guān)人物黃帝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394~
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hào),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hào)。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黃帝〉
黃帝崩,葬橋山。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注引《皇覽》曰:「黃帝冢在上郡橋山?!?
簡(jiǎn)釋
烏號(hào):指良弓。晉阮籍《詠貧》之十二:“良弓挾烏號(hào),明甲有精光?!?/p>
乘龍:指仙去或帝王權(quán)臣去世,或指接近帝王、權(quán)臣。三國(guó)曹植《仙人篇》:“不見軒轅氏,乘龍出鼎湖?!?/p>
鼎湖:指帝王等下葬之處。唐杜甫《行次昭陵》:“壯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p>
例句
功成棄之去,乘龍上天游。
上界鼎成云縹緲,西陵舞罷淚闌干。
黃帝修真萬國(guó)朝,鼎成龍駕上丹霄。
龍髯不可望,玉座生塵埃。
荊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時(shí)。
龍歸攀不得,髯在侍臣邊。
仙人掌里使,黃帝鼎邊來。
桐枯丹穴鳳何去,天在鼎湖龍不歸。
看卻龍髯攀不得,紅霞零落鼎湖空。
鼎湖無路追仙駕,空使群臣泣血多。
珠簾羽扇長(zhǎng)寂寞,鼎湖龍髯安可攀。
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銅井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荊山前。
墜劍悲喬岳,號(hào)弓泣鼎湖。
或言帝軒轅,乘龍凌紫氛。
鼎湖瞻望遠(yuǎn),象闕憲章新。
故老仍流涕,龍髯幸再攀。
壯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鼎湖龍去遠(yuǎn),銀海雁飛深。
嬴女乘鸞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邊。
最愴號(hào)弓處,龍髯上紫霄。
空馀駕龍?zhí)?,搖落鼎湖秋。
鼎成仙馭遠(yuǎn),龍化宿云殘。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寧乾。
三年驥尾有人附,一日龍須無路攀。
龍髯悲滿眼,螭首淚沾裳。
豳土人遷避夷狄,鼎湖龍去哭軒轅。
天地方開泰,鑄鼎成繼述。
自此隨龍馭,橋山翠靄中。
一朝鑄鼎降龍馭,小臣髯絕不得去。
景帝龍髯消息斷,異香空見李夫人。
軒轅黃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龍髯不可附,空見望仙臺(tái)。
仍聞老叟垂黃發(fā),猶說龍髯縹緲情。
喬山一閉曲未終,鼎湖秋驚白頭浪。
典故 杯中蛇
雕弓落影
廣客蛇
畫蛇杯
杯里無蛇
赤蛇懸弩影
掛蛇杯
酒誤蛇
清樽照畫蛇
忘弓莫問蛇
懸蛇疾
移杯失畫蛇
照影落清杯
弓舌
映弩
盞底弓影
相關(guān)人物杜宣
樂廣
《晉書》卷四十三〈樂廣列傳〉~244~
嘗有親客,久闊不復(fù)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褂跁r(shí)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fù)置酒于前處,謂客曰:「酒中復(fù)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箯V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頓愈。
《風(fēng)俗通義校注》卷九〈怪神·世間多有見怪驚怖自傷者〉 ~388~
予之祖父郴,為汲令,以夏至日詣見主簿杜宣,賜酒,時(shí)北壁上有懸赤弩,照于杯,形如,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損飲食,大用羸露,攻治萬端,不為愈。后郴因事過至宣家,窺視,問其變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钩贿€聽事,思惟良久,顧見懸弩,必是也。則使門下史將鈴下侍徐扶輦載宣,于故處設(shè)酒,杯中故復(fù)有蛇,因謂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剐旖?,甚夷懌,由是瘳平,官至尚書,歷四郡,有威名焉。
簡(jiǎn)釋
樽中弩:喻無端多疑,自相驚擾。唐杜甫《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疑惑樽中弩,淹留冠上簪?!?/p>
例句
送客屢聞簾外鵲,銷愁已辨酒中蛇。
撒枕銷行蟻,移杯失畫蛇。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可嘆懸蛇疾,先貽問鵩災(zāi)。
人去門棲鵩,災(zāi)成酒誤蛇。
《晉書》卷四十三〈樂廣列傳〉~244~
嘗有親客,久闊不復(fù)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褂跁r(shí)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fù)置酒于前處,謂客曰:「酒中復(fù)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箯V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頓愈。
《新增月日紀(jì)古》卷之五上〈五月卷上·夏至〉~748~
《風(fēng)俗通》:予之祖父彬?yàn)榧沉?,以夏至日?qǐng)見主簿杜宣,飲酒。時(shí)北壁上有懸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宜畏惡之,然不敢不飲,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損飲食,大用羸露,攻治萬端,不為愈。后彬因事至宜家,窺視,問其變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彬還聽事,思惟良久,顧見懸弩,必是也。使門下吏將鈴下侍,徐扶輦載宣于故處,設(shè)酒,杯中復(fù)有蛇,因謂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懌,由是廖平。
典故二石弓
丁字不識(shí)
弓兩石
不若一丁字
空腹無丁字
莫識(shí)一丁字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七〈張嘉貞列傳·張弘靖〉~4447~
長(zhǎng)慶初,劉總舉所部?jī)?nèi)屬,請(qǐng)弘靖為代,進(jìn)檢校司空,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盧龍節(jié)度使。始入幽州,老幼夾道觀。河朔舊將與士卒均寒暑,無障蓋安輿,弘靖素貴,肩輿而行,人駭異。俗謂祿山、思明為「二圣」,弘靖懲始亂,欲變其俗,乃發(fā)墓毀棺,眾滋不悅。旬一決事,賓客將吏罕聞其言。委成于參佐韋雍、張宗厚,又不通大體,朘刻軍賜,專以法拫治之。官屬輕侻酣肆,夜歸,燭火滿街,前后呵止,其詬責(zé)士皆曰「反虜」,嘗曰:「天下無事,而輩挽兩石弓,不如識(shí)一丁字?!管娭幸詺庾匀危曋?。
《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不如識(shí)一丁字〉~02~
《唐書》張宏靖?jìng)鳎骸副惩靸墒蝗缱R(shí)一丁字?!古f史亦同。竇蘋《唐書音訓(xùn)》云:「丁恐當(dāng)作個(gè)。」予嘗以竇說雖當(dāng),而無所據(jù)。偶讀孔毅父《續(xù)世說》,引宏靖曰:「汝曹能挽兩石弓,不若識(shí)一個(gè)字?!鼓俗鞔藗€(gè)字。因知個(gè)誤為丁,無可疑者。
典故藏弓
飛鳥盡
高鳥盡
良弓藏
狡兔在,良犬烹
藏弓烹狗
嘆良弓
弓藏懼
高鳥良弓
狗烹弓藏
鳥盡
相關(guān)人物勾踐
文種
范蠡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746~
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huì)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于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dāng)是時(shí),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hào)稱霸王。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zhǎng)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shù),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狗N遂自殺。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2627~
項(xiàng)王亡將鐘離眛家在伊廬,素與信善。項(xiàng)王死后,亡歸信。漢王怨眛,聞其在楚,詔楚捕眛。信初之國(guó),行縣邑,陳兵出入。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陳平計(jì),天子巡狩會(huì)諸侯,南方有云夢(mèng),發(fā)使告諸侯會(huì)陳:「吾將游云夢(mèng)?!箤?shí)欲襲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發(fā)兵反,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禽。人或說信曰:「斬眛謁上,上必喜,無患?!剐乓姳t計(jì)事。眛曰:「漢所以不擊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鼓肆R信曰:「公非長(zhǎng)者!」卒自剄。信持其首,謁高祖于陳。上令武士縛信,載后車。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guó)破,謀臣亡?!惶煜乱讯?,我固當(dāng)亨!」上曰:「人告公反?!顾煨迪敌?。至雒陽,赦信罪,以為淮陰侯。
例句
藏弓身已退,焚稿事難聞。
弓藏狡兔盡,慷慨念心傷。
誠(chéng)哉古人言,鳥盡良弓藏。
《宋書》卷八十五〈王景文列傳〉~28~
時(shí)太子及諸皇子并小,上稍為身后之計(jì),諸將帥吳喜、壽寂之之徒,慮其不能奉幼主,并殺之,而景文外戚貴盛,張永累經(jīng)軍旅,又疑其將來難信,乃自為謠言曰:「一士不可親,弓長(zhǎng)射殺人?!挂皇?,王字;弓長(zhǎng),張字也。
例句
馬驚不憂深谷墜,草動(dòng)只怕長(zhǎng)弓射。
典故 失楚弓
人失人得
亡楚弓
荊人弓失
失弓
相關(guān)人物楚共王
《呂氏春秋·紀(jì)部》卷一〈孟春紀(jì)·貴公〉~44~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zhǎng)一類;甘露時(shí)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將行,請(qǐng)所以治魯,周公曰:『利而勿利也?!磺G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焕像趼勚唬骸喝テ洹溉恕苟梢印!还世像鮿t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萬物皆被其澤、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孔子家語》卷二〈好生〉~22~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請(qǐng)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聞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說苑》卷十四〈至公〉~473~
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qǐng)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
《公孫龍子·跡府》
尤聞楚王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于云夢(mèng)之圃,而喪其弓。左右請(qǐng)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
簡(jiǎn)釋
楚弓:喻有失有得,或指弓。唐劉長(zhǎng)卿《避地江東留別淮南使院諸公》:“何辭向物開秦鏡,卻使他人得楚弓。”
《荀子·大略》
天子彫弓,諸侯彤弓,大夫黑弓,禮也。
《宋詩鈔·山谷詩鈔》
關(guān)寒塞雪欲嗣音,燕雁拂天河鯉沈。百書不如一見面,幾日歸來兩慰心。弓刀陌上望行色,兒女燈前語夜深。更懷父子?xùn)|歸得,手種江頭柳十尋。
《孟子》卷八上《離婁下》
逢蒙學(xué)射于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于是殺羿。
《花間集》卷五九〈浣溪沙〉
碧玉冠輕裊燕釵。捧心無語步香階。緩移弓底繡羅鞋。暗想歡娛何計(jì)好,豈堪期約有時(shí)乖。日高深院正忘懷。
《禮記·學(xué)記》
「良冶之子,必學(xué)為裘。良弓之子,必學(xué)為箕?!固?#183;孔穎達(dá)疏:「積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yè)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bǔ)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xué)為袍裘,補(bǔ)續(xù)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茷楣?,使干角撓屈調(diào)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業(yè),仍學(xué)取柳和軟撓之成箕也。
例句
圭袞照崇閱,文儒嗣箕裘。
箕裘空在念,咄咄誰推賢。
少小不好弄,逡巡奉弓箕。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三《河水篇》
水出西南長(zhǎng)城北,陽周縣故城南橋山。昔二世賜蒙恬死于此。王莽更名上陵畤,山上有黃帝冢故也。帝崩,惟弓劍存焉,故世稱黃帝仙矣。
例句
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
先帝弓劍遠(yuǎn),小臣馀此生。
武皇弓劍埋何處,泣問上陽宮里人。
誰言衣冠葬其下,不見弓劍何人收。
騎龍駕景游八極,軒轅弓劍無人識(shí),東海青童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