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常住  拼音:cháng zhù
佛教用語:(1)永存?!洞蟪舜罅x章。卷上》:「法性者,有佛、無佛常住不壞?!?2)解脫的境界?!赌淆R書。卷五四。高逸傳。顧歡傳》:「此非所歸,歸在常住。」(3)寺院或僧人的用具。唐。馮翊《桂苑叢談。太尉朱崖辯獄》:「太尉朱崖出鎮(zhèn)浙右,有甘露知主事者訴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隱用卻常住金若干兩?!埂端疂G傳》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個云游和尚引著一個道人來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沒的都毀壞?!?/div>
《漢語大詞典》:常住奴
舊時寺院中的奴仆。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天咫:“﹝僧 一行 ﹞又密選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div>
《漢語大詞典》:十方常住
佛教語。四種常住之一。謂接待往來僧人的寺院。亦稱廟產(chǎn)等物品。見《行事鈔》卷中之一。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十方常?。喝缟夜┥J?,體通四方?!?span id="nvpxmgx" class="book">《水滸傳》第六回:“我這里是個非細去處。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個云游和尚,引著一個道人,來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沒的都毀壞了。”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及病起往訪,則寺中無是二僧。或曰古佛現(xiàn)化;或曰十方常住,來往如云,萍水偶逢,已飛錫他往云?!?/div>
《漢語大詞典》:人我
(1).他人與我。莊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yǎng),畢足而止,以此白心?!?span id="tbpaosa" class="book">《關尹子·二柱》:“渾人我,同天地。” 清 譚嗣同 《仁學》二:“人知腦氣筋通五官百骸為一身,即當知電氣通天地萬物人我為一身也?!?br />(2).借指塵世。 元 鄧學可 《端正好·樂道》套曲:“人我場中枉馳驟,苦海波中早回首?!?br />(3).佛教語。即人我見。凡俗之人妄認自身常住不變,執(zhí)著“有我”之見,佛家謂之“人我見”。《壇經(jīng)》三五:“人我是 須彌 ,邪心是大海,煩惱是波浪……無人我, 須彌 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br />(4).佛教語。人相和我相并稱的略語。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清 吳偉業(yè) 《贈蒼雪》詩:“人我將無同,是非空諸所?!痹敗?四相 ”。
《漢語大詞典》:四相
佛教以離、合、違、順為四相。《楞嚴經(jīng)》卷三:“若從根出,必無離、合、違、順四相?!?南朝 梁簡文帝 《莊嚴旻法師成實論義疏序》:“四相乃無常之刀,三聚為苦家之質?!?/div>
分類:佛教四相
《國語辭典》:四相  拼音:sì xiàng
佛教用語。佛教謂無?,F(xiàn)象的四種特徵。如生、住、異、滅;生、老、病、死;離、合、違、順。南朝梁。簡文帝〈莊嚴旻法師成實論義疏序〉:「四相乃無常之刀,三聚為苦家之質?!?/div>
分類:諸葛亮
《漢語大詞典》:真常
釋道用語。真實常住之意。《楞嚴經(jīng)》卷十三:“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唐 呂巖 《敲爻歌》:“達圣道,顯真常,虎兕刀兵更不傷。” 宋 范仲淹 《上執(zhí)政書》:“夫釋道之書,以真常為性,以清浄為宗,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清 黃宗羲 《〈翁元鎧禪師語錄〉序》:“出其語録讀之,絶去枝蔓,獨露真常。”
《國語辭典》:庵觀(庵觀)  拼音:ān guàn
庵,只有女性出家人常住的小佛堂;觀,道教的道場?!糕钟^」指女道士的道場。《西游記》第三六回:「庵觀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館驛?!?/div>
《國語辭典》:大般涅槃經(jīng)(大般涅槃經(jīng))  拼音:dà bō niè pán jīng
佛教典籍。北涼曇無讖譯。內容闡述佛身常住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等大乘思想。原分四十卷。這個本子傳到南朝,慧觀和謝靈運等加以潤文修訂,并對照法顯譯本,增添品數(shù),分成三十六卷,而有北本、南本傳世。
七常住果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楞伽經(jīng)四明七種之常住法:一菩提、二涅槃、三真如、四佛性、五庵摩羅識、六空如來藏、七大圓鏡智也。此法在修謂之因,在證謂之果。
【佛學常見辭匯】
謂常住之法有七種,即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境智。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楞嚴經(jīng)云七常住果:常住者,無生無滅,不遷不變之謂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證曰果。謂此七種,即諸佛所證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凈圓滿,體性堅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 梵語菩提,華言道,即諸佛所得清凈究竟之理也。以其無滅無生,不變不遷,是為常住果。
二、涅槃 梵語涅槃,華言滅度,即如來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三、真如 離妄曰真,不異曰如,即諸佛所證真實無妄之德。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四、佛性 佛性者,覺性也,即諸佛所證真覺湛明之性,無染無凈,離過絕非。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五、庵摩羅識 華言清凈,又云白凈無垢,此識即諸佛清凈本源心體,湛若太虛,纖塵不立,非生死之所拘,非涅槃之能寂。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六、空如來藏 空如來藏者,含攝萬法,而無所積聚也,即諸佛所證清凈法身之體,煩惱蕩盡,應用無窮。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七、大圓鏡智 大圓鏡智者,洞照萬法,無所不知,即諸佛所得本有圓明覺照之智,應物無跡,體不動搖。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三藏法數(shù)】
(出楞嚴經(jīng))
常住者,無滅無生不遷不變之謂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證曰果。謂此七種,即諸佛所證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凈圓滿,體性堅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梵語菩提,華言道。即諸佛所得清凈究竟之理也。以其無滅無生,不變不遷,是為常住果。
〔二、涅槃〕,梵語涅槃,華言滅度。即如來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三、真如〕,離妄曰真,不異曰如。即諸佛所證真實無妄之德,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四、佛性〕,佛性者,覺性也。即諸佛所證真覺湛明之性,無染無凈,離過絕非,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五、庵摩羅識〕,梵語庵摩羅,華言清凈,又云白凈無垢。此識即諸佛清凈本源心體,湛若太虛,纖塵不立,非生死之所拘,非涅槃之能寂,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六、空如來藏〕,空如來藏者,含攝萬法而無所積聚也。即諸佛所證清凈法身之體,煩惱蕩盡,應用無窮,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七、大圓鏡智〕,大圓鏡智者,洞照萬法,無所不知,即諸佛所得本有圓明覺照之智。應物無跡,體不動搖,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十方常住僧物
【佛學大辭典】
(術語)四種僧物之一。(參見:僧物)
僧物
【佛學大辭典】
(術語)眾僧之共有物件也。
【佛學常見辭匯】
僧眾所共有之物。
四種常住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四種僧物)
世間相常住
【佛學大辭典】
(術語)是示俗諦常住之金言,大乘之極說,臺家之眼目也。法華經(jīng)方便品曰:「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于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法位者,真如也。住于法位者,謂十界三千之諸法住于真如也。即性具之謂也。故真如常住,世間之相亦常住也。智度論十九曰:「中論說涅槃不異世間,世間不異世間。涅槃際,世間際,一際無有異故?!姑钭阝n上曰:「世間常住者,即十界三千。世間一一皆住真如法位,法位常故,世間亦常。」金錍論曰:「無常常住時相續(xù),隨緣不變,一念寂照。」隨緣者照而無常,不變者隨而常住也。然則見世間相之常住而不知無常者,凡夫之牛羊眼也。見世間相之無常而不知常住者,小乘偏空之僻眼也。即無常見常住,即常住見無常者,菩薩之實相眼也。密教以大日經(jīng)五秘密曼荼羅品:「生住等諸法,常恒如是生?!怪模瑸槭老喑W≈C文,生住異滅之轉變,春夏秋冬之推運,皆是法性自爾之妙用,離佛天人之造作也??缮呱?,可滅者滅,是天然之道理,法爾之德業(yè)也,故曰常恒如是生。見秘藏記鈔十。又秘藏記本謂:「顯教中亦于法華經(jīng),謂世間常住,譬如水性澄靜,是為常住,以風之緣故起波。波即相也,水即性也。風息則波即止而為水,故是依攝相歸性而得常住也。依性相差別,則不得謂為常住。故是生滅無常家之喻也(天臺之別教即華嚴宗是也)。密教之說,十界之諸法,皆為如來自受用之境界,是處離生滅無常故不用此喻,別有密教不共之喻。其喻如日月與光明,日月為性,光明為相,此性此相不相離而為本有,是故謂為性相常?。ㄌ炫_所謂性具之三千)。非待歸于性而為常住,又譬之四大和合之身,是即體也,手足之屈伸取舍,是即用也,其眼耳等之好丑長短,即是相也。此體相用三者,不相離而各各宛然,故性相共為本有云?!?br />【佛學常見辭匯】
法華經(jīng)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意謂從法性本位來看,則世間一切法相皆不離法性,諸法相相,無非是常住之相。
如來常住
【佛學大辭典】
(術語)涅槃經(jīng)二十七曰:「師子吼者名決定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div>
佛性常住
【佛學大辭典】
(術語)涅槃經(jīng)所說,有乘戒二門,乘門之所說者即佛性常住也。以見如來入涅槃而迷執(zhí)為佛性無常,今化身寄于涅槃而說佛性之常住,法身之圓常,謂「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就性而云佛性,就相而云如來,同體也。止觀八曰:「涅槃寄滅談常。」同輔行曰:「寄應跡滅度,談法身圓常。」
【佛學常見辭匯】
謂如來常住無有變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