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四五
許彭壽,字仁山,錢塘人。道光丁未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維基
許彭壽(1821年—1866年),原名壽身,以字行,號仁山,又號師竹。浙江錢塘(今屬杭州市)人。出身科舉世家,其父許乃普為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榜眼。許彭壽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會元,殿試位列二甲第一名(傳臚)。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內(nèi)閣學士。

人物簡介

維基
豫師(1825年—1906年),字錫之,號矩門,本姓劉,內(nèi)務(wù)府漢軍鑲黃旗人。晚清官員,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30—1889 【介紹】: 清安徽定遠人,字子嚴,號夢簪。咸豐五年舉人,官至直隸永定河道。有《退一步齋詩文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四
方浚師,字子嚴,安徽定遠人。咸豐乙卯舉人,由內(nèi)閣中書歷官廣東肇羅道。有《退一步齋詩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30—1904 【介紹】: 清江蘇常熟人,字叔平,晚號瓶庵居士,又號松禪。翁心存子。咸豐六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同光兩朝皆為帝師。歷內(nèi)閣學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書,官至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wù)大臣、協(xié)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參機務(wù)。中日戰(zhàn)爭時,與李鴻藻主戰(zhàn)。和議起,力爭改約稿。戊戌間以贊助新政罷官革職,交地方官嚴加管束。卒于家。宣統(tǒng)元年復原官。工書法,著有《瓶廬詩文稿》、《翁文恭公日記》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五
翁同龢,字聲甫,號叔平,晚號瓶廬,又號松禪,常熟人。咸豐丙辰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官至戶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謚文恭。有《瓶廬詩稿》。
詞學圖錄
翁同龢(1830-1904) 字聲甫,號叔平,又號瓶廬、松禪。江蘇常熟人。咸豐六年(1856)進士。授修撰。歷官中允、內(nèi)閣學士、刑部與戶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與工部尚書、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wù)大臣、戶部尚書領(lǐng)協(xié)辦大學士。以主變法革職回籍。宣統(tǒng)間追謚文恭。詩長于七絕,多托興蕭寥之作。詞風類詩。有《瓶廬詩鈔》、《瓶廬文鈔》、《瓶廬詞鈔》。
維基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叔平,號松禪,晚號瓶庵居士、人稱翁帝師、翁師傅,江蘇常熟人,清末大臣、書法家、狀元。官至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大臣。是同治帝和光緒帝的兩代帝師。翁同龢幼年時的國學教育系由其母親與姐姐教導完成。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參加科舉得恩貢,咸豐二年(1852)壬子順天鄉(xiāng)試中舉,咸豐六年(1856年)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陜西學政,因病回京。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發(fā)現(xiàn)諸多疑竇,同治帝下令重審此案,其中涉及“兩湖派”與“江浙派”的權(quán)力斗爭。光緒元年(1875年),翁同龢署刑部右侍郎。次年四月,慈禧太后命教授光緒帝讀書。不久,遷戶部侍郎,充經(jīng)筵講官,晉都察院左都御史。歷任刑部、工部尚書。光緒五年十一月,崇厚擅自與俄國簽訂通商十八條,六年八月十八日,翁同龢等人在養(yǎng)心殿面對兩宮皇太后,翁認為伊犁可以割走,但十八條不能應允,特別是在西安、漢中設(shè)立通商口岸以及在松花江上行船等兩條不可許。光緒八年(1882年),充任軍機大臣。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zhàn)爭中,主張進兵結(jié)合談判,不可一味依仗劉永福之黑旗軍。不久,罷直軍機。歷加太子太保,賜雙眼花翎、紫韁。翁同龢因曾國藩及李鴻章曾經(jīng)檢舉其兄,因而終身與李鴻章有私怨。翁同龢對于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推行的洋務(wù)運動頗為排斥,對于該運動也有所批評,并影響往后光緒帝親政后的舉措。任戶部尚書期間,處處以反腐等各理由刁難北洋水師,光緒十七年,暫停南北兩洋購買洋槍、炮彈、機器事兩年。當時有一副譏諷對聯(lián)描寫二人無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nóng)常熟世間荒?!股下?lián)「合肥」指安徽合肥的李鴻章,下聯(lián)「常熟」即江蘇常熟的翁同龢。李翁二人的恩怨間接導致日后中日甲午戰(zhàn)爭北洋艦隊的失利。光緒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任軍機大臣,深得光緒帝信任。在甲午戰(zhàn)爭中,堅決主戰(zhàn)。次年,清軍戰(zhàn)敗,中日和議期間,翁同龢與李鴻藻極力反對割地,指出:「寧增賠款,必不可割地。」又聯(lián)合俄、英、德三國謀阻割地,最終情勢無法挽回。次年,兼任總理各國事務(wù)大臣。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以戶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開始后,6月15日,翁同龢突然遭光緒帝將其開缺回籍。傳統(tǒng)說法認為翁支持維新變法,推薦康有為,擬定并頒發(fā)了戊戌變法的綱領(lǐng)性文件《明定國是詔》,故遭到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之名加以罷黜;另外一個說法,則是甲午戰(zhàn)爭之所以失敗,在于翁同龢對于北洋艦隊的武器更新百般刁難所致,有次恭親王奕?病重,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前往探望,光緒皇帝曾詢問恭親王奕?翁同龢是否值得重用,恭親王奕?對光緒帝表達反對意見,最后光緒皇帝在與慈禧討論后決定忍痛罷黜翁同龢。戊戌政變后又遭嚴厲斥責,將其罷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撫翁曾桂署中暫住,然后回常熟故鄉(xiāng)。光緒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故鄉(xiāng)。死后康有為譽之為“中國維新第一導師”。然而,根據(jù)雷家圣《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一書指出:梁啟超《戊戌政變記》說道:「那拉氏(慈禧太后)忽將出一朱諭,強令皇上宣布?!噬弦姶嗽t,戰(zhàn)栗變色,無可如何。此朱諭實那拉氏與榮祿最毒之計,聞系出于榮祿私人李盛鐸所擬云。翁同龢一去,皇上之股肱頓失,然后可以為所欲為也?!箍梢娏T黜翁同龢的詔書,為「榮祿私人」李盛鐸所草擬。但是康有為在《自編年譜》卻記載翁同龢被罷前夕,康有為「為御史李盛鐸草譯書、游歷及明賞罰、辨新舊摺,李上之?!箍梢娍涤袨樘胬钍㈣I草擬之「明賞罰、辨新舊」的奏摺,即是彈劾翁同龢的奏摺,將翁同龢視為「舊」而加之以「罰」。變法派領(lǐng)袖康有為竟然幫「榮祿私人」李盛鐸草擬奏摺,豈非怪事?因此,李盛鐸不但非「榮祿私人」,而且可能是在康有為的授意與擬稿之下,上書彈劾翁同龢。翁同龢的被罷,不是「那拉氏與榮祿最毒之計」,而是康有為「除舊布新」的結(jié)果。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翁同龢獲得官方「平反」,追復官銜,并追加謚號為文恭。著作有《瓶廬詩稿》、《翁文恭公日記》、《翁文恭公軍機處日記》等。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
蔣師軾,字幼瞻,上元人。光緒乙亥舉人。有《三徑草堂詩鈔》。
師義方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師義方,直隸省保定府安肅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二年(1876年),參加丙子恩科會試,得貢士第332名。殿試登進士3甲第113名。同年五月(6月3日),經(jīng)吏部掣簽,授即用知縣。
劉師亮 朝代:近現(xiàn)代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劉師陶,字少樵,號滄霞,湖南醴陵人。
孫師白 朝代:近現(xiàn)代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嚴師魯 朝代:近現(xiàn)代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簡大獅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901 【介紹】: 又名簡太師。臺灣臺北人。本為綠林中人。光緒二十一年于臺北聚眾起義抗日。后在臺北、淡水等地與日軍作戰(zhàn)。二十五年內(nèi)渡,居同安。二十七年為日本勾結(jié)清吏捕殺。
章成義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45—1894 【介紹】: 清江蘇江陰人,字宜甫,號師竹。同治九年舉人。初議敘直隸州州同,后保升知州。受李鴻章知,委辦津河廣仁堂事。歷辦電報總局、籌賑局、天津縣讞局。旋補延慶州知州,署蔚州,均有善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47—1904 【介紹】: 清江蘇上元人,字紹由。光緒副貢生。援例為安徽知州,時年已逾五十。權(quán)壽州,歷授無為州知州,所至務(wù)除弊政,尤長于水利。
惠榮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維基
惠榮(1849年—?),字濟生,號師僑,楊氏,內(nèi)務(wù)府漢軍正黃旗人,同進士出身。光緒二年丙子舉人,三年(1877年),參加丁丑科殿試,登進士三甲第11名。同年五月,授內(nèi)閣中書。
林師望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林師望,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參加光緒戊戌科殿試,登進士三甲68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