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李師錫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九一
李師錫,洺州肥鄉(xiāng)(今河北肥鄉(xiāng))人,李維子。景祐年間為比部員外郎;治平三年為陜西同制置解鹽。熙寧三年,自陜西路轉運判官改提點河東路刑獄。五年,自屯田郎中、通判河陽降為職方員外郎。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二三之七、職官六五之三七、兵二二之六,《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六、二四一、二四二,《宋史》卷二八二《李維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任伋(一○一八~一○八一),字師中,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曾通判黃州,神宗熙寧時知瀘州。元豐四年卒,年六十四。事見《淮海集》卷三三《瀘州使君任公墓表》及《宋史》卷三四五《任伯雨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五五
任伋(一○一七——一○八一),字師中,孜弟,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與蘇洵相友善。慶歷中登進士及第,熙寧三年通判黃州,元豐初知瀘州。元豐四年三月卒,年六十四。見《淮海集》卷三三《任公墓表》。
釋浩宏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四二七
浩宏,嘉祐中杭州梵天寺僧。傳天臺教,獲賜紫方袍,號了空大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顯忠,號祖印禪師,仁宗嘉祐間人(《嘉泰會稽續(xù)志》卷四)。為南岳下十一世,金山穎禪師法嗣,住越州石佛寺。事見《五燈會元》卷一二。今錄詩十八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0—1084 【介紹】: 宋杭州富陽人,字師厚,號今是翁。謝絳子。仁宗慶歷六年進士。知余姚縣,禁民私煮鹽,以增課稅;又筑海塘以御潮。歷通判秀、汾、唐、海諸州,遷湖北轉運判官,成都府提刑。神宗熙寧初,上疏反對青苗、免役等法,遭劾免。博學能文,尤長于詩。有《宛陵集》。
全宋詩
謝景初(一○二○~一○八四),字師厚,富陽(今屬浙江)人,絳子。以蔭補太廟齋郎,試將作監(jiān)主簿。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知越州馀姚縣。九遷至司封郎中,歷通判秀州、汾州、唐州、海州,湖北轉運判官,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坐事降通判襄州。以屯田郎中致仕。神宗元豐七年卒,年六十五。有《宛陵集》,已佚。事見《范忠完集》卷一三《謝公墓志銘》,《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有傳。今錄詩十四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
謝景初(一○二○——一○八四),字師厚,號今是翁,富陽(今浙江富陽)人,絳子。中進士甲科,遷大理評事,知馀姚縣,九遷至司封郎中。歷通判秀、汾、唐、海四州,遷湖北轉運判官,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坐事貶,后復屯田郎中,遷朝散大夫。元豐七年卒,年六十五。博學能文,尤長于詩,有《宛陵集》。見范純仁《朝散大夫謝公墓志銘》(《范忠宣集》卷一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黃師道,衡陽(今屬湖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永樂大典》卷八六四七)。英宗治平中為旴江太守(《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一引《旴江前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1—1110 【介紹】: 宋成都人,字醇翁。第進士。累遷鳳州別駕。王安石當國,擢為梓州路提舉常平。上疏力言新法不便,寧愿罷歸故官。后知蜀州,又論茶法害民,遂謝事去。
全宋詩
吳師孟(一○二一~一一一○),字醇翁,成都(今屬四川)人。與王安石同年生(《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吳氏宗譜》)。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累遷鳳州通判。神宗熙寧中王安石當國,擢梓州路提舉常平(傅增湘《宋代蜀文輯存作者考》),十年(一○七七),知蜀州(《宋會要輯稿》食貨三六之三二)。官至左朝議大夫(《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兆诖笥^四年卒,年九十(《全宋詞》冊一)。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
吳師孟(一○二一——一一一○),字醇翁,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縝父。慶歷二年進士及第,累遷鳳州別駕、閬州通判。王安石當國,以與師孟同年生,擢為梓州路提舉常平。后官至左朝議大夫、知夔州、蜀州。大觀四年卒,年九十。見《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宋史翼》卷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杭州富陽人,字師直。謝絳子。仁宗皇祐元年進士。歷京西、淮南轉運使,以與王安石善,驟擢為侍御史,誣劾蘇軾以迎合安石。后知潭州,時章惇開五溪,景溫協力拓筑,以功進拜禮部侍郎。哲宗元祐中,歷知永興軍、河陽。卒年七十七。
全宋詩
謝景溫(一○二一~一○九七),字師直,小名錦衣奴(劉攽《中山詩話》),富陽(今屬浙江)人,絳子。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咸淳臨安志》卷六一)。通判汝、莫二州,歷京西、淮南轉運使。神宗熙寧三年(一○七○)擢侍御史知雜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歷知鄧、襄、潭州。元豐五年(一○八二)知洪州(同上書卷三三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寶文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同上書卷三六九),尋罷知蔡州。三年,權刑部尚書。又出知鄆州、真定府、揚州、壽州、鄧州(同上書卷四二二、四四三、四六五、四六八、四七四)。紹圣四年徙知河陽,請致仕,未受命卒(同上書卷四八七、四九○),年七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五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一四二四
謝景溫(一○二一——一○九七),字師直,富陽(今浙江富陽)人,絳次子?;实v元年進士,通判汝、莫二州,江東轉運判官,以事降通判、知漣水軍。神宗初徙真州,提點江西刑獄,歷京西、淮南轉運使。王安石驟擢之為侍御史知雜事,誣劾蘇軾。出知鄧州,進陜西都轉運使,改知鄧、襄、澶三州。加直龍圖閣,判將作監(jiān)。出知潭、洪、應天府、瀛州。元祐初進寶文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坐事罷知蔡州;三年初權刑部尚書,改知鄆州,再歷永興軍,徙知河陽。紹圣四年卒,年七十七。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宋史》卷二九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祖籍建州甌寧,字圣徒。英宗治平初以虞部員外郎知江陰軍。神宗熙寧十年以司農少卿知袁州,惠政愛民,有治績。官至左中散大夫、普寧郡侯致仕。及退,與元絳、程師孟諸人詩酒往還,號十老。年八十卒。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師顏,開封襄邑(今河南睢縣)人。去華子。官國子博士,梓州路提刑(《臨川集》卷五○《權梓州路提刑都官員外郎張師顏可司封員外郎制》)。事見《宋史》卷三○六《張去華傳》。
全宋文·卷五九四
張師顏,襄邑(今河南睢縣西)人,師德弟?;实v末為編敕所刪定官,嘉祐三年以都官員外郎權大理少卿,治平三年為刑部郎中、同提舉在京諸司庫務。熙寧三年以兵部郎中充集賢殿修撰、河北轉運使,五年同判太常寺,兼禮儀事。見《宋會要輯稿》儀制三之二七、刑法一之六、職官二七之四七、選舉三三之一一、禮一五之四三,《宋史》卷三○六《張去華傳》。
賈師熊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嘉祐五年(1060)任邕州知州。治平四年(1067)任鼎州知州,替劉章。
皇甫師中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八二七
皇甫師中,桐廬(今浙江桐廬)人,治平二年進士。見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師道,英宗治平中知明州(《宋詩紀事補遺》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5—1102 【介紹】: 宋僧。陜府閿鄉(xiāng)鄭氏子,字云庵。年二十五入道,通內外學,初謁黃龍南不契,去依香城順,始悟黃龍用處,乃還依住。南寂,首眾仰山。高安守錢戈請住洞山,后遷隆興寶峰。神宗元豐中賜號真凈大仙。有《云庵語錄》。
全宋詩
釋克文(一○二五~一一○二),字云庵,俗姓鄭,閿鄉(xiāng)(今河南靈寶西北)人。為南岳下十三世,黃龍南禪師法嗣。年二十五受戒,神宗元豐中賜號真凈大師。歷住洞山、圣壽、定林、泐潭,退居云庵?;兆诔鐚幵曜?,年七十八。事見《石門文字禪》卷三○《云庵真凈和尚行狀》,《禪林僧寶傳》卷二三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克文(一○二五——一一○二),字云庵,俗姓鄭,陜府閿鄉(xiāng)(今河南靈寶)人,黃龍南禪師嫡嗣,臨濟宗第九世。年二十六受戒,游京洛,歷參大師,一時名公禮之。歷住筠州圣壽寺、洞山普和禪院、鐘山定林庵。元豐末賜號真凈大師。后退居投老庵、凈名庵。崇寧元年十月卒,年七十八。其徒輯有《云庵真凈禪師語錄》六卷(存)。事跡見釋惠洪《云庵真凈和尚行狀》(《石門文字禪》卷三○)。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三
真凈和尚。出于陜府閿鄉(xiāng)鄭氏。鄭族世多名卿。師生而杰異。幼孤。事后母至孝。失愛于母。數困辱之。父老悲之。使游學四方。至復州北塔。聞耆宿廣公說法。感泣裂縫掖。而師事之。故北塔以克文名之。年二十五。試所習。剃發(fā)受具足戒。學經論無不臻妙。奪京洛講席。自為主客。而發(fā)奧義者數矣。經行龍門殿廡間。見塑比丘像。冥目如在定。師幡然自失。謂其伴曰。我所負者。如吳道子??人物。雖盡妙。然非活者。于是棄去曰。吾將南游觀道焉。所至辯論傾其坐。人指目以為飽參。治平二年夏。坐于大溈。夜聞僧誦云門語。曰。佛法如水中月。是否。曰。清波無透路?;砣淮笪?。時南禪師在積翠。師造焉。南公問。從什么處來。對曰。溈山。南曰。恰值老僧不在。進曰。未審向什么處去。南曰。天臺普請。南岳云游。曰。若然者。學人亦得自在去也。南公曰。腳下鞋是何處得來。曰。廬山七百錢唱得。南公曰。何曾自在。師指曰。何曾不自在耶。南公駭異之。于時洪英首座。機鋒不可觸。與師齊名。英邵武人。眾中號英邵武。文關西。久之辭去。寓止翠巖順禪師。順曰。子種性邁往。而契悟廣大。臨濟欲仆。子力能支之。厚自愛。南公住黃龍。師復往焉。南公曰。適令侍者捲簾。問。渠捲起簾時如何。曰。照見天下。放下簾時如何。曰。水泄不通。不卷不放時如何。侍者無語。汝作么生。師曰。和尚替侍者。下涅槃堂始得。南公厲曰。關西人果無頭腦。乃顧旁僧。師指之曰。只這僧也未夢見。南公大笑。自是門下號偉異博大者。見之詟縮。南公入滅。南游衡岳。還首眾僧于仰山。熙寧五年。至高安。太守錢公弋。先候之。師復謁。有獒逸出屏間。師方趨逆之。少避乃進。錢公嘲曰。禪者固能教誨蛇虎。乃畏狗乎。師曰。易伏隈嵓虎。難降護宅龍。錢公嘆曰。人不可虛有名。住洞山圣壽兩剎。十有二年。謝事東游三吳。至金陵。時舒王食官使祿。居定林。聞師至。倒屣出迎。王問。諸經皆首標時處。圓覺經獨不然。何也。師曰。頓乘所演。直示眾生。日用現前。不屬今古。只今老僧與相公。同入大光明藏。游戲三昧?;橘e主。非干時處。又問。經曰。一切眾生皆證圓覺。而圭峰以證為具。謂譯者之訛。如何。對曰。圓覺如可改。維摩亦可改也。維摩豈不曰。亦不滅受。而取證。夫不滅受蘊。而取證者。與皆證圓覺之意同。蓋眾生現行無明。即是如來根本大智。圭峰之言非是。舒王大悅。稱賞者累日。施其第為寺。以延師為開山第一祖。舒王以師道行。聞 神考。詔賜號真凈。未幾厭煩阓。還高安。庵于九峰之下。名曰投老。學者自遠而至。六年而移住歸宗。又二年。張丞相時由左司。謫金陵酒官。起帥南昌。過廬山。見師康強。盡禮力致之。以居泐潭。俄退居云庵。以崇寧元年十月旦日示疾。十五日疾愈。料理平生玩好道具。件件疏之。散諸門弟子。十六日中夜。沐浴更衣跏趺。眾請說法。師笑曰。今年七十八。四大相離別?;痫L既分散。臨行休更說。遺誡皆宗門大事。不及其私。言卒而寂。又七日阇維。五色成??。白光上騰。煙所及。皆成舍利。道俗千馀人。皆得之。分建塔于泐潭。寶蓮峰之下。洞山留云洞之北。 贊曰。云庵以天縱之姿。不由師訓。自然得道。特定宗旨于黃龍而已。其沮壞義學。剖發(fā)幽翳。以樂說之辨。洗光佛日。使舒王敬誠心服。至獻名于 天子。施第為寶坊。道顯著矣。然猶掉頭不顧。甘自放于萬壑千巖之間。究觀施設。其心不肯。后??山曹溪。蓋一代宗師之典型。后來衲子???。
釋宗正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五二五
宗正,天臺宗僧,寶云義通之重法孫,賜號文慧大師。治平中住明州延慶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