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三八
師忠,宋初僧,廣慈禪院院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1 【介紹】: 宋僧。天竺摩伽陀國人。宋初至鄜州,與河中梵學僧法進共譯經(jīng)義,始出《無量壽經(jīng)》、《尊勝經(jīng)》、《七佛贊》。太祖建隆六年召見,賜紫衣師號,入譯經(jīng)傳法院。太宗雍熙二年改名法賢。真宗咸平元年復進所譯新經(jīng),真宗為之制序。卒謚玄覺法師。
補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篇
天息災。北天竺迦濕彌羅國人也。太平興國中。與烏填曩國三藏施護。至京師。時梵德前后疊來。各獻梵筴。集置甚富。上。方銳意翻傳。思欲得西來華梵淹貫器業(yè)隆善者。為譯主。詔于太平興國寺西。建譯經(jīng)傳法院。以須之。先是。有梵德法天者。中天竺國人。妙解五明。深入三藏。初至蒲津。與通梵學沙門法進。譯無量經(jīng)七佛贊。守臣表上之。上覽之大悅曰。勝事成矣。與天息災施護同召見。問佛法大意。對揚稱旨。賜紫方袍。并居傳法院。賜師號天息災明教大師。法天傳教大師。施護顯教大師。令先以所將梵本。各譯一經(jīng)。詔梵學僧法進常謹清沼。筆受綴文。光祿卿楊說。兵部員外郎張洎潤文。殿直劉素監(jiān)護。所須受用。悉從官給。三師述譯經(jīng)儀式上之。且請。譯文有與御名廟諱同者。前代不避。若變文回護??址两?jīng)旨。詔答。佛經(jīng)用字。宜從正文。廟諱御名。不須回避。未一月新譯經(jīng)成。天息災上圣佛母經(jīng)。法天上吉祥持世經(jīng)。施護上如來莊嚴經(jīng)各一卷。詔兩街。選義學沙門百人。詳定經(jīng)義。時左街僧錄神曜等言。譯場久廢。傳譯至艱。三師。即持梵文先翻梵義。以華文證之。曜眾乃服。上覽新經(jīng)。示宰臣曰。佛氏之教。有裨政理。普利群生。達者自悟淵源。愚者妄生誣謗。朕于此道。微識其宗。凡為君正心無私。即自利行。行一善以安天下。即利他行。如梁武舍身為奴。此小乘偏見。非后代所宜法也。車駕幸譯經(jīng)院。賜坐慰勞。增什物給童子。悉出禁中所藏梵本。令其翻譯。復選梵學沙門。為筆受。義學沙門十人。為證義。自是每歲誕節(jié)。必獻新經(jīng)。皆召坐賜齋。以經(jīng)付藏頒行。適西國有進大乘祝藏經(jīng)。詔法天詳定。天奏。此經(jīng)是于闐書體。非是梵文。況其中無請問人。及聽法眾。前后六十五處。文義不正。帝召天諭曰。使邪偽得行。非所以崇佛教也。宜焚棄此本。以絕后惑。下詔曰。朕方隆教法。用福邦家。其內(nèi)外諸郡童行并與剃度。時新經(jīng)陸續(xù)以進上如次披覽。謂宰臣曰。天息災等。妙得翻譯之體。詔除天息災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法天施護朝奉大夫試鴻臚卿。法天改名法賢。并月給酥酪錢有差。上親制三藏圣教序以賜之。用冠新譯之首。中云。法師天息災等。常持四忍。早悟三空。翻貝葉之真詮。續(xù)人天之圣教。芳猷重啟。偶運當時。潤五聲于文章。暢四始于風律。堂堂容止。穆穆輝華。曠劫而昏蟄重明。玄門昭顯。軌范而宏光妙法。凈界騰音。及真宗即位。禮部侍郎陳恕。以譯院久費供億為言。上不聽。且制序文。命置先帝序后。從法賢請也。咸平三年八月。天息災示寂。謚慧辯。敕有司具禮祭葬。次年法賢亡。謚玄覺。禮視慧辯。施護先逝。三師遭逢圣世。首隆譯場。續(xù)獅弦之響。發(fā)空谷之音。闡宣之功。無忝前哲矣。
新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篇第一之一
釋法天,一曰法賢,中天竺摩伽陀國人。宋初,至鄜州,與河中梵學僧法進共譯經(jīng)義,始出《無量壽經(jīng)》、《尊勝經(jīng)》、《七佛贊》。州牧王龜從潤色之,獻闕下。太祖建隆六年八月,召見賜紫。初興譯事,詔童子五十人習梵書。法天所譯,《大方等總持寶光明經(jīng)》五卷,《佛說未曾有正法經(jīng)》六卷、《外道問圣大乘法無我義經(jīng)》二紙馀,《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jīng)》七紙馀,《佛說圣曜母陀羅經(jīng)》三紙半,《圣無能勝金剛大陀羅尼經(jīng)》三紙半,《佛說大乘圣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jīng)》五紙,《毗俱胝菩薩一百八名經(jīng)》三紙馀,《諸佛心印陀羅尼經(jīng)》一紙半,《圣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jīng)》六紙馀,《佛說慈氏菩薩誓愿陀羅尼經(jīng)》一紙弱,《佛說大護明大陀羅尼經(jīng)》五紙,《佛說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羅尼經(jīng)》七紙,《佛說普賢菩薩陀羅尼經(jīng)》二紙強,《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jīng)》二卷,《妙臂菩薩所問經(jīng)》四卷,《佛說金剛菩薩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經(jīng)》三卷,《圣多羅菩薩一百八名陀羅尼經(jīng)》六紙馀,《佛說寶藏神大明曼拿羅儀軌經(jīng)》二卷,《大寒林圣拿羅陀羅尼經(jīng)》四紙馀,《最勝佛頂陀羅尼經(jīng)》二紙強,《無能勝大明陀羅尼經(jīng)》七紙半,《無能勝大明心陀羅尼經(jīng)》一紙半,《佛說圣寶藏神儀軌經(jīng)》二卷,《七佛贊唄伽陀》二紙強,《佛說文殊師利一百八名梵贊》三紙半,《佛說圣觀自在菩薩梵贊》二紙弱,《犍椎梵贊》七紙半,《佛說長者施報經(jīng)》六紙馀,《佛說七佛經(jīng)》一卷,《毗婆尼佛經(jīng)》二卷,《佛說大三摩惹經(jīng)》四紙半,《妙法圣念處經(jīng)》八卷,《佛說分別緣生經(jīng)》一紙馀,《嗟襪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jīng)》三紙馀,《佛說諸形有為經(jīng)》一紙強,《佛說目蓮所問經(jīng)》二紙弱,《佛說苾芻五法經(jīng)》四紙馀,《佛說苾芻迦尸迦十法經(jīng)》二紙半,《菩提心觀釋》二紙馀,《佛一百八名贊》二紙馀,《勝軍化世百喻伽陀經(jīng)》七紙弱,《六道伽陀經(jīng)》五紙。綜上所譯,都四十四種,大小百一十九紙,成帙者三十五卷,其所敷者博,而功亦勤矣。自太祖以來,迄于真宗,四十馀年中,累承恩錫,賜天竺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號曰“傳教大師”。太宗雍熙二年,帝覽新譯經(jīng)已,改其名曰法賢。蓋天、賢皆譯音,本疊韻也。咸平元年,復進所譯新經(jīng),真宗為之制序。今大藏載法賢所譯經(jīng)共六十馀部,中有《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jīng)》七卷,共二十五品,首列圣教序。以咸平四年五月示寂。謚玄覺法師,敕送終,如慧辨禮。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2—1022 【介紹】: 宋潁州沈丘人。舒元子。初補殿直,薦為鄜延路駐泊都監(jiān),后辭疾居嵩山。太宗召授西京作坊副使,泉、福都巡檢使。真宗初,懇請入道,歸嵩陽舊隱。復被薦,歷知棣州、虔州。又求入道,賜號崇玄大師。嘗獻《字母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3—994 【介紹】: 宋京兆長安人,徙家池州,字仲師。初名若水,一作若冰,字叔清。南唐時舉進士不第。宋太祖開寶三年,詣闕上書,言江南可取,以求進用。令送學士院試,賜本科及第,授舒州軍事推官。為向導,征江表,領池州。江南平,擢侍御史,改江南轉運使。太宗朝,歷京西北路轉運使、荊湖轉運使、河北東西路都轉運使,以才干甚得時譽。為戶部使,頻以職事不治,出為西川轉運使。李順軍攻占成都,脫逃走東川。黜知均州而卒。
全宋文·卷一○一
樊知古(九四三——九九四),原名若水(一作若冰),字叔清,太宗令改名知古,字仲師。本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家池州(治今安徽池州)。開寶中獻取江南策,授舒州推官。南唐平,擢侍御史,改江南轉運使。太宗朝,歷京西北、荊湖、河北東西等路轉運使,徵拜給事中,遷戶部使。因事貶西川轉運使。李順義軍破成都,離部逃東川,黜知均州而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一
頌。大名內(nèi)黃人。少篤學。與弟頏齊名。五代末官秘書省著作佐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3—1014 【介紹】: 宋曹州冤句人,徙居洛陽,字師亮。太祖至洛,以布衣條陳十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累遷左拾遺。北漢平,朝廷議取幽薊,因上書諫阻。六年,任江南西路轉運使,革除弊政,務行寬大。八年,簽書樞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御遼兵甚力。端拱二年擢樞密副使,淳化二年參知政事,尋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相。真宗咸平初復相,三年罷。四年,任涇、原等州軍安撫經(jīng)略使,屢陳御夏之策。景德初,知青州,后出判河陽,以司空致仕。卒謚文定。有《洛陽縉紳舊聞記》。
全宋詩
張齊賢(九四三~一○一四),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進士,為大理評事,通判衡州。雍熙初,遷左諫議大夫。三年(九八六),授給事中。知代州。淳化二年(九九一),以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數(shù)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相,為尚書左丞知河南府,徒知永興軍,又徒知襄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年,坐朝會被酒失儀免相。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以司空致仕。七年卒,年七十二。謚文定。有集五十卷,不傳?!睹急畟麋废录矶?、《宋史》卷二六五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一○二
張齊賢(九四三——一○一四),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徙居洛陽。太祖至洛,以布衣條陳十事。太宗擢為進士,遂通判衡州,累官至江南西路轉運使。太平興國八年,擢右諫議大夫,簽書樞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端拱二年拜刑部侍郎、樞密副使。淳化二年參知政事,數(shù)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六月罷為尚書左丞,歷知河南等府州。咸平元年召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命為涇、原等州軍安撫經(jīng)略使。景德初知青州,大中祥符元年拜右仆射,進左仆射。五年以司空致仕,七年薨,年七十二,謚文定。著有《洛陽??紳舊聞記》五卷(存),《太平雜編》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大名宗城人,字師回。范質兄子。以蔭補官。太宗時歷右拾遺、左補闕。上書自言其才可比東方朔,求顯用以觀其效,擢知制誥。后惡其躁競,改右諫議大夫、知濠州。復召為史館修撰。卒年五十六。
全宋詩
范杲,字師回,宗城(今河北威縣東)人。太宗太平興國初為著作郎、直史館。雍熙二年(九八五)擢知制誥。四年,知京兆府(《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移知壽州。召為史館修撰。改右諫議大夫,知濠州。復召為史館修撰,至京師,卒,年五十六。《宋史》卷二四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0 【介紹】: 宋道士。自言百歲,善服氣,不憚寒暑,往往不食;或縱酒,游市塵間,能啖肉至數(shù)斤。始居嵩山紫虛觀,后徙濟源奉仙觀。真宗景德二年召赴闕,賜號宗玄大師。未幾,求還舊居。
釋師簡 朝代:后周

人物簡介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釋師簡。姓趙氏。丹丘人也。弗循戒范放肆恬然。擁破納衣多誦詞偈。好懸記杭越間災福。初無信者驗猶合符。于一行景淳山經(jīng)地理別得徑門。常言。昔泰山道辯相塳得術。馀無取焉。喜為人遷山相冢。吉兇如其言。居無定所。多游族姓家。言腹饑。便求雞肉餐。此外得美酒啜數(shù)杯而去。初無言謝。然長于勒書大字題牌。寺觀門額書成相之。吉兇隨言。久近驗之。始居杭西湖旁院。無疾而終。后有行客自長沙市中。見攜手話舊。寄言與崇壽院主。汝先負錢若干。今放汝。我眠床芻薦下層有紙裹肉脯屑。必應腐敗。為棄之。院僧依言果然見之。因寫貌供養(yǎng)。簡曾言。尖頭屋已后火化去。及州南塔戊午歲被天火爇之。應言無爽矣。
趙師古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三四
趙師古,淳化中人。
周師望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至道三年(997)任湖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師服,與許伯翊同時(清乾隆《仙游縣志》卷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師善,字季質,生平不詳。有挽趙必??詩。今錄詩二首。
全粵詩·卷五三
陳師善,字季質。疑為東莞人。詩二首。

人物簡介

簡介
判官。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戴師古,與趙汝迕有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