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熊師旦(1592年2月21日—?),字于侯,四川敘州府富順縣人,民籍。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三甲第二百五十八名進士。吏部觀政,授戶部主事,升員外郎,天啟五年(1625年)三月升陜西按察司僉事,六年(1626年)八月升浙江布政使司右參議,十一月調(diào)陜西布政使司右參議、兵備臨鞏。博洽經(jīng)史,尤工古文詞,著有《晉言全刻》。
人物簡介
嚴(yán)師范(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大亦,湖廣黃州府黃岡縣人。嚴(yán)師范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士,吏部觀政,五年授將樂縣知縣,十一年(1638年)升兵部車駕司主事,十二年升職方司員外郎,督捕。同年獲授兵部武選司郎中,十三年官至河南布政使司右參議。他任官時盡心奉法,人稱廉明,薪俸有馀就會捐款興建橋梁和津渡,之后得起用為河南巡撫,惟未赴官就去世,葬在東弦鄉(xiāng)土橋。
人物簡介
【介紹】: 清僧。廣東潮陽人,俗姓林,字木陳。年二十棄諸生為僧,繼密云悟和尚之后,主浙江天童寺。順治十六年,徵召至京,封弘覺禪師。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號木陳。潮州林氏子匡廬薙染。依悟和尚天童座下。掌記室有年。受請繼席。僧問。如何是天童境。師曰。廿里松關(guān)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閒移拄杖松根立。笑問客從何處來。曰向上宗乘事若何。師曰??茨_下。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師曰。你吃粥也未僧?dāng)M議。師曰。諸佛過去久矣。上堂。釋迦老子道。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xiàn)。古德道。才入思惟。便成剩法。且道名字既同。因甚么有利有害。紅粉易妝端正女。無錢難做好兒郎。示眾云。有一人三頭八臂。有一人無背無面。同到天童門下。且道安下那個即是。一晚入堂。大叫曰。適來欄中不見了牛。普請諸人把火上山尋牛去。眾愕然。一僧才出。師便歸方丈。常舉居一切時不起妄念話頌曰。草鞋踏遍江南雪。歸看廬山石上云。卻笑閒身猶未老。尋梅幾度出松門。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二
釋道忞,字木陳,號夢隱,潮陽林氏子也。薙染于匡廬開元先若昧明,受戒具于憫山。清順治時,賜號“弘覺禪師”,更寺名曰“弘法”,錫以敕印,賚予甚盛。敕曰:“朕惟佛會拈華,妙心傳于迦葉。禪行面壁,宗旨付于神光。六葉既敷,千華競秀。蔭法云于真際,火宅晨涼。耀慧日于康衢,重昏夜曉。以至眴目揚眉,擎拳舉指,皆合宗門之妙諦,得教外之靈機。誠非他學(xué)可知,亦豈意生所度。眷言道行,冀覿高蹤,實悟真如,必先玄覺。咨爾禪僧道忞,嗣法天童,傳宗臨濟??俗C無生之旨,機自玄明。允通向上之關(guān),悟稱真諦。嘗稽載籍,祈會性真,間覽玄文,深嘉妙義。故時于聽政之暇,詢爾以法道之微。乃名言之不繁,克隨機而得解。玄關(guān)幽鍵,感即能通。遙源浚波,酌之不竭。傳一鐙于種智,了萬法于真空。廣量出于凡心,元明踰于宿學(xué)。引之于有,高謝四流。推之于無,俯弘六度。信乎凡之可以證圣,惟覺足以悟迷。非同測海窺天,固已登堂入室??爸鞣ㄩT之席,允稱禪眾之尊。是用封爾為弘覺禪師,錫之敕印。于戲!慈周萬有,大身遍于十方。利濟四生,本覺超乎三世。俾舉代咸登仁壽之域,在隨方而啟般若之門。其益懋爾勤修,庶弘開夫正梵。式承嘉命,丕闡宗風(fēng)。欽哉!”以康熙甲寅六月示寂,壽七十又九,荼毗,頂骨五采,齒無損痕,塔于平陽黃龍峰下。所著有《紀(jì)年》、《專譜》、《語錄》、《詩文集》及《北游錄》。
人物簡介
黃云師(?—17世紀(jì)),字雷岸,江西九江府德化縣(今九江市)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黃云師是諸生黃學(xué)詩的孫子,父親黃開先專門研究經(jīng)學(xué);他自己則在崇禎三年(1630年)中式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到十三年(1640年)中進士,歷任吏科、戶科給事中,彈劾傅永淳顛倒選法,非常失職。范復(fù)粹成為首輔,他上疏說首輔需要有才識度三者。令復(fù)粹怨恨請罷,他則調(diào)任兵科。之后他曾抗疏考核京卿,理據(jù)詳細切實,得鄭三俊重視;又負責(zé)催收湖廣、廣東糧餉,提出免去鄖陽、襄陽兩地積欠的三十六萬石糧餉。弘光帝繼位,黃云師依次轉(zhuǎn)官刑科左給事中和兵科都給事中、大理右丞;隆武帝時,升任右少卿,到九江、瑞州、饒州等地募兵及恢復(fù),再升為大理寺卿。事敗后,他住在蓮花峰,不接受清朝徵召,閉門著書,七十七歲時去世。
人物簡介
今音(?—一六六一),字梵音。番禺人。俗姓曾,原名起霖,字湛師。諸生。天然禪師從弟。明桂王永歷九年(一六五五)于棲賢登具,十二年(一六五八)隨天然老人還雷峰。十五年,游羅浮,坐化華首臺上。著有《古鏡遺稿》一卷。事見清宣統(tǒng)《番禺縣續(xù)志》卷二七。
人物簡介
釋寂光,字三昧,姓錢氏,廣陵人也。母感異夢而生,年二十一禮凈源,始出塵俗。初從雪浪習(xí)賢首教觀,既徹宗乘,遍參名宿,紫柏、云棲皆相器重。具戒于慧云,益精毗尼。及邀帝眷,弘戒五臺,遂升副座助其教授,蓋其行解軼倫,詞旨玄鬯,律學(xué)中興,光有力焉。尋以道貴潛修、功深宥密,乃閉關(guān)于小天臺。面壁治心,妙觀有得,謂理窮虛悟,學(xué)歸實踐。因發(fā)腳歷衡岳,登廬阜,江州眾信延住東林,池中白蓮不種自生,符遠公再來之讖。又與塔龕中得晉太尉陶侃所奉文殊金像,憨山目驗,為之作記刻石。復(fù)徇眾請,移錫衡山雉潭。相傳潭下有龍,時見怪形,光為說戒,竟自馴伏。晉藩聞之,遣使迎迓,戾止清涼,為建龍華大會,宏敷戒席。藩妃齋肅,供紫伽黎?;伛v維揚,興石塔寺,掘地得舍利小金塔及斷碣,有“坡公石塔得三昧”之語,名號符合,驚為夙記。嘗演戒于金陵大報恩寺,浮屠放光者二十馀夜。都人請興寶華寺,山舊為寶師道場,妙峰立銅殿于山巔。光至,開千華大社,學(xué)侶云集,院宇重新。崇禎壬午,荊王請興溈仰道場。癸未,奉詔主修報恩,宏光改元,金陵設(shè)壇讖薦,特賜紫衣白金,敕文武百官迎謁于寺,稱國師焉。以乙酉六月四日,寂于山寺。先三日命侍者進歷,指示化期,曰:“吾為大明律師,說法利生,垂四十年,吾愿畢矣,當(dāng)與眾別?!睂闷?,命具湯浴,更衣跏趺,誡眾號佛,端坐而逝。光道相清粹,豐骨凜然,慈藹接物,孜孜不倦??滥┑牢?,輕蔑毗尼。乃服膺師傳,專宏律法,足跡遍海內(nèi),臨壇演戒百有馀所。最后,魯王請宏戒于越之大能仁寺。又主嘉興三塔寺壇。潞王請登昭慶古佛戒壇,尤為勤瘁,修建梵宇凡十?dāng)?shù)處,所至感應(yīng)皆不可思議,出于意念之表。壽六十有六,坐夏四十有一,立塔華山千華社,龍山額曰“光明金剛”,謚“凈智律師”。所著《梵綱直解》四卷及《十六觀經(jīng)懺法》。清乾隆時,釋福聚奏請以《梵綱直解》編入大藏,從之。
人物簡介
字文載,紹興山陰人。崇禎庚辰進士,任南平知縣維基
祁熊佳(1608年2月3日—1673年9月25日),字非熊,又字文載,號師濂,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禎九年(1636年)中式丙子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登進士,選授福建南平縣知縣,催收革除火耗,命令民眾將稅款投入?yún)T中,又淘汰索價守宿的船夫;遷兵科給事中。弘光年間,馬士英以王之明假冒太子交付三法司審訊,藉詞誣陷黃澍、姜曰廣為幕后主使。他當(dāng)眾說:「現(xiàn)在不知道太子真?zhèn)?,若胡亂施加笞刑,如何令天下信服?如今朝廷老成凋落,又同時羅織冤獄,這樣什么意思?」因此馬士英終止此事;不久他也在朝廷選采女期間上疏千字奏章反對。左良玉帶兵討伐馬士英,徵召祁熊佳,他說:「國賊馬士英令神人共憤,我當(dāng)然想親手殺死他以謝天下,但將軍帶兵東向出師無名,恐怕難以服眾?!棺罅加癫宦?,唯這番話令時人傳誦。到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任命他監(jiān)督張名振軍隊渡江;隆武帝改任改福建道御史,加尚寶司丞,升任左中允、侍讀;福京淪陷后不再出仕。
人物簡介
【生卒】:1611—1671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密之,號鹿起。入清為僧,名大智,字無可,別號有藥枕、弘智、愚者大師等。少為復(fù)社名士。明崇禎十三年進士,官檢討。弘光時為馬士英、阮大鋮中傷,逃往南海,以賣藥自給。永歷時任左中允,遭誣劾。清兵入粵后,在梧州出家。學(xué)問廣博,于禮樂律數(shù)聲音文字書畫藥卜,無不析其旨趣,尤精于科學(xué)和哲學(xué),重視“質(zhì)測”,意即實驗。與利瑪竇交往甚密,通曉當(dāng)時西方科學(xué)知識,對神學(xué)多所批評。所著有《通雅》、《物理小識》、《藥地炮莊》、《東西均》、《浮山集》等。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五
弘智,字無可,別字藥地,桐城人,本姓方,名以智,字密之。明崇禎庚辰進士,官檢討。初為報恩寺僧,后開法于青原山。有《浮山集》。詞學(xué)圖錄
方以智(1611-1671) 字密之,號曼公,又號鹿起、浮山愚者,逃禪以后名行通、無可、五老、弦智、愚者、墨歷、木立、藥地、極丸、浮廬等。安慶人。崇禎十三年進士,任翰林院檢討。思想家、哲學(xué)家、科學(xué)家。著述百余種,最著者《通雅》、《物理小識》,又有《藥地炮莊》、《東西均》哲學(xué)著作,又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貫問答》、《切韻源流》、《流寓草》、《周易圖象幾表》、《性故》、《學(xué)易綱宗》、《諸子燔痏》、《四韻定本》、《內(nèi)經(jīng)經(jīng)絡(luò)》、《醫(yī)學(xué)會通》等。維基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號曼公,又號鹿起,別號龍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無可,別號弘智,人稱藥地和尚,直隸桐城縣(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學(xué)者、思想家、科學(xué)家。祖父方大鎮(zhèn),曾任萬歷朝大理寺少卿,治《易經(jīng)》、《禮記》,著述宏富。父親方孔炤,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崇禎朝官至湖廣巡撫。方以智幼稟異慧,六歲知文史,博覽群書。早年隨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寧、直隸、燕京等地,見名山大川,與西洋傳教士畢方濟與湯若望交往,并閱西洋之書。與冒襄、侯方域、陳貞慧,合稱明季四公子。崇禎七年(1634)桐城民變,方孔炤留守,方以智隨家人避居南京。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己卯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聯(lián)捷進士,授翰林院檢討,李自成入北京后,受到了嚴(yán)刑拷打。不久李自成兵敗山海關(guān),方以智趁亂逃往南方。入南明永歷朝,除經(jīng)筵講官,因偽書案被免職。自行參加抗清活動,兵敗后出家為僧,改名換姓,人稱“藥地和尚”。因“粵案”被清廷押解北上,赴南昌省獄,又押往廣東對案,十月初七日行至江西萬安惶恐灘頭,想起宋朝末年文天祥事跡,自沉于江殉國。一說坐化。據(jù)說,以智浮沉江湖抗清時,在社會底層,推動了秘密結(jié)社天地會的發(fā)展。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密之,桐城人。崇禎庚辰進士,授翰林檢討,有《浮山全集》。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江南興化人,字我?guī)?。順治初諸生。父為怨家誣告下獄,將被害。嘉謨懷血書投河自盡。兩淮鹽運使聞其事,遂出其父,葬嘉謨,而抵誣告者罪。
人物簡介
金堡(1614-1680) 字道隱,號衛(wèi)公。浙江仁和人。后歸瞿式耜,桂林破,出家為僧,法名今釋,字澹歸,又號蔗馀、借山野衲、茅坪衲僧、跛阿師,駐錫韶州丹霞寺。工詩文,尤精于詞,抒興亡之感、家國之恨,語多痛切。有《遍行堂集》。詞集名《遍行堂詞》。維基
金堡(1614年—1680年9月11日),字道隱,號衛(wèi)公,法名今釋,字澹歸,號性因,浙江仁和縣(今屬杭州市)人,明末、南明政治人物,進士出身。明崇禎九年(1636年)丙子科第五十二名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登庚辰科進士,都察院觀政,官山東臨清州知州。明永歷二年(1648年)授官兵科給事中。號稱「五虎」之一,以直言敢諫,被稱為虎牙。在《駁何吾騶疏》中痛斥何吾騶、黃士?。骸更S士俊在佟虜坐中見先臣子壯極刑,四十三年狀元及第,而不早死真不幸耳。后與吾騶攜手同來,為國賊乎?……若叩頭養(yǎng)甲,滿口老爺,則吾騶之禮義遜讓也。臣為太祖高皇帝而罵之,何體面之有?」明永歷四年(1650年)陳邦傅、馬吉翔一同指控金堡為「北人間諜」,遭到錦衣衛(wèi)的嚴(yán)刑拷打,腿部殘廢,被黜戍清浪衛(wèi)(今貴州省岑鞏縣境內(nèi)),因瞿式耜連上七疏營救,留居桂林。清兵攻陷桂林,金堡即削發(fā)為僧,法名今釋,字澹歸,號性因。明永歷六年(1652年)至廣州,投奔海幢寺的高僧天然禪師。后曾為尚可喜樹碑立傳《平南王元功垂范》。墓塔在廣東仁化丹霞半山中,云霧可嘉。
人物簡介
【介紹】: 清僧。廣東博羅人,俗姓黎,號茆溪。受法于通琇,居杭州龍溪庵。順治間隨師至京師,召對稱旨,留京師數(shù)年。順治帝欲封為禪師。以身為弟子,不敢與師同受封號,力辭,復(fù)還龍溪。雍正間追封明道正覺禪師。有《語錄》。新續(xù)高僧傳·靈感篇第六之三
釋行森,字筇溪,別號慈翁。姓黎氏,博羅人。生質(zhì)清穎,器宇神俊。年及壯,游,偶感疲困,倚枕間,忽聞鼓吹聲,頓省根源,不從他有。遂決志出家,依雪嶠信。信寂后,乃參大覺普濟能仁國師玉林琇,洞明心要?,L令分座說法,四眾參承,機辯敏捷,解說入妙。一時目為大鵬劈海,且稱為“森鐵棒”云。及開化龍溪,緇侶云集。清室龍興,世祖入關(guān),奠鼎燕京,崇禮佛乘,詔集高僧。時順治戊戌,玉林琇應(yīng)召入都,因令森主報恩。己亥,玉林還山,森奉詔留京師。世祖恩眷,禮遇優(yōu)渥,屢降諭旨,欲加封號。森以師弟不敢并受,辭之甚力。既而請謁五臺,宿顯通寺。寺前遇一老嫗,手持竹籃,口嚼石子。與語,深明宗旨,呼森為大通佛。自五臺還京,乞歸龍溪。世祖名所居寺曰圓照。御書題賜,以寵異之。森持律精純,導(dǎo)眾嚴(yán)整,雅有百丈風(fēng)。受世祖知遇甚深,及其歸里,如日邊云影,既離絳霄,即隨意孤飛斷崖荒水間,不掛一絲??滴跏暧稳A巖,曰:“此中修篁奇石,可以臥數(shù)江帆。吾老此矣?!蹦俗钥袒?,手書封龕偈而寂。春秋六十有四,僧臘三十有六。至雍正十一年,追封“明道正覺禪師”。御題贊曰:“一人首出,八表升平。爰有龍象,僧中之英。十虛融攝,正眼洞明。日光月華,水綠山青?!?/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介紹】: 清初浙江馀姚人,字農(nóng)師,黃宗炎子。幼明敏能文,工詩詞。業(yè)醫(yī)。居西湖之濱,寄情吟詠,后以貧困餓死。所著《素問注》、《難經(jīng)注》等均散佚不存。
人物簡介
【生卒】:?—約1682 【介紹】: 明末清初福建建陽人,初名師先,字帥先,改字靜宜、波民。明末為史可法幕客。入清,回故鄉(xiāng),旋漫游大江南北,客死揚州。能文,尤長于詩。
人物簡介
方師誨,字忠焉,湖廣武昌府興國州長慶里(今屬湖北黃石市陽新縣)人。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第三甲二百三十七名同進士出身。十一年(1654年)授山西定襄縣知縣。時值饑荒,方師誨屢次詳細請求賑恤。十二年(1655年)因不報雹災(zāi),降一級離任。其后歷官不詳。廉潔耿介,以紙為帳、以布為被。卒,清貧以至沒遺產(chǎn)購買棺木??滴跞迥辏?696年),湖廣總督吳琠疏請將方師誨崇祀鄉(xiāng)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