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俗姓段,人稱段師。德宗貞元間住長安莊嚴寺。善琵琶,亦能作曲。曾扮女郎,與康昆侖賽琵琶,其聲如雷,其妙入神,昆侖驚服其技,嘆為神人,遂拜請為師。
阿足師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莫詳所出。而多居虢之閿鄉(xiāng)。性若不慧者。然言論之發(fā)。每先中禍福。人以其有法云公之風。故禮謁者。駢跡接踵。雖檀施山積。而未嘗少加顧也。張臻陜之富家。僅一子。形貌寢陋。而資質愚憃。饕餮無厭。父母鐘愛之。恣所欲為。至于耗產廢業(yè)。莫之敢沮。一日過阿足。而語之故。且求所以慈救者。阿足瞑目久之。曰汝冤尚須數年而后已。今吾憫汝勤至。為除之。乃使擇日設大齋。會僧俗。河水上盛治飲食。以啖其子。頃之。命壯夫三數輩。捽而投之河水中。其子浮沈再四竟溺。臻旁視愕然。已而其子忽躍身出水上。戟手罵曰。汝于我非父母也。特怨仇耳。我欲報汝。而賴遇圣者以解釋之。自此以往。無復他事。言訖而逝。阿足由是名益著。 唐開成中。有僧臥病五臺。或瞻視之尤勤至。既而其僧病愈。遂與瞻視者別。而謂之曰。我居劍外九隴郡之茶籠山。他日游方。幸相過也。或后入蜀。遍問所謂茶籠。而人無識之者。道逢一童子曰。某固彼山之役也。愿導以往。至則殿塔凌空。房廡填谷。主人迎笑門外。則昔日五臺臥病僧也。乃相持敘間闊。及莫。則起謝曰。子以宿緣獲一晤語。然非可以住此者。幸勤進脩。以證無漏。則奉迎之。日未晚也。因命童子送出。行數步?;仡櫭弧R徽f以瞻視病者。寔悟達國師知玄也。一說以國師治壽藏??伤忌先松畹乩韺W。卜穴于景丹前峰。其峰連屬四起如雉堞。而中則夷曠耆艾。皆以為古之茶籠山云。且圣寺之跡。國師嘗著專行也。
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釋阿足師者。莫詳出處形質癡濁精神瞢然。時有所言靡不先覺。雖居無定所多寓閿鄉(xiāng)。以其踵法云公之塵躅。憧憧往來爭路禮謁。檀施山積曾無顧瞻。人有隱憂身嬰所苦。獲其指南者其驗神速。時陜州有富家翁張臻者。產業(yè)且多財貨增溢。少子息臻恒懼錢帛身后無嗣。后產男。既愚且憃。手足拳攣語言謇澀。唯嗜飲食殆與平人有異??谌缦纸K日無厭。年可十七。父母鐘愛縱其須索。迎醫(yī)求藥不遠千里。數十年后家業(yè)罄窮?;蛴兄^其臻曰。阿足師其實寶志之流。何不敷布腹心求救其疾。乃夫妻來抵閿鄉(xiāng)。叩頭抆淚告其拯拔。阿足瞑目久之。謂臻曰。汝冤未散尚須數年。憫汝勤拳為汝除去。即令選日于河上致齋廣召眾多。同觀度脫仍領引其男赴于道場。時眾知阿足奇異。觀者如堵。少選指呼壯夫三數輩。叱曳其子令投諸河。隨急流而逝。臻且哀且驚莫測其由。阿足語臻曰。為汝除災訖。良久其子忽于流數十步外聳身水面。戟手罵其父母曰。與爾冤仇。宿世緣業(yè)。賴逢圣者遽此解紛。儻或不然未期畢日。挺身高呼。辭理分明都無癡濁之狀。須臾沈水不知其他。阿足由茲傳播。歸信之人如就市焉。所行化導皆此類矣。蓋大歷建中中也。殆德宗貞元十二年丙子。敕謚為大圓禪師。至今陜虢之間猶崇重焉。
神僧傳·卷第九
阿足師者。莫知其所來。形質癡濁神情不慧。時有所言靡不先覺。居雖無定多寓閿鄉(xiāng)。憧憧往來爭路禮謁。山岳檀施曾不顧瞻。人或憂或疾。獲其指南者其驗神速。時陜州有富室張臻者。財積鉅萬。止有一男年可十七。生而愚騃。既攣手足。既懵言語。惟嗜飲食口如溪壑。父母鐘愛盡力事之。迎醫(yī)求藥不遠千里。十數年后家業(yè)殆盡。或有謂曰。阿足賢圣見世諸佛。何不投告。希其痊除。臻與其妻來抵閿鄉(xiāng)。叩頭抆淚求其拯濟。阿足久之。謂臻曰。汝冤未散尚須十年。憫汝勤虔為汝除去。即令選日于河上致齋廣召眾多同觀度脫。仍令赍致其男亦赴道場。時眾謂神通。而觀者如堵跂竦之際阿足則指壯力者三四人。扶拽其子投之河流。臻洎舉會之人莫測其為。阿足顧謂臻曰。為汝除災矣。久之其子忽于下流十數步外立于水面。戟手謂其父母曰。與爾冤仇宿世緣業(yè)。賴逢圣者遽此解揮。儻或不然未有畢日。挺身高呼都不愚癡。須臾沈水不知所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818 【介紹】: 唐隴西人,字師。德宗貞元中,官司封員外郎。出為溫州刺史。十九年,官萬年令,為京兆尹李實誣奏,貶州司馬。憲宗元和三年,授兼御史中丞、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六年,坐事貶恩王傅。后遷左散騎常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9 【介紹】: 唐京兆長安人,字師舉。居鄉(xiāng)以孝聞。第明經。補鄭縣尉。精于吏治。王叔文引為鹽鐵轉運、揚子院留后。叔文敗,貶郴州司馬,后以李巽薦,復為揚子留后。江淮錢谷之弊,多所鏟革。入為太府卿、鹽鐵轉運副使。時淮西用兵,異使江表調財用,不剝下而經用饒,人頗便之,遂兼鹽鐵轉運使。憲宗元和十三年,以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領鹽鐵。明年,西北邊軍政不理,議置巡邊使,異請行。會卒,謚恭。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五
異字師舉。京兆長安人。第明經。累遷衛(wèi)尉卿。為鹽鐵使兼御史大夫。元和十三年以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猶領使。卒贈尚書左仆射。謚曰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9 【介紹】: 唐時高麗人。李師古異母弟。師古死,為留后。王師討蔡,師道使人燒河陰倉、斷建陵橋以援蔡。又使人殺武元衡、傷裴度。蔡平,諷令割地質子,師道上書以軍不協(xié)為解。帝怒,詔諸軍進討。師道昏庸,政事皆決于群婢,終為部將劉悟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豫州汝南人。袁高子。德宗貞元初,為常州義興尉。六年,授常州軍事判官。九年,襲爵南陽公。累官度支、職方郎中。憲宗元和中,為侍御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0—821 【介紹】: 唐僧。商州上洛人,俗姓杜。少于本州出家,遍參群經。年二十,至襄州受戒,習演《四分律》。后往洪州,禮參馬祖道一,得傳心印。尋遍參名山圣跡。至長安西明寺,舉充兩街大德,辭之。至上黨,為節(jié)度使李抱真所禮重。后住汾州開元寺,歷二十年,并汾間多向化之。憲宗、穆宗屢召之,不行。卒謚大達國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杜氏。商州上洛人。母李氏聞空中有聲曰。寄居得否。已而娠。及娩異光充室。童年不戲弄。行必直視。坐必跏跗。見者知其為法器。九歲即依郡之開元寺。志本禪師。習誦金剛法華維摩思益華嚴等經。年十二乃薙落。閱講席。曉寤越流輩。滿年受具于襄州幽律師。明年夏。乃為眾闡四分律疏。兼演涅槃。自爾?譯經律。冬夏無所倦。俄聞大寂以最上乘。唱化洪州。因往瞻禮。業(yè)軀干素頎碩。大寂見而笑曰。巍巍佛堂。奈何無佛。業(yè)于是跪而言曰。三乘十二分教。嘗窮其說。至于宗門即心是佛。實所不了。大寂曰。只此不了底心。即是。別更無物。蓋不了是迷。了之是悟。迷則眾生。悟則是佛。佛固不離眾生。離眾生別無佛。亦如以手作拳。而拳即是手。業(yè)由是頓悟。悲喜交集。泣曰。本謂佛道曠劫方成。始知今日親見法身實相。一切具足。法從心生但有名字。無有實者。大寂曰。如是如是。業(yè)既受記莂。尋詣曹溪。禮祖塔。遍游廬岳天臺及諸名山圣跡。自洛抵雍止西明寺。眾欲舉充兩街大德。非其志也。時則相國李抱真。以節(jié)鎮(zhèn)上黨。慕賢嗜善。未嘗有倦色。堅以幣請。業(yè)顧語其門人曰。吾本以避京國浩攘。而來于此今又重煩迎接??蓱z哉乃復遁于綿上之抱腹山。又讀大藏于清涼山之金閣寺。凡八歷寒暑。俄振錫西河。寓眾香寺。州牧董叔纏。迎徙開元寺。從容戒弟子曰。吾自至此。不復有它志。豈吾緣法在爾耶。遂領徒說法。垂二十年?;⒎陂g。憲宗皇帝御宇之十四年。璽書起之。辭疾不行。明年加虔降旨。又固以疾辭。穆宗即位。尤渴瞻禮。命兩街僧錄靈準喻旨。準曰師絕塵物表。秕糠世務。因其理也。然法委國王。請師熟慮。業(yè)笑曰。貧道何德。累紆圣眷。行矣。第恐道途不同耳。于是剃發(fā)澡浴。至中夜。告弟子惠愔等曰。見聞覺知。性同太虛。不生不滅。本自空寂。迷者不了。即為境惑。一為境惑。流轉不窮。汝等當知。心性非因造作。猶如金剛不可破壞。一切諸法。如影如響。無有寔者。故經云。唯有一事實。馀二則非真。常了一切空。無一物當情。是諸佛同用心處。汝等勤而行之。遂寂。壽六十三。臘四十二。長慶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葬之寺庭。謚大達國師塔號澄源。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無業(yè)。姓杜氏。商州上洛人也。其母李氏忽聞空中。言曰。寄居得否。已而方娠誕生之夕異光滿室。及至成童不為戲弄。行必直視坐即加趺。商于緇徒見皆驚嘆。此無上法器。速令出家紹隆三寶。年至九歲啟白父母。依止本郡開元寺志本禪師。乃授與金剛法華維摩思益華嚴等經。五行俱下一誦無遺。年十二得從剃落。凡參講肆聊聞即解。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至年二十受具足戒于襄州幽律師。其四分律疏一夏肄習便能敷演。兼為僧眾講涅槃經。法筵長開冬夏無倦??芍^生肇不泯琳遠復興。后聞洪州大寂禪門之上首。特往瞻禮。業(yè)身逾六尺。屹若山立。顧必凝睇聲仵洪鐘。大寂一見異之笑而言曰。巍巍佛堂其中無佛。業(yè)于是禮跪而言曰。至如三乘文學粗窮其旨。嘗聞禪門即心是佛。實未能了。大寂曰。只未了底心即是。別物更無。不了時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眾生悟即是佛道。不離眾生豈別更有佛。亦猶手作拳拳全手也。業(yè)言下豁然開悟。涕淚悲泣向大寂曰。本謂佛道長遠勤苦曠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實相本自具足。一切萬法從心所生但有名字無有實者。大寂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本自空寂經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又云。畢盡空寂舍。又云。諸法空為座。此即諸佛如來住此無所住處。若如是知。即住空寂舍坐空法座。舉足下足不離道場。言下便了更無漸次。所謂不動足而登涅槃山者也。業(yè)既傳心印。尋詣曹溪禮祖塔?;赜螐]岳天臺及諸名山遍尋圣跡。自洛抵雍憩西明寺。僧眾咸欲舉請充兩街大德。業(yè)默然嘆曰。親近國王大臣非予志也。于是至上黨。節(jié)度使相國李抱真與馬燧累有戰(zhàn)功。又激發(fā)王武俊同破朱滔。功多勢盛。然好聞賢善。雖千里外必持幣致之。深重業(yè)名行。旦夕瞻禮麾幢往來。常有倦色。謂門人曰。吾本避上國浩穰名利。今此又煩接君侯。豈娛心哉。言訖逍遙綿上抱腹山。又往清涼山。于金閣寺讀大藏經。星八周天斯愿方畢。復振錫南下至于西河。初止眾香佛剎。州牧董叔纏請住開元精舍。業(yè)謂弟子曰。吾自至此不復有游方之意。豈吾緣在此邪。于是撞鐘告眾作師子吼雨大法雨。垂二十年并汾之人悉皆向化。憲宗皇帝御宇十有四年素向德音。乃下詔請入內。辭疾不行。明年再降綸旨。稱疾如故。穆宗皇帝即位之年。圣情虔虔思一瞻禮。乃命兩街僧錄靈準公。遠赍敕旨迎請。準至作禮白之曰。知師絕塵物表糠秕世務。法委國王請師熟慮。此回恩旨不比常時。愿師必順天心不可更辭以疾。相時而動無累后人。業(yè)笑曰。貧道何德累煩圣主。行即行矣道途有殊。于是剃發(fā)澡浴至中夜告弟子慧愔等曰。汝等見聞覺知之性。與太虛同壽不生不滅。一切境界本自空寂。無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為境惑。一為境惑流轉不窮。汝等常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猶如金剛不可破壞。一切諸法如影如響無有實者。故經云。唯有一事實馀二則非真。常了一切空無一物。當情是諸佛同用心處。汝等勤而行之。言訖加趺而坐奄然歸寂。嗚呼可謂于生死得自在也。俗齡六十二。僧臘四十二。道俗號慕如喪考妣乃備香華幢幡。遷全身就于城西練若。積香薪而行茶毗。乃有卿云自天五色凝空。異香西來都馥氛氳。闔境士庶咸皆聞睹。及薪盡火滅。獲設利羅璨若珠玉。弟子慧愔行勤虔縱義幽元度恒泰等。泣血收之。殮以金棺。乃命郢匠琢石為塔。以長慶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安葬于練若之庭。業(yè)遷化之歲。州牧楊潛得僧錄準公具述其事。遂為碑頌。敕謚大達國師。塔號澄源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姓杜。商州上洛人。其母李氏。聞空中言曰。寄居得否。遂娠。誕生之夕。異光滿室。至成童。不為戲弄。行必直視。坐即跏趺。年至九歲。啟白父母。依止本郡開元寺志本禪師。乃授與金剛法華維摩思益華嚴等經。五行俱下。一誦無遺。年十二。得從剃落。凡參講肆。聊聞即解。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至年二十。受具足戒于襄州幽律師。其四分律疏。一夏肄習。便能敷演。兼為僧眾講涅槃經。法筵長開。冬夏無倦。后聞洪洲大寂禪門之上首。特往瞻禮。大寂一見異之。業(yè)跪而言曰。至如三乘文學。粗窮其旨。嘗聞禪門即心是佛。寔未能了。大寂曰。只未了底心。即是別物。更無不了。不了時。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眾生。悟即是佛。道不離眾生。豈別更有佛。亦猶手作拳。拳全手也。業(yè)言下豁然開悟。涕淚悲泣。向大寂曰。本謂佛道長遠。勤苦曠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寔相。本自具足。一切萬法。從心所生。但有名字。無有寔者。大寂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本自空寂。經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又云。畢盡空寂舍。又云。諸法空為座。此即諸佛如來。住此無所住處。若如是知。即住空寂舍。坐空法座。舉足下足。不離道場。言下便了。更無漸次。所謂不動足。而登涅槃山者也。業(yè)既傳心印。尋詣曹溪。禮祖塔?;赜螐]岳天臺。及諸名山。遍尋圣跡。自洛抵雍。憩西明寺。僧眾咸欲舉請。充兩街大德。業(yè)默然嘆曰。親近國王大臣。非予志也。于是至上黨。節(jié)度使相國李抱真。與馬燧。累有戰(zhàn)功。又激發(fā)王武俊。同破朱滔。功多勢盛。然好聞賢善。雖千里外。必持幣致之。深重業(yè)名行。旦夕贍禮。麾幢往來。常有倦色。謂門人曰吾本避上國浩穰名利。今此又煩接君侯。豈娛心哉。言訖。逍遙綿上抱腹山。又往清涼山。于金閣寺。讀大藏經。星入周天。斯愿方畢。復振錫南下。至于西河。初止眾香佛剎。州牧董叔纏。請住開元精舍。業(yè)謂弟子曰。吾自至此。不復有游方之意。豈吾緣在此邪。于是撞鐘告眾。作師子吼。雨大法雨。垂二十年。并汾之人。悉皆向化。憲宗皇帝。御宇十有四年。素向德音。乃下詔請入內。辭疾不行。明年再降綸旨。稱疾如故。穆宗皇帝即位之年。圣情虔虔。思一瞻禮。乃命兩街僧錄靈犀公。遠赍敕旨迎請。業(yè)笑曰。行即行矣。道途有殊。于是剃發(fā)澡浴。至中夜告弟子慧愔等曰。汝等見聞覺知之性。與太虛同壽。不生不滅。一切境界。本自空寂。無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為境惑。一為境惑。流轉不窮。汝等常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猶如金剛不可破壞。一切諸法。如影如響。無有實者。故經云。唯有一事實。馀二則非真。常了一切空。無一物當情。是諸佛同用心處。汝等勤而行之。言訖跏趺而坐。奄然歸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鳳翔陳倉人,字中師。早年隨父客蜀,曾隱居青城山。后與苻載、王簡言、李元象同隱廬山,結草堂于五老峰下,號山中四友。德宗貞元中登進士第。貞元七年隨桂管觀察使齊映至桂州,后又入廣州嶺南節(jié)度使薛玨幕。貞元十六年任桂陽郡從事、郴州倉曹參軍。官至試大理評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0—822以后 字中師??ね朕r(今河南靈寶),籍貫鳳翔寶雞(今陜西寶雞)。早年隨父宦游于蜀,與苻載等共隱青城山。德宗建中元年(780)又與苻載、李元象、王簡言共隱廬山,號“山中四友”。貞元五年(789)登進士第。十六年官左金吾衛(wèi)倉曹參軍桂陽部從事。事跡散見苻載《犀浦縣令楊鷗墓志銘》、《唐摭言》卷二、《唐才子傳》卷五等。楊衡愛寫古調詩,頗自負,最重“一一鶴聲飛上天”之句。(見《唐摭言》卷二)《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續(xù)拾》補入2句。
唐詩匯評
楊衡,生年年不詳,字中師,鳳翔寶雞(今陜西寶雞)人,郡望弘農(今河南靈寶南)。初與符載、王簡言、李元象同隱蜀中青城山,后又同隱廬山,號“山中四友”。貞元五年(789),登進士第,客荊州。七年,為桂管觀察使齊映幕從事。八年,入嶺南節(jié)度使薛玨幕。王鍔代薛玨鎮(zhèn)廣州,衡仍居幕職。又為郴州倉曹參軍。十六年尚存。后不知所終?!?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作品評論

唐摭言
合淝李郎中群,始與楊衡、符載等同隱廬山,號“山中四友”?!瓧詈夂笠蛑斜肀I衡文章及第,詣闕尋其人,遂舉,亦及第。或曰:見衡業(yè)古調詩,其自負者,有“一一鶴聲飛上天”之句。初遇其人頗憤怒,既而問曰:“且‘一一鶴聲飛上天’在否?”前人曰:“此句知君最惜,不敢輒偷?!焙庑讵q可恕矣。
吳禮部詩話
楊衡、雍裕之見《十賢集》中,往往皆律詩,蓋小才也。
唐才子傳
衡詩工,苦于聲韻,奇拔非常格,無敢窺其涯涘。嘗吟罷,自賞其作,抵掌大笑,長謠曰:“一一鶴聲飛上天?!敝^其響徹如此,人亦嘆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21 【介紹】: 唐幽州昌平人。劉濟次子。憲宗元和五年,以毒死其父得領軍政,朝廷不知真相,仍詔嗣節(jié)度,封楚國公,累進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及吳元濟、李師道平,王承宗死,總失支助,大恐。晚年恐悸尤甚,請落發(fā)為僧,穆宗賜號大覺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杜陵人。杜佑子。德宗貞元末,官秘書省著作郎。憲宗元和中除工部郎中。七年,遷司農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23或824 【介紹】: 唐河中寶鼎人,一作南陽人,字紹述。樊澤子。始為國子主簿,元和三年擢軍謀宏遠科,授著作佐郎。歷金部郎中,綿、絳二州刺史,有治跡。進諫議大夫,未拜卒。家饒于財,慷慨好施。為文奇澀,不襲前人,時號“澀體”。然亦有文從字順之作。韓愈嘗薦其材。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6?—824 字紹述,排行大。遠祖居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西南),祖父詠遷居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初為國子主簿,憲宗元和三年(808)登軍謀宏遠科,授著作佐郎分司東都,轉太子舍人,累遷至山南西道節(jié)度副使。憲宗卒,以金部郎中告哀南方,還,以言事獲譴,出為綿州刺史。穆宗長慶元年(821)征拜左司郎中,出為絳州刺史。四年進諫議大夫,未拜卒。生平見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及《新唐書》本傳。所作詩文務求艱澀,至有元和以后為文筆“學苦澀于樊宗師”(《國史補》卷下)之語?!?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宗師字紹述。河中寶鼎人。始為國子主簿。元和三年。擢軍謀宏遠科。授著作佐郎。歷金部郎中紓州刺史。徙絳州。進諫議大夫。未拜卒。
濟禪師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中唐禪僧。嗣石頭希遷。后住澧州大同院。曾訪龐蘊談禪?!?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五有傳,并錄其詩偈1首?!度圃娎m(xù)拾》據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6—807 【介紹】: 唐潞州壺關人,字陳師。德宗貞元十一年登進士第。佐江西使,有勞三年。去職后,護父喪歸河南。選補太原府參軍。暴病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9—827 【介紹】: 唐蘇州吳人,字子言。沈既濟子。治《春秋》,工書。少為杜佑所器。德宗貞元二十一年舉進士,復登制科。召為翰林學士,改中書舍人。性恬退無競,時翰林缺承旨,稱疾不起,乞以本官兼史職。出為湖南觀察使,轉江西,徙宣州。明于吏治,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斷獄,召幕府平處,輕重盡合乃決。以吏部侍郎卒。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7—835 字子言,排行八。史稱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元和姓纂》卷七謂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德宗貞元十九年(803)登進士第。憲宗元和元年(806)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太子校書,累遷至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穆宗長慶三年(823)為湖南觀察使。敬宗寶歷二年(826)入為尚書右丞。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出為江西觀察使,轉宣歙觀察使,入為吏部侍郎。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本傳及杜牧《贈吏部尚書沈公行狀》。工書,楷隸行草,有名于時?!?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5首,《全唐詩續(xù)拾》補入2首。
唐詩匯評
沈傳師(777-835),字子言,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貞元十九年登進士第。元和元年(806),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太子校書,累遷至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長慶三年為湖南觀察使,后召入為尚書右丞。大和二年又出任江西觀察使,轉宣歙觀察使,入為吏部侍郎。卒。工書,隸楷行草,有名于時?!?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五首。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傳師字子言。禮部員外郎既濟子。貞元十年進士。登制科乙第。寶歷中累官尚書右丞。歷江南西道觀察使。轉宣歙池觀察使。入為吏部侍郎。太和元年卒。年五十九。贈尚書。

作品評論

新唐書本傳
(傳師)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書,有楷法?!瓩嗟螺涢T生七十人,推為顏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彭城人。劉灣子。德宗貞元末舉進士不第。憲宗元和末,為鄭滑節(jié)度使劉悟從事,官侍御史內供奉。悟移鎮(zhèn)昭義,師老入朝,授右司郎中。穆宗長慶初,與吐蕃會盟,以師老為盟會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