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字原師。第進士。以辯說游公卿間。劉棲楚為京兆尹,廣樹朋黨,望出入其門下。敬宗喜為歌詩,議置“東頭學(xué)士”,以備曲宴賦詩。望被薦,未及用,敬宗崩。文宗立,韋處厚為相,貶望漳州司戶參軍。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文宗大和二年(828)任資州刺史。曾游西巖龍?zhí)?,題詩3首,刻于石壁?!遁浀丶o(jì)勝》卷一五七、《永樂大典》卷九七六六載其事跡,各錄詩1首?!?a target='_blank'>金石苑》卷二錄詩3首,有殘缺,可據(jù)前二書補全?!度圃娎m(xù)拾》收入。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師用。太和中沙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92—? 【介紹】: 唐人。生而眉如線且細(xì)長,人以眉娘呼之。順宗永貞時南海貢于朝。時年十四,性聰慧,工巧無比。能于尺絹繡《法華經(jīng)》七卷,字如粟粒,而點畫分明。又能以五彩絲一縷分為三縷,于掌中結(jié)飛蓋五重。順宗嘆其工,謂之神姑。憲宗元和中,眉娘不愿在禁中,遂度為道士,放歸南海,賜號逍遙。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92—? 南海(今廣東廣州)女子。生而眉長,故名眉娘。善針繡,時以為神針。順宗永貞元年(805),14歲召入宮中,號為神姑。憲宗時度為女道士,賜號逍遙大師。放歸后數(shù)年而卒,時以為升仙。事跡據(jù)《杜陽雜編》卷中?!?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署眉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92—? 【介紹】: 盧眉娘,唐人。生而眉如線且細(xì)長,人以眉娘呼之。順宗永貞時南海貢于朝。時年十四,性聰慧,工巧無比。能于尺絹繡《法華經(jīng)》七卷,字如粟粒,而點畫分明。又能以五彩絲一縷分為三縷,于掌中結(jié)飛蓋五重。順宗嘆其工,謂之神姑。憲宗元和中,眉娘不愿在禁中,遂度為道士,放歸南海,賜號逍遙。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92—? 南海(今廣東廣州)女子。生而眉長,故名眉娘。善針繡,時以為神針。順宗永貞元年(805),14歲召入宮中,號為神姑。憲宗時度為女道士,賜號逍遙大師。放歸后數(shù)年而卒,時以為升仙。事跡據(jù)《杜陽雜編》卷中?!?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署眉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92—869 【介紹】: 唐僧。宣州南陵人,俗姓蔡。八歲出家于本州藉山寺。憲宗元和十二年,至建州乾元寺受戒。尋往浙東婺州,謁五泄靈默,得傳心印。后住福州龜山,世稱龜山和尚。喜作詩偈,流傳頗廣。卒謚性空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92—869 俗姓蔡,宣州南陵(今安徽南陵)人。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出家于本州藉山寺,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在建州乾元寺受具足戒。往浙東婺州,契五泄靈默心印,為其法嗣。后住福州龜山,世因謂之龜山和尚。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謚性空大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七、《景德傳燈錄》卷一〇有傳。二書及《淳熙三山志》存其詩偈3首,《全唐詩續(xù)拾》收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92—854 【介紹】: 唐吳興武康人,字希徒。文宗大和進士。授太子正字。佐廣州盧鈞幕。轉(zhuǎn)鄠縣尉,主京兆府試。武宗會昌四年,佐王起山南幕。入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出為潁陽、登封二縣令。卒。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閩之陳氏子。幼年入道。資質(zhì)不凡。元和十二年。登戒品于建州浦城縣之鳳棲寺靈感壇。寺始名乾元。壇名兜率。當(dāng)安受戒時。天雨桂子。地生朱草。刺史元錫上其瑞。詔改今名。俄游洪井。獲聞律學(xué)之要。造臨川石鞏山。見慧藏禪師。受半人之記。北入五臺。每裸浴龍池中。觀者驚悚。安自若。后禮溈山大圓禪師。時崔貞孝方廉使豫章。重聞安譽。走疏召之。咸通十四年。詔賜號延圣大師。并紫袈裟。中和二年。法堂之梁。忽中折。明年癸卯十月二十二日。坐逝于怡山之方丈。春秋九十一。臘六十七。謚圓智。塔號證真。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大安。姓陳氏。閩城人也。幼年入道頓拂塵蒙。元和十二年敕建州浦城縣乾元寺置兜率壇。始全戒足。時天雨桂子及地生朱草。刺史元錫手疏其瑞上達冕旒。遂回御禮。詔改鳳棲寺。號靈感壇焉。安因往洪井路出上元。忽逢一老父曰。子往南昌必有所得。及咨參律學(xué)夜聞二僧談?wù)?。遽了三乘之旨。乃以所?xí)付之同人。之臨川見石鞏山慧藏禪師。藏之提唱必持弓弩以擬學(xué)人。安服拜未興。唱曰??醇0采裆粨洗饘Σ徊?。石鞏乃投弩曰。幾年射始中半人也矣。安游五臺入龍池沐浴。雖久寖漣漪。殊無奮暴雨雹之怪。觀者驚悚。后止溈山禮大圓禪師。復(fù)證前聞而為量果也。時豫章廉使贈太尉崔貞孝公。則魏公之季父。深契玄機敦安之道。飛疏召之。厥譽愈昌。咸通十四年。詔宜號延圣大師。賜紫袈裟一副。中和二年示疾所止法堂。巨梁中折。三年癸卯十月二十二日。坐化于怡山丈室。春秋九十一。臘六十七。續(xù)詔贈圓智大師。塔號證真。安不嘗唾地不處溫房。隨化而衣天雨而浴。咨法弟子慧長。入關(guān)揚安之德。故有追謚也。博陵司空相國仰慕前烈。遂著文頌德。詩人周樸篤重安。時入山致禮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54 【介紹】: 唐僧。越州會稽人,俗姓魯。幼隨父從商,赴天臺山光明會,觀睹殊異,遂于禪林寺出家。后至江西,參馬祖道一而傳禪法。游方至黃陂九井山奇秀,遂結(jié)茅為侶,從者頗眾。卒謚圓寂大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會稽之魯氏子。幼隨父賈。至天臺。見鄉(xiāng)呈為光明會盛甚。蓋隋智者禪師所創(chuàng)始也。其法于每歲九月。合遠近黑白之眾。無慮數(shù)千萬。而策心獨偉之。遂依禪林寺智廣師出家。游方見大寂于江西。頓去平日礙膺之物。后以黃之九井山。奇秀可愛。因結(jié)茅其上。以致學(xué)者?;蛞云涞刂淦А6^策曰。子亦惡能堪此寂寞哉。策曰。吾方以為樂。未見其寂寞也。大中八年示滅。謚圓寂。塔號智覺。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玄策。俗姓魯。會稽人也。幼隨父商估。赴天臺山光明會。乃隋朝智顗禪師立教。年別九月。遠近州邑黑白二眾鳩聚。策睹殊異。遂于禪林寺智廣師下出家。游方見江西大寂。頓開翳障。及遍參問睹黃陂九井山奇秀。乃結(jié)茅為舍。學(xué)侶若蟬之走明也。或慰策曰。師之耐寂寞如此乎。策曰。致道者忘心矣。吾樂甚哉。以大中八年現(xiàn)疾而滅。續(xù)敕謚大師曰圓寂。塔名智覺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閩人。幼出家于黃檗山寺,額間隆起,號為肉珠。晚謁江西馬祖,馬祖已示寂,乃往石門參百丈師。后觀察使裴休迎住龍興寺。宣宗大中間示寂,謚斷際禪師。有《語錄》。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福州閩縣(今福建福州)人。幼于洪州黃檗山出家。曾游天臺山,終嗣百丈懷海。后仍歸黃檗精舍,世稱黃檗和尚。裴休對之禮敬有加。武宗會昌二年(842)裴任江西觀察使,宣宗大中二年(848)任宣歙觀察使時,皆迎其至鎮(zhèn)居住。大中間卒于山,賜謚斷際禪師。希運論禪,倡直指單傳心要。其門人義玄開臨濟宗,影響頗大?!?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傳》卷二〇、《景德傳燈錄》卷九有傳。其語錄由裴休編為《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1卷,另有《黃檗斷際禪師廣陵錄》1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其與宣宗聯(lián)句詩,置宣宗名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閩人。蚤年即出家高安之黃檗山。具戒后。參詢遍至。嘗偕一僧。行天臺道中。娓娓談笑。皆穎脫可念。目光閃爍。旁射注前。遇大溪橫沮。方過雨湍漲。不可揭厲度。于是運乃卸笠支杖而佇。其僧趣之。曰度去好。久佇奚為。運詭曰。要度自度。毋督我。俄而其僧竟度。如履平陸。既登彼岸。招手曰。度來度來。運遙咄曰。自了漢。早知如此。必斮折汝脛。其僧隔水禮謝曰。真大乘法器也。我不如。我不如。竟去不復(fù)見。 又嘗游京師。午則分衛(wèi)檀越家。久候屏著間。未有所得。聞一姥誶語其內(nèi)曰。太無厭生。運意以為未有所施。而謂之無厭。其必有說焉。已而姥使童子召入置食。問曰。師亦曾見百丈山海禪師乎。當(dāng)今第一善知識也。且老妾五障之身。忝于慧忠國師處有省。以師巍巍堂堂之相。寧自棄哉。自是見百丈。問曰。從上宗乘如何指示。百丈良久。運云。恁么則后人斷絕去也。丈云。將謂汝是個人。遽起入方丈。運有省。隨后入云。希運特來。丈云。若爾則他后不得孤負(fù)老僧。 丈一日問運。什么處去來。運云。山下拾菌子來。丈云。還見大蟲么。運便作虎聲。丈拈斧子作斮勢。運打丈一摑。丈吟吟而笑。即上堂云。大雄山下有大蟲。老漢今日親遭一口。汝等諸人好看。 運在南泉。普請擇菜。泉問。什么處去來。運云。擇菜去來。泉云。將什么擇。運舉起刀子。泉云。大家擇菜去。 一日泉謂運曰。老僧偶作得牧牛歌。請長老和。運云。某甲自有師了。運辭泉。泉門送。提起運笠子云。長老身才沒量大。笠子太小生。運云。雖然如此。大千世界??傇诶镌S。泉云王老師聻。運戴笠子便去。 后居洪之大安寺。海眾奔輳。相國裴公休方廉問其地。迎至州問道。且作傳心法要一編。示運。運接置于座。略不披閱。良久云會么。公云不會。運云。若便恁會去。猶較些子。裴公由是深加尊奉。凡仕官所在。必執(zhí)弟子禮。邀致闡演。嘗贈之詩曰。曾傳達士心中印。額有圓珠七尺身。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章濱。一千龍象隨高步。萬里香花結(jié)勝因。擬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大中間。終于所住寺。詔謚斷際。塔號廣業(yè)。事具傳燈錄。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希運。閩人也。年及就傅鄉(xiāng)校推其慧利。乃割愛投高安黃檗山寺出家。迨成長也身量減王商裁一尺所。額間隆起號為肉珠。然倜儻不羈人莫輕測。而乃觀方入天臺。偶逢一僧偕行。言笑自若。運偷窺之。其目時閃爍爛然射人。相比而行。截路巨溪泛泛涌溢。如是捐笠倚杖而止。其僧督運渡去。乃強激發(fā)之曰。師要渡自渡。言訖其僧褰衣躡波若履平陸。曾無沾濕。已到他岸矣?;仡櫿惺衷欢蓙?。運戟手呵曰。咄自了漢。早知必斯汝脛。其僧嘆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縱能傷我只取辱焉。少頃不見。運??恍自失。及薄游京闕分衛(wèi)及一家門。屏樹之后聞一姥曰。太無厭乎。運曰。主不慁賓何無厭之有。姥召入施食訖。姥曰。五障之身忝嘗禮惠忠國師來。勸師可往尋百丈山禪師。所惜巍巍乎堂堂乎。真大乘器也。運念受二過記莂攸同。乃還洪井見海禪師。開了心趣聲價彌高。徇命居黃檗精舍。升平相裴公休欽重躬謁。有詩贈焉。曾傳達士心中印。額有圓珠七尺身。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一千龍象隨高步。萬里香華結(jié)勝因。愿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則裴相得法出運之門。以大中中終于所住寺。敕謚斷際禪師。塔名廣業(yè)。語錄而行于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廬江潘氏子。史不載出家落發(fā)之始。元和中。游蘄之黃國。愛其峰巒奇秀。石壇平坦。乃掛錫焉。久之附樹蓬茨以容身。忽有人。援藤蘿披草萊以至。見普遲回不忍去。普驚問曰。何知而至。曰某于山麓。仰見山巔。紫氣盤礴。意必有異人。故至此爾。近遠聞之。日益趨附。不數(shù)年。其徒殆千數(shù)。普屢辭曰。老僧獨居。無可利益。君等亦無所匱乏。何相求之酷也。弟子廣嚴(yán)卒構(gòu)鉅剎。得其法者。莫知其數(shù)。將終集眾告曰。吾其去矣。爾曹善住珍重。肉身不壞。因涂繢之。存至今。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xí)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法普。姓潘氏。廬江人也。貌古情寬擁敗納觀方元和中。因見黃崗山色奇秀其峰巉崒其林郁密中有石壇平坦而高峙。乃放囊掛錫于中班荊。久之尋附樹架蓬茨。僅容身而已。未幾有人自小徑而至見普驚怪。問云。何緣至此。曰某本行山麓。見巔頂騰漲紫氣盤紆可愛意此山有尤物。故來耳。諦視普遲回而去。山下行者聞而尋焉。禪學(xué)之徒不數(shù)年遽盈百數(shù)。普卻之曰。老僧獨居無物利人。君等亦無所乏。由是星居之庵多矣。弟子廣嚴(yán)等構(gòu)成大院。禪客翕如傳其法者無算。一日集眾辭云。吾其終矣。汝曹善住珍惜。加趺坐胡床而卒。其身不壞散。后以香泥涂繢之。至乾符中重立碑頌云。次洛京華嚴(yán)寺釋休靜。不知何許人也。屬洞山禪道風(fēng)行。靜往造之。抉擿所疑若雷復(fù)于本位焉。北返于洛邑開演。因赴內(nèi)齋。諸名公皆執(zhí)經(jīng)諷讀。唯靜并其徒俱默坐。帝宣問。胡不轉(zhuǎn)經(jīng)。詶答響應(yīng)。仍皆屬對悅可帝情。尋回平陽示滅。收舍利四處樹浮圖。敕謚寶智大師。塔號無為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5—881 【介紹】: 唐僧。襄州襄陽人,俗姓廖。九歲于潭州出家。后至江陵習(xí)經(jīng)論。嗣華亭德誠。懿宗咸通十一年,卜居澧州夾山,世稱夾山和尚。從學(xué)者甚眾。卒謚傳明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5—881 俗姓廖,襄陽(今湖北襄樊)人。9歲于潭州出家。后至江陵習(xí)經(jīng)論。嗣華亭德誠。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卜居澧州夾山,世稱夾山和尚。從學(xué)者甚眾。卒謚傳明大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七、《景德傳燈錄》卷一五有傳,并錄其詩偈3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6 【介紹】: 唐僧。湖州長城人,俗姓錢。錢徽孫。早以孝聞,出家依湖州開元寺僧高閑。高閑善草隸,傳其筆法。后參鹽官齊安,得悟禪法。尋歸鄉(xiāng),傳徒講法。懿宗咸通三年,住杭州徑山院,為徑山第二祖。卒于山。吳越時,追謚無上大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姓錢氏。湖州長城人。祖徽禮部侍郎。父晟不仕。臥病久之。宗刲股肉作羹以進。病因愈。孝譽遠著。時高閑以內(nèi)供奉上都臨壇大德。居州之開元寺。閑善草書。聲名藉甚。宗請禮以為師。而剃染焉。謁鹽官悟空大師。獲印記。咸通三年辛巳。巡歷名山。遂止天目東峰之徑山。道俗歸心。化以弘闡。有弟子洪諲。以講論自矜。宗謂之曰。佛祖正法。直截亡詮。汝算海沙。于理何益。但能莫存知見。泯絕外緣。離一切心。即汝真性。諲聞茫然。禮辭游方。至溈山悟旨。乃知宗訓(xùn)為不誣也。七年丙戌。閏三月五日示滅。塔全身于大寂巖下。梁乾化五年。吳越國王尚父錢氏。表請謚曰無上天下號為徑山第二祖。云芽先生吳興沈敬脩述贊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6 【介紹】: 唐僧。曹州南華人。俗姓邢。從黃檗山運禪師出家,參學(xué)諸方,不憚艱苦,行業(yè)純一,得佛法要意。住真定臨濟院。卒謚慧照大禪師,后人稱臨濟禪宗,為禪宗五大宗之一。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67 俗姓邢,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人。唐末禪僧。嗣洪州黃檗希運而得禪法。宣宗大中八年(854)后,住鎮(zhèn)州臨濟院,世稱臨濟和尚。禪鋒峻峭,開臨濟宗一派,為唐末禪門五宗之一,在五代至兩宋間影響巨大。卒謚慧照禪師。其論禪之語,后人輯《鎮(zhèn)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祖堂集》卷一九、《宋高僧傳》卷一二、《景德傳燈錄》卷一二有傳,并存其詩偈1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姓邢氏。曹州南華人。幼負(fù)出塵之志。及落發(fā)進具。即慕禪宗。初依希運禪師。止黃檗山。堂中第一座。勉令問話。玄問如何是祖師西來的的意。檗便打。如是三問。三遭打。遂辭黃檗。參大愚。愚問什么處來。玄云。黃檗來。愚云。黃檗有何言教。玄舉前話。且問愚以遭黃檗打。過所在處。愚云。黃檗恁么老婆心。為汝得徹困。汝猶不知。反從我覓過耶。玄于是大悟云。元來佛法無多子。愚因揕其衣領(lǐng)。詰之云。適來汝尚不知其過。而今又道佛法無多子。汝見個什么如此。玄無語。但筑愚肋下三舉而已。愚拓開云。汝師黃檗。非干我事。玄即走見黃檗。檗云。尿床鬼子。來來去去作么。玄云。只為老婆心切。檗云。大愚饒舌。待見與他一頓。玄云。說什么待見。即今便是。遂鼓檗一掌。檗笑云。者風(fēng)顛漢。敢來這里捋虎須。參堂去。 玄一日辭黃檗。檗云。什么處去。玄云。不是河南。即是河北。檗枮柱杖便打。玄捉住柱杖云。者老漢莫盲枷瞎棒。已后錯打人去在。檗喚侍者。把將柱杖拂子來。玄喚侍者。把將火來。檗云不然。但將去。汝后坐斷天下人舌頭在。玄還鄉(xiāng)黨。俯徇請人之請。住子城南臨濟禪苑。上堂云。汝等諸人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向面門出入。汝若不識。但問老僧。時有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玄便打云。無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 上堂。夫為法者。不避喪身命。我在先師處。三度吃棒。如蒿枝拂相似。如今更思一頓。誰為我下得手。時有僧云。某甲下得手。玄與柱杖。其僧?dāng)M接。玄便打。咸通七年丙戌四月十日將示滅。乃集嗣法諸徒。說偈曰。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如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偈畢坐逝。謚慧照。塔號澄靈。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義玄。俗姓邢。曹州南華人也。參學(xué)諸方不憚艱苦。因見黃檗山運禪師。鳴啄同時了然通徹。乃北歸鄉(xiāng)土。俯徇趙人之請。住子城南臨濟焉。罷唱經(jīng)論之徒皆親堂室示人心要。頗與德山相類。以咸通七年丙戌歲四月十日示滅。敕謚慧照大師。塔號澄虛。言教頗行于世。今恒陽號臨濟禪宗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7—883 【介紹】: 唐僧。韶州湞昌人,一說韶州懷化人,俗姓葉。削發(fā)依南華寺通禪師,后謁耽源禪師,又參大溈山禪師,從學(xué)十余載。住袁州仰山,世稱仰山慧寂。別立一派,稱溈仰宗。常于空中作圓相,相中寫“佛”字,以手勢啟悟人,稱仰山門風(fēng)。傳有《仰山法示成圖相》。敕謚智通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7—883 俗姓葉,韶州湞昌(今廣東南雄)人,一說懷化(今廣東廣州東南)人。17歲出家。后嗣溈山靈祐而得禪法,歷住溈山達十四五年。晚住袁州仰山,世稱仰山和尚。與靈祐同創(chuàng)溈仰宗,為禪宗五宗之一,在唐末五代影響頗大。卒后,于昭宗時賜號通智大師?!?a target='_blank'>全唐文》卷八一三有陸希聲撰《仰山通智大師塔銘》?!?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八、《宋高僧傳》卷一二、《景德傳燈錄》卷一一有傳,諸書存其詩偈5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粵詩·卷一二
釋慧寂(八○七 — 八八三),俗姓葉。韶州懷化(今韶關(guān))人。年九歲,于廣州和安寺投不語通禪師出家。十四歲,父母取歸,欲與婚媾。不從,斷手二指,跪致父母前,以明禮佛之志。父母乃許之。再詣通禪師處,得披剃,未登具,即游方。初謁耽源,后參溈山,為南岳下四世,溈山祐禪師法嗣。于袁州仰山,開溈仰宗,世稱仰山和尚。唐僖宗中和三年卒,年七十七。謚智通禪師。南唐釋靜釋筠《祖堂集》卷一八、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九有傳。偈頌五首。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韶州湞昌葉氏子。年十五。懇求出家。父母不聽。十七懇愈甚。猶未許也。其夜忽有白光二道。貫其舍。察其所從來。則自曹溪發(fā)也。寂亦左斷無明指及小指。以進曰。敢以奉酬劬勞之德。于是遣依通禪師于南華薙染。年十八。即以沙彌進道。初訪耽源。已覺升堂。后見溈山。遂能臻奧。問溈山云。如何是真佛住處。溈云。以思無思之妙。反思靈??之無窮。思盡還源。此性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于是執(zhí)侍久之。遂往江陵受戒。乃參巖頭。巖舉拂子。寂展坐具。巖置拂子于背后。寂以坐具搭肩上出。巖云。我不肯汝放。品肯汝收。問石室云。佛之與道相去幾何。室云。道如展掌。佛似握拳。即辭室。室門送召云。莫一向去。已后卻來我邊。寂歸溈山居十年。父子酬唱。及應(yīng)接他機。具見別錄。后自王莽山。遷止仰嶠。隨緣展化。言句尤繁。上堂云。汝等諸人。各自回光反照。莫記吾言。汝從無始劫來。背明投暗。妄想根深。卒難頓拔。吾之所言。蓋欲奪汝觕識。如將黃葉止啼。有什么是處。僧問。禪宗頓悟。畢竟入門的意如何。寂云。此事極難。若是祖師門下。上根上契。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其馀根隨智劣。若不安禪靜慮。到者里總須茫然。僧云。此外還別有方便。令學(xué)人得入也無。寂云。別有別無。徒令汝心不安。且道。汝是什么處人。僧云幽州人。寂云汝還思彼處否。僧云常思。寂云。彼處樓臺林苑。人馬駢闐。汝反思時。還有許多般否。僧云。某甲到者里。一切不見有。寂云。汝解猶在境。信位即是。人位即不是。據(jù)汝所解。只得一玄。向后得座披衣。自看去好。僧禮謝而去。 寂于未遷化之?dāng)?shù)年前。有偈云。年滿七十七。老去是今日。任性自浮沈。兩手攀屈膝。逮茲果于韶州東平山抱膝而化。時年七十七。后謚智通大師妙光之塔。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慧寂。俗姓葉。韶州須昌人也。登年十五懇請出家。父母都不聽允止。十七再求。堂親猶豫未決。其夜有白光二道。從曹溪發(fā)來直貫其舍。時父母乃悟是子至誠之所感也。寂乃斷左無名指及小指。器藉跪致堂階曰。答謝劬勞如此。父母其不可留舍之。依南華寺通禪師下削染。年及十八尚為息慈。營持道具行尋知識。先見耽源。數(shù)年良有所得。后參大溈山禪師。提誘哀之棲泊十四五載而足跋。時號跛腳驅(qū)烏。凡于商攉多示其相。時韋胄就寂請伽陀。乃將紙畫規(guī)圓相。圓圍下注云。思而知之落第二頭。云不思。而知落第三首。乃封呈達。自爾有若干勢以示學(xué)人。謂之仰山門風(fēng)也。海眾摳衣得道者不可勝計。往往有神異之者。條來忽去。人皆不測。后敕追謚大師曰智通塔號妙光矣。今傳仰山法示成圖相行于代也。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葉。韶州須昌人。年十五。懇出家。父母不聽允。十七再求。堂親猶豫未決。其夜有白光二道。從曹溪發(fā)來。直貫其舍。時父母乃悟。是子至誠之所感也。寂乃斷左無名指。及小指。器藉跪致堂階曰。答謝劬勞。父母知不可留舍之。依南華寺通禪師削染。年十八營持道具。先見耽源。有所得。后參大溈山禪師。提誘哀之。棲泊十四五載而足跛。時號跛腳驅(qū)烏。凡于商攉。多示其相。時韋胄就寂請伽陀。乃將紙??規(guī)圓相。圓圍下注云。思而知之落第二頭。不思而知。落第四首。乃封呈達。自爾有若干勢。以示學(xué)人。謂之仰山門風(fēng)。海眾摳衣。得道者不可勝計。往往有神異之者。倏來忽去。人皆不測。后敕追謚曰智通。塔號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