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唐鳳翔陳倉人,字中師。早年隨父客蜀,曾隱居青城山。后與苻載、王簡言、李元象同隱廬山,結草堂于五老峰下,號山中四友。德宗貞元中登進士第。貞元七年隨桂管觀察使齊映至桂州,后又入廣州嶺南節(jié)度使薛玨幕。貞元十六年任桂陽郡從事、郴州倉曹參軍。官至試大理評事。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0—822以后 字中師。郡望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籍貫鳳翔寶雞(今陜西寶雞)。早年隨父宦游于蜀,與苻載等共隱青城山。德宗建中元年(780)又與苻載、李元象、王簡言共隱廬山,號“山中四友”。貞元五年(789)登進士第。十六年官左金吾衛(wèi)倉曹參軍桂陽部從事。事跡散見苻載《犀浦縣令楊鷗墓志銘》、《唐摭言》卷二、《唐才子傳》卷五等。楊衡愛寫古調(diào)詩,頗自負,最重“一一鶴聲飛上天”之句。(見《唐摭言》卷二)《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續(xù)拾》補入2句。唐詩匯評
楊衡,生年年不詳,字中師,鳳翔寶雞(今陜西寶雞)人,郡望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南)。初與符載、王簡言、李元象同隱蜀中青城山,后又同隱廬山,號“山中四友”。貞元五年(789),登進士第,客荊州。七年,為桂管觀察使齊映幕從事。八年,入嶺南節(jié)度使薛玨幕。王鍔代薛玨鎮(zhèn)廣州,衡仍居幕職。又為郴州倉曹參軍。十六年尚存。后不知所終。《全唐詩》存詩一卷。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生卒】:?—821 【介紹】: 唐幽州昌平人。劉濟次子。憲宗元和五年,以毒死其父得領軍政,朝廷不知真相,仍詔嗣節(jié)度,封楚國公,累進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及吳元濟、李師道平,王承宗死,總失支助,大恐。晚年恐悸尤甚,請落發(fā)為僧,穆宗賜號大覺師。
人物簡介
【生卒】:?—823或824 【介紹】: 唐河中寶鼎人,一作南陽人,字紹述。樊澤子。始為國子主簿,元和三年擢軍謀宏遠科,授著作佐郎。歷金部郎中,綿、絳二州刺史,有治跡。進諫議大夫,未拜卒。家饒于財,慷慨好施。為文奇澀,不襲前人,時號“澀體”。然亦有文從字順之作。韓愈嘗薦其材。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6?—824 字紹述,排行大。遠祖居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西南),祖父詠遷居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初為國子主簿,憲宗元和三年(808)登軍謀宏遠科,授著作佐郎分司東都,轉太子舍人,累遷至山南西道節(jié)度副使。憲宗卒,以金部郎中告哀南方,還,以言事獲譴,出為綿州刺史。穆宗長慶元年(821)征拜左司郎中,出為絳州刺史。四年進諫議大夫,未拜卒。生平見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及《新唐書》本傳。所作詩文務求艱澀,至有元和以后為文筆“學苦澀于樊宗師”(《國史補》卷下)之語?!?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宗師字紹述。河中寶鼎人。始為國子主簿。元和三年。擢軍謀宏遠科。授著作佐郎。歷金部郎中紓州刺史。徙絳州。進諫議大夫。未拜卒。
人物簡介
中唐禪僧。嗣石頭希遷。后住澧州大同院。曾訪龐蘊談禪?!?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五有傳,并錄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生卒】:766—807 【介紹】: 唐潞州壺關人,字陳師。德宗貞元十一年登進士第。佐江西使,有勞三年。去職后,護父喪歸河南。選補太原府參軍。暴病卒。
人物簡介
【生卒】:769—827 【介紹】: 唐蘇州吳人,字子言。沈既濟子。治《春秋》,工書。少為杜佑所器。德宗貞元二十一年舉進士,復登制科。召為翰林學士,改中書舍人。性恬退無競,時翰林缺承旨,稱疾不起,乞以本官兼史職。出為湖南觀察使,轉江西,徙宣州。明于吏治,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斷獄,召幕府平處,輕重盡合乃決。以吏部侍郎卒。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7—835 字子言,排行八。史稱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元和姓纂》卷七謂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德宗貞元十九年(803)登進士第。憲宗元和元年(806)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太子校書,累遷至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穆宗長慶三年(823)為湖南觀察使。敬宗寶歷二年(826)入為尚書右丞。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出為江西觀察使,轉宣歙觀察使,入為吏部侍郎。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本傳及杜牧《贈吏部尚書沈公行狀》。工書,楷隸行草,有名于時?!?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5首,《全唐詩續(xù)拾》補入2首。唐詩匯評
沈傳師(777-835),字子言,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貞元十九年登進士第。元和元年(806),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太子校書,累遷至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長慶三年為湖南觀察使,后召入為尚書右丞。大和二年又出任江西觀察使,轉宣歙觀察使,入為吏部侍郎。卒。工書,隸楷行草,有名于時。《全唐詩》存詩五首。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傳師字子言。禮部員外郎既濟子。貞元十年進士。登制科乙第。寶歷中累官尚書右丞。歷江南西道觀察使。轉宣歙池觀察使。入為吏部侍郎。太和元年卒。年五十九。贈尚書。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介紹】: 唐彭城人。劉灣子。德宗貞元末舉進士不第。憲宗元和末,為鄭滑節(jié)度使劉悟從事,官侍御史內(nèi)供奉。悟移鎮(zhèn)昭義,師老入朝,授右司郎中。穆宗長慶初,與吐蕃會盟,以師老為盟會副使。
人物簡介
【生卒】:770—816 【介紹】: 唐并州太原人,字師柔。王難得孫,順宗王皇后弟。因姊故,特拜太子少詹事。未三月,遷大詹事,封太原郡公,掌廄苑之事。轉少府監(jiān)、太子賓客,官至檢校左散騎常侍、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
人物簡介
【生卒】:771—853 【介紹】: 唐僧。福州長溪人,俗姓趙。依本郡法恒律師出家,受具足戒,學大小乘經(jīng)律。年二十三往江西參拜懷海,為上首弟子。憲宗元和末,至潭州溈山,獨棲七年。后建同慶寺,受相國裴休尊崇,世稱“溈山靈祐”。卒謚大圓禪師。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1—853 俗姓趙,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冠年出家。后至江西,嗣百丈懷海而得禪機。憲宗元和末,卜居潭州大溈山,建寺傳學,歷40余年,受學者甚眾。世稱溈山和尚。卒謚大圓禪師。其禪法后由仰山慧寂承傳,開溈仰一宗,為唐季禪門五宗之一。《全唐文》卷八二〇收鄭愚撰碑銘。《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傳》卷一一、《景德傳燈錄》卷九有傳,并存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靈祐俗姓趙氏。福州長溪人。從本郡法恒禪師出家。入天臺遇寒山子。造國清寺遇拾得。元和末至長沙。住大溈山同慶寺。大中七年卒。年八十三。詔謚大圓禪師。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姓趙。福州長溪人。童稚時嬉戲庭中。俄有云氣盤礴。天樂清亮。神圣仙真之狀。出沒空際。頃焉一叟貌類罽賓。挹其父而謂曰。汝子來處高勝。必當重光佛運。此群靈所以標異也。且彈指作聲數(shù)四而去。祐執(zhí)役于法恒律師。弱冠薙落。越三年具戒。學毗尼于錢唐沙門義賓。游天臺之國清寺。遇寒山拾得。為說偈曰。千山萬水。遇潭即止。獲無價寶。賑恤窮子。 遂謁江西百丈大智禪師。一日侍立次。百丈云。汝撥爐中。有火否。祐撥云無。丈躬起深撥得小火。舉以示之云。者個聻。祐有省。禮謝呈所解。丈云此是暫時岐路耳。經(jīng)云欲見佛性義。當觀時節(jié)因緣。時節(jié)既至。方知己物不從他得。故祖師云。悟了同未悟。無心得無法。但除虛妄凡圣等心而已。若是心法。元自備是。汝今既爾。善自護持。時司馬頭陀。自湖南來。百丈謂之曰。老僧可往溈山否。答云溈山奇絕。可聚千五百眾。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然非和尚所可住也。丈云吾眾中。莫有人住得否。答云待歷觀之。丈乃令侍者請首座。喚典座來。頭陀見首座不許。見典座云。此正是溈山主也。首座有慍色。丈即指凈瓶。問云。不得喚作凈瓶。你二人喚作什么。首座云。不得喚作木??。典座踢倒凈瓶。丈笑曰。首座輸卻山子也。首座即華林。典座即祐也。丈遂遣祐住溈山。既營梵宇。連帥李景讓。奏寺額號同慶。相國裴公休。亦嘗咨詢玄奧。由是天下學者輻輳焉。示眾云。夫道人之心。質(zhì)直無偽。無背無面。無詐妄心行。一切時中。視聽尋常。更無委曲。但情不附物即得。從上諸圣。只是說濁邊過患。若無許多惡覺情見想習之事。便喚作無事道人。有何不可。 時有僧問。頓悟之人更有脩否。答云。若真悟得本。脩與不脩。是兩頭語。如今初心雖從緣得個入處。猶有無始以來習氣。未能頓凈。須教渠凈除現(xiàn)業(yè)流識。即是脩也。不道別有法。教渠脩行。從聞入理。聞理深妙。心自圓明。不居惑地??v有百千妙義。抑揚皆當。此乃得座披衣。自作活計時也。以要言之。則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舍一法。若也單刀趣入。凡圣情盡。體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 祐問仰山。從何處歸。仰云田中。祐云。禾好刈也未。仰云。好刈也。祐云。作青見。作黃見。作不青不黃見。仰云。和尚背后是什么。祐云子還見么。仰拈起一穗禾云。和尚何曾問著者個。祐云此是鵝王擇乳。 祐睡次。仰山問訊。祐面向壁。仰云。和尚何得如此。祐轉身云。我適來得一夢。試與我原看。仰山取一盆水。與祐洗面。少頃香嚴來問訊。祐云。我適來得一夢。寂子原了。汝更原看。香嚴點一碗茶來。祐云。二子見解。過于鹙子。 大中癸酉正月九日。盥漱畢。趺坐而滅。壽八十三。臘五十九。葬于山之梔子園。四鎮(zhèn)比庭行軍涇原等州節(jié)度使右散騎常侍盧簡求撰碑。進士李商隱題額。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靈祐。俗姓趙。祖父俱福州長溪人也。祐丱年戲于前庭。仰見瑞氣祥云徘徊盤郁。又如天樂清奏真身降靈。衢巷諦觀耆艾莫測。俄有華巔之叟。狀類罽賓之人。謂家老曰。此群靈眾圣標異此童佛之真子也。必當重光佛法。久之彈指數(shù)四而去。祐以椎髻短褐依本郡法恒律師。執(zhí)勞每倍于役。冠年剃發(fā)三年具戒。時有錢塘上士義賓。授其律科。及入天臺遇寒山子于途中。乃謂祐曰。千山萬水遇潭即止。獲無價寶賑恤諸子祐順途而念。危坐以思。旋造國清寺遇異人拾得。申系前意信若合符。遂詣泐潭謁大智師。頓了祖意。元和末隨緣長沙。因過大溈山遂欲棲止。山與郡郭十舍而遙。夐無人煙比為獸窟。乃雜猿猱之間。橡栗充食。浹旬有山民見之群信共營梵宇。時襄陽連率李景讓統(tǒng)攝湘潭。愿預良緣乃奏請山門號同慶寺。后相國裴公相親道合。祐為遭會昌之澄汰。又遇相國崔公慎由。崇重加禮。以大中癸酉歲正月九日盥漱畢。敷座瞑目而歸滅焉。享年八十三。僧臘五十九。遷葬于山之右梔子園也。四鎮(zhèn)北庭行軍涇原等州節(jié)度使右散騎常侍盧簡。求為碑。李商隱題額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河南洛陽人。盧坦弟。進士及第。憲宗元和間為絳州刺史。歷官光祿少卿、秘書少監(jiān)。性淡薄,不樂軒冕,棄官之洛,不逾旬而卒。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