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988,分1000頁顯示  上一頁  499  500  501  502  503  505  506  507  508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十種善法──修十種善法如師子王
十一事──師子吼喻十一事
有學(xué)弟子
外子
庶子
為魔弟子事佛
為佛弟子事佛
凈飯王生二子
白飯王生二子
斛飯王生二子
甘露飯王生二子
弟子說
種子不凈
芥子喻
當(dāng)來比丘,畜養(yǎng)妻子
十種善法──修十種善法如師子王
【三藏法數(shù)】
(出寶雨經(jīng))
菩薩因修善法,得無上正真之道,為天人師,令一切邪魔外道,見者無不調(diào)伏,如師子王,有大威力,而能懾伏諸獸,所向無不自在,故以為喻也。
〔一、得不驚怖〕,謂菩薩以勇猛精進(jìn),得最上乘,于諸法中無與等者;故能游戲生死,不驚不怖,得大自在,如師子王,于百獸中,莫能與等,游行之處,無所驚怖也。
〔二、得無怯懼〕,謂菩薩具大智辯才,于一切諍論之時(shí),無少怯懼,亦不矜勝;如師子王,聞彼野干諸惡獸聲,終無怯懼也。(野干似狐而小,形色青黃,群行,夜鳴如狼聲。)
〔三、心無退屈〕,謂菩薩具大智辯才,勇猛精進(jìn)之心,如金剛山,不可遷動(dòng)。設(shè)于眾中有所諍論,其心勇猛,終無退屈。如師子王,雖令近人,終無退避也。
〔四、如師子吼〕,謂菩薩為諸有情說大乘法,能令一切外道天魔,驚怖解散,如師子王,哮吼之時(shí),能令惡獸野干之屬,悉皆驚駭,馳走而去也。
〔五、得無所畏〕,謂菩薩具平等智,得大自在,于諸有情界中,威儀寂靜,得無所畏。如師子王,游行諸處,獨(dú)行絕侶,心無所畏也。
〔六、游行園林〕,謂菩薩自性寂靜,智慧融通,常能游戲無礙善法之林。如師子王,自性無畏,能現(xiàn)威勢,游諸園林也。
〔七、依止巖窟〕,謂菩薩以禪定智慧,而為巖窟行住坐臥,依止其中。如師子王,常于高巖邃窟之中,而為依止也。
〔八、得無所取〕,謂菩薩以勇猛精進(jìn)之心,舍棄一切煩惱,永無所取。如師子王,棄舍所有藏積,悉無所取也。
〔九、能破諸魔〕,謂菩薩成等正覺,坐于菩提道場,獨(dú)一無二,而能摧破諸魔軍眾。如師子王勇猛勢力,而能懾伏諸惡獸也。
〔十、守護(hù)法苗〕,謂菩薩于諸示現(xiàn)之處,一切有情,所種善法之苗,悉為守護(hù),不令邪魔外道之所損壞。如師子王,所游行處,一切惡獸無能親近于彼,而壞人之禾苗也。
十一事──師子吼喻十一事
【三藏法數(shù)】
(出涅槃經(jīng))
如來說法,每以師子吼為喻者,蓋表如來于大眾中,無畏而說,有此十一事也。
〔一、破壞詐師子〕,謂如來無畏宣說正法,則彼邪魔外道之說,自然摧破。猶真師子王震吼,則彼詐作師子者,自失聲矣。
〔二、試自身力〕,謂如來無畏說法,以示如實(shí)智用,通達(dá)一切,了了分明,無有能壞,亦無能勝。猶師子震吼,亦欲試其自身之力也。
〔三、令住凈處〕,謂如來無畏說法,專為開示一切眾生,令知諸佛所行清凈境界。猶師子震吼,而自振其尾,令所住之處,除去塵垢而得清凈也。
〔四、令諸子知處所〕,謂如來無畏說法,專為開示一切邪見眾生,反邪向正,有所歸依。猶師子震吼,亦令諸子,知其所住之處也。
〔五、令群輩無怖〕,謂如來無畏說法,為令一切眾生,出離生死,而無怖畏。猶師子震吼,亦令群輩無怖心也。
〔六、眠者得覺悟〕,謂如來無畏說法,為令一切眾生為無明迷惑之所覆障者,悉皆開曉。猶師子震吼,令群輩睡眠,皆得覺悟也。
〔七、令諸獸不放逸〕,謂如來無畏說法,為令一切眾生,守護(hù)身語,心不放逸;若有行惡法者,悉知慚愧,而生悔心。猶師子震吼,令一切諸獸皆不放逸也。
〔八、令諸獸依附〕,謂如來以無畏力,宣說正法,為欲開示一切邪見眾生,悉令正信,不為外道所惑。猶師子震吼,能令諸獸,離彼窟穴,悉來依附也。
〔九、調(diào)大香象〕,謂如來無畏說法,亦為破壞富蘭那等憍慢之心,令其調(diào)伏,而生正信。猶師子震吼,調(diào)伏大香象也。(梵語富蘭那,無翻,外道名。)
〔十、教告子息〕,謂如來無畏說法,為令聲聞、緣覺自恥小乘之證,而向慕大乘之道。猶師子震吼,教告子息,令其跳躍增進(jìn)勇猛也。
〔十一、莊嚴(yán)眷屬〕,謂如來無畏說法,教諸菩薩,發(fā)廣大心,圓滿十力;亦令四部,離諸邪見,不生怖畏。猶師子震吼,而自莊嚴(yán)其眷屬也。(十力者,一是處非處智力、二過現(xiàn)未來業(yè)報(bào)智力、三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四諸根勝劣智力、五種種解智力、六種種界智力、七一切至處道智力、八天眼無礙智力、九宿命無礙智力、十永斷習(xí)氣智力也。四部者,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也。)
有學(xué)弟子
【三藏法數(shù)】
有學(xué)者,煩惱未盡,有法可學(xué)也。謂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精修梵行,具足多聞,于諸經(jīng)典善知法義;出現(xiàn)世間,開示四諦,令諸眾生出離生死,皆得無量義利安樂,是為眾生之師范也。(梵語須陀洹,華言入流;梵語斯陀含,華言一來;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
外子
【三藏法數(shù)】
謂諸凡夫,未曾入道,未能紹繼佛種,是名外子。
庶子
【三藏法數(shù)】
謂聲聞、緣覺,但稟小乘之教,生于法身,不從如來大法生故,是名庶子。
為魔弟子事佛
【三藏法數(shù)】
經(jīng)云:何謂魔弟子事佛?佛言:雖受佛戒,心樂邪業(yè),不信正道,不知有罪惡之報(bào),假名事佛,常與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為佛弟子事佛
【三藏法數(shù)】
經(jīng)云:何謂佛弟子事佛?佛言:奉持五戒,廣學(xué)經(jīng)法,修習(xí)智慧,知三界苦,心不樂著,欲得解脫,行于六度,知死有生,知生有死,不貪身命,不為邪業(yè),是名佛弟子事佛。(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jìn)、五禪定、六智慧也。)
凈飯王生二子
【三藏法數(shù)】
第一子,梵語名悉達(dá)多,華言頓吉。以其生時(shí)諸吉祥瑞頓出現(xiàn)故,即釋迦牟尼佛也。第二子,梵語名難陀,華言善歡喜。從初慕道,為名歡喜中勝,故云善歡喜。
白飯王生二子
【三藏法數(shù)】
第一子,梵語名調(diào)達(dá),華言天熱。以其生時(shí),人天等眾心皆驚熱故也。第二子,梵語名阿難,華言歡喜,又云慶喜。以其生時(shí),舉國欣慶故也。從佛出家持三藏教。(三藏者,經(jīng)藏、律藏、論藏。)
斛飯王生二子
【三藏法數(shù)】
第一子,梵語名摩訶男(無翻),從佛出家,即于鹿苑中最初得度。第二子,梵語名阿那律,華言無滅,又云無貧。從佛出家,所謂天眼第一者是也。
甘露飯王生二子
【三藏法數(shù)】
第一子,梵語名婆娑(無翻),第二子,梵語名跋提,華言小賢。從佛出家,即于鹿苑中最初得度是也。
弟子說
【三藏法數(shù)】
弟子即聲聞、緣覺、菩薩等諸大弟子也。謂佛在世時(shí),承佛加被,各運(yùn)神通,隨機(jī)演教,化度眾生,是名弟子說。
種子不凈
【三藏法數(shù)】
種子不凈有二:一者內(nèi)種,謂觀此身從昔煩惱業(yè)生。二者外種,謂攬父母遺體而成此身。以是觀之,此身內(nèi)外因種實(shí)為不凈。大智度論云:是身種不凈,非馀妙寶物,不從白凈生,但從穢中出。是也。
【三藏法數(shù)】
種子有二:一內(nèi)種,謂人之身從昔煩惱業(yè)因而生。二外種,謂此身受父母遺體而生,故名種子不凈。
芥子喻
【三藏法數(shù)】
謂有城四方而各百里,其中滿堆芥子;人間百年,但取一粒;取盡此芥,乃為一劫,是名芥子喻。
當(dāng)來比丘,畜養(yǎng)妻子
【三藏法數(shù)】
謂末法之時(shí),比丘不持戒律,畜養(yǎng)妻子,與俗無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