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411,分495頁顯示  上一頁  469  470  471  472  473  475  476  477  478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夏子威(威如 )
姚斌敏(子廉 )
張書紳(子訓(xùn) 半崖 )
丁元照(子和 )
胡瑞瀾(子安 觀浦 )
孫詒經(jīng)(子授 文愨 )
陳克劬(子勤 )
陳啟佑(子后 我珊 )
江珍楹(靜軒 子平 )
景聞(子乾 鳴皋、云槎 )
陸汝猷(子嘉 )
張家驤(子騰 文莊 )
保昌(子猷 奎垣 )
葛士達(dá)(伯材、子材 )
胡毓筠(傳簡 子青 介鄉(xiāng) )

人物簡介

江上詩鈔
字威如,同治乙丑恩貢。工詞章,為邑名師,造就人才甚眾。年七十馀卒。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三
姚斌敏,字子廉,漢軍旗人。同治乙丑進(jìn)士,官漳浦知縣。有《木癭庵詩存》。

人物簡介

全臺詩
張書紳(?~?),字子訓(xùn),號半崖,臺北大龍峒人。原籍同安。同治四年(1865)舉人。候選訓(xùn)導(dǎo)。曾參與《淡水廳志》撰輯采訪。書法澹逸蕭疏,骨格遒勁〖參考:(1)連橫《臺灣詩乘》。(2)蛻萒老人《大屯山房譚薈》。(3)《臺灣通志》,臺灣銀行經(jīng)濟(jì)研究室,臺灣文獻(xiàn)叢刊第130種?!健#▍歉V?/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丁元照(1826--1885),字子和,清無錫人。諸生。工制舉文,有聲黌序。著有《焦桐集》。

人物簡介

維基
胡瑞瀾(?—1886年),字子安,號觀浦,湖北武昌府江夏縣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進(jìn)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官山西學(xué)政、湖南學(xué)政。同治五年(1866年)任光祿寺卿。次年出任廣東學(xué)政。同治七年(1868年)任大理寺卿。次年改左副都御史。同治十年(1871年)升禮部右侍郎,改兵部左侍郎。同治十二年(1873年)任浙江學(xué)政,期間以欽差大臣重申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并維持原判。冤案昭雪后,胡瑞瀾等三十馀名官員均被處分。光緒十年(1884年),任通政使司副使。官至大理寺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6—1890 【介紹】: 清浙江錢塘人,字子授。咸豐十年進(jìn)士。光緒間官至戶部左侍郎。曾疏請廣開言路及罷圓明園工程,對設(shè)銀行、造鐵路,則認(rèn)為將導(dǎo)致利益外溢,堅(jiān)拒之。卒謚文愨。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七
孫詒經(jīng),字子授,錢塘人。咸豐庚申進(jìn)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官至戶部侍郎。追謚文愨。有《?欹堂稿》。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三
陳克劬,字子勤,丹徒人。同治丁卯舉人。有《晴漪閣詩》。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四
陳啟佑,字子后,號我珊,武陵人。同治丁卯舉人,官彭澤知縣。有《耐冷山房詩存》。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四
江珍楹,字靜軒,號子平,德清人。同治丁卯舉人。
景聞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維基
景聞(1827年—?),字子乾,號鳴皋,一號云槎,謨爾啟特氏,蒙古鑲黃旗人。道光己酉舉人,咸豐壬子進(jìn)士。后任戶部郎中,四川順慶府知府。

人物簡介

江上詩鈔
字子嘉,承如子。同治丁卯優(yōu)貢,浙江候補(bǔ)知縣,著有金粟齋詩鈔。
張家驤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家驤(1827年—1885年),字子騰,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晚清政治人物。卒謚文莊。同治元年(1862年)殿試第二甲第十二名,賜進(jìn)士出身,時(shí)年三十五歲。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1867年出督山東學(xué)政,尋調(diào)山西(與于建章對調(diào))。1868年因父喪解職,守喪后重新上任舊職。歷升翰林院侍講(同治十年,1874年8月)、南書房行走(同治十三年,1874年9月)侍讀、侍講學(xué)士等。光緒元年(1875),任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12月,任日講起居注官,光緒二年,任國子監(jiān)祭酒,光緒七年(1881),任詹事府少詹事,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光緒八年,任詹事府詹事,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銜,署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wù),任稽察科事內(nèi)閣學(xué)士,經(jīng)筵講官,光緒九年(1884),任直隸省舉人復(fù)試閱卷大臣,殿試讀卷官,朝考閱卷大臣,授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wù),任武闈會試正考官,慈禧太后50壽慶,賞賜張家驤“砥德礪才”牌匾,并賜紫禁城騎馬,終官吏部右侍郎。光緒十一年(1885年),張家驤病逝于吏部侍郎任上,歸葬于鄞縣龍觀。

人物簡介

維基
保昌(1828年—?),字子猷,號奎垣,曹氏,漢軍正紅旗人,籍順天府寶坻縣。清朝官員,進(jìn)士出身。隸正紅旗漢軍崇繼佐領(lǐng)下。咸豐八年(1858)戊午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三甲進(jìn)士,隨即補(bǔ)授甘肅伏羌縣(今甘谷縣)知縣。光緒四年(1878)升任知府銜甘肅肅州直隸州知州(駐地今甘肅酒泉市)。陜甘總督左宗棠在推薦保昌任肅州知州的奏折中寫道,“今肅州直隸州知州為新疆出入門戶,地沖差煩,且有駐扎兵勇,兼辦轉(zhuǎn)運(yùn),以及撫綏彈壓,非精明強(qiáng)干之員不足以資治理”;“保昌年壯才明,辦事穩(wěn)慎,在甘有年,于西路地方情形最為熟悉,現(xiàn)蒞伏羌,嚴(yán)禁罌粟及籌辦善后一切事宜,均臻妥協(xié)。以之升補(bǔ)肅州直隸州知州,實(shí)堪勝任,人地極其相宜”。光緒元年(1875)乙亥、十四年(1888)戊子,出任甘肅鄉(xiāng)試同考官。甘肅光緒元年(1875)乙亥鄉(xiāng)試(清朝陜甘分闈后甘肅第一次鄉(xiāng)試)第六房考官保昌的擬作范文載入該年《甘肅鄉(xiāng)試闈墨》。家族除保昌中進(jìn)士外,另出七位科舉人,包括乾隆朝的三位文舉人和一位武舉人(均載《欽定八旗通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上海人,字伯材,一字子材。諸生。同治間官至平定知州。有《從戎日記》、《遂志齋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八
葛士達(dá),字伯材,號子材,上海人。諸生,官平定知州。有《遠(yuǎn)志齋詩稿》。

人物簡介

維基
胡毓筠(1829年—1892年),又名傳簡,字子青,號介鄉(xiāng)。湖北省武昌府武昌縣(今屬湖北鄂州市華容區(qū))人。咸豐元年(1851年)辛亥舉人。咸豐九年(1859年)己未科第二甲第二十三名進(jìn)士出身。點(diǎn)翰林院庶吉士。十年(1860年):翰林院散館,授編修。十一年(1861年):翰林院編修,充功臣館纂修、國史館協(xié)修、實(shí)錄館纂修。同治元年(1862年):翰林院編修,充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二年(1863年):升翰林院撰文,充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三年(1864年):五月十五日奉旨記名以御史用。四年(1865年):三月補(bǔ)授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五年(1866年):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八月改江西道御史。六年(1867年):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十月改河南道御史。八年(1869年):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內(nèi)授禮科給事中。十一年(1872年):以禮科給事中稽察興平倉。十二年(1873年):升吏科掌印給事中,充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十三年(1874年):以吏科掌印給事中巡視中城。光緒二年(1876年):以吏科掌印給事中稽察海運(yùn)倉,外授浙江督糧道。四年(1878年):浙江督糧道,加按察使銜。五年至九年(1879年-1883年)丁父憂接丁母憂。十年(1884年):起用山西雁平道,后加二品銜、二品頂戴。誥授資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