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袁似道(一一九一~一二五七),字子淵,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韶子。以父蔭補(bǔ)承務(wù)郎,監(jiān)無為縣襄安鎮(zhèn)。理宗紹定四年(一二三一),為江南東路安撫司干辦。端平二年(一二三五),充沿海制置司機(jī)宜文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通判嘉興府,十一年,知嚴(yán)州。寶祐五年卒,年六十七。事見《清容居士集》卷三三《西山阡表》。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臺州仙居人,字子奇,號兌齋。郭晞宗子。寧宗嘉定七年進(jìn)士。理宗端平初拜右正言,擢右史,彈劾權(quán)俸無所避。時與杜范、徐元杰諸賢,號端平六君子。官終起居舍人。卒謚正肅,一作忠肅。有《兌齋集》。全宋詩
郭磊卿,字子奇,號兌齋,仙居(今屬浙江)人。從朱熹學(xué)。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進(jìn)士(《嘉定赤城志》卷三三)。理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通判嚴(yán)州。官至樞密院編修、寶章閣待制,與徐元杰、劉漢弼等號稱端平六君子。有《兌齋集》(《宋元學(xué)案》卷六九),已佚。事見清光緒《仙居志》卷一三。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七四二三
郭磊卿,字子奇,號兌齋,臺州仙居(今浙江仙居)人,嘉定七年進(jìn)士。端平初拜右正言,尋擢右史,彈劾權(quán)幸無所避,為史嵩之所抑,除起居郎。磊卿憤不得言,徑出國門求去,遂郁郁不得志而卒。磊卿與侍從徐元杰、劉漢弼等號端平六君子,天下方想聞其風(fēng)采,而皆相繼以沒。理宗亦念之不已,特謚正肅(一作謚忠肅),為立正諫坊以旌之。著有《兌齋集》。見《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三,《宋詩紀(jì)事》卷六一,《宋元學(xué)案》卷六九,《宋史翼》卷一六。
人物簡介
孫德之(一一九二——?),字道子,號太白山人,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登嘉熙二年進(jìn)士第,又中宏詞科。歷國子博士,出為建寧通判,擢秘書監(jiān)丞。以國事不可為,遂絕意仕進(jìn),筑太白山齋,潛心著述。作有《續(xù)大事紀(jì)》及文集《太白山齋稿》等數(shù)百卷。見所撰《谷溪散人劉德甫墓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敬鄉(xiāng)錄》卷一四,《金華先達(dá)傳》卷九及明代裔孫孫學(xué)《太白山齋遺稿后序》(《太白山齋遺稿》附)。
人物簡介
【介紹】: 金平州人,字子正,初名元亮。弱冠作詩便有高趣。哀宗正大末,為南陽酒官。遭亂,流寓襄陽。后北歸,寄食燕中。年四十余卒。中州集
元粹,字子正,初名元亮,后止名粹,平州人,系出遼世衣冠家。年十八九,作詩便有高趣。性習(xí)專固,世事不以累其業(yè),故時輩無能當(dāng)之者。正大末,用門資敘為南陽酒官。遭亂,流寓襄陽。襄陽破,只身北歸,寄食燕中,遂為黃冠師。有十月風(fēng)霜侵病骨,數(shù)家針線補(bǔ)殘衣之句。親舊有憐其孤苦,欲為之更娶者,子正業(yè)已高舉,主太極道院,竟不能自返。年四十馀,癸卯九月病卒。詩人淄川楊叔能挽之云:匹婦主中饋,雖貧生理存。五言造平淡,只影臥黃昏。漫下陳蕃榻,虛沾文舉尊。北平家世絕,銜恨入荒原。從弟郁亦攻詩,方之其兄,蓋商、周矣。
人物簡介
【生卒】:1192—1273 【介紹】: 宋隆興豐城人,初名子柔,字仲立,號矩山。理宗寶慶二年進(jìn)士。積官刑部侍郎兼給事中。充太子詹事,輔導(dǎo)東宮。景定間拜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因反對公田法,忤賈似道,罷歸。卒謚文惠。有《矩山存稿》。全宋詩
徐經(jīng)孫(一一九二~一二七三),初名子柔,字仲立,號矩山,豐城(今屬江西)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jìn)士。授瀏陽主簿,遷知永興縣。淳祐六年(一二四六),知臨武縣(《八瓊室金石補(bǔ)正》卷一一八)。后通判潭州。寶祐元年(一二五三),知吉州(《平塘集》卷三悼詩題署)。遷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召為秘書監(jiān)兼太子諭德,累遷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度宗咸淳九年卒,謚文惠。有集(劉克莊《給事徐侍郎先集序》),已佚。明萬歷四十二年裔孫徐鑒收集遺文編刻《宋學(xué)士徐文惠公存稿》五卷。事見本集末附熊朋來《宋翰林學(xué)士徐公墓表》,《宋史》卷四一○有傳?!⌒旖?jīng)孫詩,以明萬歷徐鑒刻本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矩山存稿》(簡稱四庫本),編為一卷。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七六九○
徐經(jīng)孫(一一九二——一二七三),初名子柔,字仲立,號矩山,隆興府豐城(今江西豐城)人。寶慶二年進(jìn)士,授瀏陽主簿,辟永興令,知臨武縣,通判潭州。為監(jiān)察御史。進(jìn)直寶章閣、福建提點刑獄,號稱平允。召為秘書監(jiān)兼太子諭德。歷宗正少卿、起居舍人、起居郎,遷刑部侍郎兼給事中,升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公田議起,經(jīng)孫極論非便,忤丞相賈似道。拜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未踰月罷。閒居十年,咸淳九年六月卒,年八十二。見熊朋來《宋翰林學(xué)士贈金紫光祿大夫謚文惠徐公墓表》(《宋學(xué)士徐文惠公存稿》附錄),《宋史》卷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劉厚南,字子固,號寶山,慈溪(今浙江慈溪東南)人。寧宗嘉定元年(一二○八)進(jìn)士,調(diào)瑞安尉,知錢塘縣(清康熙《錢塘縣志》卷九)。理宗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為國子博士,累遷著作郎(《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出知臺州。有《寶山雜著》,已佚。清光緒《慈溪縣志》卷一九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莫子文(一一九三——?),字武仲,吳江(今江蘇吳江)人。寶慶二年進(jìn)士,授瑞州教授。端平二年差建康教授。淳祐中知嘉興縣,拒括田令,歸里。久之復(fù)原官,通判道州。十二年改差浙西安撫司機(jī)宜。寶祐元年改差通判臨安府。充尚書省檢閱官,兼提領(lǐng)江淮茶鹽所主管文字。授行大府事部,充尚書省茶鹽所檢閱官,分司真州。論罷,與祠。開慶元年,差權(quán)廣德軍。景定三年罷歸,家居者五六年,以朝散大夫致仕。見《自撰墓志》。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子尹。史彌忠子。寧宗嘉定十年進(jìn)士。歷朝奉郎,以將作丞兼知真州,權(quán)淮南轉(zhuǎn)運(yùn)判官。曾率眾捍敵于儀真。后擢大理丞兼知揚(yáng)州。卒年七十八。全宋文·卷七六六一
史巖之,字子尹,慶元府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彌忠子,嵩之之弟。嘉定十年進(jìn)士。端平間以將作監(jiān)丞、大理丞知真州、揚(yáng)州。嘉熙中歷軍器監(jiān)、秘書少監(jiān)、太府卿、刑部侍郎、戶部尚書,均兼知臨安府。以敷文閣學(xué)士知隆興府。淳祐間,以龍圖閣學(xué)士知紹興府。遷端明殿學(xué)士、知福州。開慶元年為沿江制置副使。終資政殿大學(xué)士。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會稽續(xù)志》卷二,《咸淳臨安志》卷四九,《延祐四明志》卷五,《萬姓統(tǒng)譜》卷七四,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
人物簡介
【生卒】:1193—1269 【介紹】: 金元間河?xùn)|人,字子玉。以耶律楚材薦,為朝廷侍從,未幾辭去。后徙家燕都,以琴書自娛。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閩清人,家瓊州,字白叟,又字如晦,號海瓊子,又號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繼為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博覽眾籍,善篆隸草書,工畫竹石。寧宗嘉定中詔征赴闕,對稱旨,命館太乙宮。傳其常往來名山,神異莫測。詔封紫清道人。有《海瓊集》、《道德寶章》、《羅浮山志》。全宋詩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長庚,因繼雷州白氏為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閱、眾甫,號海瓊子、海南翁、瓊山道人、蠙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閩清(今屬福建)人,生于瓊山(今屬海南)。師事陳楠學(xué)道,遍歷名山。寧宗嘉定中詔赴闕,命館太乙宮,賜號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為南五祖之一。有《海瓊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為《海瓊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見本集卷首彭耜《海瓊玉蟾先生事實》?!“子耋冈?,以明正統(tǒng)??仙重編《海瓊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續(xù)集二卷為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簡稱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萬歷藍(lán)格鈔《海瓊白真人文集》(簡稱明鈔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劉雙松安正堂刊《新刻瓊琯白先生集》(簡稱劉本),清乾隆刊《宋海瓊白真人詩文全集》(簡稱乾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詩及新輯集外詩,另編為一卷。全粵詩·卷三一
白玉蟾(一一九四 — 一二二九),本名葛長庚,因繼雷州白氏為后,改今名。字如晦、白叟、以閱、眾甫,號海瓊子、海南翁、瓊山道人、蠙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本閩人,生于瓊山(今屬海南)。善詩文書畫。師事陳楠學(xué)道,遍歷名山。宋寧宗嘉定中詔赴闕,命館太乙宮,賜號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為南五祖之一。相傳理宗紹定二年解化于盰江。有《海瓊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為《海瓊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見本集卷首彭耜《海瓊玉蟾先生事實》,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九、明上官崇修唐胄纂正德十六年刊《瓊臺志》卷四〇有傳。詞學(xué)圖錄
葛長庚(1194 -?)字如晦、紫清、白叟,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號蠙庵、海蟾、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閩清(今屬福建)人。入道武夷山。嘉定中,詔征赴闕,館太乙宮,封紫清明道真人。曾舉童子科,后出家為道士,師事陳楠九年,楠死,游歷天下,后隱居著述,致力傳播丹道,為南宗第五代傳人,即"南五祖"之五,飛升后封號為"紫清明道真人",世稱"紫清先生"。有石刻留惠州西湖玄妙觀。幼聰慧,諳九經(jīng),能詩賦,長書畫,善篆隸草書。楊慎《詞品》稱 "亦有思致,不愧詞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云:"葛長庚詞,一片熱腸,不作閑散語,轉(zhuǎn)見其高。其《虞美人》諸闋,意極纏綿,語極俊爽,可以步武稼軒,遠(yuǎn)出竹山之右。"又云:"葛長庚詞,脫盡方外氣,李易安詞卻未脫盡閨閣氣。" 所著《海瓊集》,附詞一卷《玉蟾詩余》。 又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編為《海瓊玉蟾先生文集》)、謝顯道編《海瓊白真人語錄》、《道德寶章》、《海瓊詞》、彭耜編《海瓊問道集》。全宋文·卷六七四六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姓葛,名長庚,父亡,母改適白氏,遂為白氏子,改名玉蟾,字如晦,號海蟾,又號海瓊,瓊州(治今海南瓊山)人。少學(xué)道,師翠虛子陳楠于羅浮山。嘉定中游歷江南,常居武夷山。徵赴闕,對稱旨,詔封紫清真人。紹定中猶在世。博學(xué)善屬文,工書畫,自謂「平生翰墨半天下」。道教奉為南宗第五祖。見《歷代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九,《棲真志》卷四,《圖繪寶鑒》卷四及所撰諸文。著作今存《常清靜經(jīng)注》、《九天應(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jīng)集注》、《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后人又輯有《海瓊白真人語錄》、《海瓊問道集》、《海瓊傳道集》、《紫清指玄集》等。見本集卷首彭耜《瓊海玉蟾先生事實》。
人物簡介
【生卒】:1194—1261 【介紹】: 金元間平陽府人,字子京,號澹軒。陳賡弟。金末兵亂,隱廬氏山中,后署平陽教授。耶律鑄奏置經(jīng)籍所于平陽,命庾領(lǐng)之。世祖中統(tǒng)元年薦授平陽路提舉學(xué)校官。詩見《河汾諸老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