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3詞典 2分類詞匯 21
《國語辭典》:女媧(女媧)  拼音:nǚ wā
1.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女帝。與伏羲為兄妹。人首蛇身,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bǔ)天,并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xù)人類生命。
2.太行山的別名?!妒挛锂惷?。坤輿部。山。王母山女媧山》:「十道山川考,太行山為天下之脊,一名王母、一名女媧?!?/div>
《漢語大詞典》:女媧氏(女媧氏)
中國 神話傳說中人類的始祖。傳說她與 伏羲 由兄妹而結(jié)為夫婦,產(chǎn)生人類。又傳說她曾用黃土造人,煉五色石補(bǔ)天,斷鰲足支撐四極,平治洪水,驅(qū)殺猛獸,使人民得以安居。并繼 伏羲 而為帝。參閱《淮南子·覽冥訓(xùn)》、史記 司馬貞 補(bǔ)《三皇本紀(jì)》太平御覽卷七八皇王部《女媧氏》所舉諸書。
《國語辭典》:黃花(黃花)  拼音:huáng huā
1.泛指黃色的花。唐。司空圖 獨(dú)望詩:「綠樹連村暗,黃花出陌稀?!?br />2.百合科「萱草」、「金針菜」的別名。參見「萱草」條。
3.菊科「菊花」的別名。參見「菊花」條。
《國語辭典》:山東(山東)  拼音:shān dōng
1.省名。參見「山東省」條。
2.戰(zhàn)國時指函谷關(guān)、崤山以東?!稇?zhàn)國策。趙策二》:「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關(guān)以害山東矣。」
3.太行山以東。唐。章碭〈焚書坑〉詩:「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br />4.古亦指華山以東?!稘h書。卷六九。趙充國等傳》贊曰:「秦漢已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
《國語辭典》:山西  拼音:shān xī
1.省名。參見「山西省」條。
2.古稱華山之西?!稘h書。卷六九。趙充國等傳。贊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
《國語辭典》:山外  拼音:shān wài
中國佛教天臺宗在宋代分山家和山外兩派。悟因受他宗思想的影響,主張修觀,但觀真心法性。因此認(rèn)為《金光明玄義》廣本是偽作,引起知禮的批判,認(rèn)為背離天臺宗的思想。以悟因師徒寺院位在山城之外,故稱為「山外」。《佛袓統(tǒng)紀(jì)》卷一○:「而四明之學(xué)者始指恩、清、昭、圓之學(xué),稱為『山外』。」
《漢語大詞典》:山家宗
佛教天臺宗流派之一。天臺宗傳至 宋 代分為兩派:一為 晤恩 派,名山外宗,今失傳;一為 四明尊者知禮法師 派,名山家宗,是天臺宗的正統(tǒng)。
《漢語大詞典》:大行
即 太行山 。書·禹貢:“ 大行 、 恒山 ,至于 碣石 ,入于海?!?span id="qupcfcm" class="book">《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齊侯 遂伐 晉 ,取 朝歌 。為二隊,入 孟門 ,登 大行 ?!?杜預(yù) 注:“ 大行山 在 河北郡 北?!?/div>
《漢語大詞典》:東陽(東陽)
(1).古邑名。 春秋 魯 地。在今 山東省 費(fèi)縣 境。左傳·哀公八年:“ 吳 師克 東陽 而進(jìn),舍於 五梧 。”
(2).古邑名。 春秋 齊 地。在今 山東省 臨胊縣 境。左傳·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東陽 而遂圍 萊 。” 杜預(yù) 注:“ 東陽 , 齊 竟上邑?!?br />(3).古邑名。 戰(zhàn)國 楚 地。在今 江蘇省 盱眙縣 境。國語·楚語上:“若資 東陽 之盜使殺之,其可乎?” 韋昭 注:“ 東陽 , 楚 北邑?!?br />(4).古地區(qū)名。 春秋 晉 地。相當(dāng)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東 邢臺 、 邯鄲 一帶。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吳 略 東陽 ?!?杜預(yù) 注:“ 東陽 , 晉 之 山 東邑, 魏郡 廣平 以北?!?br />(5).古地區(qū)名。 戰(zhàn)國 趙 地。韓非子·初見秦:“以 代 、 上黨 不戰(zhàn)而畢為 秦 矣, 東陽 、 河 外不戰(zhàn)而畢反為 齊 矣。” 陳奇猷 集釋引 鮑彪 曰:“ 東陽 屬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br />(6).指 漢 東陽侯 張相如 。漢書·賈誼傳:“於是天子議以 誼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東陽侯 、 馮敬 之屬盡害之?!?顏師古 注:“ 東陽侯 , 張相如 也?!?唐 皮日休 《悼賈》:“上既悅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與 東陽 ,道既擯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br />(7).指 南朝 梁 沈約 。因其曾為 東陽 守,故稱。 宋 曹組 《驀山溪·梅》詞:“孤芳一世,供斷有情愁,消瘦損, 東陽 也,試問花知否?” 元 袁易 《臺城路》詞:“風(fēng)流漸懶,但詩惱 東陽 ,病添 中散 。”參見“ 東陽銷瘦 ”。
(8).復(fù)姓。 南朝 宋 有 東陽無疑 。
《漢語大詞典》:東陽銷瘦(東陽銷瘦)
梁書·沈約傳:“﹝ 沈約 ﹞ 永明 末,出守 東陽 ……百日數(shù)旬,革帶常應(yīng)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痹^ 沈約 因操勞日漸消瘦,后以“東陽銷瘦”為形容體瘦的典故。 宋 賀鑄 《滿江紅·傷春回》詞:“誰念 東陽 銷瘦骨,更堪白苧衣衫薄?!币嘧鳌?東陽瘦體 ”、“ 東陽瘦 ”。 元 喬吉 《雙調(diào)行香子·題情》套曲:“ 東陽 瘦體, 潘岳 蒼顏,我怕春歸,愁日永,捱更闌?!?清 納蘭性德 《采桑子·又塞上詠雪花》詞:“誰憐辛苦 東陽 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國語辭典》:山西  拼音:shān xī
1.省名。參見「山西省」條。
2.古稱華山之西。《漢書。卷六九。趙充國等傳。贊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
《漢語大詞典》:井陘(井陘)
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脈。有要隘名 井陘口 ,又稱 土門關(guān) 。 秦 漢 時為軍事要地。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荊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誘 注:“ 井陘 ,在 常山 井陘縣 ?!?span id="mtwvkk8" class="book">《元和郡縣圖志·恒州》:“ 井陘縣 , 六國 時 趙 地, 秦始皇 十八年, 王翦 興兵攻 趙 ,下 井陘 。 漢高帝 三年, 韓信 、 張耳 東下 井陘 ,擒 成安君 ( 陳餘 ),即此地也。 陘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 ,今名 土門口 ,縣( 獲鹿縣 )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言祖》:“萬里鳴刁斗,三軍出 井陘 ,小的們隨老爺去 河北 ,在此久等。” 王德鐘 《和悼秋醉后之作》:“書生曾把《陰符》讀,亦愿荷戈出 井陘 ?!?/div>
《漢語大詞典》:山左
(1).山的東側(cè)。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三:“﹝ 翼際山 ﹞上有 吳 江夏 太守 陸渙 所治城……山左即 沔水 口矣。”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別駕》:“某別駕之任 嶺 南,值大雨,借館於山左 許氏 家。”
(2).特指 山東省 。因在 太行山 之左(東),故稱。 清 黃宗羲 《通議大夫靳公傳》:“先世為 山左 之 歷城 人。” 清 劉大櫆 《翰林編修李公墓志銘》:“ 治運(yùn) 提學(xué) 山左 ,公主校閲,甄拔號得人?!?/div>
《漢語大詞典》:山右
山的西側(cè)。特指 山西省 。因居 太行山 之右,故稱。 清 陸隴其 《答山西范彪西進(jìn)士書》:“夙聞 山右 辛復(fù)元 先生之名,而未見其書。承乏 恒陽 ,幸與 山右 接壤,則又聞先生今之 辛復(fù)元 也?!?span id="sdoe3ji" class="book">《花月痕》第四回:“ 山右 尤畿疆屏蔽,西北膏腴?!?/div>
《漢語大詞典》:八陘(八陘)
指 太行山 的八陘。 唐 李吉甫 元和郡縣志·懷州:“ 太行陘 在縣( 河內(nèi)縣 )西北三十里。連山中斷曰陘。《述征記》曰:‘ 太行山 首始於 河內(nèi) ,自 河內(nèi) 北至 幽州 ,凡有八陘:第一曰 軹關(guān)陘 ,今屬 河南府 濟(jì)源縣 ,在縣理西十一里;第二 太行陘 ,第三 白陘 ,此兩陘,今在 河內(nèi) ;第四 滏口陘 ,對 鄴 西;第五 井陘 ,第六 飛狐陘 ,一名 望都關(guān) ,第七 蒲陰陘 ,此三陘在 中山 ;第八 軍都陘 ,在 幽州 太行陘 ?!?/div>
分類:太行山
《漢語大詞典》:天井關(guān)(天井關(guān))
又名 太行關(guān) 。在今 山西 晉城縣 南 太行山 頂,因關(guān)南有 天井泉 三處得名。形勢險峻,當(dāng) 太行 南北要沖,歷代為兵爭要地。 宋 靖康 元年改稱 雄定關(guān) , 元 末亦名 平陽關(guān) 。后漢書·章帝紀(jì):“﹝ 元和 二年﹞幸 東阿 ,北登 太行山 ,至 天井關(guān) 。” 李賢 注:“今 太行山 上,關(guān)南有 天井泉 三所也?!?/div>
《國語辭典》:洺河  拼音:míng hé
河川名。源出山西省遼縣太行山,東南流經(jīng)河南武安縣,再東流至河北省大名縣,會衛(wèi)水入運(yùn)河。也稱為「漳水」。
《漢語大詞典》:太行八陘(太行八陘)
穿越 太行山脈 的八條通道。《讀史方輿紀(jì)要·河南一·太行》引 晉 郭緣生 《述征記》:“ 太行 首始 河內(nèi) ,北至 幽州 ,凡百嶺,連亙十三州之界,有八陘:第一 軹關(guān)陘 (在今 河南 濟(jì)源縣 ),第二 太行陘 (在今 河南 沁陽縣 ),第三 白陘 (在今 河南 輝縣 ),第四 滏口陘 (在今 河北 磁縣 ),第五 井陘 (在今 河北 獲鹿縣 ),第六 飛狐陘 (在今 河北 蔚縣 ),第七 蒲陰陘 (在今 河北 易縣 ),第八 軍都陘 (在今 北京市 昌平縣 )。”向?yàn)?河北平原 進(jìn)入 山西高原 的交通要道。
《漢語大詞典》:太行山綠化工程
中國在晉、冀、豫、京四省市太行山區(qū)實(shí)施的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規(guī)劃造林396萬公頃,從生態(tài)環(huán)境上屏障北京和華北平原。建設(shè)時間為1986-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