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大智  拼音:dà zhì
極高的智慧。如:「從他的一席談話,不難察覺他是個具有大智之人?!?/div>
分類:大智智慧
《國語辭典》:上智  拼音:shàng zhì
1.上等的智慧?!逗鬂h書。卷五六。王龔傳》:「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則海內改觀?!鼓铣?。沈約 七賢論:「嵇生是上智之人,值無妄之日,神才高杰,故為世道所莫容?!?br />2.具有高度智慧的圣哲?!秾O子兵法。用間》:「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韓非子。有度》:「上智捷舉中事,必以先王之法為比。」也作「上知」。
《國語辭典》:大雄  拼音:dà xióng
對佛的尊稱。如供佛的正殿為大雄寶殿。唐。王勃〈梓州慧義寺碑銘。序〉:「仁義沸騰,則大雄拯橫流之幣?!?/div>
《漢語大詞典》:大知
有大智慧的人。知,同“ 智 ”。莊子·齊物論:“大知閑閑,小知閒閒?!?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禮記·中庸》:“ 舜 其大知也與!”
《國語辭典》:空海  拼音:kōng hǎi
人名。(西元774~835)日本平安時代高僧,為日本真言宗的鼻祖,俗姓佐伯氏。西元八○四年留學長安,八一六年創(chuàng)建金剛峰寺,又制平假名,編〈次伊呂波歌〉。著有《三教指歸》、《性靈集》等。卒謚弘法大師。
《漢語大詞典》:波若
梵語的音譯。佛教謂離一切分別執(zhí)著的大智慧。也稱“般若”。南齊書·顧歡傳論:“道家之教,執(zhí)一虛無,得性亡情,凝神勿擾;今則波若無照,萬法皆空,豈有道之可名,寧餘一之可得?” 唐 李嶠 《上應天神龍皇帝冊文》:“自非冥符幽贊,睿感潛通,何以承波若之護持,享高明之福助?!?/div>
《國語辭典》:慧覺(慧覺)  拼音:huì jué
佛陀。南朝梁。劉孝綽 棲隱寺碑:「自妙法東注,寶化西漸,公卿貴士,賢哲偉人,莫不嚴事招提,歸仰慧覺,欲使法燈永傳,勝因長久?!?/div>
《漢語大詞典》:智山
佛教語。比喻超妙的大智慧。《華嚴經》卷二二:“智山法芽,悉已清浄。或現(xiàn)菩薩,或現(xiàn)佛身?!?/div>
《漢語大詞典》:誕哲(誕哲)
猶大圣,大智。《晉書·后妃傳下·康獻褚皇后》:“嗣皇誕哲岐嶷,繼承天統(tǒng),率土宅心,兆庶蒙賴?!?/div>
分類:大圣大智
《漢語大詞典》:智慧光
佛教語。謂能照破一切迷暗的大智慧。亦用以稱佛。贊阿彌陀佛偈:“佛光能破無明闇,故佛又號智慧光。”
《漢語大詞典》:潛朗(潛朗)
猶言大智大慧。 晉 束晰 《玄居釋》:“今先生耽道修藝,嶷然山峙,潛朗通微,洽覽深識?!?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公達 潛朗,思同蓍蔡,運用無方,動攝羣會?!?/div>
分類:大智
《漢語大詞典》:夐明
猶言大智大慧。呂氏春秋·盡數(shù):“精氣之集也,必有入也……集於樹木,與為茂長;集於圣人,與為夐明。” 高誘 注:“夐,大也。”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十四》:“太虛之精氣流動,充盈于天地間,必有入也……集于珠玉,與為精英;集于圣人,與為夐明?!?/div>
分類: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