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772—811 【介紹】: 唐河中人,字和叔,一字化光。呂渭子。德宗貞元十四年進士,次年登博學(xué)宏詞科,授集賢殿校書郎。能文,一時流輩咸推尚。與王叔文厚善,遷左拾遺。二十年,以侍御史為入蕃副使,在吐蕃滯留經(jīng)年。比還,柳宗元等皆坐叔文貶,溫獨免,進戶部員外郎。歷司封員外郎、刑部郎中。旋與羊諤等謀逐宰相李吉甫,憲宗怒貶道州刺史,徙衡州,卒。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2—811 字和叔,一字化光。排行八??ね麞|平(今屬山東)。河中(今山西永濟西)人,居洛陽(今屬河南)。呂渭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登進士第,又登宏詞科,授集賢殿校書郎。二十年隨工部侍郎張薦出使吐蕃,充副使,被拘留經(jīng)年,順宗永貞元年(805)十月回京,累遷至刑部郎中。與宰相李吉甫有隙,貶道州刺史,憲宗元和五年(810)轉(zhuǎn)衡州刺史,卒。事跡見柳宗元《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劉禹錫《唐故衡州刺史呂君集紀(jì)》,新、舊《唐書》本傳。呂溫文辭精富,文體贍逸,所作銘贊“置于韓柳集中,亦為高作?!?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八)其詩“亦勝諸人”(《滄浪詩話》)。今存《呂和叔集》10卷,四部叢刊本為通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唐詩匯評
呂溫(772-811),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呂渭之子。初從陸贄治《春秋》,從梁肅學(xué)文章。貞元十四年(798)登進士第。翌年登博學(xué)宏辭科,授集賢校書,擢左拾遺。二十年,為吐蕃吊祭副使,轉(zhuǎn)侍御史。使還,歷戶部、司封員外郎,遷刑部郎中,知雜事。三年,坐誣宰相李吉甫,貶均州刺史,再貶道州。五年,改衡州。所在均有治績。卒。溫工詩文,與元稹、劉禹錫、柳宗元、李景儉友善。有《呂溫集》十卷,今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五
溫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人。貞元末進士。再遷為左拾遺。以侍御史使吐蕃。元和初還。轉(zhuǎn)戶部員外郎。再貶道州刺史。徙衡州。卒年四十。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徽州婺源人,字和叔,號萬菊。滕珙子。為安仁令。博學(xué)有源委。有《尚書注》、《尚書大意》。
人物簡介
【生卒】:998—1051 【介紹】: 宋歙州黟縣人,字和叔。仁宗天圣五年得同學(xué)究出身,復(fù)登進士第。歷來安主簿、洪州司理。遷知潯州,改廟作學(xué)堂,講說文藝。未幾,旁州之士亦來從學(xué)。慶歷二年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累除廣西轉(zhuǎn)運使。會遣將征儂智高,因督吏輸餉、治城修械有功,官至尚書司封員外郎。有文集。全宋詩
孫抗(九九八~一○五一),字和叔,黟縣(今屬安徽)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以同學(xué)究出身補滁州來安縣主簿,洪州右司理。再舉進士。遷大理寺丞、知常州晉陵縣,后以選通判耀州。慶歷二年(一○四二),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又出知復(fù)州。遷提點江南西路刑獄,廣西轉(zhuǎn)運使?;实v三年卒,年五十四。事見《臨川先生文集》卷八九《廣西轉(zhuǎn)運使孫君墓碑》。孫抗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映雪齋集》一卷為底本,參?!豆鹆指尽罚ㄇ迩〕荆?。又從《湖北通志》中輯得集外詩一首。
人物簡介
【生卒】:1021—1088 【介紹】: 宋洛陽人,一作開封人,字和叔。仁宗慶歷初進士。任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刊定《前漢書》。英宗時同判刑部,又為實錄檢討官,與修《仁宗實錄》。神宗朝至翰林學(xué)士,檢閱二府除罷官職事,撰《拜罷錄》。后出知滁、廣、江寧等州府,兼經(jīng)略安撫使。曾坐事貶建昌軍。全宋詩
陳繹(一○二一~一○八八),字和叔,洛陽(今屬河南)人,一說開封人。仁宗景祐中廷試誤用韻被黜。慶歷二年(一○四二)再舉,為別試第一(《臨川集》卷二八《雪中游北山呈廣州使君和叔同年》),歷西京留守推官,館閣校勘,集賢院校理,勘定《前漢書》。英宗初,同判尚書刑部,預(yù)修《仁宗實錄》。神宗熙寧時,為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入直舍人院,出知鄧州兼本路安撫使。元豐初,知廣州兼本路經(jīng)略安撫使,改太中大夫、龍圖閣待制、知江寧府,因事奪職貶建昌軍。哲宗立,復(fù)太中大夫。元祐三年卒,年六十八。有集三十卷,已佚。事見《蘇魏公集》卷六○《太中大夫陳公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全宋文·卷一三六二
陳繹(一○二一——一○八八),字和叔,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慶歷二年舉進士,調(diào)梁山軍判官,嘉祐三年召試學(xué)士院,充館閣校勘。英宗時除仁宗實錄院檢討官。神宗朝,累遷知制誥,除翰林學(xué)士,以侍讀學(xué)士知鄧州。還知通進銀臺司,權(quán)開封府。歷知滁、廬、廣等州。哲宗立,以太中大夫知密州。元祐三年正月卒,年六十八。見《太中大夫陳公墓志銘》(《蘇魏公集》卷六○),《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陳睦(?~一○八五),字和叔,一字子雍(《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一引《蘇州府志》),莆田(今屬福建)人。侗弟。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進士。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為秘閣校理(《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八年,遷監(jiān)察御史,出為兩浙提點刑獄(同上書卷二七○)。元豐元年(一○七八)直昭文館(同上書卷二八八)。七年,為鴻臚卿,以寶文閣待制知廣州(同上書卷三四六)。八年,移知潭州,卒(同上書卷三六一)。事見《莆陽文獻傳》卷一三。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七○一
陳睦(?——一○八五)字子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嘉祐六年進士第二。治平中為秘書丞。三年詔舉館閣才學(xué)之士,睦與劉攽、李常、李清臣輩首被選擢,除秘閣校理。熙寧中提舉兩浙常平,以丞相曾公亮薦遷提點刑獄。八年,兼監(jiān)察御史,后判登聞鼓院。元豐初假起居舍人、直昭文館,奉使高麗。還,權(quán)判刑部,進史館修撰,遷鴻臚少卿。七年改寶文閣待制、知廣州。八年,直龍圖閣、知潭州,卒,贈少保。見《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一引《蘇州府志》,《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二六二、二八八、三二四、三四六、三六一等。
人物簡介
【生卒】:1031—1082 【介紹】: 宋京兆藍田人,字和叔。呂大防弟。仁宗嘉祐二年進士。調(diào)秦州右司理參軍,監(jiān)延州折博務(wù),改知三原縣。神宗熙寧中,韓絳宣撫陜西,辟為書寫機密文字。父喪,家居講道數(shù)年。宋攻西夏,鄜延轉(zhuǎn)運使檄為從事。卒于延州官舍。嘗學(xué)于張載,能守師說。有《誠德集》。全宋詩
呂大鈞(一○三~~○八二),字和叔,藍田(今屬陜西)人。大防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伊洛淵源錄》卷八《行狀略》)。為秦州右司理參軍,監(jiān)延州折博務(wù),知三原縣。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韓絳宣撫陜西、河?xùn)|,辟為書寫機宜文字(《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六)。丁父憂,家居數(shù)年。元豐五年,會伐西夏,鄜延路轉(zhuǎn)運司檄為從事,未幾感疾卒,年五十二。有《誠德集》,已佚。事見《宋文鑒》卷一四五《呂和和叔墓表》,《宋史》卷三四○有傅。全宋文·卷一七○四
呂大鈞(一○三一——一○八二),字和叔,學(xué)者稱京兆先生,大防弟。其先汲郡人,后徙京兆藍田(今陜西藍田)。嘉祐二年中進士乙科,調(diào)秦州右司理參軍。監(jiān)延州折博務(wù)。改光祿寺丞,知耀州三原縣。韓絳宣撫陜西、河南,辟書寫機宜文字。丁父憂,服除,獨家居數(shù)年。起諸王宮教授,求監(jiān)鳳翔府造船務(wù)、鄜延路轉(zhuǎn)運司從事。元豐五年卒于延州官舍,年五十二。著有《誠德集》。見范育《呂和叔墓志銘》(《皇朝文鑒》卷一四五),《宋史》卷三四○《呂大防傳》附。
人物簡介
張利一,字和叔,開封(今河南開封)人。耆子。以蔭補供奉官、光州都監(jiān)。提點京東、淮南刑獄,知莫、冀二州,為河北緣邊安撫都監(jiān)兼閤門通事舍人、知廣信軍。治平二年知雄州兼河北緣邊安撫使,再任之。熙寧九年知保州,亦再任。坐事改衛(wèi)州鈐轄。元祐五年知滄州,尋改大名路總管、知澶州。歷鄭、相二州,終雄州團練使。時論多謂其才品俱下。有《奏議》三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二七八、四四九、四八○,《宋史》卷二九○《張耆傳》有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