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醫(yī)子
【佛學大辭典】
(譬喻)法華經(jīng)七喻之一。譬本門之開近顯遠者。有良醫(yī)為事用到他國。諸子后馀毒藥,悶絕宛轉(zhuǎn)。是時父還,諸子歡喜乞救療,父即與色香味具足之好藥草。諸子中不失心者,服之病盡愈。其失心者,毒氣深入于身不敢服。父因方便至他國,詐言死。諸子聞之,悲哀之馀,遂醒悟服其好藥,病毒悉除。于是父復歸來相見歡喜無極。此其大旨也。如來譬之醫(yī),子喻之三乘,如來以方便力,對三乘之人,雖說滅度,實則壽命無量劫而不滅度也。
醫(yī)王
【佛學大辭典】
(術語)醫(yī)中之王。稱贊佛譬以醫(yī)王。無量義經(jīng)曰:「醫(yī)王大醫(y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令眾生服?!鼓鶚劷?jīng)五曰:「成等正覺,為大醫(yī)王?!?br />【佛學常見辭匯】
醫(yī)中之王,即佛。
醫(yī)王善逝
【佛學大辭典】
(術語)藥師如來之別名(醫(yī)王之名,諸佛通用,今因藥師之名,特謂此如來為醫(yī)王)。善逝者諸佛十號之一。
【佛學常見辭匯】
藥師如來的別名。
醫(yī)喻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醫(yī)喻經(jīng),宋施護譯,一卷。以醫(yī)有四法譬佛法有四諦法。
醫(yī)羅缽龍王
【佛學大辭典】
(異類)亦云醫(yī)羅缽羅。醫(yī)羅,樹名,此翻云臭氣。缽羅。此翻云極。由此聾王往昔損此樹葉故,致頭上生此臭極之樹也。
醫(yī)羅缽呾邏龍王池
【佛學大辭典】
(地名)醫(yī)羅缽呾邏Ela%pattra者梵名。在北印度呾叉始羅國。西域記三謂其周百馀步,其水澄清,雜色蓮華,開榮有異彩云。
醫(yī)羅跋那
【佛學大辭典】
(術語)I^s/varava%n!a,又作醫(yī)羅跋那。佛之聲。譯曰自在聲,圓音。以佛之聲于一音具眾音故也。華嚴疏鈔十二曰:「醫(yī)羅跋那者,具云醫(yī)濕弗羅跋那。醫(yī)濕弗,自在也。羅跋那者,聲也。即圓音自在耳?!够墼芬袅x上曰:「醫(yī)羅跋那。醫(yī)者,具云醫(yī)濕弗羅跋,此云自在也。羅跋那者,大聲也。謂佛號大自在聲?!箍珊橐袅x四曰:「醫(yī)羅跋,上鳥兮反,下蒲末反。佛名也。正作醫(yī)字?!?/div>
舊醫(yī)
【佛學大辭典】
(譬喻)新舊二醫(yī),皆用乳藥,一非,一是也。(參見:新醫(yī))
心病難醫(yī)
【俗語佛源】
佛家認為,「四百四病」(一切眾?。┙砸浴感牟 篂橹??!感牟 咕褪峭霟乐?。正如《翻譯名義集》卷七所說:「由心識上緣故,令四大不調(diào)……由心憶想,鼓作四大,故有病生?!埂感牟‰y醫(yī)」出于禪語,見《景德傳燈錄》卷二九:「若與空王為弟子,莫教心病最難醫(yī)。」后轉(zhuǎn)化為「心病還須心上醫(yī)」,謂思想意識上的病很難用藥物去治愈。如元·吳昌齡《張?zhí)鞄煛返诙郏骸高@的是心病,還從心上醫(yī)?!褂秩纭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五:「司戶不遂其愿,成了相思之病,自古說得好:心病還須心上醫(yī)。眼見得不是盼奴來,醫(yī)藥怎得見效?」(李明權)
藥醫(y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
【俗語佛源】
眾生要得道度化,出離生死苦海,必須要同佛法「有緣」,才能「感應道交」。這個「緣」,包括善根、慧根,慕道向善之心和勇猛精進的精神等。什么人同佛法「無緣」呢?這就是經(jīng)上常說的「八難」?!赴穗y」可以分作四類:一是苦障之難,包括地獄、餓鬼、畜生和盲聾喑啞。二是樂障之難,包括北洲和長壽天。該二處的眾生壽長多樂,但缺乏智慧,甚至誤以為已入「涅槃」。三是惡增之難,即「世智辨聰」,自以為是,妄執(zhí)堅固。四是善微之難,即生在「佛前佛后」,不知佛法。值此「八難」者,便于佛法無緣。靈丹妙藥,只能醫(yī)治命不該絕的病癥;同樣,佛法廣大,只能度化有緣的人。這就是俗語「藥醫(y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的含義。如《醒世恒言》第十回:「先生,常言道:『藥醫(y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荒闱也灰心喙欧?,盡著自家意思,大了膽醫(yī)去,或者他命不該絕,就好了也未可知。」(李明權)
二種醫(yī)
【三藏法數(shù)】
(出大智度論)
〔一、小醫(yī)〕,謂但知病、知病因、知差病藥,而不知一切病、不知一切病因、不知一切差病藥,以譬聲聞不能遍知藥病,是名小醫(yī)。
〔二、大醫(yī)〕,謂一切病、一切病因、一切差病之藥,皆能遍知,乃至遍知眾生病因、差病藥等,以譬菩薩無病不知,無藥不識,是名大醫(yī)。
四法──世醫(yī)四法喻如來
【三藏法數(shù)】
(出雜阿含經(jīng))
〔一、善知病〕,謂世之良醫(yī),善能知人種種疾??;以喻如來善知一切眾生業(yè)惑等病也。
〔二、善知病源〕,謂世之良醫(yī),善知疾病所起之由;或由風濕,或由冷熱,乃至飲食色欲之類,發(fā)于眾病。以喻如來善知眾生皆由無明煩惱為其根源,而有生死輪回之病也。
〔三、善知病對治〕,謂世之良醫(yī),善知對治之方。如患冷病者,則以熱藥對治;患熱病者,則以冷藥對治;患不冷不熱病者,則以溫和之藥對治。藥若對病,病無不愈。以喻如來說法,若眾生多貪欲者,則說不凈之觀治之;多嗔恚者,則說慈悲之觀治之是也。
〔四、善知治已更不動發(fā)〕,謂世之良醫(yī),善能應病與藥,人若服已,其病即愈;病既愈已,身心安隱,不復更發(fā)。以喻如來為諸眾生善說法藥,對治一切眾生業(yè)惑之病,人能依而修之,則得出離生死之苦,成就涅槃之樂,一切業(yè)惑,不復發(fā)起矣。(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小醫(yī)
【三藏法數(shù)】
謂但知病、知病因、知差病藥,而不知一切病、不知一切病因、不知一切差病藥,以譬聲聞不能遍知藥病,是名小醫(yī)。
大醫(yī)
【三藏法數(shù)】
謂一切病、一切病因、一切差病之藥,皆能遍知,乃至遍知眾生病因、差病藥等,以譬菩薩無病不知,無藥不識,是名大醫(yī)。
醫(yī)藥
【三藏法數(shù)】
醫(yī)藥即冷熱甘苦辛酸草木諸劑,及金石丹砂之類,此皆可以治溫寒濕燥之病,藉以固身延命,成就道業(yè),是以供養(yǎng)佛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