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四韻(四韻)
亦稱“ 四韻詩 ”。 由四韻八句構(gòu)成的詩,即近體詩中的五言、七言律詩。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qǐng)灑 潘 江,各傾 陸 海云爾。” 唐 韓愈 《送溫造處士赴河陽軍序》:“留守相公為四韻詩歌其事。 愈 因推其意而敘焉。”宋史·五行志三:“ 大觀 初,甘露降於 九成宮 帝鼐室。三年冬,降于尚書省及六曹,御製七言四韻詩賜執(zhí)政已下?!?/div>
《漢語大詞典》:千秋歲(千秋歲)
(1).詞牌名。又名“千秋節(jié)”。雙調(diào),七十一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韻。參閱《詞譜》卷十六。
(2).詞牌“念奴嬌”的別稱。參閱《詞譜》卷二八。
(3).曲牌名。南北曲均屬中呂宮。南曲較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漢語大詞典》:水底魚(水底魚)
曲牌名。屬南曲越調(diào)。據(jù)《九宮大成譜》,正格是四、五、四、五、四、五、四、五(八句),末句可迭唱。一般僅用后四句,只念不唱,節(jié)拍急促。
《漢語大詞典》:轆轤體(轆轤體)
雜體詩名。律詩為八句五韻,作此體者須作五言或七言律詩五首,將第一首起韻的第一句全句,分別置于其他四首押韻的四個(gè)位置中,在第二首為第二句,在第三首為第四句,第四首為第六句,第五首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與第五首末句相同。絕句為四句,作此體者須作四首,將第一首起韻的第一句全句,分別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則第一首首句與第四首末句相同。這幾首詩的韻節(jié)如轆轤旋轉(zhuǎn)而下,故名。 宋 楊萬里 有《城上野步用轆轤體》詩。 周瘦鵑 《蘇州游蹤·雙洞江南第一奇》:“這七個(gè)字(一片飛云掩洞門)倒是現(xiàn)成的詩句,我們四個(gè)老頭兒何不借它來合作一首轆轤體詩,倒是怪好玩的?!币徽f,指聯(lián)句的一格。 宋 無名氏 《詩談》:“凡聯(lián)句兩句四句,亦有對(duì)一句出一句者,謂之轆轤體焉?!?/div>
《漢語大詞典》:鴛鴦怨曲(鴛鴦怨曲)
詞牌名。即《于飛樂》。雙調(diào)七十二字,前段八句,四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
《漢語大詞典》:五言律詩(五言律詩)
詩體之一。形成于 唐 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雙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聲韻,一韻到底,不可轉(zhuǎn)韻。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duì)仗。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詩法:“律詩難於古詩……七言律詩難于五言律詩?!币嗍》Q“ 五言律 ”、“ 五律 ”。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考證:“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 太白 之作?!?span id="o1hyqfu" class="book">《紅樓夢(mèng)》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xì)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百二十首老 杜 的七言律?!?清 趙翼 陔馀叢考·五七律排:“ 沈約 《八詠詩》……已全是五律。” 毛澤東 《給陳毅同志談詩的一封信》:“我對(duì)五言律,從來沒有學(xué)習(xí)過,也沒有發(fā)表過一首五言律?!?/div>
《國(guó)語辭典》:八法頌(八法頌)  拼音:bā fǎ sòng
傳統(tǒng)學(xué)習(xí)書法時(shí)用筆的八句要訣。指學(xué)習(xí)楷書用筆的「永字八法」?!赴朔ā沟牧鱾鳎菍ⅰ赣雷帧沟陌藗€(gè)筆畫,擴(kuò)大成楷書基本技法的極則。一曰側(cè),即點(diǎn);二曰勒,即橫;三曰弩,即豎;四曰趯,即勾;五曰策,即仰橫;六曰掠,即撇;七曰啄,即斜撇;八曰磔,即捺。其實(shí)它并不能涵蓋所有楷書筆畫,如斜勾、弧勾、辵旁、右彎勾、烈火點(diǎn)等均不在此中。
《國(guó)語辭典》:八岔  拼音:bā chà
平劇的腔調(diào)。全曲由八句組成,胡琴演奏,經(jīng)常用于唱四平調(diào)的戲中,以配合表演動(dòng)作或烘托劇中人紛亂的心境。
《漢語大詞典》:刬鍬兒(剗鍬兒)
曲牌名。全曲七或八句,共三十九字。見 明 邵璨 《香囊記·題詩》。又見 明 周履靖 《錦箋記·婆奸》。
《漢語大詞典》:八比
(1).八股文的別稱。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婦女·婦人能時(shí)藝:“性嚴(yán)而慧,深於八比之業(yè)?!?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 雷陽 一老副榜,八比以外無寸長(zhǎng)?!?王闿運(yùn) 《論文體》:“八家之名,始於八比,其所宗者 韓 也;其實(shí)乃起承轉(zhuǎn)合之法耳,固無足論?!眳⒁姟?八股 ”。
(2).排律六韻十二句中,除首尾兩韻外,中間四韻八句為八比。四韻之始為承題,又稱頷比;次稱頸比或中比;又其次稱腹比;其末稱后比。
《國(guó)語辭典》:八股  拼音:bā gǔ
1.明、清科舉時(shí)所規(guī)定的文章格式。參見「八股文」條。
2.諷刺言行比較刻板、不知變通。如:「八股的作風(fēng)」、「八股的教條」。
《漢語大詞典》:千秋歲引(千秋歲引)
詞牌名。雙調(diào)八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后段八句五仄韻。 宋 王安石 有《千秋歲引》詞。亦稱“ 千秋萬歲 ”。 宋 李冠 有《千秋萬歲》詞,較“千秋歲引”多二襯字。參閱《詞譜》。
《漢語大詞典》:七言律詩(七言律詩)
詩體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對(duì)仗及用韻,都有一定格律。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詩評(píng):“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 崔顥 《黃鶴樓》為第一?!?span id="is7rwp2" class="book">《紅樓夢(mèng)》第三七回:“將這題目謄好,都要七言律詩,明日貼在墻上,他們看了,誰能那一個(gè),就做那一個(gè)?!币嗍∽鳌?七言律 ”。 元 楊載 詩法家數(shù)·律詩要法:“五言律難於七言律,七言下字較粗實(shí),五言下字較細(xì)嫩?!?span id="oz9qt8s" class="book">《紅樓夢(mèng)》第四八回:“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xì)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百二十首 老杜 的七言律?!?/div>
《漢語大詞典》:減字木蘭花(減字木蘭花)
(1).詞牌名。 五代 人作《木蘭花令》,句式參差不一, 宋 人定為七言八句,雙調(diào),仄韻。又有《偷聲木蘭花》,于第三第七句各減三字。《減字木蘭花》即就偷聲體第一、第五句再各減三字而成。參閱《詞譜》
(2).曲牌名。屬北曲雙調(diào),字?jǐn)?shù)與詞牌不同。用在套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