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58,分164頁顯示  上一頁  76  77  78  79  80  82  83  84  8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類義
樂利主義
樂善好義
樂觀主義
理想主義
利己主義
立義為的
禮義廉恥
綠林起義
六月起義
六義附庸
分類詞匯
行方
義膽
歸金
受粟
《漢語大詞典》:類義(類義)
謂根據(jù)類似的事例,來說明意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jù)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樂利主義(樂利主義)
即功利主義。 梁啟超 《樂利主義泰斗邊沁之學說》:“要之, 邊氏 著書雖數(shù)十種,其宗旨無一不歸於樂利主義?!?胡適 《科學與人生觀序》:“既然如此,所以那些什么樂利主義強權(quán)主義越發(fā)得勢。”
《國語辭典》:樂善好義(樂善好義)  拼音:lè shàn hào yì
樂于行善,講求義氣。宋。曾鞏〈與杜相公書〉:「伏以閣下樸厚清明,讜直之行,樂善好義?!?/div>
分類:行善喜好
《國語辭典》:樂觀主義(樂觀主義)  拼音:lè guān zhǔ yì
認為人世是善美快樂多于丑惡痛苦,且前途充滿了成功的希望,一切事必趨向于至善的一種人生觀。也作「樂天主義」。
《國語辭典》:理想主義(理想主義)  拼音:lǐ xiǎng zhǔ yì
1.一般通俗用法指人類的生活中,在欲望和快樂之外,于精神上更立崇高的目的,努力求其實現(xiàn),以達人生真正意義的理論。
2.理想主義有時也是唯心論(Idealism)的另一種翻譯,其他譯法還包括理念論、觀念論,是哲學中對思想、心靈、語言及物質(zhì)事物等彼此之間關(guān)系的探討與觀點。
《國語辭典》:利己主義(利己主義)  拼音:lì jǐ zhǔ yì
一般指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行為與動機。利己主義在哲學領(lǐng)域中的討論,大抵可分為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和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心理利己主義主張,人類的種種行為本身,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我利益;倫理利己主義則主張,人類的道德生活應(yīng)優(yōu)先滿足個體的自我利益,以合乎人性與理性原則。
《分類字錦》:立義為的(立義為的)
法言修身以為弓矯身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fā)發(fā)必中矣
《國語辭典》:禮義廉恥(禮義廉恥)  拼音:lǐ yì lián chǐ
1.禮,貴賤尊卑之分。義,行事之宜。廉,廉潔方正。恥,知善惡之別。禮義廉恥為古代提倡的四種道德規(guī)范,是治國的綱領(lǐng)。《管子。牧民》:「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jié),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
2.民國二十八年,教育部定禮義廉恥為全國各校共通校訓(xùn)。并明示禮為規(guī)規(guī)矩矩的態(tài)度,義為正正當當?shù)男袨?,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
《國語辭典》:綠林起義(綠林起義)  拼音:lǜ lín qǐ yì
西漢末年,王匡、王鳳等在今湖北當陽綠林山一帶聚集饑民起義,以反對王莽篡位,稱為「綠林起義」。西元二十三年建立「更始」政權(quán),同年大敗王莽軍,推翻了王莽政權(quán)。
《漢語大詞典》:六月起義
法國1848年革命期間巴黎工人階級舉行的武裝起義。法國二月革命后,資產(chǎn)階級臨時政府迫于工人壓力,開辦“國家工廠”,收容失業(yè)工人。但另一方面又暗中積聚力量,陰謀打擊工人階級。6月22日,政府下令解散國家工廠,失業(yè)工人走投無路。次日巴黎工人舉行起義,并提出建立“民主與社會共和國”的口號。26日,起義失敗。馬克思稱這次起義是“現(xiàn)代社會中兩大對立階級間的第一次偉大戰(zhàn)斗”。
《漢語大詞典》:六義附庸(六義附庸)
謂賦。古人認為賦這種文體乃詩經(jīng)“六義”中“賦”的流衍,故以“附庸”相喻。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然賦也者,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也。於是 荀況 《智》, 宋玉 《風》《釣》,爰錫名號,與詩畫境,六義附庸,蔚成大國?!?/div>
分類:文體流衍
《分類字錦》:行方
新語義者行方
分類:行方
《分類字錦》:義膽(義膽)
王奐祭王宣徽文義膽披露上心亦回
釋惠洪 和堪維那移居詩 堪公故園舊,義膽見急難。
分類:
《分類字錦》:歸金(歸金)
金史宋可傳可姑適大族槁氏貞祐之兵夫及子皆死于難姑以白金五十笏遺可可受不辭其后姑得槁氏疏族立為后挈之省外家可乃置酒會鄉(xiāng)鄰謂姑曰姑往時遺可以金可以槁氏無子故受之今有子矣此金藁氏物非姑物也可何名取之因呼妻子舁金歸之
分類:
《分類字錦》:受粟
孔叢子子思居貧其友有饋之粟者受一車焉或獻樽酒束修子思弗為當也或曰子辭少而取多何歟子思曰伋不幸而貧于財恐絕先人之祀以受粟為周之也酒脯則所以飲宴也非義也吾豈以為分哉度義而行也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