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有相
(1).謂有貴相。 漢 王充 論衡·命義:“猶 高祖 初起,相工入 豐 沛 之邦,多封侯之人矣。未必老少男女俱貴而有相也。”北史·齊紀中·文宣帝:“﹝ 武明太后 ﹞及產,命之曰 侯尼于 , 鮮卑 言有相子也?!?唐 白居易 《自詠》:“形容瘦薄詩情苦,豈是人間有相人?”
(2).指有貴相的人。太平廣記卷三二八引 唐 戴孚 《廣異記·閻庚》:“鬼云:‘ 庚 命貧,無位祿?!?仁亶 問:‘何以致之?’鬼云:‘或絆得佳女,配之有相,當能得耳?!?br />(3).佛教語。佛教主張萬有皆空,心體本寂。稱造作之相或虛假之相為“有相”。相,指事物的形象狀態(tài)。 唐 一行 《大日經疏》卷一:“可見可現之法,即為有相;凡有相者,皆是虛妄?!?唐 姚合 《過欽上人院》詩:“有相無相身,唯師説始真。”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名》:“何謂違宗?彼以物有如種極微也。而忌言人有菴摩羅識。因言無相者無有。詰之曰:如種極微有相不?則解矣?!?/div>
《漢語大詞典》:一切法
佛教稱萬有為一切法。亦稱一切諸法。大智度論卷二:“復次一切法,略説有三種:一者有為法,二者無為法,三者不可説法。此已攝一切法。”大智度論卷二七:“何等是一切法?所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十二入名一切法?!?唐 法藏 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div>
《漢語大詞典》:心量
(1).佛教語。集起萬有的精神現象的總稱。《壇經·般若品》:“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br />(2).胸懷,心胸。 元 汪元亨 《朝天子·歸隱》曲:“塵土衣冠,江湖心量,出皇家麟鳳網?!?明 葉盛 水東日記·諸公才學心量:“諸公才學心量之不能同,此亦可見?!?續(xù)范亭 《洛陽別定安》詩:“豈愛風塵苦,男兒重膽肝,一載如一日,使我心量寬?!?/div>
《漢語大詞典》:陀羅驃(陀羅驃)
佛教語。 印度 勝論派哲學說明宇宙萬有的六原理(六諦,譯為六句義)中的第一實句義,即水、火、風……九種。亦所謂萬物皆有之本體。 章炳麟 《無神論》:“若云 耶和瓦 外本有質料,如 鞞世師 所謂陀羅驃者,則此質料固與 耶和瓦 對立?!?/div>
《國語辭典》:無中生有(無中生有)  拼音:wú zhōng shēng yǒu
道家指萬有生于虛。語本《老子》第四○章:「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购蠖嘁詿o中生有指本無其事憑空造作?!端疂G傳》第三四回:「量花榮如何肯反背朝廷?實被劉高這廝無中生有,官報私仇?!埂豆卤驹麟s劇。度黃龍。第一折》:「你兩個無中生有,胡說了這一日,把我餓的來肝腸寸斷,你還說嘴哩!」
《國語辭典》:四法界  拼音:sì fǎ jiè
中國佛教華嚴宗基本教義之一。謂對萬有的四種認識層次。一、事法界,指一般凡夫把現象當作真實存在的認識層次;二、理法界,指見知現象都是條件組成,其實都是空性的認識層次;三、理事無礙法界,指由空理的見知,進而消融現象真實感的認識層次;四、事事無礙法界,指因空理的實證而體悟現象和現象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含容,彼此之間沒有障礙的認識層次?!?a target='_blank'>金剛經纂要刊定記》卷一:「統四法界為一真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