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胡貫(1400年—1458年),字一貫,四川眉州人。治《書經(jīng)》,年四十四歲中式正統(tǒng)七年壬戌科第三甲第四十八名進(jìn)士。十二月二十八日生,行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海陽人,字道夫。成化十七年進(jìn)士。由上高知縣擢御史。弘治中,歷按浙江、福建、南畿,以強(qiáng)干聞。累擢大理右寺丞。弘治十七年審張?zhí)煜闅o辜邊民詐稱得勝事,得實(shí)。天祥死于獄。帝以東廠揭帖為憑,翻此案,欲抵一貫死。旋改謫嵩明州同知。正德間,官至江西按察使。
維基
吳一貫,字道夫,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人,民籍。廣東鄉(xiāng)試第十五名舉人。成化十七年(1481年)中式辛丑科三甲第二十六名進(jìn)士。由上高縣知縣擢監(jiān)察御史。弘治年間,歷按浙江、福建、南畿等地,后升大理寺右寺丞。京畿、河南饑荒,請發(fā)粟二十萬石以振等。后被貶,正德初年,再升江西副使,討伐華林賊有功,晉升為按察使。行軍至奉新時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西交城人,字曾唯。正德十六年進(jìn)士。授工科給事中。嘉靖初,出核牧馬草場,劾太監(jiān)谷大用等奪產(chǎn)殃民罪,又諫帝為后父陳萬言營府第過于奢華等事,皆不納。數(shù)遷至吏科都給事中,終以言張璁、桂萼奸邪,謫開州判官。
維基
解一貫,字曾唯,山西交城縣人。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第一名舉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進(jìn)士。任通政使司工科給事中,多有建言。嘉靖元年(1522年)偕同御史稽核牧馬草場。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閻洪等奏派宦官一人隨行,解一貫諫言不可,于是作罷。歷官刑科左右給事中。云南巡按郭楠因建言、廣東按察使張祐、副使孫懋以辱官校皆遭逮治;監(jiān)察御史方啟顏以杖刑打死宦官之家人而遭革職;元城縣知縣張好古因拘捕外戚家族,解一貫都上疏論救。忤逆上旨,遭停俸處分。進(jìn)吏科都給事中。教授王價、錄事錢予勛以考察罷官,藉由議禮希重新起用。解一貫等疏言:「如此,將壞祖宗百年制?!故戮篃o回應(yīng)。張璁、桂萼諂媚世宗,獲得破格提拔,又屢次上書攻擊費(fèi)宏,解一貫憤然上書斥責(zé)張、桂二人,被二人報(bào)復(fù),左遷開州判官,卒于任?!?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國語辭典》:有首尾  拼音:yǒu shǒu wěi
1.有開頭,有結(jié)尾。比喻貫徹到底,始終如一。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五:「盧雖人物不揚(yáng),然觀其文章有首尾,異日必貴?!?br />2.有勾結(jié)、有私情。《水滸傳》第二六回:「原來縣吏都是與西門慶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得說?!埂督鹌棵贰返谝欢兀骸敢鶍D果然與小廝有首尾沒有?你說饒了淫婦,我就饒了罷!」
《漢語大詞典》:貫緡(貫緡)
貫和緡都是穿錢繩,舊時錢千文稱一貫或一緡。借指錢財(cái)。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贈左散騎常侍薛公神道碑文銘》:“公既歿, 浙東 使上公所羨之財(cái),貫緡積帛之?dāng)?shù)凡三十有九萬?!?/div>
分類:千文一貫
《漢語大詞典》:壹定
一貫不變,固定不變。漢書·敘傳上:“蓋聞圣人有壹定之論,列士有不易之分。”
分類:一貫固定
《漢語大詞典》:貫惡(貫惡)
(1).一貫的罪惡。 明 無名氏 《民抄董宦事實(shí)》:“府示:本府備知 陳明 貫惡,已拏正罪。”
(2).指惡貫滿盈者。 清 吳俊 《過石灣感上年捕大盜何德廣事》詩:“人心憤貫惡,天道憐氓蚩。”
《漢語大詞典》:逾貫(逾貫)
超過一千錢。古以千錢為一貫。 清 林則徐 《搶劫謀命各重犯丁朋鈴張耀先等審明正法摺》:“其糾搶 周萬興 家,計(jì)贓逾貫,罪止絞候。” 清 陳其元 《庸閑齋筆記·作官須明公罪私罪》:“惟所失止洋銀一元、錢五百文、布衣數(shù)件,計(jì)贓不逾貫?!?/div>
《國語辭典》:直上直下  拼音:zhí shàng zhí xià
由上往下,由首至尾?!端疂G傳》第六七回:「官道傍邊,只見走過一條大漢,直上直下相李逵?!?/div>
《漢語大詞典》:素聽(素聽)
謂一貫服從命令。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威王問》:“ 威王 曰:‘令民素聽,奈何?’”
《漢語大詞典》:襲頑(襲頑)
一貫頑梗。 明 徐渭 《代云南策問·問在昔》:“迨我今上圣明,其於懷柔遐裔之德,不特媲美祖宗,抑亦逈邁千古,赤子黔黎,襁褓椎結(jié),而彼乃飽乳嚙膚,襲頑未已。”
分類:一貫
《漢語大詞典》:慣一不著(慣一不著)
說話一貫不著邊際,沒有著落。《金瓶梅詞話》第五三回:“他慣一不著的,曉得甚么來?”
《漢語大詞典》:道德品質(zhì)
也稱“德性”,簡稱“品德”。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一貫的特點(diǎn)和傾向。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xiàn)。由道德信念、道德認(rèn)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因素構(gòu)成。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最高尚的、最能體現(xiàn)無產(chǎn)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是共產(chǎn)主義道德品質(zhì)。
《國語辭典》:聰明一世,懵懂一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拼音:cōng míng yī shì,měng dǒng yī shí
(諺語)比喻聰明的人也有糊涂、疏忽的時候。《官場維新記》第一○回:「我真『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滑F(xiàn)在這習(xí)藝所,各省已經(jīng)有好幾處開辦,我何不寫封信到湖北去,托朋友抄他一個底子來?!?/div>
分類:一貫聰明
《漢語大詞典》:存心積慮(存心積慮)
謂長期、一貫的思想、想法。 宋 蘇轍 《進(jìn)策五道·臣事下》第三道:“社稷之臣可使死宗廟,郡縣之臣可使死封疆,文吏可使死其職,武吏可使死其兵,天下之人,其存心積慮,皆以為當(dāng)然,是以寇至而不懼,難生而無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