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句因包含“五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五云
第 6 句因包含“珊瑚,鉤”,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珊瑚鉤
第 7 句因包含“沖斗牛,氣,上”,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沖斗
第 10 句因包含“七寶,床”,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七寶床
第 11 句因包含“大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大笑
第 12 句因包含“八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八珍
第 13 句因包含“瑤池,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瑤池宴
第 15 句因包含“金波”,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波
第 16 句因包含“龍光”,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龍光
第 22 句因包含“重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重瞳
第 22 句因包含“一顧”,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一顧
第 24 句因包含“曲,紫芝”,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歌紫芝
第 25 句因包含“瓊玖”,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瓊玖
第 6 句因包含“珊瑚,鉤”,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珊瑚鉤
第 7 句因包含“沖斗牛,氣,上”,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沖斗
第 10 句因包含“七寶,床”,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七寶床
第 11 句因包含“大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大笑
第 12 句因包含“八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八珍
第 13 句因包含“瑤池,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瑤池宴
第 15 句因包含“金波”,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波
第 16 句因包含“龍光”,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龍光
第 22 句因包含“重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重瞳
第 22 句因包含“一顧”,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一顧
第 24 句因包含“曲,紫芝”,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歌紫芝
第 25 句因包含“瓊玖”,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瓊玖
醉學士歌 明 · 張唯
出處:明詩紀事 甲簽·卷四
天門白日懸高秋,五云照耀三神洲。
群賢列坐紫清上,鳳回玉輦瞻宸旒。
翰林供奉紫綺裘,佩以明月珊瑚鉤。
殿前奏賦沖斗牛,胸藏七澤吞九州,浩氣直上青天流。
七寶珍床九華殿,大笑三時走飛電。
金盤犀箸行八珍,大官敕賜瑤池宴。
中使頻飛雙叵羅,葡萄露泛黃金波。
□□龍光照肝膽,春紅散作朱顏酡。
天香兩袖宮袍碧,頭上烏紗漸欹側(cè)。
玉山兀兀涼風搖,銀海茫茫雪花白。
重瞳一顧天為低,奎章宸翰光陸離。
群仙起和《紫芝曲》,瑯玕瓊玖皆生輝。
請以寶函秘流彩,萬古清風灑云海。
酒酣拜舞玉階前,千載君臣慶良會。
田按:《醉學士歌》事具首卷,考功監(jiān)丞華克勤詩云:「內(nèi)廚官酒葡萄綠,黃帕擎來氣芬郁。詞林老臣被寵光,拜捧瑤卮形局縮。況當天威咫尺間,春紅頓覺生酡顏。醉來不知烏帽側(cè),猶解披腹呈瑯玕。李白當年飲一斗,下筆玉堂皆袖手。才華何必分后先,竹帛垂名同不朽?!?span id="5ldj7rf" class='bold'>給事中宋善詩云:「禦爐冉冉香煙起,殿閣氤氳五云里。圣王萬幾有清暇,特詔文人賦《秋水》。賦成奏獻天顏歡,敕令光祿行金盤。珍羞羅列水陸具,黃封滿酌須令乾。玉堂學士金華客,白發(fā)蕭騷雙頰赤。酒酣作賦氣豪雄,藻思清新更飄逸。老眼蒙朧醉不開,猶能拜舞趨瑤階。人生際遇有如此,絕勝蓮燭夜半從天回。」秦府長史林溫詩云:「黃閣秋高風日涼,西奎東壁昭文章。圣明天子萬幾暇,詔許儒士承清光。內(nèi)官傳宣走絡(luò)繹,烏帽聯(lián)翩坐前席。大官賜饌薦珍羞,光祿行觴瀉瓊液。玉堂學士金華仙,醉酒拜舞君王前。天顏喜動笑模寫,揮灑宸翰如云煙。臣濂再拜喜欲顫,臣有丹心赤如面。臣心忠赤臣獨知,臣面赪紅人共見。前后軾誇翰林,臣濂寵光冠古今。愿持歸家遺孫子,百歲相傳同此心?!?span id="p1nn1dr" class='bold'>太子正字桂彥良詩云:「金華學工青云客,氣吐虹霓成五色。才超藝苑逼古人,名動京師播殊域。天高氣爽秋澄鮮,圣主眷遇開瓊筵。敕令賜飲共為樂,不減風流李謫仙。初筵秩秩未三爵,老臣已不勝杯杓。頭昏目眩步踉蹌,春風滿座霞光駁。龍顏一笑催賦詩,殿前醉墨猶淋漓。乃知貌醉心不醉,醉中自有神扶持。親題宸翰寫醉態(tài),滂沛鴻恩驚絕代。明良際會古所罕,學士榮光煥千載。丈夫讀書多苦辛,恨不感遇乘風云。況當混一太平日,大明下照皆陽春。長歌請贊醉學士,自古如公能幾人。」翰林編修王璉詩云:「金風摵摵吹瓊筵,寶鼎裊裊熏龍涎。光祿傳杯瑪瑙寒,珍羞奇味雙玉盤。圣主九重動顏色,青錢學士金門客。胸中耿耿羅星辰,氣隱虹霓鬢霜白。一飲再飲須盡觴,身軀欹側(cè)目茫洋。漸覺紅光生兩頰,晚霞爛爛明春雪。酒酣作賦楓陛前,揮毫藻思如流泉。歸來天街踏明月,回望祥云滿金闕。」賦《醉學士歌》者九人,方徵詩見后,惟給事中彭通、典籍孫蕡二詩無可考。孫有《西庵集》,亦不載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