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臺詩
何澄(?~?),字竟山,浙江山陰人,宦游福建,曾為王凱泰幕客。光緒元年(1875)五月福建巡撫王凱泰因牡丹社事件奉旨來臺,何澄參幕來臺。公馀之暇,凱泰作〈臺灣雜詠〉、〈續(xù)詠〉等作,皆委由何澄保管。十月,王凱泰內(nèi)渡,遽然逝世,何澄滯留臺灣。光緒三年(1877),何澄與汪序東、林鶴蓀、馬清樞等人在臺唱和,見馬清樞〈臺陽雜興〉三十首,何澄作〈臺灣雜詠〉二十四首。何澄返陸后,在光緒七年(1881)將王凱泰舊作、馬清樞〈臺陽雜興〉及自作〈臺灣雜詠〉合刊出版,稱《臺灣雜詠合刻》?! 磁_灣雜詠〉為七言律體,風(fēng)格典重,內(nèi)容往往觸及時事、歷史、地理。王凱泰首倡雜詠,作品幾前附序,詩有注文,因其意在補(bǔ)述,遂在注文極下工夫,引起評家的注意。龔顯曾作〈序〉,便說:「詩成自注,格非竟創(chuàng);事靡不搜,典足參故?!梗ń瓕氣O撰)
七言律詩
馬子翊廣文作臺陽雜興三十首,余見之技癢,因就廣文詩所未及者得詩二十四首。
遑論宋士與金民⑴,平埔高山迥不倫⑵。
憑著刺桐花紀(jì)歲⑶,每刳大樹腹藏身⑷;
生涯林莽惟⑸搜鹿,事業(yè)箕裘在殺人⑹。
我聽番歌疑梵韻,手牽足頓別傳神⑺。
⑴ 作者注:「臺灣番種,或云宋時零丁洋之?dāng)《萃龆粒蛟平鸨辉獪绺『轱Z風(fēng)飄至,皆不足信?!?/div>
⑵ 作者注:「平埔多『熟番』,高山多『兇番』?!?/div>
⑶ 作者注:「番無年歲,以刺桐花開為一年。」
⑷ 作者注:「北港『王字番』死后,刳大樹,以尸入其中,仍以樹皮包裹;隔年膠合無縫,枝干蒼翠勝常。子孫常以牲牢祀之。」
⑸ 編者按:「惟」字賴子清《臺灣詩?!纷鳌笧椤?,應(yīng)誤。
⑹ 作者注:「生番以殺人為遵祖制。」
⑺ (作者注:「番眾牽手成圍、頓足而歌,聲似梵韻?!勾嗽娪州d賴子清《臺灣詩?!?、丘麟翔〈南瀛詩苑〉(《南瀛文獻(xiàn)》三二期,1987年)。編者按:賴子清《臺灣詩?!奉}作〈高山族〉;〈南瀛詩苑〉題作〈臺灣雜詠〉)。(江寶釵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