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詩
共33,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釋祖珍,俗姓林,興化(今福建仙游東北)人。嘗詣鼓山謁鑒淳禪師,尋參佛心才禪師于東山。佛心移鼓嶠,請作首座。佛心去,遂嗣位。住福州鼓山別峰寺,又千泉州法石寺。退隱于夾嶺之白水巖而終。為南岳下十五世,上封才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八、《補續(xù)高僧傳》卷一○有傳。今錄詩三十七首。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祖珍。興化林氏子。母陳氏。夢胡僧遺以明珠。因問僧從何來。應(yīng)曰。余姓黃。名涅槃。覺而有娠。生具奇相。通身毛長二寸詐。嘗詣鼓山。謁鑒淳禪師。一見而奇之曰。此金毛獅子。真法器也。偶出化僧供。至黃石。有朱姓者。夜夢黃涅槃登門。遲明乃師至。朱大喜。施錢五百緡。禮而還之。尋參佛心禪師于東山。佛心移鼓嶠。請師作首座。眾皆驚愕。相顧曰。珍獅子。平日不會開口??v胸中有佛法。如何舉揚。是夜首座秉拂。隨機應(yīng)答。叩擊不窮。自是禪譽大播。佛心去。遂嗣位焉。又遷泉之法石。示眾曰。尋牛須訪跡。學(xué)道貴無心。跡在牛還在。無心道易尋。豎起拂子曰。這個是跡。牛在甚么處。又云。若論此事。如人吃飯。飽則便休。若也不飽。必有思食之心。若也過飽。又有傷心之患。到此如何得恰好去。良久云。且歸巖下宿。同看月明時。師開示語。切實警醒。淺機劣解。鮮能遘副。師平生廉省。竭盡囊底。造七佛石塔。于法石三門之外。畢工之日。即升堂別眾而去。隱于夾嶺之白水巖。巖傍居者皆曰。昔有道者。嘗言四十年后。當有肉身菩薩。來興此山。師來適四十年。相與出力。一新巖居。漕使傳自得。游于禪。獨加敬于師。嘗曰。法石和尚。今之古佛。不可不皈依也。將化說偈曰。生本無生。死本無死。生死二途。了無彼此。茶毗。舍利不可勝數(shù)。人爭取之。其馀瘞于法石。傳銘其塔石。且序其語錄行之。 明河曰。唐末有沙門文矩。一名涅槃。姓黃。隱囊山高巖下。趺坐不食。行則二虎隨之?;蝌T之出入。出言成讖。后無不驗?;蛟票僦Х饝?yīng)身也。故其所居曰辟支巖。巖有小竅。時透異香。其異跡甚多。不可枚舉。閩人皆能言之。
七言絕句
偈頌
非衣不傳于法,非法不授于衣。
衣既已授,法若為傳。
玲瓏八面自回合,峭峻一方誰敢窺(佛心授法衣)。
高而無上不可極,淵而無下不可測。
欲知步步透雙關(guān),看取清風(fēng)生兩腋。
自慚疏拙百無能,下板長行粥飯僧。
豈謂因緣有僥倖,千斤擔(dān)子若為勝。
二月春將半,桃花開爛熳。
紛紛尋劍客,誰是不疑漢。
百歲光陰如劈箭,無常生滅日遷變。
唯有摩訶般若多,耀古騰今無背面。
見不見,碗子撲落地,碟子成八片。
十五日已前,藏身處沒蹤跡。
十五日已后,沒蹤跡處莫藏身。
正當十五日,布袋頭開,全身顯露。
不憐鵝護雪,且喜蠟入冰。
長年追逐走埃塵,嬴得閑名累此身。
爭似別峰峰頂上,一庵高臥與云鄰(退鼓山)。
巖谷相從始晏然,又攜瓶錫應(yīng)時緣。
奉川此去無多遠,興發(fā)何妨訪戴船(瑞巖受岳林辭眾)。
衰老百一堪,擔(dān)頭入鬧籃。
生涯何所有,彌勒是同龕。
尋牛須訪跡,學(xué)道訪無心。
跡在牛還在,無心道易尋。
離四句,絕百非,頭長三尺知是誰。
江北江南問王老,一狐疑了一狐疑。
佛不遠人,即心而證。
法無所著,觸境皆如。
向上一路,千圣不傳。
恁么明得,十萬八千。
桃紅李白薔薇紫,問著春風(fēng)總不知。
春已去,夏初臨,相逢休話本來心。
隨緣齋粥海山寺,從聽堂前草自深。
諸人被十二時使,老僧使得十二時。
牧童嶺上一聲笛,驚起群鴉繞樹飛。
飄空一葉兩新收,暑退涼生萬壑秋。
貼肉汗衫才脫下,橫吹木笛倒騎牛。
九夏斯臨結(jié)集時,滿堂云水復(fù)明誰。
若言相見交肩過,未免依前落見知。
十五日已前,過去心不可得。
十五日已后,未來心不可得。
正當十五日,現(xiàn)在心不可得。
三心既不有,萬象復(fù)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