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法泉,俗姓時。隨州(今屬湖北)人。住金陵蔣山,號佛慧,深諳內(nèi)典,叢林謂之泉萬卷(《羅湖野錄》卷三)。乃青原下十一世,云居舜禪師法嗣。多為名士敬崇,與蘇軾等有交往,趙抃曾師事之。晚年詔住大相國智海禪寺,未赴而卒。事見《五燈會元》卷一六、,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一。今錄詩十一首。全宋文·卷二○○五
法泉,俗姓時,隨州(治今湖北隨州)人。住蔣山太平興國寺,賜號佛慧。晚年奉詔住大相國智海禪寺。能為詩,與東坡為方外友。見《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一○。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法泉。隨州時氏子。住持蔣山寺。經(jīng)營辛苦。以成就叢林。與蘇東坡。為方外友。坡舟行至金陵。阻風(fēng)江滸。師迎之至寺。坡云。如何是智海之燈。師隨以偈答之。曰。指出明明是甚么。舉頭鷂子新羅過。從來這碗最稀奇。會問燈人能幾個。坡欣然。以詩答之。今日江頭天色惡。炮車云起風(fēng)欲作。獨(dú)望鐘山喚寶公。林間白塔如孤鶴。寶公骨冷嗔不聞。卻有老泉來喚人。電眸虎齒霹靂舌。為予吹散千峰云。南來萬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他年若畫蔣山圖。仍作泉公喚居士。師住衢之南禪。趙清獻(xiàn)公抃。日親之。師未嘗容措一詞。后典青州。宴坐聞雷而悟。臨薨遺師書曰。非師平日警誨。至此必不得力矣。師悼以偈曰。仕也邦為瑞。歸歟世作程。人間金粟去。天上玉樓成?;蹌o纖缺。水壺徹底清。春風(fēng)瀫水路。孤月照云明。師晚年奉詔住大相國智海禪寺。因問眾曰。赴智海。留蔣山。去就孰是。眾皆無對。師索筆書偈云。心是心非徒儗議。得皮得髓謾商量。臨行珍重諸禪侶。門外千山正夕陽。書畢而逝。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又法泉,字佛慧,隨州時氏子,居太平興國寺,經(jīng)營辛苦,多所修建,以成叢林。與蘇東坡友善,晚奉詔住大相國智海禪寺。問眾曰:“赴智海,留蔣山,去就孰是?”眾未及對,泉書偈曰:“非心非佛徒擬議,得皮得髓漫商量。臨行珍重諸禪侶,門外千山正夕陽?!?/blockquote>
五言律詩
仕也邦為瑞,歸歟世作程。
人間金粟去,天上玉樓成。
慧劍無纖缺,冰壺徹底清。
春風(fēng)瀔水路,孤月照云明。
七言絕句
古風(fēng)
前山后山高峨峨,喪車轔轔日日過。
哀歌幽怨港巖谷,聞?wù)邼摫陡琛?div class="x12ywml" id='poem_sentence_1_234568_comment'>
哀歌一聲千載別,孝子順孫徒泣血。
世間何物得堅(jiān)牢,大海須彌竟磨滅。
人生還如露易晞,從來有會終別離。
苦樂哀感不暫輟,況復(fù)百年驚夢馳。
去人悠悠不復(fù)至,今人不會古人意。
栽松起石駐墓門,欲為死者長年計(jì)。
魂魄悠揚(yáng)形化土,五趣茫茫井輪度。
今人還葬古人墳,今墳古墳無定主。
洛陽城里千萬人,終為北邙山下塵。
沈迷不記歸時路,為君孤坐長悲辛。
昔日送人哭長道,今為孤墳臥芳草。
妖狐穿穴藏子孫,耕夫撥骨尋珠寶。
老木蕭蕭生野風(fēng),東西壞冢連晴空。
寒食已過誰享祀,冢畔馀花寂寞紅。
日月相催若流矢,富貴賢愚盡如此。
安得同游常樂鄉(xiāng),縱經(jīng)劫火無生死(明正勉《古今禪藻集》卷九)。
偈頌
要去不得去,要住不得住。
打破大散關(guān),脫卻娘生褲。
時人欲識南禪路,門前有個長松樹。
腳下分明不較多,無奈行人恁么去。
莫恁去,急回顧,樓臺煙鎖鐘鳴處。
文殊笑,普賢嗔,眼里無筋一世貧。
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
快人一言,快馬一鞭。
若更眼睛定動,未免紙裹麻纏。
腳下是地,頭上是天。
不信但看八九月,紛紛黃葉滿山川。
非佛非心徒擬議,得皮得髓謾商量。
臨行珍重諸禪侶,門外千山正夕陽⑴。
⑴ 以上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一六 《五燈會元》:法泉上堂,畫一圓相,以手拓起曰團(tuán)團(tuán)離海嶠云云。因雪下,上堂召大眾曰:還有過得此色者么?良久曰文殊笑云云。師晚奉詔住大相國智海禪寺,問眾曰:赴智海,留蔣山,去就孰是。眾皆無對。師索筆書偈曰非佛非心徒擬議云云,書畢坐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