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共26,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辭賦
籍田賦(988年1月) 北宋 · 王禹偁
臣謹(jǐn)按:周制,孟春之月,天子親載耒耜,躬耕籍田,所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王,醴酪粢盛,于是乎取之,恭之至也。
自周德下衰,禮文殘缺,故宣王之時,有虢公之諫。
秦皇定霸,鮮克由禮;
漢祖隆興,日不暇給。
孝文、孝景,始復(fù)行焉,昭帝弄田,亦其義也。
后漢永平中,明帝東巡,耕于懷縣,非古制焉。
魏氏親耕,闕百官之禮,蓋草創(chuàng)爾。
晉武太始之年,略修墜典;
宋文元嘉之代,亦舉舊章。
齊用丁亥之辰,梁以建卯之月。
后魏、北齊,沿革有異;
隋朝、唐室,文物可觀。
太宗行之于前,明皇繼之于后。
自茲已降,廢而不行,將煥先農(nóng),必待真主。
皇家享國三十載,陛下嗣統(tǒng)十四年,武功以成,文理以定,乃下明詔,耕于東郊。
百職悅隨,三農(nóng)知勸。
禮官、博士,蹈舞而草儀;
甸師、嗇夫,歌詠而供職。
右拾遺直史館王禹偁再拜而飏言曰:耕籍之義大矣哉!
千畝之田,三推之禮,所以教諸侯而事上帝,率人力而成歲功,實邦國之彝章,皇王之大典。
昔潘安仁賦之于晉,岑文本頌之于唐。
今王道行矣,王籍修矣,神功帝業(yè),煥其有光,宜暢頌聲,以播樂府。
謹(jǐn)上《籍田賦》一章。
雖不足形容盛德,亦小臣勤拳之至也。
其詞曰:
十四年兮,帝業(yè)遐宣,寰區(qū)晏然,乃順考于古道,將躬耕乎籍田。
務(wù)本勸農(nóng),稽前文而備矣;
事神教養(yǎng),舉墜典以行焉。
萬國歡心而懌懌,百官供職以虔虔。
草儀注于有司,議沿革于遺編,筑壇墠之四陛,開阡陌之百廛。
文物聲明,合禮經(jīng)而有度;
旌旗衣服,應(yīng)方色而不愆。
既而屆孟春,擇元日,太史先奏,天子將出。
是月也,遒人徇路,星鳥中律,當(dāng)東郊之迎春,是東作之平秩。
皇帝于是即齋宮,辭帝室,戒钖鸞,嚴(yán)警蹕,乘青輅以有威,儼朱纮而無逸。
佩乎玉也,懸黎之色蒼蒼;
載其旂焉,干呂之云郁郁。
屬車負播殖之器,后宮獻穜稑之實。
紅縻黛耜,服蔥犗以陸離;
縹軛紺轅,駕蒼龍而飄歘
太常之禮具舉,司農(nóng)之屬各率。
甸師掌舍,警御陌以惟嚴(yán);
封人野廬,設(shè)壝宮而靡失。
于國之東,千官景從。
風(fēng)清塵而習(xí)習(xí),雨灑道以濛濛。
時也,木德盛,陽氣充。
春芒甲拆,青青兮蔥蔥;
春土脈起,油油而溶溶。
冠蓋蔽野,佩環(huán)咽風(fēng),狀浮云兮隨應(yīng)龍;
旂幟張日,車徒塞空,若眾星兮環(huán)紫宮。
修農(nóng)事以惕惕,襲春服之重重。
爾乃配少皞,祠先農(nóng),尸祝無愧,豆籩以供。
太牢之牲薦之而肥腯,太簇之樂奏之而舂容。
于是修帝籍,勞圣躬,撫御耦以無怠,履游場而有蹤。
將循乎千畝之制,豈止乎數(shù)步之中!
耕鉤盾之弄田,但矜兒戲;
脩建康之春籍,未煥農(nóng)功。
有以見萬乘之尊,三推而舍。
或五或九,隆殺之義有倫;
爾公爾侯,貴賤之班相亞。
嗇夫灑種以斯畢,庶人終畝而告罷。
千耦其耕,煥乎禮成。
播百谷兮率人力,歌《載芟》兮揚頌聲。
將見乎馀糧棲畝,腐粟如京。
神倉令納乎黍稷,以備粢盛;
廩犧氏收其藁秸,用餉犧牲。
親畎畝兮化被,重人天而教行。
自得訓(xùn)農(nóng)之實,非貪慕古之名。
然后下青壇,歸絳闕,百姓知勸,群后咸謁。
在鎬之宴啟,歌虞之音發(fā),獻萬壽兮歡呼,奏九《韶》兮鏗越。
開三面以行惠,宥五刑而慎罰。
恩流于孝弟力田,德被于雕題辮發(fā)。
興五上之利,固必躬而必親;
同三代之風(fēng),復(fù)不矜而不伐。
大矣哉!
籍田之禮,豈三年而不為;
躬耕之義,將百代而可知。
我所以舉久廢之禮,定不刊之儀,慮弗勤于四體,將有害于三時。
務(wù)農(nóng)桑兮為政本,興禮節(jié)兮崇教資,民乃力穡,歲無阻饑
神農(nóng)斲木之功,我其申矣;
后稷播時之利,我得兼之。
供秬鬯以斯在,介豐年而有期。
丕顯事天之禮,誕歌祈社之詩。
祀山川兮神鑒明矣,配祖考兮德馨遠而!
永錫純嘏,用光孝思,乃作頌曰:
倬彼東郊,公田是辟。
大君戾止,言耕其籍。
帝籍既脩,乃及公侯。
親爾耒耜,勤爾田疇。
言采黍稷,祀于圓丘。
億萬斯年,以承天休。
又曰:
倬彼東郊,耕壇其崇。
大君戾止,言訓(xùn)其農(nóng)。
農(nóng)功既勖,乃知榮辱。
爾家以給,爾人以足。
言奉烝嘗,遍于比屋。
億萬斯年。
以介景福。
⑴ 《小畜集》卷一,四部叢刊初編二次印本。又見《皇朝文鑒》卷一,《圣宋文海》卷四,《古今圖書集成》禮儀典卷三○二。

園陵犬賦(997年12月24日) 北宋 · 王禹偁
嘉彼御犬,既良且馴。
蒙先朝之乃眷,向皇宮而托身。
有警蹕以皆從,無起居而不親。
繡組飾以煒煒,金鈴奮而振振。
飼以公庖,彭澤之魚兮曾何足道;
畜之土性,西旅之獒兮詎得同倫!
健逐天步,慵眠地茵。
效珍比夫異獸,供命等乎邇臣。
若乃風(fēng)暖掖庭,花繁禁籞,扇挨錦翼之雉,籠近雪衣之女。
入赭袍兮曳尾,聞霓裳兮率舞。
循繞乎金塘,徘徊乎瑤圃。
睥睨爐煙,追隨蠟炬。
見觀書于乙夜,聽求衣于未曙。
既無吠乎投簽,每夙興于曉鼓。
莫不默識圣心,潛知天語。
備指顧以弗迷,奉周旋而見撫。
第辰游而夕嬉,又安在乎逐麋而捕鼠?
彼宋?之與韓盧,又安得同群而接武者哉!
嗟乎,事戀人天,時移今古。
秦皇采藥,島中之士未回;
軒后鍊丹,湖上之龍已去。
欠舐鼎以登仙,對遺弓而變主。
臥錦薦兮罔安,啖鮮食兮彌苦。
豐顱載減,負重鋂而不勝;
病骨其羸,求弊蓋于何所?
赫赫顧命,明明嗣皇,念犬馬之微誠,義存始卒,徵父母之所愛,深增衋傷。
俾守園陵之地,且殊盤瓠之鄉(xiāng)。
縻索絳以璀璨,琢籠檻而熒煌。
仗陪鹵簿,車逐辒辌。
鎖玄宮兮黯黯,號白日兮茫茫。
松阡夜月,柏城曉霜。
依六尺之輿,已成疇昔;
盜一抔之土,亦足堤防。
表終天之巨痛,甘朽骨于龍岡。
狡兔盡而見烹,理殊炎漢;
駿馬死而陪葬,事類皇唐。
邈予生之介立,荷太宗之維縶。
叨澤宮之一第,玷承明而三入。
恥懷祿以不言,惟報君之是急。
胡薄命之多屯,顧寸功而莫集。
嗟白首于郎署,慟梓宮而嗚悒。
生未得圖形煙閣,想英、衛(wèi)之難追;
死不當(dāng)賜葬長陵,豈蕭、曹之能揖。
異臣哉之可歌,信尨也之罔及。
聊作賦以自傷,寄毫端而雪泣。

大閱賦(999年) 北宋 · 王禹偁
大閱之義,載于《春秋》。
彼乃一國之軍旅,千乘之諸侯,曾未若天子之大閱,揚神武而闡皇猷。
天祚有宋,受禪于周。
太祖以武功戡定,太宗以文德懷柔。
億兆人兮頌聲作,四十載兮王澤流。
二后上仙,貽厥孫謀;
一人繼統(tǒng),承天之休。
大舜孝思,四海遏密;
高宗諒闇,三年宅憂。
俯順先王之喪紀(jì),重違百辟之勤求。
于是延英入閤,端冕凝旒;
鈞臺錫宴,拊石鳴球。
天地同和,睹來庭之鳳舞;
君臣相遇,歌在藻之魚游。
惟圣克念,惟皇聿修。
方欲生擒頡利,血滅蚩尤,輯大勛而光祖考,練武經(jīng)而平寇讎。
以為天生五材,孰能去其兵革;
武有七德,予將整乃戈矛。
時也,鷹隼擊,虹蜺收,隕籜飛乎原隰,嘉禾斂乎田疇。
因農(nóng)隙而順時令,數(shù)軍實而修戎政。
野廬設(shè)次,甸師奔命。
御幄立而天開,教場平而霜勁。
雷動風(fēng)行,千騎萬乘,于以威八荒,于以安百姓。
師出以律,我所以表嚴(yán)壯之稱;
器不示人,我所以執(zhí)征伐之柄。
乃幸近甸,出重城,天步順動,帝車啟行。
申軍令于偃草,揭靈旗于畫荊。
赳赳洸洸,衛(wèi)社之將帥;
皇皇濟濟,扈蹕之公卿。
從龍云合,捧日霞生。
鹵簿前驅(qū),案禮文而不忒;
招搖在上,法天象而有程。
肅肅戈戟,鏜鏜鼓鉦。
期門佽飛,云蒸而鱗萃;
材官騎士,岳立而山橫。
旌旗衣服,文物聲明。
列羽林之仗,空細柳之營。
钖鸞和鈴,鏗天籟于曉吹;
槍棓鋒盾,戢星芒于太清。
皇帝乃降步輦,升帳殿,明誓六師,誕修一戰(zhàn)。
法武侯之陣,示以縱橫;
按風(fēng)后之圖,親加訓(xùn)練。
出游兵以定兩端,握奇數(shù)而制四面。
搖乾蕩坤,飛霆走電。
八尾四頭,千化萬變。
開闔舒卷,若常山之蛇蟠;
沸渭喧闐,如滄海之鰲抃。
則有超乘賈勇,戲車為郎,挾辀射戟,挽強蹶張,劍倚青漢,戈揮太陽,可以越巨壑,踏昆崗,氣壓乎北方之強。
又若屈產(chǎn)新羈,渥洼逸駕,汗血蘭筋,騰霜照夜,師子花獰,胡孫色赭,可以走高山,突平野,勢吞乎南牧之馬。
莫不虓若虎貔,猛如熊羆,鏖兵神速,彍騎飆馳。
前禦其前,必參長而補短;
陣間容陣,亦雁行而魚麗。
疾徐有節(jié),動靜有期。
無窮如天地之運轉(zhuǎn),不竭如江漢之渺?。
沒而復(fù)出如兩曜,盡而復(fù)生如四時。
同子弟之親父兄,急難相救;
若手足之捍頭目,斯須不離。
屹屹然立不敗之地,堂堂乎成無敵之師。
以虞待不虞,則禍亂息矣;
治多如治寡,則進退隨之。
所謂有備無患,居安慮危。
保寧宗社,震詟蠻夷。
暢皇威于禹畫,生兌悅于堯眉。
夫如是,岐陽大蒐,安能竊比?
驪山講武,不足稱奇!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以此平戎,何戎不北!
兵雖示乎服習(xí),戰(zhàn)必分其曲直。
周武桓桓之眾,尚以仁而伐不仁;
漢高將將之材,固斗智而不斗力。
既而皇歡洽,白日斜,還北闕,御車華。
燕喜斯備,慶賞有加。
氣增堡障,聲動幽遐。
通大漠,極流沙。
佇見破天親可汗之名,風(fēng)行紫塞;
賜奉國契丹之印,永屬皇家。
帝庸作歌曰:「順時狝狩,安邊禦寇,揚我武兮。
師人輯睦,軍陣習(xí)熟,威丑虜兮。
不教而戰(zhàn),秪取敗兮。
不戢自焚,予深戒兮」。
近臣再拜而賡歌曰:「秋大閱兮威窮邊,兵力銳兮人心堅。
封狼居兮禪姑衍,抵瀚海兮登燕然。
俾遁逃兮無地,咸扶服兮朝天。
無外之化兮被率土,升中之禮兮告上玄。
然后飛英聲,介景福,億萬斯年」。

三黜賦(999年1月) 北宋 · 王禹偁
一生幾日,八年三黜。
始貶商于,親老且疾,兒未免乳,呱呱擁樹。
六百里之窮山,唯毒蛇與贙虎
歷二稔而生還,幸舉族而無苦。
再謫滁上,吾親已喪,幾筵未收,旅櫬未葬,泣血就路,痛彼蒼兮安仰?
移郡印于淮海,信靡盬而鞅掌。
旋號赴于國哀,亦事居而送往。
叨四入于掖垣,何寵祿之便蕃。
今去齊安,發(fā)白目昏。
吾子有孫,始笑未言。
去無騎乘,留無田園。
羝羊觸藩,老鶴乘軒。
不我知者,猶謂乎郎官貴而郡守尊也。
于戲!
令尹無慍,吾之所師;
下惠不恥,吾其庶幾。
卞和之刖,吾乃完肌;
曹沫之?dāng)?,吾非輿尸?div id="ryzxgxz"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7_1148215_comment'>
緘金人之口,復(fù)白圭之詩。
細不宥兮過可補,思而行兮悔可追。
慕康侯之晝接兮,茍無所施,徒錫馬而胡為;
效仲尼之日省兮,茍無所為,雖嘆鳳而奚悲?
夫如是,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謫而何虧?
吾當(dāng)守正直兮佩仁義,期終身以行之。

罔極賦(1000年9月戊子) 北宋 · 王禹偁
后周廣順,太歲甲寅,季秋戊子,實生吾身。
粹和于兩儀,荷鞠育于二親。
粵自始孩,逮乎成人,求名得名,干祿得祿。
痛吾母之早終,受君羹而舍肉;
丁吾父之大憂,徒倚廬以食粥。
被朝恩之抑奪,履人事而悽迷。
五鼎或來,羨仲由之斗米;
三牲縱具,非茅容之只雞。
豈無兄弟,各懷祿而悽悽;
亦有子孫,方嬉戲乎孩提。
冗食兮紀(jì)綱之仆,多病兮糟糠之妻。
望松楸以暮泣,履霜露而晨啼。
今日何日,家人舉爵,祝我壽考,勸我歡樂。
懸弧于茲晨,念陟岵而淚落。
換斑衣兮純素,變?nèi)A顛于總角。
孰謂儒者,不如農(nóng)夫,良田十畝,柔桑百株。
無求于人,身何憂其悔吝;
必出于力,養(yǎng)不間乎精粗。
父母俱存,缊袍重襦;
子弟匪懈,夕耕曉鋤。
雞豚掩豆,黍稷盈壺。
草堂為壽,其樂只且。
嗟乎,吾不得而及也,賦《罔極》而長吁!

卮之為物也,空則仰,滿則傾。
伊斯言之無像,假厥器而強名。
日出彌新,尚安知其適莫;
天倪自得,亦胡系于虛盈。
豈不以卮無所識,每逐物而欹側(cè);
言無所執(zhí),但因時而語默。
諒何思而何慮,固靡失而靡得。
用能滿天下以無過,體寰中而可則。
徒觀夫卮臲卼以弗定,言支離而不窮。
孰見兆朕,難明始終。
冥其心,若虛舟之泛水;
應(yīng)乎物,類天籟之鳴空。
是以至道無形,至人絕想,詎難追于駟馬,實冥求于罔象。
以不器之器是資,以不言之言為上。
存于身,則大智之閑閑;
移于邦,則王道之蕩蕩。
喻鳴鐘之大小,物莫我欺;
取膠柱于樞機,吾將安仰?
大哉!
卮也者,既異欹器,且殊漏卮;
言也者,亦匪確論,又非詭隨。
知萬物之種也,奚千里而應(yīng)之?
智過挈瓶,《梼杌》之書徒爾;
信踰盈缶,《連山》之象云為?
故曰:不言則齊,同形相禪。
巧如簧兮非偶,卒若環(huán)兮無變。
得之者毀譽兩忘,失之者是非交戰(zhàn)。
詳夫卮有空滿,于義則那;
言無準(zhǔn)的,在理云何?
亦猶君不言而黔首化,天不言而玉燭和。
是以大道五千,取不知而立誡(《老子》云:「言者不知?!梗?/span>;
寓言十九,藉外論以同波。
今我后據(jù)北極之尊,窮《南華》之旨,思欲體清凈而率兆庶,故先命辭賦而試多士。
盛乎哉!
崇道之名,不為虛美。

上天如之何?
匪謙莫益;
張弓如之何?
匪高莫抑。
瞻倚杵之為狀,考彎弧而取則。
所以老氏賾之以立玄言,王者法之而建皇極。
豈不以天實虧盈,弓唯審固,既命中以有式,若無親而設(shè)喻。
善惡之效,自應(yīng)弦而靡差;
禍福之祥,同流矢之所注。
吾嘗觀善射之人,如天道兮有倫。
下者舉其勢,高者俯其身。
左馬右人,落彀中而不失;
十發(fā)九中,視掌上而彌親。
又嘗觀上玄之理,與張弓兮匪異。
損有馀以示誡,補不足而平施。
小人用壯,唯六極而是罹;
君子好謙,乃百祥而咸萃。
又嘗觀上圣之姿,法天道兮緝熙。
令先禁于強暴,心不忘于煢嫠。
百姓與能,自樂財成之道;
四時咸序,爰歸輔相之宜。
天之道也既如彼,弓之義也又如此。
懿乎男子之事,克葉圣人之旨。
自可移于邦,求諸己,蓋裒多益寡者焉,唯舉下抑高而已。
夫如是,則張其弓,挾其矢,體由基之所長;
天道遠,人道邇,非裨灶之能量。
是以君者撫其弱,抑其強,如猿臂之盡妙,中鵠心而允臧。
向使天理或爽,君道靡常,自然反時而反德,又烏可稱帝而稱王者哉?
故曰:孰能以有馀奉天下?
唯有道者。

鳳鳥不至兮,河不出圖;
圣人無位兮,立教崇儒。
道之將行,但棲遲而歷聘;
民受其賜,猶南面以稱孤。
有以見同乎王者,孰云乎蓋出司徒者也?
原其運屬陵遲,力興儒素,道將侔于皇極,化實被于黔庶。
文、行、忠、信,設(shè)萬世之紀(jì)網(wǎng);
《禮》、《樂》、《詩》、《書》,崇百王之法度。
于時也,魯?shù)烙惺帲艿孪滤?,言念萬國,將同四夷,不有圣也,誰其救之?
我所以行教化,序尊卑,造次顛沛兮于是,東西南北以忘疲。
用能定君臣父子之道,述皇王帝霸之基。
夫如是,則土無二以并矣,位通三兮偉而。
異夫振乃素風(fēng),齊諸大寶,贊《易》象兮奉天時,修《春秋》兮行天討。
講于洙水,初彰化下之功;
登彼泰山,宛契升中之道。
自然其教斯廣,其號彌尊,豈止同明于日月,亦將比德于乾坤。
居無求安,四載之勤勞是效;
弋不射宿,三驅(qū)之田獵斯存。
蓋由宅一畝以卑宮,佩五常而克己。
其位也困于陪臣,其道也齊乎天子。
列四科而升十哲,八凱何殊;
誅正卯而斬俳優(yōu),四兇竊比。
圣德洋洋,同諸帝王。
行束脩而陳玉帛,端逢掖而垂衣裳。
夢見周公,求傅巖而允理;
問于老子,師尚父而彌光。
大哉!
道濟古今,教流華夏。
瞻不泯之廟貌,若無疆之宗社。
悲夫商辛夏癸兮號獨夫,又安得比于儒者!

勿謂乎天之在上,能覆于人;
勿謂乎人之在下,不覆于君。
政或施焉,乃咈違于民意;
民斯叛矣,同謫見于天文。
在乎觀百姓之勞逸,豈止仰一氣之絪缊而已哉!
徒觀乎浩浩玄穹,蚩蚩黔首,覆盂之狀何在,倚杵之形莫有。
茍知乎御之以道,亦類乎戴之而走。
悠也久也,固無杞人之憂;
養(yǎng)之育之,宛其媧皇之手。
取彼穹昊,方茲兆民,匪在蒼蒼之色,勿輕蠢蠢之人。
雖令不從,反時之焚是比;
撫我則后,無親之義斯陳。
可仰兮匪獨高明,可畏兮亦惟黎庶。
每慮其一夫不獲,竊比于六龍以御。
驗惡紂以歸周,似厭秦而授楚。
是知察彼哀樂,同茲慘舒,但人心之悅矣,任天道之何如。
教以文章,似列星辰之際;
示之淳樸,疑歸混沌之初。
想夫君既柔懷,民同剛克,姑寅畏以則可,茍暴殄而安得?
輿人歌頌,乃大舜之升聞
自我聰明,信惟堯之是則。
大矣哉!
善化民者,以天為則;
善知天者,以民為先。
若天人之理洞達,則帝王之道敷宣。
寧資裨灶之言,斯為妄矣;
自取夷吾之說,不亦明焉。
今我后子育兆民,砥平九野。
上惟奉于穹昊,下每矜于鰥寡。
自然以百姓為天,萬方歸也。

動者天地之用,其震也勃焉;
靜者天地之本,其復(fù)也寂然。
故二儀之心乃見,七日之義斯玄。
自可要終而原始,何必俯地而仰天。
豈不以《復(fù)》卦之義,雷入于地,既反本以無朕,亦見心而有自。
躁君不撓,遂明萬化之源;
剝道方終,未睹一陽之至。
其或鼓萬物,蕩六幽,上健行而弗息,下剛克而勿休。
《蒙》亨《艮》止以互作,雷動風(fēng)行而不收。
此乾坤之功也,心無得而可求。
及其化功成,物理革,高明之體無用,沉潛之形莫索,凝然若混沌之未鑿,寂兮如庖犧之未畫。
此乾坤之本焉,心有來而可賾。
得不窮動靜之旨,審語默之端?
其心斯在,其妙可觀。
圣人見之,則政尚簡,教尚寬,棄智而化萬姓,垂衣而總百官。
故帝堯之道,文思安安,非《復(fù)》之義者,諒至此而攸難。
君子見之,則返諸身,視諸掌。
既絕慮于嗜欲,乃游神于罔象。
故孔子所謂「其道蕩蕩」,非《復(fù)》之至者,亦舍此而奚往?
是知運行者,天地之時;
寂靜者,天地之基。
心亦在其中也,物莫得而見之。
坐忘遺照之人,于茲得矣;
至日閉關(guān)之義,何莫由斯?
我后端冕凝旒,窮神知變,希夷之理斯極,清凈之風(fēng)克扇。
大哉!
天地之心,明明而可見。

蠢爾微蟲,有茲尺蠖,每循涂而不殆,靡由徑而或躍。
懼速登之易顛,固將前而復(fù)卻。
所以仲尼贊《易》,取譬出乎屈伸;
老氏立言,用嘉乎柔弱。
吾嘗考畫卦之深旨,見觀象之有以,蓋美其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寧鳧趨以鴻漸,不麇驚而鵲起。
知進知退,造幾微于圣人;
一往一來,達消長于君子。
物有以小而喻大,事可去彼而取此。
至若春日遲遲,品匯熙熙,知時應(yīng)候,附葉尋枝。
每委順而守道,不躁進于多岐。
自中規(guī)而中矩,非載馳而載驅(qū)。
其行也,健而不息;
其氣也,作而不衰。
曲乎形,類彤弓之彎矣;
隆乎脊,狀柷敔以陳之。
豈比乎蛛張網(wǎng)而役役,蟻循磨而孜孜者哉?
懿夫微物,尚有伸兮有屈;
胡彼常流,但好剛而惡柔。
茍克己以為用,奚反身而是求?
得不觀所以,察所由,驗人事之倚伏,考星躔之退留?
自然寒暑相推而歲功及物,日月相推而大明燭幽者也。
其或昧其機,循其跡,不知我者謂我進寸而退尺;
探諸妙,賾諸神,知我者謂我在屈而求伸。
異蜂蠆之毒,唯思螫人;
等龍蛇之蟄,實可存身。
夫如是,則蛙黽怒而受式,非度德者;
螳螂奮而拒轍,豈量力也?
未若尺蠖兮慎行止,明用舍。
予將師之,庶悔吝而蓋寡。

圣人執(zhí)大象,體乾元,雖有教以及下,故無名于自尊。
仰之彌高,強配乃神之號;
為而不有,奚矜惟睿之言。
原其先天之謂道,體道之謂圣,所以居域中之大,所以為天下之正。
惟澹惟默,固抱璞以含章;
不識不知,豈命氏而考姓?
所謂上德不德,無為不為。
其作也,萬物所睹;
其用也,百姓弗知。
難審之于耳目,徒象之于希夷。
亦猶微妙者神焉,蓋強而名矣;
蒼黃者天也,但據(jù)遠視之。
徒觀其妙有群生,躬臨大寶,寧鉆燧以啟祚,豈巢居而建號?
聰明盡黜,罔求浚哲之褒;
跡用弗彰,但守虛無之道。
得非喪天下于華胥,得環(huán)中于道樞?
蛇身牛首兮非吾之耦,云官鳥紀(jì)兮莫我為徒。
孰躋王而黜霸,孰追堯而禪虞?
其或稽之以帝箓皇圖,則視之若無;
求之以溫恭允塞,則名之莫得。
其何必謂栗陸氏以居尊,據(jù)軒轅丘而啟國者哉?
所謂莫之與京,無得而稱,探至賾以為用,曷常名而足徵。
尼父復(fù)生,欲憲章而何???
子長雖在,思紀(jì)列以無能。
今我后尚黃老以君臨,闡清凈而化下;
抑徽號于睿圣,扇玄風(fēng)于華夏。
有以見圣無名兮神無功,信大人之造也。

伯陽以體道立言,探乎極玄,見乾坤之用也,取橐籥而比焉。
豈不以德無疆者謂之地,功不宰者謂之天?
翕張而氣作,猶吹煦而聲傳。
用能萬物自化,八音克全。
故王者法之以虛受,帝道用之而無偏者也。
原夫橐也者,利于鼓風(fēng);
籥也者,存乎運吹。
雖有質(zhì)以克殊,且無心而匪異。
故可以侔造化,比天地。
一開一闔,勃焉而元氣生;
變宮變商,泠然而正聲至。
亦如天道無為,地道博施,于以麗百谷,于以行四時。
皆虛中為動也,故自外而應(yīng)之。
是以橐之用,則飛霆走電;
籥之運,則如塤如篪。
信天地之義若此,而橐籥之理在茲。
得不求諸系表,取自無間?
不言而應(yīng)物,妙用而循環(huán)。
趨圣域,叩玄關(guān)。
昧其旨者,徒小心翼翼;
得其要者,惟大智閑閑。
是知虛而不屈,為橐之師;
動而愈出,為籥之資。
本虛無而生矣,因形器以觀其。
所以天地之心,悠也久也;
帝皇之道,斯焉取斯。
懿夫二儀吻合,一氣夷猶,或動或靜,克剛克柔。
取乎鞴焉,氣動而物來斯應(yīng);
類乎笛也,樂出而人無我求。
至矣哉!
天地有大德,其鼓動也,于囊于橐;
天地有希聲,其煦嫗也,維竽維籥。
雖小大之不類,信擬議而咸若。
今我后道合希夷,心無適莫,蓋囊括以為用,豈管窺而可度?
所以百姓日用而不知,又孰見圣人之有作!

泉本靈長,皆從濫觴。
何無源而自涌,應(yīng)有德以呈祥。
厥味孔甘,可飲九苞之鳳;
其波不濁,寧朝百谷之王。
豈不以地乃至柔,水惟善下,不愛其寶,于以光乎圣人;
感而遂通,于以歸乎王者?
沸渭以出焉,奚疏鑿之謂也!
神化難知,汪洋在茲。
視之者孰分似帶,挹之者咸謂如飴。
匪自高山,非貳師之刺矣;
不居絕塞,豈耿恭而拜之?
有以見德及于地,不期而至。
其潤也,齊乎圣澤;
其涌也,偕乎睿知。
浪井不鑿,我則同出而異名;
靈芝無根,我則重祥而疊瑞。
稽夫是泉也,其源不見,于義則那?
其味且旨,在理云何?
得非源之隱也,與凡流而有異;
味之美也,表圣德而靡他?
不然,又安得匪因掘地,而自可蠲痾者哉!
出鳥鼠者非吾之耦,產(chǎn)蛟龍者亦孔之丑。
鄙河水之九曲,笑涇泥之一斗。
自然而然,非有而有。
考乎枝派,應(yīng)居水府之先;
效彼休禎,合列祥經(jīng)之首。
是何不在高原,波騰浪翻。
孰知乎桐柏,孰謂乎昆崙?
任大禹之功深,寧歸畎澮;
縱張騫之力盡,曷識根源。
士有自立身謀,非因世本。
桴學(xué)海以斯久,導(dǎo)言泉而漸遠。
期作瑞于昌朝,免常流之一混。

惟大火之照臨,亦舒陽而慘陰。
寒暑將交于時令,經(jīng)躔必在于天心。
冬夕午焉,栗烈之風(fēng)自止;
夏宵中矣,郁蒸之氣爰沉。
不知誰為種榆,其名曰火。
隨眾星以拱極,正二氣而在我。
小人怨咨之語,望之則銷;
大鈞吹煦之期,違之莫可。
所以指命顓頊,回旋祝融。
自然無出其右,寧勞舉正于中。
乍疑日馭逐魯陽之戈,再懸碧落;
定星示楚宮之役,迥掛長空。
遂使祁寒知難而少抑,暑雨交綏而自息。
垂繒之壤知止,衣葛之人動色。
不知我者,謂我執(zhí)造化以弄權(quán);
知我者,謂我正陰陽而作則。
類圣人之南面,令之而必從;
任天道以右旋,踰之而莫得。
至若北陸兇殘,人斯鮮歡,層冰飛雪以俱至,挾纊重裘而罔安。
我之中矣,可以卻彼司寒。
又若南訛赫怒,人失其所,焦砂爛石以何盛,輕箑纖絺而曷禦?
我之中矣,可以祛其酷暑。
是何表正二儀,亭亭在茲。
營室橧巢兮,取之于彼;
收藏長養(yǎng)兮,何莫由斯?
標(biāo)不宰之功,所以均乎六義;
示無言之信,所以成乎四時。
大矣哉!
行度無差,寒暄自退。
天垂象以是仰,世作程而斯在。
年年兮東作西成,明明而可久可大。

古者選于里,舉于鄉(xiāng),考德行而賓之以禮,典賢能而獻之于王。
是故鄉(xiāng)老之薦不濫,貢士之道有光。
豈不以敦至教,合要道,察之于鄉(xiāng)黨,升之乎俊造,合議于眾寡,定謀于耇老?
非賢不舉,在百行之孔修;
唯善是從,非一鄉(xiāng)之皆好。
區(qū)以別矣,尊而寵之。
察道藝而斯茂,表公共而滅私。
于以振鄉(xiāng)大夫之職,于以行鄉(xiāng)飲酒之儀。
厥時徹宴,拜書以薦,遂使乎賢者能者,靡至乎自媒自衒。
有才見舉,固于我以何求;
在邦必詢,所欲人之知勸。
既而有祿斯膺,有位斯登,嘉黃發(fā)之上獻,匪玄纁之下徵。
拜而受,所以知樂善尊老;
義而舉,所以見推賢讓能。
其進也,若石之投水;
其用也,類木之從繩。
然后佞倖之風(fēng)不起,激勸之道自被。
咸謂乎爾公爾侯,亦在乎我鄉(xiāng)我里。
學(xué)優(yōu)則仕,豈患人之弗知;
沒世不稱,唯曰士之深恥。
故得朝有多士,野無遺賢。
以此取人,道合于邃古;
以此治世,功侔乎上天。
乃鄉(xiāng)舉里選之謂,信朝行夕敩者焉。
我國家茂育群材,躋攀太古,任賢克舉于二八,闡化自齊于三五。
小臣待詔向金門,愿詣公車之府。

惟彼陶唐,憂民道光,處黃屋以非貴,慮黔黎之弗康。
忘彼乘輿,示一人之勤儉;
思乎稼穡,見百姓之平章。
不然,又安能禪位于大舜,比崇于軒黃者哉?
豈不以天生蒸民,樹之司牧,方誕敷于文德,匪留心于華轂?
善行無跡,我則期同軌于萬方;
覆轍在前,我則致可封于比屋。
蓋以樂為御,德為車,欲躋民于仁壽,將納國于華胥。
茍兆民之困矣,雖萬乘以焉如?
憂勞于四海九州,未臻富庶;
顧盼而鸞旗鳳蓋,終類蘧蒢。
有以見上德為心,下民可畏,唯煢獨以是念,匪崇高兮自貴。
遂使轔轔之響,莫達于四聰;
慄慄之心,常咨于庶匯。
自然我躬以瘠,我民以肥。
但慮一夫而惕惕,焉知四牡之騑騑。
足可使域中之御朽乘乾,因茲而取則;
天下之車轍馬跡,由是而知非。
所以道冠百王,功齊五帝,焦勞之德罔怠,浚哲之風(fēng)靡替。
耕田鑿井,固何有于萬民;
神智天仁,自流芳于百世。
今我后功邁伯禹,心侔帝堯。
處越席而古風(fēng)斯振,設(shè)土階而儉德彌昭。
御六馬以兢兢,常思罪己;
通八蠻而穆穆,尚戒宣驕。
故得洪業(yè)彌芳,玄穹降瑞。
念蒼生而唯恐無告,乘金輅而未嘗介意。
小臣待詔于公車,愿比伊耆之故事。

日月焜煌,麗乎天兮秉陽,既垂光于率土,實耀德于穹蒼。
行健之功,功深煦育;
葉無私之道,道契皇王。
是何鑿混沌之精,掛羲舒之影。
循環(huán)分晝夜之度,盈縮遞歲時之景。
重輪重珥,為當(dāng)代之休祥;
行疾行遲,是何人之馳騁。
但見乎來往天心,舒陽慘陰。
浴咸池而杲杲,逗斜漢以沉沉。
仰之彌高,自可侔于圣德;
無幽不燭,固取象于君臨。
藹藹晨曦,亭亭夜魄,覆盆雖隔于照燭,圓蓋實資于輝赫。
運行不息,四時于是乎成功;
遐邇具瞻,九土以之而光宅。
觀其日之始也,升若木,拂扶桑,光天德兮臨八荒。
龍吐焰而氛霾蕩盡,烏騰晶而魑魅潛藏。
于以瑞呈五色,于以明列三光。
月之始也,出金天,突瑤水,光天德兮照千里。
兔奔而桂影時搖,蟾躍而露華輕委。
于以輾碧落而皎兮,于以掩繁星而嘒彼。
厥象昭然,斯為得天。
附高明而能久,蘇物匯以無偏。
行中道而曈昽,幾彰圣代;
逐左旋而出沒,暗送流年。
我國家道契貞明,功齊剛克,修五紀(jì)以葉用,照萬邦而取則。
夫如是,叔寶之徒,宜詠歌于帝德。

愚嘗歷覽皇王,嘉崆峒之所請,見軒轅之道光。
咨有德之人,所謂乎不恥下問;
求無為之理,寧辭乎陟彼高崗。
故得化臻于沖寂,功格于玄黃者也。
原其云紀(jì)設(shè)官,弦弧立制,蚩尤俯伏以聽命,風(fēng)后周旋而佐帝。
尚慮其至化未敷,群生未濟,乃訪道于名山,欲坐忘于浮世。
既而金根玉輅,鳳蓋鸞旗,萬乘以之順動,千官以之悅隨。
謁帝者之師,吾將學(xué)矣;
庶圣人之道,可得聞之。
于是陳稽首之儀,揖龐眉之老,方初筮以則告,俄一言而悟道。
何思何慮,靡煩手以乘乾;
不識不知,自垂衣于大寶。
喪天下于忽焉,得環(huán)中于自然。
既絕圣以棄智,但牧民而御天。
姑射神山,只在廟堂之上;
華胥舊國,不離樽俎之前。
徒觀其御彼六龍,齊乎一馬,尚恭默之至道,闡希夷之大化。
國風(fēng)穆若,克清壽域之中;
物態(tài)熙然,盡到春臺之下。
故得黜彼聰明,端居穆清,罔象之珠有耀,出虛之樂無聲。
豈比夫舜舉八元,方為求理;
堯咨四子,而后化成者哉!
我國家尚黃老之虛無,削申商之法令。
坐黃屋以無事,降玄纁而外聘。
有以見萬國之風(fēng),咸歸乎清凈。

稽夫古之射也,觀容體,試賢能,建澤宮而洞啟,萃貢士以云蒸。
選于里,舉于鄉(xiāng),待時而動;
張其弓,挾其矢,揖讓而升。
正鵠既設(shè),聲詩乃登,有以知君臣之義洽,有以見禮樂之道興。
豈不以行高于人,藝推于眾,與鄉(xiāng)老之薦,充諸侯之貢。
試其射也,當(dāng)仁而雖有所爭;
考以德焉,合禮而奚資偶中。
徒觀其射法有程,射樂有聲,《采蘩》之詩既作,翹楚之技斯呈。
非取其十發(fā)而九中,在合于二節(jié)而五正。
必也射乎,蓋觀德而飾禮;
不失職矣,由體正而心平。
是以大射之儀,既弦弧而剡木;
選士之義,乃張侯而設(shè)鵠。
九賓既序,二耦為屬,于以定隆殺,于以分榮辱。
與于祭者,所以昭乎寵光;
削其地者,所以行乎誡勖。
是故五等相參,罔遺之子男;
多士至止,必命之鄉(xiāng)里。
其中也,得為主賓;
其爭也,是謂君子。
取于德而不尚于力,非蹲甲而射之;
求諸己而不反于身,乃審固而中矣。
是謂繹志,孰云主皮。
煥乎得矍相之義,洋然有闕里之儀。
所謂禮無違者,故得人皆仰之。
士有游六藝之場,抱四方之志,雖中鵠而有立,尚屠龍而為事。
將射策于金門,別取穿楊之利。


共26,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