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義慶

相關(guān)人物:共 20 位。
共 3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詩紀(jì)》并雙鸞匿景曜一首為贈秀才入軍十九首。并注曰:集云。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舊抄本集作四言十八首贈兄秀才入軍。注云。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劉義慶曰:嵇喜。字公穆。舉秀才?!疱职浮4嗽娔耸苏?。作十八首非是。并五言詩而曰十九首。尤謬。今據(jù)本集為此題。
鴛鴦于飛,肅肅其羽。
朝游高原,夕宿蘭渚。
邕邕和鳴,顧眄儔侶。
俛仰慷慨,優(yōu)游容與。(一章)

鴛鴦于飛,嘯侶命儔
朝游高原,夕宿中洲。
交頸振翼,容與清流。
咀嚼蘭蕙,俯仰優(yōu)游。(二章)

泳彼長川,言息其滸。
陟彼高岡,言刈其楚。
嗟我征邁,獨(dú)行踽踽。
仰彼凱風(fēng),涕泣如雨。(三章)

泳彼長川,言息其沚。
陟彼高岡,言刈其杞。
嗟我獨(dú)征,靡瞻靡恃。
仰彼凱風(fēng),載坐載起。(四章)

穆穆惠風(fēng),扇彼輕塵。
奕奕素波,轉(zhuǎn)此游鱗。
伊我之勞,有懷遐人。
寤言永思,寔鐘所親。(五章)

所親安在,舍我遠(yuǎn)邁。
棄此蓀芷,襲彼蕭艾。
雖曰幽深,豈無顛沛。
言念君子,不遐有害。(六章)

人生壽促,天地長久。
百年之期,孰云其壽。
思欲登仙,以濟(jì)不朽。
攬轡踟躕,仰顧我友。(七章)

我友焉之,隔茲山岡。
誰謂河廣,一葦可航。
徒恨永離,逝彼路長。
瞻仰弗及,徙倚彷徨。(八章)

良馬既閑,麗服有暉。
左攬繁弱,右接忘歸。
風(fēng)馳電逝,躡景追飛。
凌厲中原,顧盻生姿。(九章)

攜我好仇,載我輕車。
南凌長阜,北厲清渠。
仰落驚鴻,俯引淵魚
盤于游田,其樂只且。(十章)

凌高遠(yuǎn)盻,俯仰咨嗟。
怨彼幽縶,邈爾路遐。
雖有好音,誰與清歌。
雖有姝顏,誰與發(fā)華。
仰訊高云,俯托輕波。
乘流遠(yuǎn)遁,抱恨山阿。(十一章)

輕車迅邁,息彼長林。
春木載榮,布葉垂陰。
習(xí)習(xí)谷風(fēng),吹我素琴。
交交黃鳥,顧儔弄音。
感悟馳情,思我所欽。
心之憂矣,永嘯長吟。(十二章)

浩浩洪流,帶我邦畿。
萋萋綠林,奮榮揚(yáng)暉。
魚龍瀺灂,山鳥群飛。
駕言出游,日夕忘歸。
思我良朋,如渴如饑。
愿言不獲,愴矣其悲。(十三章)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十四章)

閑夜肅清,朗月照軒。
微風(fēng)動(dòng)袿,組帳高褰。
旨酒盈樽,莫與交歡
鳴琴在御,誰與鼓彈。
仰慕同趣,其馨若蘭。
佳人不存,能不永嘆。(十五章)

乘風(fēng)高游,遠(yuǎn)登靈丘
托好松喬,攜手俱游。
朝發(fā)太華,夕宿神州。
彈琴詠詩,聊以忘憂。(十六章)

琴詩自樂,遠(yuǎn)游可珍。
含道獨(dú)往,棄智遺身。
寂乎無累,何求于人。
長寄靈岳,怡志養(yǎng)神。(十七章)

流俗難悟,逐物不還
至人遠(yuǎn)鑒,歸之自然。
萬物為一,四海同宅。
與彼共之,予何所惜。
生若浮寄,暫見忽終。
世故紛紜,棄之八成。
澤雉雖饑,不愿園林。
安能服御,勞形苦心。
身貴名賤,榮辱何在。
貴得肆志,縱心無悔。(十八章)

⑴ ○逯按。以上二章或言嗟我征邁。或言嗟我獨(dú)征。似是秀才口吻。
⑵ ○本集一?!对娂o(jì)》十八。又《文選》二十四引第九、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六章。廣《文選》十作贈兄公穆入軍詩。引第一至第六及十一、十八等八章。又《書鈔》百五十引軒一韻。《類聚》九十二引羽、侶二韻。《文選》二十六答呂法曹詩注引琴一韻?!队[》三百二十八引輝、飛二韻。合璧事類外集四十九引軒、褰二韻。
送舊禮有終,事君慚懦薄。
稅駕罷朝衣,歸志愿巢壑。
尋思邈無報(bào),退命愧天爵。
舍耨將十齡,還得守場藿。
道經(jīng)盈竹笥農(nóng)書滿塵閣。
愴愴秋風(fēng)生,戚戚寒緯作。
豐霧粲草華,高月麗云崿
屏跡勤躬稼,衰疾倚芝藥。
顧此謝人群,豈直止商洛(○本集五。《詩紀(jì)》五十二。)
臣聞憑飆薦響,唱微效長,垂(一作「乘」。)波鑒景,功少致深。是以冰臺筑乎魏邑,鳳閣起于漢京,皆所以贊生通志,感悅幽情者也。伏見所制凌煙樓,棲置崇回,延瞰平寂。即秀神皋,因基地勢。東臨吳甸,西眺楚關(guān)。奔江永寫,鱗嶺相葺,重樹窮天,通原盡日。悲積陳古,賞絕舊年。誠可以暉曠高明,藻澈遠(yuǎn)心矣。夫識緣感傾,事待言彰,匪言匪述,綿世罔傳。敢作銘曰:
巖巖崇樓,藐藐層隅。
階基天削,戶牖云區(qū)。
瞰江列楹,望景延除。
積清風(fēng)露
(一作「含」。)彩煙途,俯窺淮海,俯眺荊吳。
我王結(jié)駕,藻思神居。
宜此萬春,脩靈所扶
⑴ 《藝文類聚》《初學(xué)記》并作「路」。
⑵ 本集《藝文類聚》六十三,《初學(xué)記》二十四。
野鵝賦 南朝宋 · 鮑照
有獻(xiàn)野鵝于臨川王,世子憫其樊縶,命為之賦。其辭曰:
集陳之隼,以自遠(yuǎn)而稱神;
棲漢之雀,乃出幽而見珍。
此瑣禽其何取?
亦廁景而承仁,舍水澤之驩逸,對鐘鼓之悲辛,豈徇利而輕命?
將感愛而投身。
入長羅之逼脅,恨高繳之樊縈,邈辭朋而別偶,超煙騖而風(fēng)行,跨日月而遙逝,忽瞻國而望城,踐菲跡于瑤途,升弱羽于丹庭,瞰東西之繡戶,眺左右之金扃,貌纖殺而含(一作「悆」。)悴,心翻越慚驚,若墜淵而墮谷,恍不知其所寧。
惟君囿之珍麗,實(shí)妙物之所殷,翔海澤之輕鷗,巢天宿之鳴鶉,鹖程材于梟猛,翚薦體之雕文。
既敷容以照景,亦避翮以排云,雖居物以成偶,終在我以非群。
望征云而延悼,顧委翼而自傷,無青雀之銜命,乏赤雁之嘉祥,空穢君之園池,徒慚君之稻梁,愿引身而剪跡,抱末志而幽藏。
于是流歲遂遠(yuǎn),慘節(jié)方崇,云纏海岱,風(fēng)拂崤潼,飛云(一作「霧」。)馳霰,飄沙舞蓬,視清池之初涸,望綠林之始空,立菰蒲之寒渚,托只影而為雙,宛拔啄而掩眥,悲結(jié)悵而滿胸。
處朝晝而雅念,假外見而遷排涉修夜之長寂,信專思而知哀。
風(fēng)梢梢而過樹,月蒼蒼而照臺。
冰依岸而早結(jié),霜托草而先摧、斂雙翮于水裔,翹孤趾于林隈,情無方而雨集,事有限而星乖,在俄頃而猶悼,矧窮生之所懷。
聞宿世之高賢,澤無微而不均,育草木而明義,愛禽鳥而昭仁,全殞卵而來鳳,放乳麑而感麟。
雖陋生于萬物,若沙漠之一塵,茍全軀而畢命,庶魂報(bào)以自申(本集,《藝文類聚》九十一。)。
⑴ 《藝文類聚》作「負(fù)」。
⑵ 《藝文類聚》作「群」。
⑶ 《藝文類聚》作「霧」,疑當(dāng)作「騖」。
左云。古辭?!短茣窐分驹唬簽跻固湔?。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義康于豫章。義慶時(shí)為江州。至鎮(zhèn)。相見而哭。文帝聞而怪之。徵還。慶大懼。伎妾夜聞烏夜啼聲。扣齊閤云。明日應(yīng)有赦。其年更為兗州刺史。因此作歌。故其和云。夜夜望郎來?;\窗窗不開。今所傳歌。似非義慶本旨。古今樂錄曰:烏夜啼。舊舞十六人?!?span id="ouymg8q"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9232", "poem_preface_2999", "臨川王義慶")'>臨川王義慶。當(dāng)作彭城王義康。
歌舞諸少年,娉婷無穜跡。
菖蒲花可憐,聞名不曾識。
春馀遣興(796年) 中唐 · 元稹
春去日漸遲,庭空草偏長。
馀英間初實(shí),雪絮縈蛛(一作珠)網(wǎng)(雪絮:即柳絮。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峙唬骸慈袅跻蝻L(fēng)起?!笮??!焙笠蛞浴把┬酢狈Q柳絮。)
好鳥多息陰,新篁已成響。
簾開斜照入,樹裊游絲上。
絕跡念物閑,良時(shí)契心賞。
單衣頗新綽,虛室復(fù)清敞
置酒奉親賓,樹萱自怡養(yǎng)。
笑倚連枝花,恭扶瑞藤杖。
步屧恣優(yōu)游,望山多氣象。
云葉遙卷舒,風(fēng)裾(一作裙)動(dòng)蕭爽。
簪纓固煩雜,江海徒浩蕩。
野馬籠赤霄,無由負(fù)羈鞅。
⑴ “新篁”句:謂風(fēng)過竹苗簌簌作聲。新篁,初發(fā)梢葉之竹苗?!蹲謪R·竹部》:“篁,竹苗也。”
⑵ 樹萱:種植萱草。萱,俗稱金花菜。《說文·草部》:“萱,令人忘憂草也。萱或從宣?!?/div>
⑶ 步屧:行走,漫步。屧,木屐。《廣韻·帖韻》:“屧,屐也。”
⑷ 簪纓:古代官吏之冠飾。簪是聯(lián)冠于發(fā)之長針,纓是系冠頷下之帶子,此借指仕宦。
⑸ 江海:隱士之居處?!肚f子·刻意》:“就藪澤,處閑曠,釣魚閑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
⑹ 野馬:野外蒸騰之水氣。《莊子·逍遙游》:“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惫笞ⅲ骸耙榜R者,游氣也?!背尚⑹瑁骸按搜郧啻褐畷r(shí),陽氣發(fā)動(dòng),遙望澤藪之中,猶如奔馬,故謂之野馬也。”一說野馬即塵埃。唐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三“野馬”孫星衍校正:“或問:‘游氣何以謂之野馬?’答云:‘馬,特塺字假音耳。野馬,言野塵也?!背嘞觯簶O高之天空。
⑺ 羈鞅:駕馭牲口之用具。羈,馬絡(luò)頭。鞅,架在牛脖上之器具。
揚(yáng)州賦(1077年) 北宋 · 王觀
揚(yáng)州古都會也,枕江臂淮,與益部號為天下繁盛,故有唐以來節(jié)鎮(zhèn),首稱揚(yáng)、益焉。
今夫廢興之跡與土風(fēng)人物、貢賦井邑之纖悉,詳見于傳記,可得而考,因摭類次第而賦之。
辭曰:
天鬻先生,溺意藝文,綿日窮年。
柅踸踔之短步,郁遐情而不宣。
悵江淮之去來,間走陸而航川。
徒踆踆而奚補(bǔ),寄赧色于頹顏。
睇故國之荒蕪,尚氣象之巑岏,思抽毫而吊嘆,傷日月之徂遷。
環(huán)中丈人推手而前,曰:「子非無文,何為嗇辭華于一言」?
先生答曰:「去來于茲,十歷春秋,或行役之不遑,或疹疾之相嬰,有所不暇」。
丈人曰:「子今請邑此邦,古今之廢興,人物之賢愚,封域之遐邇,土風(fēng)之纖微,貢賦之所出,心詳目熟,益已周矣。
請子賦之,吾將觀焉」。
先生因驅(qū)撥冗猥,滌慮操觚,放肆厥辭:嗚呼吁歔!
策駏驉以出游兮,欸近郊而驚春。
芳華冉冉以摧謝兮,俄汎然而點(diǎn)塵。
稅倦鞅于危岡兮,俯樓欄而棲神。
哀衰殘之戟目兮,發(fā)古意之酸辛。
搜傳記之浩穰兮,契口耳之傳聞。
稽質(zhì)乎地志兮,參驗(yàn)乎乾文。
牽牛婺女,流為揚(yáng)州。
南躡乎鉅海之滸,北壓乎長淮之流。
包有吳、越,首建楚周。
保章辨之以星土之?dāng)?shù),職方分之以畜產(chǎn)之由。
茲惟陶唐,置牧十二,揚(yáng)居其中,世濟(jì)以治。
夏因商襲,九州以異,惟周封建,各正其地。
季末解紐,侯國爭利,犬羊用人,孰作藩衛(wèi)?
嬴秦咄嗟,奄有神器,煨燼墳籍,變亂古制。
罷侯為守,郡縣始置,味形勢之孤弱,薄恩親于子弟。
下更晉、漢,南北分裂,隋繼以興,陳室復(fù)滅,天下始一,冠屨有別,易州而郡,法制未絕。
增置太守,統(tǒng)以司隸。
有唐開府,刺史分蒞。
此牧守郡國,先后變更而相異也。
環(huán)中丈人復(fù)曰:「茲述其概,請道其詳」。
先生曰然,執(zhí)筆而前:惟揚(yáng)之先,在周屬吳,魯哀之年,城茲邗溝,遠(yuǎn)通江淮,見于《春秋》。
后越滅吳,角為寇讎。
強(qiáng)楚東侵,廣地自謀,抵于泗上,雄視諸侯。
楚復(fù)奄滅,是為廣陵。
顧始皇之蜂豺,攬?zhí)煜露滩ⅰ?div id="w8c08im"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36_1180608_comment'>
略長世之遠(yuǎn)謀,出須臾之經(jīng)營。
郡始屬于九江,本立異于虛名。
偉項(xiàng)籍之奸雄,置秦鹿兮相兵。
王英布而開國,俄劉邦之勃興,草前人之故號,易淮南之新稱。
或江都兮創(chuàng)更,或廣陵兮相仍。
首皇子之啟封,復(fù)沛侯之繼承。
彼得失之奚計(jì),間叛逆之為明。
吊漢公之逡巡,亦異號于江平。
踵三國之紛紜,作重鎮(zhèn)于魏邦,強(qiáng)干弱枝,倚賢進(jìn)良。
逮文帝之黃初,幸故城兮臨江,奮山川之戎旅,蓊煙靄之麾幢。
志南渡兮已必,卒冰舟兮莫航。
目波濤兮稽天,奪神明兮嘆傷。
實(shí)皇天之限隔,豈人力之能障?
浪賦詩于鞍馬,因縱美于湯湯。
曰魏與吳,名號相因,統(tǒng)縣有八,屬徐而紛。
繄晉末之驅(qū)馳,控三齊之要津。
逮宋有邦,州鎮(zhèn)是隆,擇刺史以惟人,俾?lián)崛嵊谕溜L(fēng)。
講盛事于嚴(yán)秋之朝,觀鉅濤于海陵之東,俯江湄之壯闊,瞰京口之穹崇。
歷陳、梁、齊之累朝,卒更革離合之不同。
一陳留而分郡,一東廣而啟封,復(fù)吳州而異稱,示屏衛(wèi)于其中。
隋總管以名府,顧舊名而是從。
眷煬帝之篡圖,詔修飾于離宮。
會殿腳兮揮楫,揚(yáng)錦帆兮翳空。
決東幸而建都,引千艘兮戲龍。
戮忠臣而杜口,括寡婦以從戎。
獻(xiàn)無尾之羔兮絕繼,作遭春之語兮兇終。
鵲集黼帳,血腥劍鋒。
徹床簀以窆藏,痛精誠之奚依。
指雷塘之漫漫,仰楓林之巍巍。
本馳情于一快,反植禍于當(dāng)時(shí)。
敕陳棱兮留鎮(zhèn),擁大軍兮北歸。
眷天意之昌唐,卒虬髭之見幾,叱咤喑嗚,作興帝基。
承江淮之歸命,更南兗以臨之,外增置于行臺,內(nèi)維持于本枝。
武德而還,縣縣輯熙,或邗或揚(yáng),升號都督。
貞觀之間,十道分牧。
景云、開元,增廢遄速。
采訪處置,道路擊轂。
綿延永泰之末,創(chuàng)新節(jié)度之目,敕親王而領(lǐng)使,慶皇宗之敦睦。
副以長史,權(quán)任戒獨(dú),跨豪華于天下,駢十里兮云屋。
此州之因革,名號之大較也。
擾擾后先,興亡可錄。
吳王濞之不臣,非子建之就戮,淮南安之自殺而始惡彗星,厲王長之憂死而民歌「舂粟」。
非貪地以害公,卒三分而承續(xù)。
紀(jì)陟之譬護(hù)寒也,知險(xiǎn)要之必爭;
諸葛之誅樂琳也,表誣辭而自贖。
文欽之叛也,因曲赦以示恩;
曹丕之走也,駭疑城之在目。
沈慶之設(shè)強(qiáng)弩于高臺兮,謹(jǐn)乎備禦;
吳孫權(quán)置烽火于孤山兮,驗(yàn)夫神速。
蔣濟(jì)諷三州之論,袁術(shù)哀馮氏之辱。
季子通之暫據(jù),杜伏威之驅(qū)逐。
彼公祏之何知,運(yùn)螳臂而相觸。
力未加而已喘,息未伸而已促。
委雉堞于荊榛,痛黔黎之魚肉。
徐敬業(yè)之傳檄兮,武后臨朝而嘅嘆;
田神功之提兵兮,劉展就擒而顛覆。
陰奏伯和之罪兮,少游之兇狡;
外匱南方之力兮,李锜之貪黷。
唐控失御,昭皇蒙塵。
屬朱梁之侮國,復(fù)巢兵之不臣,沸淮海之狂波,漲寰宇之妖氛。
迨吳僭王,楊氏始振,行密亟亡,渭溥稱尊。
兵弱地狹,器卑識昏。
亦猶指尾閭而潴去水,即虎穴而寄蒸豚,未有不亡者也。
夫然,迭守迭攻,代亡代存。
方東都之啟國,倏大齊之自君,始焉懼神謀之或泄,默然畫爐灰而誑人。
咄嗟高駢,跳吠狺狺,叱海岳以倒立,噓風(fēng)云兮晝昏,忽埋金之行壓,終故氈兮裹身。
呂用之之狂妖,畢師鐸之并吞。
孫儒厲言于庸賊,秦彥仗劍于轅門。
時(shí)雨降矣,雖灌溉兮何益;
太陽升矣,顧小星兮徒云。
顯德興周,淮南克復(fù),撲燎原之兇燄,起摧風(fēng)之腐木。
赫赫然我太祖之興也,不取一毫,不折一鏃。
何重進(jìn)之跳梁,逆神鋒而自衄,按九天之成法,斷巨鰲之左足。
捧祥日以出海,乘鳴雞而御箓。
民適父母,天薦福祿。
冠帶百蠻兮,蠢然集慕膻之眾蟻;
束帛萬國兮,浩然收朝宗之百谷。
土歸民耕,野無鬼哭,括有幅員,悉吾臣仆。
銷藩鎮(zhèn)之僭謀,亶皇明而外燭,敕示守臣,語吾約束。
掃戰(zhàn)爭之故地,變歌謠之善俗。
此州之圣愚,興亡之明戒也。
長岡嶾嶙,西馳東走。
凜劍外之危勢,吞淮天之遠(yuǎn)岫,帶楚水之縈盤,瞰吳林之怪秀。
巨魚乘波,偃然出壑;
長蛇吸煙,翹然引首。
高焉上摘于星辰,廣焉環(huán)迷于宇宙。
四帳無所兮,失迷藏之樓;
萬點(diǎn)猶明兮,馀放螢之囿。
乏擊毬之壯女,悲喪馬之龍廄。
帝子去久兮,空《文選》之樓;
雨蘚朝生兮,侵蜀泉之甃。
風(fēng)飄飄兮,引竹西之歌吹;
雨纖纖兮,發(fā)貢芽之香茂。
塔西靈兮軋空,池九曲兮分溜。
杜子美思東流而乘興,朱長文目西山而懷舊。
風(fēng)亭月觀,琴室吹臺,屹萬歲之雕華,對鐘山之崔嵬。
待玉鉤之初月,銷丹楹于大雷。
走十宮之狐貍,鞠三陵之草萊。
魏水軍兮,穿巨池而分浦;
隋酺戲兮,揭羽葆而橫街。
仙臼尚存兮,混草莽之墟;
胥骸未朽兮,感金玉之精。
植檜荒謝公之宅,掬淚傳秋浦之情。
筮山火以疑寺名之妖祥,驚夢寐以登峻臺之崢嶸。
望輿浦兮,表瑞始乎范邈;
峙危城兮,施筑本乎張嬰。
孫郎作涂塘而淹北道,齊高分巨水而遏艾陵。
此州之城邑、山川、樓觀之所在也。
所以庾闡縱麗言于禦寇,鮑昭攄雅思于《蕪城》。
因獻(xiàn)賦以賜錢兮,酬王正之才;
聞宮聲而疑變兮,見令言之明。
客謝井兮,起盧仝之意;
表薦士兮,示蕭遙之能。
張祐著浪游之跡,杜牧悲薄幸之名。
箴告執(zhí)籌兮,揚(yáng)子云之慵慨;
詩吊故宮兮,李義山之縱橫。
訪木蘭兮,偉王相國之貴;
渡金湯兮,陋章孝標(biāo)之輕。
子瑱據(jù)城而生叛逆之志,嵇康鼓琴而識禍亂之萌。
騎鶴誚昔人之妄,露筋哀正女之誠。
大中紀(jì)年兮,獲官河之圣米;
韋生避地兮,悲水調(diào)之遺聲。
此州之古今賢哲之所褒稱而悲嘆也。
揚(yáng)揚(yáng)水波,人實(shí)躁勁。
或土多筱簜之本,或地宜楊柳之性,厥田惟下,天草惟盛。
利焉金錫之為美,民焉男女之為正。
馳甓社之湖兮,夜駭乎明珠之光怪;
泛揚(yáng)子之心兮,朝出乎寶鑒之精瑩。
袍美蕃客,布出鮫人。
半臂美錦,土縠花紋。
烏節(jié)早香,蛇粟連根。
蒟蒻竹筍,蘆芽水芹,海榴石楠,松藻葵莼。
菰粉白芷,松柘葛姜,芡角翻刺,蒲劍飛铓。
鶉鴨鸛雉,狐貉兔獐,野不利谷,畜不宜羊。
鱖鰋鲀鰍,鰣鳣鯉鲿,龜鱉黿蜃,蟹蛤鳊魴,螺蚌蟶蠣,獷殼堅(jiān)剛。
五都百郡,千豪萬商,趨床頭之冗會,定萬貨之低昂。
天長甘泉,蓮塘石梁,積冬雪之綏綏,乘春霖之浪浪。
泥冰土陷,輪摧馬傷,張氏記明于役行,李巡注釋于輕揚(yáng)。
采得寶之歌兮,韋堅(jiān)進(jìn)官于常侍;
興北埭之役兮,謝安獲美于甘棠。
奇乎哉!
瓊花吐英,芍藥矜芳,媚靈宇以敷秀,覆修亭而舞香。
其潔也御綠云之玉妃,其美也奔素月之仙妝,其色也照時(shí)春之藻景,其馨也破真室之罌香。
友姚黃于西洛,奴玉蕊于唐昌。
至于雜樂奇戲,歌童舞倡,結(jié)豆蔻之春梢,漾珠簾之密光。
九橋連居,善和名坊。
楊柳發(fā)孫生之句,牡丹為李氏之光。
姓系之出,其源章章:劉馬鄭盛,韓林車張,戴高槐游,茅冷蕭王。
此風(fēng)俗、物產(chǎn)、氏族之所出也。
兩京而降,五代以還,人物之詳,善惡可觀。
微至于棲巖遁谷之士,下至于羈臣寡婦之賢。
董子諫易王之驕志,何武寬戴圣之微愆。
吏民刻石,頌馬棱而懷德;
祠祀祈福,祝張綱而致虔。
趙苞成三年之政,徐璆謝上公之官。
劉馥先一時(shí)之備,出苫蓑而覆壘;
陳登當(dāng)東方之事,合部眾以安邊。
事大見委兮,責(zé)溫恢之效;
以函致問兮,尊劉曄之言。
政治尤異,三府薦臧旻之績;
鎮(zhèn)撫安靜,郭謀言滿寵之德。
張玄不逮子綱而雅有高行,張遼至自海陵而今猶血食。
笮融利財(cái)奉佛,而忘督運(yùn)之急;
孫景委郡東歸,而得見幾之力。
陳瑀懼袁術(shù)之集兵,周瑜識蔣干之說客。
陸伯言之先幾而知楊竺之終敗,糜子仲之傾財(cái)而資先主之軍食。
器中鬻茗,而老姥不聞?dòng)谠鰷p;
帷下燕客,而桓溫恥崇于雕飾。
劉頌博識而見稱時(shí)人,盛彥異才而不應(yīng)召辟。
華譚好學(xué)而取貴乎鄉(xiāng)里,惠休復(fù)姓而晚階乎仕籍。
開南門而必王兮,恭陵胡為乎反禍?
實(shí)根本之所寄兮,劉氏于焉而深惜。
荀伯玉夢稚兒之語,呂僧珍遇相師之識。
白虹貫城,而義慶以之懇還;
十年養(yǎng)士,而李崇以之破敵。
老能馳射者,傅永之好勇;
畏如神明者,蕭景之舉職。
方隋之時(shí),趙才、裴矩之從幸,其止輦抗辭,毅然而不佞,志一朝兮已決,言百車兮孰聽?
指血染鞅兮,徒為乎宮女之留;
輿服羽儀兮,徒為乎何稠之定。
李襲譽(yù)非特筑句城以興利也,復(fù)聚書而訓(xùn)子;
王志愔豈惟破兇滑以示信也,先保民而為政。
吉甫徙壽州也,求行乎招懷之策;
德譽(yù)惜丁黃也,力沮乎智興之令。
參佐不用,明李鄘之失;
郡人紀(jì)德,見姚崇之正。
倪若水因班公而有登仙之慕,陸鴻漸對季卿而別中??之性。
南柯駭淳于之夢,沙堤發(fā)李嶸之詠。
臧珍對世宗,言卑濕之狀;
田頵諫楊氏,喻狂猛之心。
賈崇失律,懼元宗而受責(zé);
馮謐削發(fā),遇周師而見擒。
環(huán)中丈人曰:「子之博聞,吾已詳知。
子之憑高睨下,或得于古,或得于今,人之所不得見而知者,試為陳之」。
先生怡然,布席揖座,觴三行而已醺,徐為丈人言之:引目迢迢,邈不知其所極也;
撫心迥迥,恨不知其所至也。
倏隆倏平,缺絕頹危,勢相睽而不屬者,此前日之廢城遺堞也。
斜分直出,東西左右,而名不質(zhì)其孰謂者,此前日之市朝街陌之故處也。
殘刻斷礎(chǔ),燒昏草沒,而牛羊牧放之所憑陵而上下者,此前王之離宮別殿也。
累然而峙,谺然而空,穴狐鼠、宅虺蜴,棄于人跡所不及者,此前賢昔帝之壞陵廢冢也。
前日之綺羅鼓吹之坊,今日之蕓童樵叟之歌場蔬圃也。
前日官寺,法度之所出,而今日之浴牛飲馬之?dāng)鄿匣膲q也。
齊綠高陰,局分而井列者,此茭麻桑柘高下之畦隴也。
似出而沒,若來而去,非圖繪筆墨之所可形容而盡者,此荒煙野霧朝暮之氣候也。
茂林陰陰,掛晴日也;
白鷺翩翩,戲平池也;
遠(yuǎn)水沄沄,漾舟船也;
群山亭亭,帶長江也。
疏花綴草,夭夭灼灼,?春情也;
修篁舞煙,曳曳徐徐,縈客愁也。
怒蛙沸雨,怪禽嘲暮。
行商去賈,千蹄萬檣,南浮而北走者,不能誰何其一二也。
是以思紛然而蕩越,斂而不能相合;
言屑然而躁冗,就而不能少功。
夫然,景物之夥,不為丈人道也,敢肆其所可道者,丈人姑聽之!
因屏息整衣,受揖而立,端以俟命。
皇乎哉!
我太祖之有天下也,進(jìn)賢黜愚,定羌服胡。
分茅裂土,而啟十友之封;
銜璧輿櫬,而赦諸王之誅。
萬里一統(tǒng),混同車書。
粵茲維揚(yáng),古曰名都,屏捍京師,世倚賢儒。
唐季彫微,群雄角趨,寄人命于戈鋌,委城雉于榛蕪。
誅殺蹂躪,掊削驅(qū)呼,政察察而不綱,下嗷嗷而無馀。
一祖經(jīng)營,四圣扶持,逮皇上之興也,天覆地容,風(fēng)養(yǎng)雨濡。
振歷世之衰殘,造太平于須臾,四海九州,稱唐頌虞。
士樂膠庠,商通有無,工事于器,民安厥居,老舞少歌,其氣于于。
實(shí)惟神州,東南奧區(qū),并邑治以簡役,廢軍壘以寬租。
江浙甌閩,交廣湘湖,摩轂銜尾,駢走津途。
蓋鑒前季之興亡,建永世之規(guī)模。
儲粟谷之千倉,宿驍雄之萬夫,擇將臣以嚴(yán)訓(xùn)御之法制,尊牧守以絕鷹虎之侵漁。
淬蘭锜之戎械,增堅(jiān)金之外郛;
崇中國之藩垣,銷奸人之覬覦。
言未及既,環(huán)中丈人委杖出席,拊髀爵躍,失氣出舌,乃曰:「賦者古詩之流,古人所以通諷諫也。
今先生之言,磊落崢嶸,豈特詳一州之事,舉而措之,足以彌縫帝袞,龜鑒當(dāng)時(shí)」。
天鬻先生跼蹐戰(zhàn)汗,恍不知其所知。
百拜以謝,定色悉記,將以俟采詩者也。
⑴ 《揚(yáng)州賦》,嘉靖乙巳儀真張矩刊本。又見《歷代賦匯補(bǔ)遺》卷六,嘉慶《重修揚(yáng)州府志》卷六三,光緒《甘泉縣志》卷二〇。
昔司馬相如作《上林賦》,設(shè)子虛、烏有先生、亡是公三人相答難。
子虛,虛言也;
烏有先生者,烏有是事也;
亡是公者,亡是人也。
故其詞多夸而其事不實(shí),如盧橘黃柑之類,蓋上林所無者,猶莊生之寓言也。
余賦會稽,雖文采不足以擬相如之萬一,然事皆實(shí)錄,故設(shè)為子真、無妄先生、有君答問之辭。
子真者,誠言也;
無妄者,不虛也;
有君者,有是事也。
以反相如之說焉。
有客過越,自稱子真,介于無妄先生,贄見于有君。
謁入,乃膝而前曰:「聞?dòng)芯乓?,今幸際顏色,聆話言,仆輒有請,君其聽焉。
君世家于越,以風(fēng)流自命,業(yè)傳緗素,才播歌詠。
越之山川人物、古今風(fēng)俗,載在君腹,愿聞其略,可乎」?
有君乃歛衽肅容謝曰:「唯唯。
客姑坐焉,吾以語爾。
越于九域,分曰揚(yáng)州。
仰瞻天文,度當(dāng)斗牛。
在辰為丑,自夏而侯
郡于秦漢,霸于春秋
州于隋而使于唐,公有素而王有镠
因種山而中宅,廓蠡成而外州
龍樓翼而屹峙,石竇伏而巽流。
法天門兮地戶,惟昆崙兮是侔
實(shí)東南之大府,號天下之無仇(天下本無仇。)。
其山則郁郁蒼蒼,巖巖嵬嵬,磅礴蜿蜒,嵂崒?shí)殟ā?div id="zef0dka"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5_1249833_comment'>
若騫若奔,若闔若開,或凸或凹,或阜或堆,或斷而聯(lián),或昂而低。
虎臥龜??,龍盤雁徊。
舒為屏障,峙為樓臺。
崦映江湖,明滅云霓。
八山中藏,千里周回。
彭鮑名存,鉅者南鎮(zhèn),是為會稽。
洞曰陽明,群仙所棲。
石傘如張,石帆如揚(yáng)。
石簣如藏,石鷂如翔。
石壁匪泥(并見石帆注。),石甕匪攜。
香爐自煙,天柱可梯。
韞玉有笥(21),降仙有臺(22)。
禹穴窅而叵探(23),葛巖蜚而自來(24)。
射堂豐兇之的(25),宛委日月之圭(26),應(yīng)天上之玉衡(27),直海中之蓬萊(28)。
至若嵊山巋其東(29),涂山屹其西(30),阜至繇蜀(31),龜來自齊(32)。
梅山乃隱吏之窟(33),纻羅蓋西子之閨(34)
五泄?fàn)幤嬗谘闶?sup class='reference inlineComment2'>(35),四明競秀于天臺(36)
五云中令之故居(37),十峰曇翼之招提(38)。
故越為之首兮,剡為之面兮。
沃洲天姥,眉兮目兮(39)
金庭桐柏,仙子宅兮(40)
南明嵌崆,寶相涌兮(41)。
南巖嵯峨,海跡古兮(42)。
陟秦望而望秦兮(43),登洛思而思洛兮(44)。
采葛食蕺,敬吊前王兮(45);
脩竹茂林,緬想陳跡兮(46)。
連山如珠,秦皇之所驅(qū)兮(47);
擪山如玦,亞父之所割兮(48)。
北干隱兮明月在(49),東山臥兮白云迷(50)。
少微寂兮幽鳥怨(51),太白空兮野猿啼(52)。
其水則浩淼泓澄,散漫縈迂,漲焉而大,風(fēng)焉而波,凈焉如練,瑩焉如磨。
溢而為江,潴而為湖,為沼為沚,為潢為污。
匯為陂澤,疏為溝渠,??而田疇,淤而泥涂。
生我稻粱,溉我果蔬。
集有鳧雁,戲有龜魚。
實(shí)有菱芡,香有芙蕖。
鶻舟如擊(53),馬楫如驅(qū)(54)。
船龍夭矯,橋獸睢盱(55)。
堰限江河,津通漕輸。
航甌舶閩,浮鄞達(dá)吳。
浪槳風(fēng)帆,千艘萬艫,大武挽繂,五丁噪謼,榜人奏功,千里須臾。
境絕利博,莫如鑒湖。
有八百里之回環(huán),灌九千頃之膏腴(56)。
浮賀監(jiān)之家(57),浸允常之都(58)。
人在鑒中,舟行畫圖(59)。
五月清涼,人間所無(杜甫詩:「鑒湖五月涼?!梗?/span>。
有菱歌兮聲峭(60),有蓮女兮貌都(61)
日出兮煙銷,漁郎兮嘯嘑。
東泛曹江,哀彼孝娥(62)
西觀驚濤,吊夫子胥(63)
槩浦思夫槩之封(64),翁洲訪偃王之廬(65)。
簞醪投兮沼吳國(66),扁舟去兮變陶朱(67)。
鼓樵風(fēng)兮游若邪(68),興雪棹兮尋隱居(69)。
禊事脩兮觴蘭渚(70),陶泓沐兮池戒珠(71)
了溪鑿兮禹功畢(72),刑塘筑兮長人誅(73)
酌菲泉兮懷古(會稽山大禹寺有泉,名曰菲泉。),飲清白兮自娛(74)。
其物則有魚鹽之饒(75),竹箭之美(76)。
山涵海蓄,言其有幾。
貢入王室,利周遐邇。
耕焉以火,耨焉以水(77)
南風(fēng)翼苗,翠浪千里。
??稏一空,玉粒如峙。
炊粳釀秫,既甘且旨。
檿桑之奇,號為第一(78)。
龍精??,吐絲滿室(79)。
萬草千華,機(jī)軸中出,綾紗繒縠,雪積縑匹(80)
木則楓梃千丈(81),松封五夫(82),桐柏合生(83),檫棐異隅(84),文梓楩楠(85),櫟柞櫧榆(86)。
連理之柯(87),合抱之株,乃斧乃斤,以輿以廬。
乃有蕭山陸吉(88),諸暨三如(89)。
胡楠成林,賀瓜滿區(qū)(90)。
棗實(shí)全赤,檎腮半朱,火榧?xì)び?,櫻桃薦珠,鴨腳含黃,雞頭去盧,百益七絕之奇(91),雙頭四角之殊(92)。
蔗有昆崙之號(93),梅有官長之呼(94)。
蔓生則馬乳蘡薁,土實(shí)則鳧茈慈菰。
野蔌溪毛,園蔬木菌。
湘湖之莼,箭里之筍(蕭山湘湖出莼菜,會稽有美箭里。)。
可薦可羞,采擷無盡。
鱗蟲水族,海生池養(yǎng),丁首丙尾,皤腹縮項(xiàng),赤鯇文鱧,玄??黃??(95)。
?人駢集,以鉤以網(wǎng)。
羹金鲙玉,不數(shù)熊掌。
能言之鶩,善鳴之鵝(96)輸芒之蟹,孕珠之蠃,文身合氏之子(97),跛足從事之徒(元微之詩:「鱉解稱從事?!梗?/span>,街填巷委,與土仝多。
異獸珍禽,屑銅吐綬(98)。
猛虎負(fù)子(99),靈烏送??(100)
鳳棲鹿化(101),鶴拾雁耨(102)
熊羆貍豹,猴玃猿啼。
鵁銜鸕吐(103),鶯求鶉斗。
鷗浮鷸浴(104),鴉寒鳦瘦(105)。
巧婦錐喙(106),舂鋤雪脰(107)
林棲水宿,脩尾長咮(108)。
江湖為籠,山林為囿。
以牡以牝,以蜚以走。
甲第名園,奇葩異香。
牡丹如洛,芍藥如揚(yáng)(109)。
木蘭載新(110),海榴懷芳(111)
菊山黃華(112),蘭亭國香(113)。
天衣杜鵑(114),東山薔薇(115)
湖映香雪(116),鑒生水芝(李白詩:「荷花鑒里生?!梗?/span>。
鴛梅并蒂(越有鴛鴦梅,雙頭千葉。),仙桂丹枝(越有丹桂。)。
司華騁巧,天女效奇。
桃李漫山,臧穫視之。
藥物之產(chǎn),不知其名。
白術(shù)丹參,甘菊黃精,吳萸越桃(山梔子一名越桃。),禹糧石英(117)
薊訓(xùn)鬻之以療疾(118),彭祖服之而延齡(119),秦皇求之而莫致(120),葛仙餌之而飛升(葛仙翁煉丹飛升,禹穴北有仙巖。)。
日鑄雪芽(121),臥龍瑞草(122),瀑嶺稱仙(123),茗山斗好(124),顧渚爭先,建溪仝蚤。
碾塵飛玉,甌濤翻皓,生兩腋之清風(fēng),興飄飄于蓬島。
剡藤番番,管城斑斑(125)。
冰敲嵊水(126),竹剪顧園(127),制于蒙、蔡之手,游于羲、猷之間。
友陳元與端紫,仝文字于人寰。
至若龍護(hù)金書(128),苔封石刻(129),苗山金玉(130),邪堇銅錫(131)。
黃帝之鑒(132),神禹之璧(133),歐冶之劍(見「邪堇銅錫」注。),蔡邕之笛(134),虞翻之床(135),秦皇之石(136)。
淳碑斯篆(137),江筆肅墨(138)。
雷鼓銅漏(139),梅梁窆石(140)。
罍金履鐵(141),罌銅印玉(142)。
胎草蹄石(143),黃竹神木(144)。
流黃漢簟(145),錞于周樂(146)。
活人之草(147),止痛之木(148),柘敷榮而華含戚(149),天雨錢而山儲粟(150)。
皆希世之奇跡,蓋欲言而不足。
其人則見于《吳越春秋》、《會稽典錄》,圖經(jīng)地志,歷代柬牘,大書特書,班班滿目。
孝者悌者,忠者義者,廉者遜者,智者健者,優(yōu)于文詞者,長于吏事者,擢秀科目之榮者,策名卿相之貴者,殺身以成仁者,隱居以求志者,埋光屠釣之微者,晦跡佛老之異者。
虞翻之言有所不能盡,朱育之對有所不能既(151),予亦焉能縷數(shù)之哉,姑摘其尤之一二:前則種、蠡、計(jì)??,號賢大夫(152),后則嚴(yán)助、買臣,直承明廬(153)
孝悌則張萬和之父子(154),韓靈敏之弟昆(155)。
鄧、斯、祁、樊自殺以代罪(156),董黯、朱、魏報(bào)讎而名聞(157)。
或濕衣以障火(158),或泣血以戢焚(159),或銜哀而廬墓(160),或負(fù)土以成墳(161),或以行而名里(162),或以義而旌門(163)。
懿矣三女(164),賢哉二娥(165),處子之孝,凜然可多。
節(jié)義則黃公居四皓之列(166),魏少英參八雋之儔(167)。
蒙難衛(wèi)主則有若丁潭(168),委身授命則有若王脩(169)。
虞喜躬?dú)q寒之操(170),孔愉洪止足之謀(171)。
或一門死三世之義(172),或一邑萃三康之?(173)。
至若?楊柳朱,永寧瞿素,婦節(jié)崢嶸,蹈死不顧(174)。
卓行則鄭洪、韓說、鐘離意、朱雋、戴就舉于孝廉(175),虞潭、孔奐、沈融、朱仕明舉于秀茂(176)。
虞寄起于對策(177),趙曄推于有道(后漢趙曄,山陰人,舉有道。)。
陳子公退侵地之藩(178),鐘離牧拒慚還之稻(179)
循吏則有還珠孟嘗(180),致雁虞國(181),希銑遺四州之愛(182),夏香著歷任之績(183)
儒學(xué)則王充以《論衡》顯(184),沈珣以《大義》稱(185),謝沉、謝承之史學(xué)(186),孔僉、孔祛之明經(jīng)(187),賀孝先擅儒宗號(188),虞伯施剸博學(xué)之名(189)。
文章則孫興公掞金聲之賦(190),徐季海揮玉堂之策(191)
曄若春榮則任奕、虞翔(192),文不加點(diǎn)則四明狂客(193)。
二賀、二虞蜚聲籍籍(194),吳融十詔成于俄刻(195)。
隱逸則嚴(yán)、謝、秦、方、述睿、充符(196),方術(shù)則介象、吳范、嚴(yán)卿、夷吾(197)。
丹青則孫遇、道芬(198),筆札則孔琳、徐嶠(199),浮屠則道林、靈澈(200),神仙則劉晨、阮肇(201)。
乃有溪上浣紗之女(諸暨有西施浣紗石。),林間舞劍之姝(202),色白天下(杜詩:「越女天下白?!梗?/span>,氣雄萬夫(203)。
故勾踐復(fù)國也,有六千君子(204),項(xiàng)氏崛起也,有八千子弟(205),霸有江浙,橫行當(dāng)代。
彼二霸之得人,尚斗量而車載,矧歷世之人材,亦足明其大槩。
逮我國朝,尤號多士,二百年間,不可勝紀(jì)。
大則杜正獻(xiàn)之勛德(206),次則孫威敏之功名(207)
姚石郎司元祐之直(208),顧內(nèi)相號江南之英(209)
萬石云仍,匪建則慶(210);
二陸棠棣,如云與衡(211)。
吳先生風(fēng)高于賀老(212),齊職方跡擬于淵明(213)。
錢氏世賢科之盛(214),史門繼衣錦之榮(215)
劉求以義門顯(會稽求氏、上虞劉氏,并號義門。),杜趙以處士稱(216)。
或覽古以流詠(217),或編圖而著名(218)。
至若聯(lián)翩桂籍,焜耀簪纓,名登史策,足疊天庭,蓋嘗詢之故老,往往莫識其名矣。
故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者,顧長康之言也劉義慶《世說》云:「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
山轉(zhuǎn)遠(yuǎn)轉(zhuǎn)高、水轉(zhuǎn)深轉(zhuǎn)清者,李浙東之記也(219);
瑰奇市井、佳麗闉阇者,白馀杭之詩也(220)
忠臣系踵、孝子連閭者,虞功曹之對也(221)。
越之山川風(fēng)物,其大略如此」。
子真始驚而疑,卒嘆而敼曰:「壯矣哉,盛矣哉!
山川如斯,人物如斯,吾未之前聞也。
然越在春秋,僻處東夷,夫子作經(jīng),??為于越,其人材風(fēng)俗,固未可與齊、晉、魯、衛(wèi)諸列國抗衡也。
今有君所稱,幾不容口。
豈昔日遠(yuǎn)于京畿,含香未越,如王景興之言邪(222)?
抑山川降靈孕秀,固自有時(shí)邪?
抑亦因人作成而致然邪」?
有君曰:「昔嚴(yán)朱二子,為漢名卿,晝繡故鄉(xiāng),夾道郊迎,爭觀快睹,歆艷其榮,故其俗始尚文學(xué)而敼功名(223)。
晉王右軍為越內(nèi)史,雅會蘭亭,流觴曲水,臨池墨妙,輝映千祀,能使遺文感槩君子,故其俗始尚風(fēng)流,而多翰墨之士(224)
唐元微之一代奇才,罷侍玉皇,謫居蓬萊,賓竇鄰白,唱酬往來,繇是鑒湖秦望之奇益聞,故其俗至今好吟詠,而多風(fēng)騷之才(225)。
不獨(dú)此數(shù)君子也。
任延、張霸以尚賢為治,而俗始貴士(226);
劉寵、車俊以潔己化下,而人斯尚清(227)。
第五倫下令而淫祀之風(fēng)革(228),諸葛恢蒞政而陵遲之俗興(229)。
至若李唐,刺史九十八公,首有龐玉,顯有姚崇,圖經(jīng)十子,郡績稱雄(230)。
國朝逮今,蓋百馀政,前有文簡,后有文正,題名所記,比唐為盛(231)
承宣得人,風(fēng)俗斯美,蓋亦理之然也」。
子真曰:「是誠有之,然皆二千石之事爾,未足多也,愿聞其上者」。
有君曰:「昔勾踐懲會稽之棲也(232),痛石室之辱也(233),蓼目水足,抱冰握火(234),采蕺于山(235),置膽于坐(236)。
葛婦興歌,名曰《何苦》,其詞曰:『嘗膽不苦味若飴,令我采葛以作絲(237)』。
二十年間,焦心苦志,卒滅強(qiáng)吳,以雪前恥。
《越絕》之稱,權(quán)輿于此(238)。
故其俗至今能慷慨以復(fù)讎,隱忍以成事。
若是何如」?
子真曰:「茲霸者之事也,傳不云乎,『碎而王,駁而霸』,彼齊威、晉文之盛,猶不足稱于大君子之門,況勾踐乎」!
有君曰:「昔禹治水之畢,與群后計(jì)功苗山,更名會稽,卒而葬焉,祠廟陵寢,于今尚存(239)
上有遺井(240),下有菲泉,過而飲者,莫不發(fā)免魚之嘆,興河洛之思。
不獨(dú)勾踐有其烈(《史記》:「勾踐有禹之遺烈?!梗?/span>,馬侯嗣其功(馬臻創(chuàng)立鑒湖。),至今其俗勤勞儉嗇,實(shí)有禹之遺風(fēng)。
若是何如」?
子真曰:「美哉禹功!
宜其代舜而有天下也。
游于是,穸于是,廟食于是,茲所以化被萬世之久也。
然說者以為入圣域而未優(yōu),其必有大于此者乎」?
有君曰:「舜生于諸馮,孟子以為東夷之人,歷世逾遠(yuǎn),流傳失真,太史公以為冀州,然邪,否邪(241)
然越之邑則有上虞、馀姚(242),山有虞山、歷山(243),水有漁浦三憮(244),地則有姚丘百官(245)
里焉有粟(上虞有粟里,舜時(shí)供儲在此。),陶焉有灶(上虞有古陶灶,言舜所作。),汲焉有井(246),祀焉有廟(舜廟在上虞縣西三十五里。),皆其遺跡也。
意者,不生于是,則游于是乎?
舜為人子,克諧以孝,故其俗至今烝烝是效;
舜為人臣,克盡其道,故其俗至今孳孳是蹈;
舜為人兄,怨怒不藏,故其俗至今愛而能容;
舜為人君,以天下禪,故其俗至今廉而能遜。
若是如何」?
子真矍然離席而立,拱手而對曰:「于戲,噫嘻!
盡善盡美,雖甚盛德,蔑有加矣。
昔季札觀樂而止于《韶》,自《韶》之外不敢觀。
余問風(fēng)俗,亦極于舜,自舜之外不復(fù)問矣」。
無妄先生粲然失笑于旁,曰:「固則子真之問、有君之答也。
茲皆古之越,非今之越也。
人死骨朽,世變風(fēng)移,山川雖在,人物已非。
前日淳樸變而澆偽,前日廉遜變而爭敚,前日勤儉變而矯怠,前日忠孝變而兇悖,尚何執(zhí)紙上陳跡而譊譊其頰舌邪」?
有君曰:「先生之言是也。
然風(fēng)俗不常美,亦不常弊,善焉惡焉,維人是系。
今朝廷駐蹕東南,越為鉅藩,密邇堯天,蓋尺五間。
帝命重臣,來鎮(zhèn)是邦,入境問俗,登堂觀風(fēng)(臥龍山有觀風(fēng)堂。),因舜禹之遺化,明吾君之至仁,布德教于黃堂,變薄俗而還淳。
矧何世之無才,亦奚有于古今?
子不見夫銜命虜庭,死于王事,如陳公、張公者乎(247)?
議禮靖康,赴難建炎,如華君、傅君者乎(248)?
是豈異代之人邪?
又不見夫姚江陳公(陳公名橐。),所臨有聲,亦克知退,身名兩榮;
執(zhí)政李公(李公名光。),忤意權(quán)臣,老于淪落,世賢其人;
憫孝蔡子,捐生可悲,同彼旌忠,廟食于茲(249);
隱吏王君(250),斬讎著名,一門可稱,賢父難兄。
茲固先生目所親睹也,安知后之視今,不猶今之視古乎」?
先生曰:「有君越人也,知越之風(fēng)俗而已矣。
子虛夸云夢,烏有先生詫齊,亡是公折之以上林之事。
今越未足侔齊楚之大,尚何足以夸之」?
有君曰:「昔吳子問柳先生以晉國之事,而柳以晉對;
今子真問余以越國之俗,而余以越答,亦各因其所問而及之爾,余豈瞢然無聞無知于越之外哉!
今天子披輿地之圖,思祖宗之績,求治如不及,見賢而太息,文德既修,武事時(shí)閱,蓋將舞干戚而服遠(yuǎn)夷,復(fù)侵疆而旋京闕。
余俟其車書仝,南北一,仿吉甫,美周室,賦《崧高》,歌吉日;
招魯公,命元結(jié),磨蒼崖,禿鉅筆,頌中興,紀(jì)洪烈。
邁三五,夐前牒,亙天地,昭日月。
于是窮章亥之所步,考神禹之所別,覽四海九州之風(fēng)俗,掩《兩京》、《三都》之著述。
騰萬丈之光芒,有皇宋一統(tǒng)之賦出,回視會稽,蓋甄陶中之一物」。
無妄先生自知失言,色有馀愧,乃與子真逡巡而避。
有君退而嘯傲于南窗,有飄飄凌云之氣(251)。
「登洛思」下原衍「兮」字,據(jù)雍正本、四庫本、光緒本刪。
泫露:四庫本同,雍正本、光緒本作「濯露」。
⑴ 《禹貢》:「淮海惟揚(yáng)州?!埂吨芏Y》:「東南曰揚(yáng)州,山曰會稽?!埂秷D經(jīng)》:「大都督府越州,《禹貢》揚(yáng)州之域。」
⑵ 《漢書·地理志》:「吳地斗分野?!埂稌x書·天文志》:「自斗十三度至女七度為星紀(jì),于辰在丑,吳越分,曰揚(yáng)州,而會稽入斗一度。」白樂天詩云:「牛斗天垂象,臺明地展圖。」
⑶ 《史記》:「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夏少康之庶子也,封于會稽,以奉禹祀?!埂秷D經(jīng)》:「封少子無馀于越,是為越侯?!?/div>
⑷ 秦始皇滅荊,置會稽郡。漢以其地屬吳國,景帝誅吳王,復(fù)為會稽郡。
⑸ 《春秋》:「哀公十三年于越入?yún)?。」《史記》:「勾踐已平吳,兵橫行于江淮,號稱霸王。」
⑹ 隋大業(yè)中改為越州,唐乾元中置浙江東道節(jié)度觀察等使。
⑺ 隋楊素封越國公,唐末錢镠平董昌,封吳越國王。
⑻ 《圖經(jīng)》:「種山一名重山,即今臥龍山也?!埂秴窃酱呵铩罚骸冈酵踉嵛姆N于國之西山,一年,伍子胥自海上穿山脅持文種去,與之俱游于海?!菇裎魃降吞幨且?。
⑼ 《吳越春秋》:「勾踐自吳還,范蠡筑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員三方。西北立為龍翼之樓,以象天門。東南伏漏石竇,以象地戶。陵門四達(dá),以象八風(fēng)。外郭筑城而缺西北,示服事吳也?!埂秷D經(jīng)》:「會稽治山陰以來,此城即為郡城?!?/div>
⑽ 《吳越春秋》:「范蠡曰:『臣之叢城也,其應(yīng)天矣,昆崙之象存焉?!弧?/div>
⑾ 府城之內(nèi)有八山:種山、?山、蕺山、火珠山、鮑郎山、彭山、白馬山、蛾眉山。今所存者惟四山耳,鮑郎、彭山、白馬、蛾眉俱已湮滅,僅存其名。
⑿ 《圖經(jīng)》:「彭山在會稽縣北四里?!埂兜滗洝吩疲骸概碜嫠[居之城。鮑郎山一名陽堂山,在今大能仁寺之前?!埂犊尽吩疲骸干接絮U郎祠?!苟犟R跡迷。蛾眉山不見于《圖經(jīng)》,父老云:在府橋之東,軒亭之西,形如蛾眉。白馬山在會稽縣北五里。
⒀ 《史記》:「禹會諸侯江南,計(jì)力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jì)也?!埂痘视[》曰:「會稽山本名苗山。」唐開元十年封四鎮(zhèn)為公,故會稽山為南鎮(zhèn)永興公。
⒁ 《?山白玉上經(jīng)》曰:「會稽山周回一百二十里,名陽明洞天,皆仙圣天人都會之所。」
⒂ 《圖經(jīng)》:「石傘山在會稽縣東南十五里玉笥側(cè),狀如傘?!?/div>
⒃ 石帆山在會稽縣東十五里。夏侯曾先《地理志》云:「射的山北有石壁,高數(shù)十丈,中央少紆,狀如張帆。又有文石,狀如鷂,人亦謂之石鷂山?!?/div>
⒄ 《輿地志》云:「宛委山上有石簣,壁立干云,升者累梯而至?!?/div>
⒅ 巨石三在照湖東,狀如酒甕,時(shí)人謂之秦皇酒甕。
⒆ 會稽一峰狀如香爐,人謂之香爐峰,一名覆釜山。
⒇ 《吳越春秋》:「九山東南天柱,號曰宛委。」《圖經(jīng)》:「望泰山一名天柱山?!?/div>
(21) 《圖經(jīng)》:「玉笥山在會稽縣東南十五里,出美玉,其形如笥,因以為名。一名茅峴?!?/div>
(22) 《皇覽》云:「宛委山上有一巨石,屹然如幾臺,嘗有神仙降其上,號降仙臺。苗龍先生于此臺上升。」
(23) 《史記》:司馬遷登會稽,探禹穴。唐鄭魴有禹穴碑。
(24) 《龍瑞圖經(jīng)》:「禹穴北有石巖,高丈馀,南面?zhèn)绕饺缦??!埂墩嬲a》云:「此石于赤烏二年天降,從安悉國飛來,上有索痕二條,名為飛來石。晉葛仙公曾筑壇煉丹,后人名葛仙巖、煉丹井?!?/div>
(25) 孔曄《會稽記》云:「射的山半有石室,乃仙人射堂。東峰有射的,遙望山壁有白點(diǎn)如射侯。士人常以占谷貴賤,故語云:『射的白,米斛百;射壁玄,米斛千。』」
(26) 《遁甲開山圖》云:「禹開宛委山,得赤圭如日,碧圭如月,長一尺二寸?!?/div>
(27) 《輿地志》云:「會稽山一名衡山。」《吳越春秋》:「禹聞黃帝藏書于此,乃東巡,登衡嶺?!埂洱埲饒D經(jīng)》注云:「謂天文蓋度中權(quán),衡,星名,非南岳之衡嶺?!?/div>
(28) 舊志:「蓬萊山正屬會稽?!股蚣潯杜钊R閣》詩云:「三山對峙海中央?!?/div>
(29) 《圖經(jīng)》:「嵊山在剡縣東三十四里?!固莆涞滤哪曛冕由?,因山為名,今曰嵊縣。
(30) 涂山在山陰西北四十五里。舊《圖經(jīng)》云:「禹會諸侯之所?!箲?yīng)劭云:「涂山在永興北?!拱从琅d即蕭山也。杜預(yù)注《左傳》云:「在淮南壽春?!挂辔丛斣诤嗡?。
(31) 蜀阜山在山陰縣北三十五里。舊經(jīng)按地志云:「昔自蜀飛來,帶兒婦二十馀人,隨山而至,善織美錦。自云:『家在西蜀,今忽至此?!弧褂衷疲骸腹篡`將伐吳,置婦女于山上,以邀軍士?!购笥灋楦贰?/div>
(32) ?山在山陰縣東八十步,下有東武里,或謂之怪山?!秴窃酱呵铩罚骸阜扼恢羌瘸?,怪山自生瑯玕,東武海中山也,一夕自來,故名怪山。」《越絕書》云:「勾踐游臺也,東南司馬門所以灼?。又仰望天氣,觀天怪也,云,遠(yuǎn)望似?形?;蛎?山?!?/div>
(33) 梅山一名巫山,在府城北一十八里,梅子真所隱之地也。其西則有梅市里、梅福里。
(34) 《輿地志》云:「諸暨縣羅山,西施、鄭旦所居,有方石,云是西施曬紗處。今名纻羅山?!?/div>
(35) 《掇英集》:五泄,瀑布也。在諸暨西四十里,有兩山夾溪,造云壁立,高二百丈、廣數(shù)十丈,水瀉五節(jié),故曰五泄。山多奇峰,或比之雁蕩云。
(36) 《圖經(jīng)》:「四明山在馀姚縣?!箤O綽《天臺賦》云:「涉海則有方丈蓬萊,登陸則有四明、天臺。」
(37) 晉義熙三年,中書令王獻(xiàn)之居是山,有五色祥云見,安帝詔建云門寺。
(38) 法華山在會稽縣南四十里,晉僧曇翼?xiàng)?,誦《法華經(jīng)》,因置寺焉。其山十峰,其水雙澗,今天衣寺是也。
(39) 白樂天《沃洲山記》云:「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眉、目?!苟浇駥傩虏h。
(40) 金庭觀在剡縣東,王子晉學(xué)道登仙之所?!墩嬲a》曰:「南岳真人云:『越有桐柏之金庭,養(yǎng)真之福地,升仙之靈墟也?!弧?/div>
(41) 新昌南明山有寶相寺,梁建安王造石佛一軀,高一百尺。
(42) 南巖在新昌縣西南。唐李紳《龍宮寺碑》云:「南巖海跡,高下猶存?!?/div>
(43) 《史記》:「秦始皇二十七年,上會稽祭大禹,望于南海,立石刻頌?!埂秷D經(jīng)》:「秦望山在會稽南四十里。又有望秦山,始皇登山,群臣于此以望秦中?!?/div>
(44) 洛思山在蕭山縣東。《輿志》云:「永興縣有洛思山,洛人朱雋來會稽,三年不得反,乃登山北顧而嘆,因以為名。」
(45) 蕺山在府治東北三里。趙璘直碑云:「蕺,蔬類,昔越王所嗜,常采于此,遂用名之。在晉為王逸少別址,尚留故池與祠堂。」葛山在會稽縣東一十里?!秴窃酱呵铩吩疲骸腹篡`使女織布,以獻(xiàn)吳王,采葛是山?!?/div>
(46) 《輿地志》云:「山陰縣西有蘭亭?!雇豸酥蛟疲骸复说赜谐缟骄X,茂林脩竹?!褂衷疲骸父┭鲋g,以為陳跡?!?/div>
(47) 連山在蕭山縣西。夏侯曾先《志》云:「連山長岡九里,西北至定山,秦始皇欲置石橋渡浙江,今尚存石柱數(shù)十列于江際,世傳始皇驅(qū)山塞海?!?/div>
(48) 擪烏山在蕭山縣南。東方朔《神異志》云:「山是亞父割斷蕭山南嶺,將擪斷烏江。」
(49) 北干山在蕭山縣北。孔靈符《地志》云:「許詢家于此山之陽,詢詩云:『蕭條北干園?!粍⒄骈L嘆曰:『清風(fēng)明月,恨無玄度。』」
(50) 東山在上虞縣西北三十里,謝安石高臥之處。李白《憶東山詩》云:「白云他自散?!?/div>
(51) 少微山在會稽五云門外十里。《職方員外郎齊唐墓表》云:「公退居湖山日,少微依山有亭榭,獨(dú)以書史音樂自適?!?/div>
(52) 太白山在剡縣西六十里,與少白山連。夏侯曾先《地志》云:「峻極于天巖崔嵬。趙廣信煉丹登仙之處,上有白猿赤玃?!?/div>
(53) 晉安《海物異名記》:「越人水戰(zhàn),凌波赴敵則有鶻,舟名?!?/div>
(54) 《吳越春秋》:「越人以舡為車,以楫為馬?!?/div>
(55) 白樂天詩:「船頭龍夭矯,橋腳獸睢盱?!?/div>
(56) 《圖經(jīng)》:「后漢馬臻字叔薦,山陽人,為太守,創(chuàng)立鑒湖。在會稽、山陰二界筑塘蓄水,水高田丈馀,田又高海丈馀。若水少則泄湖溉田,如水多則開湖泄田中水入海,所以無兇年。其塘堤周回三百十里,溉田九千馀頃。」一說鑒湖八百里,蓋總言之。錢昭度詩云:「越國荷花八百里。」
(57) 《唐書》:「賀知章以秘書監(jiān)請為道士,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賜《鑒湖剡州》一曲?!?/div>
(58) 《史記》:「少康庶子封于會稽,后二十馀世,至于允常?!埂秴窃酱呵铩吩疲骸冈街d霸,自允常始。」
(59) 《輿地志》:「南湖縈帶郊廓,款屬峰岫,白水翠巖,互相映發(fā),若鑒若圖。」王逸少云:「從山陰上路行,如在鑒中游。」
(60) 謝靈運(yùn)詩:「菱歌調(diào)易急?!雇鹾苍姡骸覆恢狭飧枧瑤讉€(gè)春舟在若耶。」
(61) 西施采蓮于若邪溪,李白有《采蓮曲》。
(62) 曹娥江在會稽東四十里。娥,上虞人,父溺死不得尸,娥年十四,沿江慟哭,晝夜不絕,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
(63) 浙江在蕭山縣西十三里?!妒酚洝罚骸竻峭鯕⑽樽玉悖∑涫⒁曾|夷革,浮之江中。吳人憐之,為立祠于江上,命曰胥山?!?/div>
(64) 槩浦在諸暨縣北,吳闔閭弟之子夫槩所封之地,因以為名。
(65) 翁州屬會稽,《郡國志》云:「徐偃王昔居于翁州?!?/div>
(66) 簞醪在會稽南三里,勾踐投醪之所?!蹲髠鳌罚骸肝樽玉阍唬骸簠瞧湔雍酰俊弧?/div>
(67) 《史記》:范蠡事越,既滅吳,乃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止于陶,天下稱陶朱公。
(68) 若邪溪在會稽縣東南。后漢鄭洪字巨君,山陰人??嘴`符《會稽記》云:「射的山南有白鶴山,此鶴為仙人取箭。鄭洪嘗采薪,得一遺箭,頃有人覓,洪還之。問何所欲,洪識其神人也,曰:『?;既粜跋d薪為難,愿朝南風(fēng)暮北風(fēng)?!缓蠊?,故溪風(fēng)至今猶爾,呼為鄭公風(fēng),亦名樵風(fēng)?!?/div>
(69) 剡溪一名戴溪?!稌x書》云:「王子猷嘗居山陰,夜雪初霽,四望皓然,忽憶戴逵,時(shí)在剡,便夜乘小船詣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反。人問其故,子猷曰:『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必見戴!』」
(70) 蘭渚即蘭亭也。羲之序云:「會于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有清流激湍,引為流觴曲水?!?/div>
(71) 戒珠寺在蕺山,本王羲之別業(yè),有鵝池、硯池、題扇橋在焉。
(72) 了溪在剡縣東北,源出了山?!对浇^書》云:「禹疏了溪,人方宅土。」
(73) 刑塘在會稽縣北。《越絕記》:「大禹會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防風(fēng)后至,禹乃誅之于塘。」賀循《會稽記》云:「防風(fēng)氏,其身三丈,刑者不及,乃筑高塘臨之,故曰刑塘。」
(74) 臥龍山下州宅之西隅,有清白堂、清白泉,太守范文正公命名,有記。
(75) 沈立《越州圖序》:「瀕海居人以魚鹽為生?!?/div>
(76) 《爾雅》:「東南之美者,則有會稽之竹箭?!?/div>
(77) 《漢書·地理志》云:「江南地廣,火耕水耨,民食魚稻。」
(78) 《吳錄》、《太康地記》并云:「諸暨境土諸山第一產(chǎn),檿桑文采如博綦,方正駢次,有如畫作,可為屐鞒。上品者一兩至數(shù)十萬。」
(79) 《蠶書》曰:「蠶為龍精?!管髑洹缎Q賦》云:「有物于此??兮,其狀,屢化如神?!?/div>
(80) 《圖經(jīng)》:「越貢花紗白編綾、輕交梭綾、輕容生縠、吳絹十樣綾、大花綾、編文紗花羅?!?/div>
(81) 《名山志》云:「天姥山有楓木千馀丈?!?/div>
(82) 上虞有地名五夫,始皇封松木為五大夫之處。
(83) 嵊縣金庭觀,《道經(jīng)》云:「上有桐柏合生。」
(84) 《輿地志》云:「馀姚有太平山,四角各生一種木,不雜他木。一角純檫,一角純梓,一角純棐?!?/div>
(85) 《吳越春秋》:「吳王好起宮室,越王使工入山伐木,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陽為文梓,陰為楩楠,以獻(xiàn)吳王?!?/div>
(86) 《郡國志》:「若邪溪有櫟木,謝客兒、惠連作詩聯(lián)句刻于其上。上虞有歷山,山下多柏木,吳越名柞為歷,故曰歷?!怪T暨有櫧山,剡有榆木山。
(87) 諸暨有木連院,因有連理木,故得名。
(88) 東坡《黃甘陸吉傳》:「吉隱蕭山?!?/div>
(89) 《圖經(jīng)》:「諸暨出三如,謂如錦之桑,如拳之栗,如絲之苧?!?/div>
(90) 《爾雅》:「梅,楠?!谷螘P《述異記》:「中有王氏橘園、胡氏梅山、賀氏瓜丘、陵家白蓮?!?/div>
(91) 《爾雅》:「楙,木瓜?!埂钝拧罚骸咐姘贀p一益,楙百益一損。」隱居云:「山陰蘭亭、尤多木瓜,人以為良果?!埂队详栯s俎》:「材有七絕,一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蠱,五霜葉可愛,六嘉實(shí),七落葉肥大?!?/div>
(92) 越多雙頭蓮,《埤雅》云:「俗言菱芰、而不分別,惟《武陵記》云:「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div>
(93) 《本草注》:「甘蔗有兩種,赤色名昆崙蔗,白色名萩蔗,赤蔗出江東會稽?!?/div>
(94) 越有楊梅二種,絕佳,一曰官長梅,一曰棱梅。
(95) 以上魚名并載于《圖經(jīng)》,越所有者,余皆類此。
(96) 陸龜蒙養(yǎng)能言之鶩,王羲之愛善鳴之鵝。
(97) 蛤有文,故謂之文蛤。元微之詩:「鄉(xiāng)味尤珍蛤?!购鲜献右姈|坡《江瑤柱傳》。
(98) 銅牛山在會稽縣,夏侯曾先《地志》云:「昔有銅牛見于靈汜橋,人逐之,奔入此山,掘地視之,悉銅屑也?!埂秷D經(jīng)》:「太白山有鳥,尾似雞,文采五色,口吐綠綬,長數(shù)尺,號吐綬鳥?!?/div>
(99) 蕭山有去虎山,本名虎子山,有猛虎傷人。景德四年六月晦日,虎負(fù)一子而渡浙江而去,知縣杜守一因改名焉。
(100) 法華山有雙烏鹡,長則送出之,故惟此烏在焉。唐萬《齊融守碑》云:「雙烏所以示北?!?/div>
(101) 會稽有鳳林鄉(xiāng)。按《吳越春秋》:「禹會諸侯于稽山,因傳國政。鳳凰棲于木,百鳥伺于澤」。華公《鳳林詩》:「苗山會計(jì)圖書曰,威鳳曾棲璧玉枝?!埂洱埲饒D經(jīng)》:「葛仙翁有桐木,隱幾化為白鹿,三足,號為鹿跡山?!?/div>
(102) 孔靈符《會稽記》云:「射的山西南有白鶴,為仙人取箭,因號箭羽山?!股嫌萦醒闾?,州志云:「夏禹與諸侯虞樂于此,化感鳥獸,故其地雁為民田春拔草根,秋除其穗?!?/div>
(103) 《埤雅》:「鵁鶄子銜母翅?!埂耕R鶿吐而生子?!?/div>
(104) 《禽經(jīng)》曰:「鳧善沒,鷗好浮?!埂钝拧罚骸跟桇浯湟?,衒其毛羽,日浴登闌洄淵之間?!?/div>
(105) 越多寒鴉,秦少游詞「寒鴉萬點(diǎn)」,黃巖叟詞「寒鴉如豆」,俱得其實(shí)。鳦,燕也,有二種:有胡燕,有越燕,胡燕肥,越燕瘦。
(106) 《埤雅》:「鷦鷯性巧,故俗呼巧婦。其喙尖利如錐,巢至精密。」
(107) 《爾雅》:「鷺舂鋤?!埂钝拧罚骸覆接跍\水,好自低昂,故曰舂鋤?!?/div>
(108) 《禽經(jīng)》曰:「陸鳥曰棲,水鳥曰宿?!褂衷唬骸干角葜畣B多短,水禽之咮多長,山禽之尾多修,水禽之尾多促。」
(109) 歐陽公《花品序》:「牡丹西出丹州、延州,東出青州,南出越州,出洛陽者為天下第一?!箵P(yáng)州出千葉芍藥。
(110) 吳蛻《鎮(zhèn)東軍監(jiān)軍使院記》云:「大廈之前,木蘭特異,越城之中,稱為一絕。當(dāng)前政不軌之際,忽焉凋○,逮彭城王之鎮(zhèn)臨也,綠葉紫苞,載新陽艷也。」
(111) 州宅舊有海榴亭。唐李紳詩:「懷芳不作翻風(fēng)艷,列萼猶含泫露妍。」
(112) 《圖經(jīng)》:「菊山在蕭山縣西,山多甘菊。唐縣令李萼、尉丘丹目之曰菊山?!?/div>
(113) 《越絕書》:「蘭亭在山陰,越王種蘭處?!?/div>
(114) 天衣寺有杜鵑花最奇,每歲盛開,觀者競集。
(115) 李白詩:「不到東山久,薔薇幾度花?!?/div>
(116) 越多梅花,又馀姚有梅澳湖,以梅得名。
(117) 嵊縣了山出禹馀糧,諸暨烏帶山出紫石英。
(118) 《圖經(jīng)》:「古廢市在州南?!埂遁浀刂尽吩唬骸肝羲E訓(xùn)賣藥于此市中?!?/div>
(119) 彭山在會稽縣北?!兜滗洝吩疲骸概碜骐[居之城?!?/div>
(120) 《史記》:「始皇令方士徐韨等入海求神藥,數(shù)歲不得?!?/div>
(121) 日鑄山在會稽東南五十五里,歐冶鑄劍之所?!队[古集》云:「會稽日鑄洪崖雙井不在建臘之后?!?/div>
(122) 臥龍山亦產(chǎn)奇茗。范文正公《清白堂記》:「以建溪、日鑄、臥龍、云門之茗試之,甘液華滋,悅?cè)私箪`?!箯埐裨疲骸概P龍茶冠吳越?!?/div>
(123) 《茶經(jīng)》云:「馀姚縣茶生瀑布嶺者號仙茗?!?/div>
(124) 《圖經(jīng)》:「茗山在蕭山縣西,其上多奇茗?!?/div>
(125) 越紙出于剡,舒元輿有《悲古剡藤》文?!秷D經(jīng)》:「越出筆管。」
(126) 張伯玉詩:「敲冰呈巧手?!棺⒃疲骸冈剿缀羟帽垶榍墒??!?/div>
(127) 《述異記》:「越中有顧家斑竹?!?/div>
(128) 《龍瑞圖經(jīng)》:「黃帝藏金簡玉字書于宛委山,禹探得之。唐開元二年,投金籠于禹穴,俄有一龍自穴出,現(xiàn)于壇上,賜號龍瑞宮?!?/div>
(129) 《齊書》志云:「會稽剡縣刻石山相傳于名,不知文字所在。宋升明本縣名家兒,襲祖行獵,忽見石上有文,凡三處,苔生其上,字不可識,刊笞去之,有大石文、立石文、小石文云云?;蛟菩l(wèi)夫人碑墮此中,因以為名。
(130) 《山海經(jīng)》:「會稽山上多金玉,下多珠石?!?/div>
(131) 《吳越春秋》云:「歐冶子為越王鑄劍,破赤堇之山而出錫,涸若邪之溪而出銅?!?/div>
(132) 《述異記》:「世傳黃帝鑄鑒于此,故名鑒湖。」
(133) 紹興丁丑,禹祠之前有光見,人即其處得圭璧。
(134) 《輿地志》:「蔡邕避難于越,宿千秋亭,仰見榱竹,知有奇響,因取以為笛,遂為寶器?!?/div>
(135) 《圖經(jīng)》:「五官省相傳有虞翻床,翻為吳長沙王所禮,特設(shè)此床,以表賢客?!?/div>
(136) 《輿地志》:秦始皇刻石,前有方石,廣十丈,云是始皇座,兩邊有方石八所,云是丞相已下座。
(137) 漢邯鄲淳作《曹娥碑》,蔡邕題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秦望山有始皇《頌德碑》,李斯篆。
(138) 府治之北有筆飛巷,江淹夢筆之所也。漢王肅隨父在郡東齋,夜有女子從地中出,與肅語,將曉辭別,贈墨二員,時(shí)肅方注《周易》,多有凝滯,旦用此墨,覺才思開敏。
(139) 《漢書·王尊傳》:「母持布鼓于雷門。」注云:「雷門,會稽城門也,有大鼓,聲聞洛陽?!箷S閤故有銅漏,古制甚精,王羲之書陸機(jī)《漏賦》,鐫刻于上,歷代以為寶。
(140) 《越絕書》:「少康立禹祠于陵所」,梁時(shí)修廟,少一梁木,夕有風(fēng)雨,漂一木至,乃梅梁也,今存。窆石在禹陵之前,舊經(jīng)云:禹葬會稽,取此石為窆。秦少游詩云:「一代衣冠埋窆石,千年風(fēng)雨鎖梅梁。」
(141) 晉太康中,上虞縣于道觀井中獲金罍,故縣以金罍名驛?!犊尽吩疲和可接惺?,長一丈,云禹所乘來。宋元嘉中于舡側(cè)掘得鐵履一雙,梁初又得青玉印。」
(142) 晉太元年中,謝輶為郡守,掘郡廳柱下深八尺,得古銅罌,可容數(shù)斗,封題作「越王」字,文甚分明,是今隸書,馀不可識,輶以為范蠡厭勝之術(shù),遂埋之,今不識處。玉印見上注。
(143) 《圖經(jīng)》:「獵士陳惠度于剡山射孕鹿,既傷,產(chǎn)下一子,以舌舐子,身乾而后鹿母乃死,惠度棄弓矢為僧,鹿死之處生草,號鹿胎草。諸暨有馬蹄石,傳云始皇東巡,馬蹄踐此,其跡存焉。
(144) 蕭山,黃竹山?!对浇^記》云:「范蠡遺鞭于此,生筍為林,竹色皆黃,狀如刀割?!股衲疽姟肝蔫鳂F楠」注。
(145) 《西京雜記》:「會稽貢竹簟,號流黃簟?!?/div>
(146) 《會稽記》:「涂山廟中有周時(shí)樂器,名錞于?!?/div>
(147) 《郡國志》云:「會稽橫山有草,莖赤葉青,人死覆之,更活?!?/div>
(148) 《圖經(jīng)》:「郡王官廨兩杉梁,相傳勾踐聽事之舊梁,歷代雖遠(yuǎn),材質(zhì)不異,俗諺云『千年之木,能止心痛』,有削服者,多愈。」
(149) 《石氏宗譜》:新昌石昉墓前有柘木,生而內(nèi)向,覆墳如蓋然。守墓者言,每有登科者,則柘有枝特生,一枝一人,或二三枝則二三人云?!稌[古集》:「四明山有雙石如筍,高數(shù)尺,野花叢生其頂,杜鵑鳴時(shí),爛若霞錦?!箛孀诙裘?,皆三年不榮。職方齊唐嘗為之贊。華鎮(zhèn)詩云:「鼎湖龍去蒼髯斷,三載叢花不記春?!?/div>
(150) 剡有禪房寺,舊經(jīng)云:齊安南將軍黃僧成有德政,感天雨錢數(shù)億萬,遂舍造寺,號錢房院。梁天監(jiān)中改禪房寺。儲山在會稽,東南有粟山。周處《風(fēng)俗記》:「舜時(shí)供儲在此?!?/div>
(151) 《會稽典錄》云:「孫亮?xí)r,山陰朱育少好奇字,仕郡門下書佐。太守濮陽興正旦宴見掾吏,問:『昔王景興問士于虞仲翔,而未睹仲翔對也,書佐寧識之乎?』育對云云。府君稱善?!?/div>
(152) 按《吳越春秋》,越王有八臣四友,文種、范蠡、計(jì)??最顯。
(153) 《漢書》:嚴(yán)助、朱買臣皆會稽、吳人,武帝時(shí),俱為侍中,后皆為會稽守。
(154) 唐張萬和,諸暨人,遭父母喪,兄弟廬墓二十馀年。萬和終,子亦廬墓。
(155) 齊韓靈敏,剡人,早孤,與兄靈珍并有至性。母亡,無以營兇,共種瓜半畝,朝暮生,遂辦葬事。
(156) 朱育對曰:「處士鄧盧敘弟犯公憲,自殺乞代。吳寧斯敦、山陰祁庚、上虞樊正咸代父死罪。」
(157) 虞翻對曰:「句章董黯盡心色養(yǎng),喪致其哀,怨親之辱,白日報(bào)讎,海內(nèi)名聞。又魏朱恭明,永興人,父為烏傷長陳碩所殺,恭明志在報(bào)讎。未間,碩病亡,刺殺其子,遂奔魏。后漢魏少英,上虞人,兄為鄉(xiāng)人所殺,少英報(bào)讎訖,遂亡命。
(158) 丁興,會稽人,家近荒野,野火沿?zé)d母老病,乃濕衣覆母,以身障火,身死母存。
(159) 許伯會,蕭山人,遭母喪,結(jié)廬墓側(cè)。野火將及墳所,乃悲號慟哭,天忽降雨,火則隨滅。
(160) 山陰鐘離表、剡鄭僧保、諸暨張萬和、蕭山許伯會、戴恭,皆以廬墓著名。
(161) 諸暨張孝和、申屠氏女、蕭山郭世道、許伯會,并負(fù)土成墳。
(162) 剡王知元父喪,哀毀卒,高宗改為孝義里。諸暨賈思會母亡,以至孝聞,有司奏改其里為孝義里。永興郭世道負(fù)土成墳,袁愉表其行,敕改所居里為孝行里。
(163) 山陰嚴(yán)世期好施慕善,有司奏榜其門曰義行。剡公孫達(dá)居喪事母,名聞郡縣,詔表門閭。蕭山俞僅一門四代,兄弟十五人,老幼八十馀口,為鄉(xiāng)里所稱,觀察使孟簡書于《圖經(jīng)》,以勵(lì)風(fēng)俗。
(164) 《齊書》:「會稽陸氏有三女,無男,祖父母年八九十,相繼卒,三女自營墳葬,為庵,舍墓側(cè)。
(165) 曹娥見「曹江」注。國史:朱娥,上虞朱回女也,母亡,養(yǎng)于祖媼。娥十歲,里中朱顏與媼競,持刀欲殺媼,一家驚潰,獨(dú)娥號呼而前,擁蔽媼,手挽顏刀曰:「寧殺我,毋殺媼也。」媼脫,娥死,事聞,賜其家粟帛。其后會稽令董偕為娥立像于曹娥廟,四時(shí)配享。
(166) 虞翻對曰:「鄞大里黃公絜己,暴秦之世,高祖即祚,不能一致?;莸酃нd,出則濟(jì)難?!?/div>
(167) 少英見《后漢·黨錮傳》。虞翻曰:「少英遭此屯蹇,忘家憂國,列在八雋,為世英彥。」
(168) 晉丁潭字世康,山陰人。蘇峻亂,成帝蒙塵于石頭,潭隨從不離帝側(cè)。
(169) 虞翻曰:「句章王脩,委身授命,垂聲來世?!?/div>
(170) 晉虞喜字仲寧,馀姚人。太康中詔曰:「喜潔靜其操,歲寒不移。」
(171) 晉孔愉字敬康,山陰人。史贊曰:「愉洪止足之分,有廉遜之風(fēng)?!?/div>
(172) 虞翻曰:「決曹掾上虞孟英三世死義。」
(173) 山陰孔愉敬康、張茂偉康、丁潭世康,齊唐時(shí)人,號會稽三康。
(174) 朱育對:「其女則松楊柳朱,永寧瞿素,或一醮守節(jié),喪身不顧,或遭寇劫賊,死不虧行?!?/div>
(175) 后漢鄭洪、韓說、鐘離意皆山陰人,朱雋、戴就皆上虞人,并舉孝廉。
(176) 晉虞潭,馀姚人,陳孔奐,山陰人,唐沈融,會稽人,并舉秀才。齊朱仕明,剡人,舉茂才。
(177) 虞寄,馀姚人,弱冠對策,高第起家。
(178) 會稽陳囂,字子公,以遜為行,與紀(jì)伯為鄰。伯竊囂蕃地自益,囂見之不言,移一丈以潤紀(jì)伯。伯覺知患,俱乃還所侵之地。兩邊俱退,乃為一路。鴻嘉二年,太守右扶風(fēng)周府君刻石旌表,號曰義里長詹路。
(179) 吳鐘離牧,山陰人,居永興,種稻二十畝,臨熟,民認(rèn)之,牧遂與稻,后民慚還牧,閉門不受。
(180) 《后漢·循吏》:孟嘗,字伯周,上虞人。為合浦太守??o耕稼,所資珠璣,前政貪殘,珠徙交趾,嘗清潔無求,珠乃還郡。
(181) 孔曄記云:虞國,馀姚人,漢時(shí)為日南太守,有惠政。行部有雙雁隨軒翔舞,及還馀姚,雁奔隨歸國。卒,雁棲于墓側(cè),后遂成群,今馀姚有雙雁鄉(xiāng)。
(182) 唐康希銑,會稽人,為饒、海、臺、睦四州刺史。顏魯公撰碑,今斷碑猶存。
(183) 夏香字曼卿,蕭山人?!稌滗洝吩疲骸赶銡v任邑長,皆有聲績。」
(184) 后漢王充,字仲任,上虞人,著《論衡》八十五篇。
(185) 唐沈珣,會稽人,撰《九經(jīng)大義》百卷。
(186) 晉謝沉字行思,山陰人,明練經(jīng)史,撰《晉書》三十馀卷。承字偉平,亦山陰人,博學(xué)洽聞,撰《后漢書》一百馀卷。
(187) 梁孔僉,山陰人,通五經(jīng),尤明三《禮》,生徒數(shù)百人,三為五經(jīng)博士??鬃屿钜嗌疥幦耍v《尚書》,聽者嘗數(shù)百人,著《尚書義》二十卷。
(188) 晉賀循字孝先,山陰人,經(jīng)學(xué)第一,為江東儒宗。
(189) 唐虞世南字伯施,太宗稱世南有五絕,其一博學(xué)也。
(190) 晉孫綽字興公,會稽人,作《天臺賦》,謂友人曰:「卿試擲地,當(dāng)作金聲。」
(191) 唐徐浩字季海,為中書舍人,詔令誥策,皆浩為之。
(192) 朱育對曰:「文章之士則任奕、虞翔,齊馳文檄,曄若春榮?!?/div>
(193) 唐賀知章字貴真,永興人,自號四明狂客,醉后屬詞,動(dòng)成篇卷,文不加點(diǎn)。
(194) 唐賀德仁,山陰人,與從兄德基以文辭稱,人為語曰:「學(xué)行可師賀德基,文質(zhì)彬彬賀德仁。」虞世南與兄世基俱善屬文,時(shí)人方之二陸。
(195) 唐吳融,山陰人,昭宗時(shí),為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帝曾指授疊十許藁,融跪作詔,少選成,語當(dāng)意詳。
(196) 后漢嚴(yán)光字子陵,馀姚人。晉謝敷,會稽人。月犯少微,星占者以隱士當(dāng)之,俄而敷死。唐秦系會稽人,初隱于剡,后居泉州南安,人號其山為高士峰。方干字雄飛,今五云門外有方干島、登波坊,有方干池,皆隱所也。唐孔述睿山陰人,與兄充符皆隱嵩山。
(197) 吳介象字元?jiǎng)t,學(xué)氣術(shù),能于茅屋上煮物而火不焚。吳范字文則,明歷數(shù),知風(fēng)氣。晉嚴(yán)卿善卜筮。皆會稽人。后漢謝夷吾字堯卿,山陰人,學(xué)風(fēng)角占候,克日卒。
(198) 《名畫錄》:孫遇、僧道芬皆會稽人,以善畫著名。
(199) 宋孔琳之山陰人,徐嶠之會稽人,皆善草隸書。
(200) 晉僧支遁字道林,居沃焦山,與王謝諸公游,唐僧靈澈,會稽湯氏子也,工詩,與劉柳善。
(201) 《續(xù)齊諧記》:漢永平十五年,剡縣有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因遇女仙,半年還家,并無相識,驗(yàn)得七代孫,至太康年失二人所在。
(202) 《吳越春秋》:越有處女,出于南林,越王聘之,問以劍戟之術(shù)?!?/div>
(203) 越女論劍曰:「聞斯道者,一人當(dāng)百,百人當(dāng)萬,王欲試之,其術(shù)即見。」
(204) 《史記》:「越伐吳,發(fā)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
(205) 《史記》:「項(xiàng)羽起會稽,得精兵八千人渡江?!菇裆疥幱许?xiàng)里,乃羽與叔父梁避仇之地。
(206) 杜祁公衍,字世昌,會稽人,謚曰正獻(xiàn)。
(207) 孫大資沔,字元規(guī),會稽人,謚曰威敏。
(208) 姚給事劬,字輝中,山陰人,元祐中為諫官,有直聲。
(209) 顧內(nèi)翰臨,字子敦,會稽人。東坡贈詩云:「君為江南英,面作河朔偉?!?/div>
(210) 新昌石氏為東南名族,國朝登第者幾三十人。
(211) 陸左丞佃字農(nóng)師,弟傅字巖老,俱有才名,比晉二陸。
(212) 吳先生名孜,嘉祐、治平間名士,舍宅為泮宮。今有祠堂存,君子以為賢于賀監(jiān)一等。
(213) 齊賢良唐字祖之,仕至職方員外郎,退居湖山,名曰少微,自為詩云:「直當(dāng)山面開三徑,平截波心種綠楊?!?/div>
(214) 錢內(nèi)翰易,會稽人,景德三年中制科。子明逸慶歷二年、彥遠(yuǎn)慶歷六年并中制科。
(215) 剡中史氏兄弟相繼登科,鄉(xiāng)號繼錦。
(216) 王荊公有《贈越中處士杜醇》詩。趙處士仲淵,祥符中被召,不赴。
(217) 故朝奉大夫華君名鎮(zhèn)字安仁,嘗著《會稽覽古詩》百馀篇。
(218) 諸葛深字通甫,總集歷代帝王年紀(jì),自三皇至于大宋,編之為圖,名曰《紹運(yùn)》。
(219) 唐李遜《游妙喜寺記》:「越州好山水,山轉(zhuǎn)遠(yuǎn)轉(zhuǎn)高,水轉(zhuǎn)深轉(zhuǎn)清?!?/div>
(220) 白樂天《和元稹陽明洞天》詩云:「瑰奇填市井,佳麗溢闉阇?!?/div>
(221) 虞翻對王府君曰:「海岳精液,善生俊異,是以忠臣系踵,孝子連閭,下及賢女,靡不育焉?!?/div>
(222) 王景興問虞翻曰:「聞?dòng)癯隼ド剑樯虾?,遠(yuǎn)方異域各生珍寶,曾聞士人嘆美貴邦,舊多英俊,徒以遠(yuǎn)于京畿,含香未越爾。功曹雅好博古,寧識其人邪?翻對云云。
(223) 嚴(yán)助、朱買臣貴顯漢朝,文辭并發(fā),上拜買臣會稽太守,謂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今子何如?」買臣頓首辭謝。
(224) 晉王羲之除右將軍、會稽內(nèi)史,以上巳日與謝安、孫綽、許詢之流會于蘭亭,流觴曲水,自為之序,其末云:「后之君子,亦將有感于斯文?!?/div>
(225) 唐元稹字微之,罷相為浙東觀察使,辟竇鞏為副,鞏工于詩,與之酬和,故鑒湖秦望之奇益?zhèn)?,時(shí)號蘭亭絕唱。微之《州宅》詩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謫居猶得小蓬萊?!箷r(shí)白樂天守杭,常以詩筒往來,后白赴闕,留贈云:「從此舟人應(yīng)省事,寂寥無復(fù)遞詩筒?!?/div>
(226) 后漢任延為郡尉,會稽稱多士,延皆聘請高士,如董子儀、嚴(yán)子陵,待以師友之禮,郡中賢士大夫爭往附焉。張霸為守,表用處士顧奉、公孫松等,其馀有業(yè)行者皆見擢用,郡中爭厲志節(jié),習(xí)經(jīng)者以千數(shù)。
(227) 后漢劉寵為太守,郡中大化,召為將作大匠,山陰五六老叟人赍百錢送寵,寵為人選一大錢受之。吳車俊為太守,在公清忠。
(228) 后漢第五倫為太守,俗多淫祀,常椎牛祭神,財(cái)產(chǎn)困匱,其自食牛肉而不以薦祠者發(fā)病且死,先為牛鳴,前后郡將莫敢禁。倫到官,移書屬縣,曉告百姓,后遂斷絕。
(229) 諸葛恢為太守,元帝謂曰:「今之會稽,昔之關(guān)中,政之所先,君為言之。」恢曰:「今天下喪亂,風(fēng)俗陵遲,宜尊五美,屏四惡,進(jìn)忠實(shí),退浮華?!沟奂{之,以政績第一增秩。
(230) 《唐太守題名記》凡九十八人,總管龐玉為首,其最顯者姚元之,后為開元賢宰相。其以名見于圖經(jīng)者十人:李大亮、竇懷正、薛平、陸亙、楊于陵、李遜、薛成、元稹、王式、式弟?。
(231) 《宋太守題名記》始于畢文簡公士安,其間顯者非一,而尤賢者范文正公。
(232) 《史記》:「越王伐吳,吳敗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棲于會稽。」
(233) 《吳越春秋》:「越王入臣吳,拘于石室膽之中,越王服犢鼻、著樵頭,斫剉養(yǎng)馬?!?/div>
(234) 越王念復(fù)吳讎,苦身勞心,夜以接日,目臥則切之以蓼,足寒則漬之以水,冬常抱冰,夏還握火。
(235) 越王為吳王嘗惡,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亂其臭,越人至今以為俗。岑草,蕺也,見前注。
(236) 《史記》:「勾踐反國,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汝忘會稽之恥邪?』」
(237) 《吳越春秋》:「越王使國中男女入山采葛作布,以獻(xiàn)吳王,吳王大悅。葛婦傷越王用心之苦,乃作《何苦》之詩云云?!?/div>
(238) 《越絕書》:聞?wù)咴唬汉沃^越絕?越者國之氏也,絕者絕也,謂勾踐時(shí)也。
(239) 《圖經(jīng)》:「禹陵在會稽山。」《吳越春秋》:「禹到越,因病死,葬焉,葦槨桐棺,穿壙七尺,下無及泉,墳高三尺,土階三等?!埂对浇^書》:「少康立祠于禹陵所?!?/div>
(240) 賀循《地志》云:「會稽山有禹井,去禹穴二十五步,謂禹穿鑿,故因名之?!?/div>
(241) 《史記》:「舜,冀州人」,冀在河南,非東夷也,與孟子之說異。
(242) 《圖經(jīng)》:夏禹與諸侯會計(jì),因相虞樂于此,故曰上虞。周處《風(fēng)土記》云:「舜后支庶所封,舜姓姚,故曰馀姚。一曰謂邑有姚丘,即舜母握登感大虹生舜之地?!?/div>
(243) 《圖經(jīng)》:虞山在馀姚西三十里。一云在上虞之東。太康《地志》云:舜避丹朱于此。歷山在會稽東南八十四里。舊《圖經(jīng)》云:「昔舜耕之所?!?/div>
(244) 《圖經(jīng)》:上虞縣北有漁河,是舜漁之處。又上虞有地名漁濱,虞濱?!端?jīng)》:媯石入東海,江里有上中下三憮,言二女降,時(shí)媯地高險(xiǎn)回曲,使者至險(xiǎn),輒憮然而嘆,故曰三憮。
(245) 《風(fēng)土記》:「舜生于姚丘,去上虞四十里有姚丘,即姚丘也?!缎掠洝吩疲骸浮稌贰浩秸掳傩铡唬裆嫌萦邪俟倮??!埂稌洝罚骸赴俟僬?,丹朱從舜于此?!?/div>
(246) 舜井在上虞西北三十五里,又有舜水,在縣南二百五十步。
(247) 陳公名過庭,張公名宇發(fā),靖康間為和議使,咸死于虜中。
(248) 華君名初平,靖康初為太常博士,議禮不屈,事見李參政所作墓志。傅君名崧卿,建炎間虜犯浙東,越守以城降,公舉兵赴難,越人賴之。
(249) 蔡孝子名定,父以罪系獄,請代弗許,遂自沉于河,竟脫父罪。事聞乎朝,立廟號憫孝。建炎間,越守以城降虜,班直唐琦奮磚擊虜酋,慢罵而死,廟號旌忠。
(250) 王君名公袞,手?jǐn)匕l(fā)冢之讎,自投于府。
(251) 《梅溪先生后集》卷一。又見單刻本《會稽三賦》卷上,《山堂肆考》卷一二九,《歷代賦匯》卷三七,《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九三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九,《南宋文錄錄》卷一。
寄題琴高臺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涇水紺以深,古有神人潛。
靈鮪煦春藻,微波漾幽瀾。
朝岑翳長嵐,暮汛暖蒼煙。
回首宋康王,子今定何年。
飛仙已高邁,遺蹤落清淵。
至今空山夜,泠泠琴上弦。
西瞻晻靄中,霞光輝遠(yuǎn)天。
何當(dāng)駕長風(fēng),一睨涇水漣(宋劉瑄《詩苑眾芳》)。
宋康王乘龍渡河 明 · 歸有光
七言絕句
大漠風(fēng)悲青蓋遙,七陵煙雨暮蕭條。
康王若得真龍馭,肯向錢塘問海潮?
共 3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