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天寶

相關(guān)人物:共 22 位。
共 5 首
餞故人 盛唐 · 高適
祈君辭丹墀,負(fù)杖歸海隅。
離庭自蕭索,別心何郁紆。
天高白云斷,野曠青山孤。
欲知腸斷處,明月照江湖。
(〖1〗孫欽善云:「此詩原集缺佚,據(jù)敦煌殘卷伯三六一九補(bǔ)。當(dāng)作于天寶十一載秋,時(shí)在長安。」)。
國朝之制。二品已上祠四廟。三公品第一。雖有始封。亦不敢逾焉。元和五年。相國司空燕國公立新廟于京師蘭陵里。司空公以文武偉才。肆勤納忠。外貞師律。入作公相。以平乎水土。以調(diào)乎陰陽。深惟祖禰尊尊之義。昭穆親親之道。乃圖廟食。以永代德。公姓于氏。河南人。七代祖謹(jǐn)。后魏柱國大將軍。周太傅三老燕國文公。六代祖實(shí)。周大左輔。隋贈(zèng)司空燕國安公。五代祖象賢。驃騎大將軍會(huì)昌定公。惟三葉有大勛力于北朝。乞言而為惇史。體國以全至公。四代祖益州郫縣令諱德威。夫人京兆韋氏。曾祖綿州顯武縣令諱元范。夫人北海王氏。王父贈(zèng)刑部尚書諱汪。夫人北海王氏。烈考贈(zèng)司空諱夐。夫人邠國太夫人京兆韋氏。凡宗廟之?dāng)?shù)。郫縣為初室。顯武為二室。尚書為三室。司空為親室。其配各以夫人氏。交神明之道也。惟郫縣顯武。遵道服儒。廉退潔修。且曰。邴曼容陳仲弓。吾之師也。故仕不過六百石。而以理效聞。尚書沈冥善閉。含道特立。以處士燕居。至于沒身。凡三追命。至大司寇。先司空廣大而靜默。恭儉而好禮。合二雅。循四教。推明理古之學(xué)。貶絕非圣之書。恬智交養(yǎng)。龜頤不惑。起家益州東陽主簿。四徙官至寧州真寧縣令。又再轉(zhuǎn)至泗州司馬。祿至卑而仁及物。道未泰而志不懾。公卿大夫之閒。尊有道而疏利權(quán)。天寶末。宰執(zhí)擅朝。惡其剛介不附已。故官止郡佐。而慶延身后。朝典加恩。亦三追命。自密州刺史吏部尚書以至于論道焉。長子頗。專良有士行。終洋州司戶參軍。冢子?。貞干強(qiáng)敏。程功賦職。歷戶部侍郎。以公事貶泉州司戶。贈(zèng)楚州刺史。幼子頃。吏理清明。仕至長安縣尉。司空公即第三子也。英朗閎達(dá)。剛方博厚。才可以捍大患。學(xué)可以析偫疑。彌綸中朝。則尚書郎京邑廷尉皆有懿績?;萁椡夥?。則湖蘇虢陜二千石察廉克宣功化。繇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平章事入覲。居中策拜顯尊。紹文公安公之爵地。展盡志盡物之誠敬。悽愴怵惕。精明吉蠲。詩云。春秋匪懈。享祀不忒。司空當(dāng)之矣。又曰。以妥以侑。以介景福。先公宜之矣。公狀先公之行。其大略曰??仔笐?yīng)聘歷國。困而老于洙泗。我先君宦學(xué)于天寶之年。而操之者甫忠。(謂林甫國忠)先君能無窮乎。又曰。小子不敏。不通先君之大道。不識先君之大行。不肖之罪也。類是者千馀言。其太史公自序之風(fēng)。可以論撰。酌之祭器。德輿外王母。公之從母也。故其門中風(fēng)訓(xùn)。獲周知之。忝備重任。在公下列。公以廟銘見授。頓伏上聞。尊嚴(yán)咫尺。實(shí)奉面命。其在傳信。不敢蔓辭。銘曰。
燕文三老,弼魏佐周。
安公定公,亦播厥猷。
郫縣顯武,一同丕矩。
尚書司空,三命追崇。
義訓(xùn)忠教,公臺(tái)焜耀。
乃封故地,乃建新廟。
新廟是宜,膻薌告祠。
齊明盛服,乃順乃時(shí)。
卑靜以正,如親聽命。
求福不回,孝孫之慶。
刻銘斯碑,以代烝彝。
① 并序。元和四年為左拾遺時(shí)作
引用典故:牙曠
法曲法曲歌大定,積德重熙有馀慶。
永徽之人舞而詠,法曲法曲舞霓裳。
政和世理音洋洋,開元之人樂且康(霓裳羽衣曲起于開元,盛于天寶也。)。
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慶垂無疆。
中宗肅宗復(fù)鴻業(yè),唐祚中興萬萬葉。
法曲法曲合夷歌,夷聲邪亂華聲和。
以亂干和天寶末,明年胡塵犯宮闕。
乃知法曲本華風(fēng),茍能審音與政通。
一從胡曲相參錯(cuò),不辨興衰與哀樂。
愿求牙曠正華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⑴ 永徽之時(shí),有貞觀遺風(fēng),故高宗制一戎大定樂曲
⑵ 永隆元年,太常李嗣貞善審音律,能知興衰。云:近者樂府有堂堂之曲;再言者,唐祚再興之兆
⑶ 法曲雖似失雅音,蓋諸夏之聲也,故歷朝行焉。明皇雖雅好度曲,然未嘗使蕃漢雜奏。天寶十三載,始詔諸道調(diào)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識者深異之。明年冬,安祿山反
教命司諸席,元辰集醮筵。
星君符介壽,歲紀(jì)輯安躔。
炬焰天無夜,熏焚樹有煙。
音如緱嶺上,拜似竹宮前。
蕊笈祥延世,飆輪儼御仙。
日馀青煒接,宿耀罽壇連。
象緯昭重潤,齋明祝大年。
步虛垂佩響,奠幣織文鮮。
誠感將馨祀,神娛樂鼓淵。
蕃釐歸帝胄,孚祐播農(nóng)田。
南風(fēng)吹綠北窗前,荔子浮缸似醴泉。
錦席玉杯慚地主,鵠袍鳧舄集儒仙。
云安雇直猶傾盞,天闕微呼不上船。
觴詠有馀風(fēng)味少,紅塵飛騎笑當(dāng)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