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趙鐘麒(1863~1936),字麟士,號云石,別署畸云,晚號老云、老云,清臺灣府治清水寺街(今臺南市)人。幼時曾入府城富紳吳朝宗家塾,與其長子吳天誠共讀詩書古籍,并習(xí)書法。光緒四年(1878)入泮,列邑庠生,曾入臺南崇文及蓬壺兩書院就讀,同時為蒙館師。與郡城青年名流吳國華、蘇哲如、王景、陳春木、張嵌等交游。光緒十三年(1887)因歲試成績優(yōu)異,補廩生;其后四次赴福建參加鄉(xiāng)試,皆未能如愿取中。光緒十七年(1891)與許南英、蔡國琳、胡殿鵬、陳渭川等于臺南創(chuàng)立「浪吟詩社」。乙未割臺后,任臺南地方法院通譯。明治三十年(1897)許南英返鄉(xiāng)掃墓,趙氏邀之與蔡國琳、胡殿鵬重振「浪吟詩社」。明治三十九年(1906)又與蔡國琳、連雅堂、胡殿鵬等臺南詩友創(chuàng)辦「南社」,并繼蔡國琳之后于明治四十二年(1909)擔(dān)任社長,直至昭和十一年(1936)過世,始由黃欣接任。昭和五年(1930),趙氏與連雅堂、洪鐵濤等友人創(chuàng)辦休閒性質(zhì)的雜志《三六九小報》,由長子趙雅福(劍泉)任發(fā)行人兼主編。王國璠《臺灣先賢著作提要》謂趙氏有《畸云小稿》詩集,由臺南銓文堂刊印,不著發(fā)行年月,共計詩一百九十二首,古、今體詩兼善,惜今尚未得見。〖參考盧嘉興〈記臺南府城詩壇領(lǐng)袖趙云石喬梓〉,《臺灣研究匯集》第十五輯,1976年9月30日;石萬壽〈趙云石喬梓詩文初輯—詩〉,《南瀛文獻》,二十八卷,1983年6月。〗今趙氏詩作乃自《臺灣新報》、《臺灣日日新報》、《慶饗老典錄》、《鳥松閣唱和集》、《采詩集》、《臺灣文藝叢志》、《壽星集》、《櫟社課卷》、《臺灣時報》、《開元寺徵詩錄》、《東閣倡和集》、《三六九小報》、《詩報》、《東寧擊缽吟前后集》、《臺灣詩醇》、《鐵峰詩話》、《拾零集》、《瀛海詩集》、《潛園寓錄》、《蕉窗隨筆》、《南瀛詩選》、盧嘉興〈記臺南府城詩壇領(lǐng)袖趙云石喬梓〉(簡稱盧本)、石萬壽〈趙云石喬梓詩文初輯—詩〉(簡稱石本)等報刊雜志及其他相關(guān)研究論文,輯錄編校,并依寫作時間先后呈現(xiàn)。(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陳鳳昌(1865~1906),字鞫譜,又字卜五,號小愚。臺灣臺南人,原籍福建南安,七歲隨父來臺。性豪放好學(xué),三十歲始為廩生。乙未之役,曾聯(lián)絡(luò)族人吁劉永福領(lǐng)帥守臺。而吳彭年殉難八卦山,甚壯之,灑酒為文以祭,有「君為雄鬼,仆作懦夫」之語。越數(shù)年,親負吳彭年骨歸葬廣東,并以百金壽其母,聞?wù)吡x之。割臺后,見事不可為,乃幽居于家,每眷懷時局,悲憤難抑,輒呼酒命醉。時與連橫、胡殿鵬等相互對飲,抗論古今事,盤桓于殘山剩水之中,憑吊遺跡。其詩才情敏妙,托興深微,悲憂窮蹙,感發(fā)于心。著有《拾唾》四卷、《小愚齋詩稿》一卷〖參考國家圖書館特藏組《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治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2年12月初版。又陳鳳昌文今存有〈紀(jì)吳彭年〉、〈紀(jì)蛇醫(yī)〉兩篇,見林衡道編《臺灣使槎錄》,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年?!?。 陳鳳昌存詩二篇,見連橫《臺灣詩乘》,今據(jù)以移錄。(吳福助撰)
人物簡介
連橫(1878年2月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譜名重送,表字天縱、字雅堂,號武公、劍花,別署慕陶、慕真。臺灣省臺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龍海)。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大陸詩草》、《劍花室詩集》等,是臺灣著名愛國詩人和史學(xué)家,被譽為“臺灣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間(18世紀(jì)初),連橫的七世祖興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滿清統(tǒng)治,故渡海來臺,擇居臺南鄭成功駐兵故地環(huán)境幽雅的寧南坊馬兵營,自此晚輩沿襲祖訓(xùn),誓不侍清,在臺以制糖為業(yè)。先祖連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臺灣文獻叢刊·劍花室詩集
本書(一冊一五二面九一、二○○字)合「大陸詩草」、「寧南詩草」及「劍花室外集」之一、之二而成,連橫撰。作者別號劍花,其里居、閱歷見第六四種「臺灣詩乘」篇。作者嘗于民元至三年暢游大陸,得詩一百二十六首。「自序」有云:「顧念此行窮數(shù)萬里路、為時幾三載,所見所聞、徵信徵疑,有他人所不能言而言者、所不敢言而言者。孤芳自抱,獨寐寤歌,亦以自寫其志而已』。「寧南詩草」「自序」作于民國十五年西湖寄寓,有云:『甲寅(三年)冬,余歸自北京,仍居寧南。寧南者,鄭氏東都之一隅也。登高南望,不知涕淚之何從矣??椭袩o事,爰取篋中詩稿編之,起甲寅冬、訖丙寅(十五年)之夏,凡二百數(shù)十首,名曰「寧南詩草」;志故土也』。作者哲嗣震東先生撰「弁言」指出:其中『自「寧南春望」至「別臺北」凡二百五十四首,為此十三年間(按甲寅至丙寅)之作;丁卯(十六年)自杭州又回臺南,至癸酉(二十二年)離臺赴滬,所作凡二十一首,先生亦親自編入此集中』。合計后補諸詩,共得二百七十五首。又,作者著「雅堂文集」(刊列第二○八種)中另有「寧南詩草序」一篇,可供參讀。「外集」二,「弁言」亦有說明:「劍花室外集」之一,「為先生自乙未(清光緒二十一年)割臺以后,至辛亥(宣統(tǒng)三年)游大陸之前青年期之作,凡四百六十五首』;「外集」之二,「為先生癸酉至乙亥(二十四年)晚年之詩,間有缺字或缺句者,蓋先生未完成之作也;凡四十九首』。大陸詩草·魏序
甲寅冬,連子歸自北京,夜款余關(guān),出所為大陸詩草,以序?qū)儆啵患榷鴦e去,重以書相屬。余于詩非所長,何敢為序?第念我先民自中華大陸來居茲土,涉重洋、冒危難,披荊斬棘,以辟田廬、宏子姓。當(dāng)其時,豈暇治文字哉?其后騷人墨客蟬聯(lián)競起,類皆寄滄洲之逸興,寫鯤海之風(fēng)光,取材不富;欲求如連子行數(shù)萬里路、大暢厥辭者,奚可多覯?連子涉江、渡河,入燕都,出長城,登陰山;忖其志,豈徒欲以詩鳴哉?將牢騷滿腹,目之所擊、足之所履,人力舟車之所至,懷古傷時,慨然著為吟詠;道山川美好,不可不惜,歷史興亡、國家民族凌轢隆替,不可不鑒。故前后百數(shù)十首,義存乎揚厲,不嫌其夸;情迫于呼號,不病其激。而其奔放處,苦心孤詣,務(wù)去陳言,其辭雖騁,其旨實歸。左太沖、阮嗣宗詠史詠懷之亞也。 連子為人如其詩。五年前與余訂文字交。未游大陸,文多于詩;既游之后,詩文益變。連子南人,名橫,字雅堂,武公其號也。 乙卯春,潤庵魏清德序于臺日報社。大陸詩草·自序
連橫久居?xùn)|海,郁郁不樂,既病且殆,思欲遠游大陸,以舒其抑塞憤懣之氣。當(dāng)是時,中華民國初建,悲歌慷慨之士云合霧起,而余亦戾止滬瀆,與當(dāng)世豪杰名士美人相晉接,抵掌譚天下事,縱筆為文,以譏當(dāng)時得失,意氣軒昂,不復(fù)有癃憊之態(tài)。既乃溯江、渡河、入燕都,出大境門至于陰山之麓,載南而東渡黃海,歷遼沈,觀覺羅氏之故墟而吊日俄之戰(zhàn)跡,若有感于東亞興亡之局焉。索居雞林,徘徊塞上,自夏徂冬,復(fù)入京邑。將讀書東觀,以為名山絕業(yè)之計,而老母在堂、少婦在室,馳書促歸,棄之而返。至家,朋輩問訊,輒索詩觀。發(fā)篋視之,計得一百二十有六首,是皆征途逆旅之作,其言不馴。編而次之,名曰「大陸詩草」,所以紀(jì)此游之經(jīng)歷也。 嗟乎!余固不能詩,亦且不忍以詩自囿。顧念此行窮數(shù)萬里路,為時幾三載,所聞所見,徵信徵疑,有他人所不能言而言者、所不敢言而亦言者。孤芳自抱,獨寐寤歌,亦以自寫其志而已!殺青既竟,述其梗概,將以俟后之瞽史。 乙卯仲春,臺南雅堂連橫序于劍花室。寧南詩草·胡序
寧南為臺灣首善之區(qū)。三百年中,詩文充汗,有其名而無其詩,有其詩而卒少有人焉為之后者,豈以玄海為鴻溝哉?近代卓越如連子,旗鼓騷壇,獨饒著作,其亦可謂三百年文獻中之秀者歟!然而海桑身世,為時屈、為地屈、為名與利屈,則其人品、文品、詩品亦為之一變。有心文獻者,無不為連子惜,并為寧南人惜也。余與連子為文字交,又同里闬,所以屬望者甚殷。而連子能獨以文豪。且非僅以文豪也,落日神洲,仗劍壯游,其人奇、其氣奇,則其詩亦無之而不奇。甚不可以寧南第二人自命也!連子少主報政,論大事幾二十載,獨介然不為功名富貴動其心;雖歷試諸艱,不挫所守,嗚呼賢矣!中國革命以來,搶攘昏墊,棘地荊天,出其死力以與五千年史學(xué)相抗衡,噩噩落落、莽莽蒼蒼,為文獻中備一席。其造就豈等凡哉!嗚呼!臺灣之時何如時、地何如地、名何如名?寧南詩草之傳不傳,何待序哉?何待序而始著哉?寸心自足千古,持此以序?qū)幠现姡鴮幠现姙楹稳缫樱?div id="mbdupvx" class='inline' id='people_74943_4_16_comment'>
甲寅冬,余歸自北京,仍居寧南。寧南者,鄭氏東都之一隅也。自吾始祖卜居于是,迨余已七世矣。乙未之后,余家被毀,而余亦飄泊四方,不復(fù)有故里釣游之樂。今更遠隔重洋,遁跡明圣,山色湖光,徘徊幾席;而落日荒濤,時縈夢寐,登高南望,不知涕淚之何從矣! 客中無事,爰取篋中詩稿編之,起甲寅冬、訖丙寅之夏,凡二百數(shù)十首,名曰「寧南詩草」,志故土也。 嗟乎!寧南雖小,固我延平郡王締造之區(qū)也。王氣銷沈,英風(fēng)未泯,鯤身、鹿耳間,其有唏發(fā)狂歌與余相和答者乎?則余之詩可以興矣! 丙寅仲秋,臺南連橫序于西湖之瑪瑙山莊。
人物簡介
臺南市人。字茂笙,后改為南鳴,號固園老人。世居臺南府城,少從胡南溟習(xí)漢詩。大正三年(1914)明治大學(xué)專門部正科畢業(yè)。返臺后經(jīng)營農(nóng)場魚塭,后轉(zhuǎn)投資工商業(yè)。與弟黃溪荃將宅第辟為日式庭園,稱為「固園」,為臺南文人雅士聚會之所。黃欣對地方文化頗為關(guān)注,于昭和二年(1927)創(chuàng)「共勵會」,為民眾及華僑夜間授課,又組織「共勵會演劇部」,嘗試寫作新劇,巡回公演,以啟迪民智。昭和三年(1928)原擬創(chuàng)設(shè)臺陽中學(xué),后因總督府阻止未果。四年(1929)全臺聯(lián)吟大會于臺南召開,由黃氏任籌備委員長。昭和十一年(1936)繼趙鐘麒之后任「南社」社長,在當(dāng)時漢詩壇扮演重要的角色。曾撰〈稻江建醮〉,勸懲世人去除迷信。曾先后擔(dān)任臺南市西區(qū)區(qū)長、臺南州協(xié)議會會員、總督府評議會會員等職,為臺南府城具有相當(dāng)影響力的士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