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拱乾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朱術(shù)桂(1618~1683),字天球,別號一元子。
明太祖九世孫,始授輔國將軍,福王晉鎮(zhèn)國將軍,魯王封長陽王,至隆武始改封寧靖王。
狀貌魁偉,美須眉,擅長文學(xué),書法具有瘦勁風(fēng)格。
明永歷十八年(1664)三月東渡臺灣,遷居鄭經(jīng)為他在承天府西定坊興建的王府「一元子園」。
永歷卅七年(1683)六月廿六日施瑯攻佔澎湖,朱術(shù)桂以出身皇族,義不可辱,遂于府邸懸梁自經(jīng),媵妾五人同殉。
  朱術(shù)桂傳世的詩作僅見兩首:其一是闕題作品,僅見鄭世耀收錄,未見他書記載,姑且錄之。
其二是〈絕命詞〉,連橫評價:「王以天潢之貴,躬逢亂世,避地東都,終至國破家亡,毅然抱大節(jié)以隕。
明社雖墟,而王之英靈永存天壤矣」、「〈絕命詞〉一章,凄涼悲壯,讀之淚下……臺人聞之,為嘆息曰:『王孫與北地爭烈矣!
』」〖參考連橫《臺灣詩乘》,臺銀本?!?。
以下主要以高拱乾臺灣府志》為底本,再參酌其他清代方志及后人研究而來。
(楊永智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無錫人,字圣昭,號蓉洲,榜姓鄭??滴跏迥赀M士。初任福建閩清縣,二十三年,調(diào)諸羅縣。時臺灣初設(shè)府、縣,凡百草創(chuàng),麒光條議詳明,創(chuàng)立規(guī)制。所作文章,述鄭氏后期事頗備。有《蓉洲詩文稿》。
全臺詩
季麒光(?
~?
),字昭圣,號蓉洲,江蘇無錫人。
清順治十七年(1660)舉人,榜姓鄭,一云趙,其后復(fù)姓季。
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由內(nèi)閣中書出知梅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八月再由閩清縣移知諸羅縣事。
時縣治初設(shè),人未向?qū)W;季氏至,首課儒童,拔尤者而禮之,親為辨難。
士被其容光者,如坐春風(fēng)。
在任踰年,以文獻未修,久而荒落,乃撰志稿,總其山川、風(fēng)物、戶口、土田、阨塞,未及終篇,康熙二十四年(1685)以憂去,高拱乾因其稿而編修《臺灣縣志》。
諸羅縣志》:「季文才富艷,首創(chuàng)郡志稿,以發(fā)全臺之聾聵,獎掖士類。
言者方于常觀察之風(fēng),偉矣!
」曾經(jīng)加入沈光文「東吟社」,偕之唱和。
  季麒光著有《臺灣郡志稿》六卷、《蓉洲文稿》四卷、《蓉洲詩稿》七卷、《臺灣雜記》、《山川考略》、《海外集》、《華陽懷古》、《三國史論》各一卷。
諸羅縣志》評其作:「博涉群書,為詩文清麗整贍。
」〖參考周鐘瑄《諸羅縣志》〈秩官〉,臺銀本。
〗 彭國棟評〈天妃宮〉:「詩雖不甚工,亦足備海東掌故也。
」季氏詩筆甚健,其文恣肆,記閩中事甚備,尤詳于臺灣。
以下自高拱乾臺灣府志》、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王禮《臺灣縣志》、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賴子清《臺灣詩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輯錄季氏詩作四首。
(楊永智撰)
晚晴簃詩匯·卷三十七
季騏光,字圣昭,號蓉洲,無錫人??滴醣竭M士,官諸羅知縣。有《蓉洲詩稿》。
維基
季麒光,字昭圣,號蓉洲,江南無錫縣人,清朝官員。順治十七年(1660年)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進士,榜姓鄭,一說姓趙,其后復(fù)姓季。由內(nèi)閣中書出知梅縣??滴醵辏?684年)由閩清縣遷臺灣府諸羅縣知縣,于該年十一月初八(12月13日)到任??滴醵哪辏?685年)因丁憂去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浙江仁和人,字滄浪。諸生。性愛硯。曾以采硫至臺灣,以竹枝詞形式,詠臺灣風(fēng)俗。有《稗海紀(jì)游》。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二
郁永河,字滄浪,仁和人。諸生。
全臺詩
郁永河(?
~?
),字滄浪,浙江省仁和縣人。
諸生。
好遠游,意興甚豪,遍歷閩幕。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冬,福州火藥庫遇災(zāi)爆炸,典守被罰賠償損失,派人至臺灣淡水采集火藥原料硫黃,當(dāng)時任幕客的郁永河,自告奮勇,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來臺采硫磺,足跡遍歷島之西岸,經(jīng)府城,歷新港、目加溜灣等地,旋渡淡水,并赴北投筑屋煮硫,歷盡艱險,于十月初才離開臺灣。
  郁永河居臺九月馀,著《裨海紀(jì)游》〖編者按:蔣師轍《臺灣通志》記其書曰「采硫日記」三卷。
〗,記來臺見聞,高拱乾臺灣府志》、王禮《臺灣縣志》等皆記其「所賦詩,亦有可傳者」,對全臺山川形勢、番俗民情,特別詳細記載,為散文佳作,其中詩作〈臺灣竹枝詞〉十二首、〈土番竹枝詞〉二十四首,對臺灣斯時生活狀況有深刻之描寫,富有現(xiàn)實感。
郁永河后來還寫了〈番境補遺〉、〈海上紀(jì)略〉、〈宇內(nèi)形勢〉,都提到了臺灣。
郁氏主要著作為《裨海記游》,此書留下十七世紀(jì)末臺灣的地理景觀、人文歷史的文獻,它對于文學(xué)的貢獻也許不是直接的,卻是彌足珍貴。
方豪《合校本裨海紀(jì)游》于1950年由臺灣省文獻會出版,后臺灣銀行經(jīng)濟研究室出版之《裨海紀(jì)游》即采方豪校本,但刪去??卑凑Z,據(jù)該書「弁言」,臺銀本以「屑玉叢譚本」為底本???。
茲亦據(jù)臺銀本,參考清咸豐三年(1853年)由南海伍崇曜匯刻的《粵雅堂叢書》。
(許俊雅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王兆升(?
~?
),江蘇通州人,清順治十四年(1657)舉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任臺灣縣知縣,康熙三十年(1691)升任兵部職方司主事。
〖參考高拱乾臺灣府志》,臺銀本。
〗(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齊體物(?
~?
),號誠庵。
滿州人,漢軍正黃旗。
清康熙丙辰年(1676)進士。
康熙三十年(1691)由漳州海防同知調(diào)任臺灣府海防捕盜同知〖參考高拱乾臺灣府志》,臺銀本。
〗(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王善宗( ?
~?
),山東諸城人。
清康熙十八年(1679)武進士。
康熙二十九年(1690)來臺,擔(dān)任臺灣水師協(xié)左營守備之職。
〖參考高拱乾臺灣府志》〈武備〉,臺銀本。
〗(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林慶旺(?
~?
),福建晉江人。
清康熙副榜貢生。
康熙三十四年(1695)任臺灣府學(xué)教授,秩滿升山西屯留知縣。
〖參考高拱乾臺灣府志》,臺銀本。
〗(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王璋(?
~?
),字伯昂,臺灣縣人。
明代遺老王忠孝之侄孫。
清康熙三十二年 (1693)中舉,嘗分修《臺灣府志》,旋出任云南宜良縣令,累遷至監(jiān)察御史。
卒于官。
〖參考高拱乾臺灣府志》,臺銀本。
〗 (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陳文達(?
~?
),臺灣縣人。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歲貢。
善文工詩,參與修訂《臺灣府志》、《臺灣縣志》、《鳳山縣志》。
〖參考高拱乾臺灣府志》〈脩志姓氏〉、王禮《臺灣縣志》〈脩志姓氏〉、李丕煜《鳳山縣志》〈脩志姓氏〉、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選舉〉。
〗(黃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