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秋曰覲(?~1862),字雁生,浙江山陰人,副貢生。咸豐七年(1857)以噶瑪蘭通判署淡水廳撫民同知,同年即卸任。十一年(1861)再署。時械斗未息,乃擒其首誅之,并揮數(shù)千金,計遣彰化各勇,地方乃安。同治一年(1862)四月,彰化八卦會首戴潮春起事。臺灣道孔昭慈于同月九日赴彰化縣城剿辦,以秋曰覲曾任彰化知縣,威武素著,特檄召之以辦會黨。十五日秋曰覲與北路協(xié)副將林德成、守備游紹芳,以及練董林奠國、林日成赴大墩。不料林日成倒戈相向,林奠國退回彰化阿罩霧,官兵勢孤,撤入竹圍群中,遂被包圍。十七日秋曰覲欲突圍而出,被敵環(huán)攻戕害。事聞賜恤,祀昭忠祠〖參考許雪姬總策劃《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shè)委員會,2004年5月1版1刷?!?。事詳《淡水廳志》、吳德功《戴案紀(jì)略》。 秋曰覲有〈花魂〉(得「幽」字)、〈花氣〉(得「清」字)、〈花顏〉(得「妍」字)、〈花影〉(得「移」字)四首詩,系新竹林占梅潛園吟社課題,當(dāng)時同詠者四十馀人。詩見王松《臺陽詩話》、連橫《臺灣詩乘》,今據(jù)以校錄。(吳福助撰)
人物簡介
陸翰芬(?~?),字少海。清浙江山陰人。同治間來臺。為新竹林占梅「潛園」???。林占梅有詩贈之〖林占梅《潛園琴馀草》:「山陰陸少海翰芬,浙東名下士也。每過從潛園,潛園待之逾于常客。促膝論文,口占以贈:『腹笥便便學(xué)問充,機(jī)云想克嗣宗風(fēng)。筆峰秀穎蘭亭近,文境恢奇禹穴通。略有牽情方杜牧,竟無識字類揚(yáng)雄。醇醇儒者彬彬質(zhì),賞曲聆音自不同。』」〗。存詩見王松《臺陽詩話》、連橫《臺灣詩錄》,今據(jù)以校錄。(吳福助撰)
人物簡介
張鏡光(1853~1930)〖張鏡光卒年,依據(jù)《臺灣日日新報》,1930年10月21日,夕刊第四版云:「宜蘭張鏡光葬式,去十七日,午前八時于宜蘭郡員山莊,新城山前自宅舉行。」可知張氏卒于昭和五年(1930)。《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時期》謂卒于1932年,《臺灣歷史辭典》謂卒于1929年,并誤。又據(jù)《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5月7日,第八版,莊贊勛〈恭挽張廣文鏡光老夫子謹(jǐn)次呂子香明經(jīng)瑤韻〉:「七八年華一夢中,老成凋謝恨無窮。門人痛哭新城路,搔首呼天淚眼紅。」可知張鏡光卒年七十八;據(jù)此上推,應(yīng)是生于1853年。〗 ,字恒如,清宜蘭人。幼失怙,事母至孝。十歲受業(yè)于陳占梅,弱冠設(shè)塾宜蘭枕頭山,誘掖后進(jìn)。楊士芳登進(jìn)士第,薦為仰山書院講席,舉人李望洋妻之以女。光緒十一年(1885)歲試,拔取優(yōu)等第一,補(bǔ)用弟子員。曾隨李望洋赴甘肅河州任所。以生性恬淡,無意仕進(jìn),乃辭職返鄉(xiāng)。旋與楊士芳等承知縣蕭贊廷命,纂修《噶瑪蘭廳志續(xù)編》,未成。乙未(1895),日人據(jù)臺,肆意殺戮,張氏作〈開生路論〉加以諷諫,日吏感動,乃設(shè)救民局,全活甚眾。嘗為日人搆陷被拘,經(jīng)商民罷市抗議,始獲釋。明治三十年(1897)佩授紳章,三十三年(1900)任宜蘭勸善局干事長。平生致力教育,垂六十載,桃李遍北臺。〖參考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4月,頁69;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1年12月;許雪姬《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shè)委員會,2004年;《臺灣日日新報》,「翰墨因緣」,1926年8月6日,夕刊第四版;《臺灣日日新報》,「祝設(shè)帳五十年」,1927年2月25日,第四版?!?div id="yqwccuk" class='inline' id='people_62553_0_18_comment'>